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评论正文

发展绿氢是我国降碳的重要路径

2022-05-27 14:0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仲蕊关键词:绿氢氢能燃料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绿氢是统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伴随着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能源产业和技术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绿氢发展将不断加速,并进一步促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能源、安全多领域协同增效。”在近日举办的全球绿氢大会中国区域平行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发展绿氢将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

解振华指出,发展绿氢顺应全球低碳转型创新大趋势。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灵活的能源载体和工业原料,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是最为绿色低碳的方式,可以成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或储存转化载体。“绿氢在石化、电力、冶金、水泥、化肥等高排放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促进这些传统产业在脱碳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在并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同时,出台了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而且提出要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的全链条发展,加强氢能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和规模化的应用,探索氢能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20万吨。

“2021年我国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10亿千瓦,在绿氢制造、供给、产业发展上还有很大潜力,市场和投资前景广阔。当前,我国已在制氢储运、加注技术、交通运输应用等领域取得一些积极进展。”解振华强调,我国将继续创新绿氢技术、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应用市场,为全球能源安全、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人类要解决气候问题离不开氢能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对氢能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企业、机构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绿氢相关大型示范工程部署尚未完全启动。干勇认为,氢能应用和其他能源应用有一定区别,绿氢制取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设备、消纳渠道等多种要素,单一、零散的规划只能做一些技术验证、装备材料验证,无法获得规模化、经济性的绿氢。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统一协调规划,加速建设多个绿氢示范工程,并推广成绿氢示范区,进而打通整体技术产业链。

此外,国家层面的绿氢标准也亟待制定。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林聪表示,目前没有统一的绿氢标准,定义绿氢涉及技术、经济、环境以及装备、工艺等多领域,影响因素较多。

干勇也表示,碳当量只是绿氢标准的其中一个指标,除了碳排放量和制作工艺不同外,还应对绿氢具体应用领域加以区分。他强调,氢能具备多样性特点,不同生产方式的绿氢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都应该形成不同的标准定义。

“现阶段,我国绿氢开发与应用还面临一系列技术、政策、资金、标准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和各国之间开展政府间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鼓励支持地方、企业、智库间的技术产业投资合作,追求合作共赢。”解振华进一步指出,发展绿氢是国际气候合作的重要领域,许多国家都已将发展绿氢作为重要板块纳入未来发展蓝图。“在绿氢领域,各国完全可以开展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互利互惠,这对全球维护能源安全、提高气候行动的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