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加速实施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CBAM提案,首批将对五个(水泥、电力、农药、钢铁和铝相关产品)碳泄漏风险最大的类别征收碳关税,且只限原材料。CBAM法规规定了2023年至2025年的三年期间作为过渡期。过渡期内,进口商只需要报告进口产品的数量以及其相应的碳含量,并不需要购买相应的进口许可。过渡期结束后,CBAM将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欧盟将正式开征五大行业的碳关税。
2022年5月17日,欧洲议会环境、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通过了比欧委会CBAM提案更为激进的CBAM法案,包括将CBAM正式实施时间提前至2025年;扩大行业范围(新增覆盖机化学品、塑料、制氢);在2030年之前将欧盟碳市场(EU-ETS)所有行业纳入CBAM机制;为更好地反映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纳入制造商使用的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排放等。ENVI提出的此项CBAM法案经过欧委会、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三方正式审议后,将正式立法生效。
2022年6月22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了CBAM法案的修正案文本,主要变化是起征日期从2026年推迟到2027年,扩大了征收范围并纳入了间接排放,表明欧洲实施CBAM的坚定态度和加强实施力度的决心。
各国对CBAM的态度
大部分发达国家对欧盟CBAM持支持或开放态度,例如,欧洲、美国、日本等,形成碳关税共识或将导致发达国家采取集体行动。2021年美国提出了自己的碳边境税计划,为防止“碳泄漏”,拟对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碳关税。英国也宣传将在轮值国主席时,倡导七国集团组建碳关税联盟。加拿大政府提出将设置碳边境税,并同美欧交换意见。日本拟于2022年提出碳定价初步方案,并试图建立美欧日三方碳边境调节机制框架。
发展中国家普遍对欧盟CBAM持反对或谨慎态度。欧盟CBAM的实施会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欧盟CBAM是不公平的单边贸易保护行为,不仅违反了WTO的规则,也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和要求;欧盟打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幌子,违反自由贸易相关规定,建立贸易壁垒。
2021年11月气候大会上,委内瑞拉、俄罗斯、土耳其、智利、中国、南非等国明确反对CBAM。印度、巴西等国认为欧盟CBAM破坏了国际气候政策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认为碳关税具有歧视性和不公平性,扰乱了国际经贸秩序,阻碍了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与振兴。
CBAM的主要影响
欧盟CBAM将对全球贸易及能源使用产生系统性影响,尤其是CBAM正式实施后极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部分发达国家跟进CBAM政策,制定自身的CBAM法案,部分发展中国家为降低成本,也有可能选择对等征收碳关税。CBAM《提案》修正草案拟增加隐性碳价抵扣规则,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能够互认碳成本,为其共同制定以低碳排放为标准的全球贸易规则提供了依据。这将促进创建低碳产品贸易(限制高碳产品贸易)的全球贸易规则,加大对出口型国家的影响,削弱发展中国家出口价格优势,形成低碳贸易壁垒。
CBAM采用国际通常做法,用碳排放量作为碳关税的税基,按化石燃料消耗量折算的CO2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排放量(吨CO2)=质量(吨、兆瓦时)×排放强度(吨CO2/吨、吨CO2/兆瓦时)
上式中碳排放强度优先采用进口产品的实际直接排放(指企业直接控制的生产过程排放)强度。若实际排放强度无法核实,则采用默认排放强度。默认排放强度以应税商品在出口国的平均排放强度加成一定比例来确定,加成比例尚未明确。若出口国无法提供可靠碳排放数据,则参照欧盟同行业中排放强度最高的10%的企业的数据来确定。这将对碳核算体系尚不完善的国家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或增加碳关税的缴纳。
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若某国火力发电(特别是煤电)占比较高,根据欧盟ENVI“高配版”CBAM税费要求,不仅适用于进口产品的直接排放,还适用于间接排放(指生产过程中所用电力的排放)与外购原材料的排放,这将对采用煤炭发电生产的具有高碳泄漏风险的高耗能产品产生显著影响。
另一方面,CBAM还规定了碳关税抵扣,即为避免进口产品被双重征税,在应税碳排放量中需扣除进口产品在其生产国已经支付的碳排放额度。若出口国本身没有建立完善的碳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则无法享受碳关税抵扣,也将因此而多支付碳关税。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定量模拟分析国家之间贸易的流向以及CBAM政策对国家产业贸易的影响。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设定的区域数为m,每个区域的行业数为n。
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代表各个区域的各个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不同区域以及行业的中间产品需求以及最终消费需求的分配量;从纵向看,代表各个区域的各个行业中中间产品的投入来自其他区域和行业的投入量,以及各个区域各个行业的最终消费需求来自各个区域和行业的价值量。
根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计算分析,从欧盟角度看,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南非、巴西等国将是受CBAM影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与联合国的测算结果基本一致(如下图)。
CBAM的应对举措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出口情况、碳排放强度等因素,综合评价CBAM对国家经济、对外贸易等产生的影响,根据成本最优原则,可以采取被动和主动应对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对于出口商品碳排放较低、未被CBAM征税品类覆盖或出口商品总量占比GDP不高,从而缴纳碳关税较低、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可采用被动应对的方式,即不采取应对措施,或主动缴纳CBAM税费。
对于出口商品碳排放较高、出口总量较大,导致应缴碳关税金额高、影响相对较大的国家,应采取主动应对措施,准确核算并降低碳排放,将CBAM对经济效益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
一是对等征收。有学者指出CBAM某种程度违反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盟是借防止“碳泄漏”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建立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企图借此主导全球绿色贸易新趋势。这种单边增加关税的行为,极有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弥补本国在碳关税的支出,降低缴纳CBAM税费成本,对等征收碳边境调节税,将成为贸易大国的选项之一。
