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项目正文

全球最大煤基乙醇项目“中国造”

2022-07-28 15:4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煤炭煤化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的榆林,骄阳似火。位于榆神工业园区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现场,管廊纵横,塔基高耸,有工人忙着给管道包裹隔热材料,有人员顶着烈日指挥吊装设备运转。跟随工作人员爬上一座接近50米的“高塔”,记者汗流浃背,一路歇了好几次。

“这叫羰基化反应装置,整个工程的核心之一。我们巡检人员每天都要仔细检查,爬上去是家常便饭了。”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神能化”)总经理郭尊礼介绍,继6月30日建成中交后,项目将在9月打通全流程、正式投入生产。“距离目标越近,大伙儿越是丝毫不敢放松。”

全球最大、完全自主——该项目标志着乙醇生产将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除了制油制气,生产烯烃、乙二醇等产品,煤炭在我国多了一个清洁高效利用的新途径。

破解“煤变酒精”的世界级难题

乙醇即无水酒精,作为公众接受度最高的基础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及日常生活中,长期以来主要通过粮食发酵制取。既然已有成熟工艺,为何又要研究新路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告诉记者,传统靠谷物、蔗糖、薯类发酵制乙醇,存在与人争粮、与人争地风险,以粮食为原料的路线并不适合在我国大范围推广。“比如,乙醇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环保燃料、油品质量改良剂。早在2017年,国家便提出普及乙醇汽油,至今未能大面积使用,主要就是产量受限。按照2021年全国汽油表观消费量1.4亿吨,乙醇添加比例10%计算,需要燃料乙醇140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仅有约300万吨。”

缺口只能以“非粮”路线填补。但据记者了解,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制乙醇,尚处于研发阶段;乙烯水合法成本较高,还会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基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基路线被寄予厚望。

固体燃料如何变成透明液体?简单说,煤先经气化制合成气,然后转化为甲醇,再通过脱水、羰基化、加氢等步骤合成乙醇。“合成气直接制乙醇前期不是没人研究,但反应过程需要贵金属催化剂,成本高、产物选择性低,设备易腐蚀,煤基乙醇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刘中民称,新路线使用分子筛催化剂和铜基催化剂,突破贵金属催化剂的制约。“已有路线的产物基本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两者分离困难,能耗高。而新反应体系的关键步骤不产生水,分离后直接得到无水乙醇,环境友好且成本低。”

榆神能化总工程师高有智算了一笔账:年产乙醇50万吨,即每年转化低阶煤150万吨。“按照3吨粮食生产1吨乙醇测算,一年相当于节约原料粮150万吨,这是榆林市粮食全年产量的65%。”

有能力建设百万吨级煤基乙醇工厂

一项新技术想从“幕后”走到“台前”,面临着工业化过程中的重重挑战,该过程一般不少于10年。“从2010年展开基础研究,到2017年实现工业示范,我们用了6年多时间。”项目核心成员、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朱文良称,完成实验室中试后,设计和建设了一个年产10万吨的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

“中试试验相当于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化全流程,但真正进入实践阶段,不只是放大这么简单。”朱文良举例,从小试到中试,催化剂装填量由1克增至100克,再到10万吨乙醇装置单个反应器需30吨催化剂,足足放大30万倍。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催化剂的形状、规模及反应条件等均发生变化。没有成熟经验可参考,研究组决定自己做,5位科研人员带着15位工人一干就是4个多月。“2017年1月11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全球首套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一次投产成功,无水乙醇产品纯度达到99.71%,我国率先拥有了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大型煤基乙醇工厂的能力。”

在10万吨项目的基础上,正在开发的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已是当前全球最大规模。“若使用国外成熟设备,过程或许容易,但始终受制于人。”郭尊礼表示,除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整套装置也要国产化。“比如气化装置是乙醇项目的工艺龙头,采用国际领先的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在1380摄氏度高温下,煤炭经过气化,成为后系统所需的粗煤气,碳转化率高达99%。”

站在羰基化装置顶上俯瞰全厂,整洁的道路旁绿树郁郁葱葱。“工业废气回收后脱硫、脱硝处理,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建成污水零排放系统,特别是难处理的含盐污水,通过蒸发、结晶、分盐实现环保处置。”高有智称,“用煤不见煤、用水不排水”成为现实。

开辟第四条煤基化学品生产路线

技术好不好,最终还得经济性“说了算”。

对此,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榆神能化做了反复测算分析:按照粮食发酵法,即使不考虑原料涨价因素,生产成本也在5000元/吨左右。实现大型化的煤基乙醇工作,成本约为3500元/吨。“乙醇便于运输储存,能够方便灵活地生产高纯乙烯,进一步向下游生产精细化工品。该路线的中间产物乙酸甲酯也是大宗化学品,可以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利用该技术,还能将大量过剩的甲醇厂改造成乙醇工厂,调整产业结构、释放产能。”朱文良称。

来自市场的认可是最好证明。记者了解到,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签订10套技术许可合同,乙醇产能累计达到295万吨/年。除了榆林,拟建项目分布在安徽、新疆、河南、山东等地。据保守预估,“十四五”期间,乙醇技术的许可合同累计产能可达到400万吨/年,对应产值达250亿元。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其更是开辟了第四条煤基化学品生产路线。以煤为原料,继当前生产烯烃、芳烃及乙二醇等主产品之外,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细分产业正在形成。“出于自身特性,煤炭最适合用来生产含氧化合物,乙醇恰恰属于这类理想产品。这样也是发挥煤炭自身所长,与石油化工形成互补,共同保障供应链安全。”刘中民表示,在煤基乙醇生产过程中,二甲醚、乙酸甲酯等中间产品,均可以根据需要直接投放市场,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反应生成其他精细化学品。技术链、产业链不断丰富,符合煤化工产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要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带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以说煤基乙醇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