二是建立标准化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由于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数据基础不统一,无法保障通过CBAM降低碳泄漏的其透明度和可靠性。同时因为碳排放核算成本较高,核算隐含碳需要额外的人力、技术、行政成本,导致出口型的发展中国家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建立标准化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的差异,更加准确和透明地核查碳排放水平,能够更好保障CBAM的公平性,帮助出口国准确锁定碳排放优化目标,提高碳排放优化能力,实现更加绿色发展。
三是采用碳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一方面需要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例如煤炭清洁利用主要包括两大途径:高效且低排放的供热发电与由燃料转变为原料。加强煤炭高效燃烧,应用超低排放煤炭燃烧技术,或采用CCUS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回收二氧化碳并再次利用;采用先进煤化工技术,通过煤制油、煤气化、煤制氢,实现煤炭资源安全环保、经济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高耗能产品的碳排放。若CBAM纳入对产品生产过程中间接排放的征税,将对铝、玻璃、造纸等碳泄漏风险较高的高耗能产品产生较大影响。结合东道国资源禀赋,通过与碳汇等其他减排措施的经济性分析,开展能源电力规划和电力系统优化设计,加大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绿色电源”比例,推进煤电的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强化电力系统稳定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安全消纳能力,实现减排降耗与煤电的有序退出,削弱CBAM对间接排放征税的影响。
四是建立全球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完善国内碳市场,将CBAM覆盖的行业纳入碳定价机制;设立碳税机制,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制定和选择合适的减排路径来实现低碳发展,避免在产品出口过程中因高碳排被征收高昂的碳关税;采用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碳汇措施,通过碳汇交易,作为对碳配额交易的补充手段。同时,探索建立全球化的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权跨国交易机制,将绿色能源比例较高国家的低排放优势,以“碳票”的形式交易至电力生产碳排放较高的国家,实现碳排放成本的全球平均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规则》。详情如下:关于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规则》的公告为规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保护交易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根据《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北京市碳排放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问:《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答: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代煤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2025年4月1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召开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创新发展大会上,海尔新能源重磅发布了全新的星擎261工商业储能系统。本次发布环节邀请了环保领域行业专家、资方合作伙伴、EPC合作方及高耗能企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海尔新能源展区)此次大会以“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稳妥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陆上风电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打造鲁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随着75台阿特斯CSI320kW(千瓦)光伏逆变器的成功投运,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源网荷储一体化30MW(兆瓦)山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阿特斯凭借行业领先的逆变技术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年均发电量3642万kWh(千瓦时),在复杂山地环境中树立起高效发电、智慧运维、生态友好的新型电站范本。硬核技术
为加强工业节能降碳管理,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工信厅节〔2025〕13号,以下简称《指南》)。为更好理解和落实《指南》,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指南》制定背景数字化能碳
碳足迹是用于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是全面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的重要基础。浙江嘉兴南湖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连续三年蝉联美丽浙江考核优秀,上榜全省首批四星“无废城市”。一是数字赋能,搭建碳足迹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建立覆盖面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征求《贵州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贵州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我省能源领域固定
4月初,由招商局太平湾与三峡能源联合打造的庄河海上风电场址V项目施工现场,两艘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正在进行风电机组安装作业,项目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完成所有风电机组安装后,项目将实现全容量投产。庄河海上风电场址V项目包括24台9兆瓦、4台8.5兆瓦风电机组、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1座陆上集控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深入理解绿电直连的内涵、参与主体、实施原因、实现方式以及成功案例,对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挖掘投资机会至关重要。本文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01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通常
What|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直连”在我国并非新概念,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提出的“新能源直供电”,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提出的“绿电直供”,再到《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
2024年12月15日,德国EPEXSPOT电力市场电价跌至-150欧元/兆瓦时,这是该国第37次出现负电价。与此同时,中国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连续21小时电价低于-0.08元/千瓦时,创国内纪录。当光伏电站在正午时分“倒贴钱发电”,微电网运营商在电价低谷期“反向盈利”,一场由负电价引发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昨天和朋友交流,谈到了贸易战对智能微电网、能源数字化、虚拟电厂等相关领域的影响,这里分析如下:总体来看,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是“危中有机”的,但是对每家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贸易战对新能源产业的负面影响从负面角度看,国内新能源产能在“增值税”模式,以及
超7万中国储能出海企业“全球突围战”:既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斩获数十GWh订单的辉煌,也有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与信任危机。2025年1月,比亚迪斩获沙特12.5GWh订单、宁德时代斩获19GWh阿联酋的RTC储能项目的消息震动业界。截至2025年初,中国储能相关企业总数超过26万家,其中约30%-40%(即7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如火如荼的两会上,新能源相关话题并不少见。尤其是刚刚公布的新能源入市政策,也是各界热议的焦点。《能源》杂志就获悉了这样一个提案:“关于加快绿电减碳确权、推行绿色产品标识,激发绿电消费活力、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的提案”(
二十载砥砺前行,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出了一条法治筑基与创新突破双轮驱动的独特路径。近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20周年”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立法者、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要下硬功夫——从两会“热词”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直击新能源等领域发展痛点,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实现全球领先。但技术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等“内卷”现象
“‘双碳’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约束,突破环境瓶颈;还能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需求。”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聚焦“绿色低碳”,呼吁加快绿色氢能(以下简称“绿氢
3月2日从江苏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024年江苏省绿电交易电量突破120亿千瓦时,达12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创历史新高,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88.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68.5万吨。自2021年全国绿电交易启动以来,江苏绿电年度交易规模从13.69亿千瓦时跃升至126.5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达110%,市场主体
为支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绿色能源国际组织建设,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对江苏头部出口企业涉碳需求、国际认证机构调研等内容的汇报,深度洞察实际情况,了解企业需求,推动绿色能源与产业融合,让后续的国际互认体系设想落地生根,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绿色能源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今年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个项目的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随后从3月7日起首批CCER启动交易。到4月7日,CCER交易已经“满月”。自愿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哪些领域?各类主体参与交易将带来什么效果?未来自愿碳市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记者进行了相关采
能源后运营时代,行业迈入数智化运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高效化、数智化运营升级密不可分。国能日新作为能源数智化领域的先行者,提出“运营即价值”理念,聚焦风光储能源高效化和经济性提升,正式发布“AI数云协同矩阵”,以AI技术为支撑,通过四大“技术+运营”模式突破,让储能
全国碳市场年度进展与展望杨梦帆nbsp;林立身nbsp;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多项政策法规的发布促进了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
4月3日,笔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获悉,三大“水电入苏”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的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年用电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内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难以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电、绿证市场作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机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绿电、绿证市场,不仅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绿证市场仍面临政策不完善、供需不匹配、交易规模有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来源:《中国电力》2025年第2期引文:许文俊,马刚,姚云婷,等.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5,58(2):154-163.编者按目前,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为此提出“双碳”目标。工业生产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实现工业园区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数据中心等实行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高能耗的特性。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算力和绿色电力的协同发展亟待加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