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电规总院发布2022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

2022-08-01 08:49来源:电规总院关键词:电力行业能源供应全社会用电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30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京召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马明伟等出席会议,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能源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设计单位、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媒体通过莅临现场,观看新华社现场云、微博直播中国和中国能建直播的方式参加了会议,共计38.6万余人次。

两本报告对我国2021年能源、电力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归纳,对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并以专题文章的形式对“十四五”期间能源电力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能源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良好开局。“十四五”时期,我们要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电规总院连续六年编写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对于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表示,从当前能源发展形势来看,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低碳转型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为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统一,改革创新将逐步成为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改革创新必须要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两个主题,着重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对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刘吉臻认为,两本报告是电规总院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担当,对全行业具有重大意义,扮演了指引低碳转型的“风向标”角色,指明了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马明伟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人人享有电力”得到有力保障。“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阶段,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

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逐步进入疫情后的复苏期,能源供需格局进一步调整。我国能源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立足当下,我们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之势,面临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的潜在风险,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个关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电规总院院长助理、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世宇表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煤、油、气产量稳步提高,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持续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连续五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电力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能源储运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主要煤运通道运输能力持续加强,跨省区输电通道布局不断完善,储气库、LNG接收站规模稳定增长,油气管网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

11.png

2015-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同比增速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202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能源生产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耗强度同比降低2.7%,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3.8%。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双双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加快建设。化石能源消费合理控制,煤炭、石油消费增速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6、2.2个百分点。

12.png

2020年、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刘世宇表示,我国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海上风电技术、先进光伏发电技术、制氢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自主核电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并网,世界参数最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投运,全国最大光热电站开建,千亿方“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7.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4.6%,第一批8个现货市场试点开展长周期结算试运行。输配电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面放开。能源领域对外合作持续深化,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境外绿色能源项目顺利开展。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系

针对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报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

一是实现“碳达峰”需要更加注重能源消费环节。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提效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举措。

二是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应科学务实。2020年-2040年,我国能源转型总体处于“积极替代阶段”;2040年到2060年,能源转型进入“加速替代阶段”。

三是“绿氢”及其衍生品将成为重大战略关键技术。需要尽快破除当前存在的多头管理、标准缺失等政策性障碍,推动氢能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夯实电力供应安全基础电规总院副总工程师、电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徐东杰表示,2021年,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逐步夯实,全国发电装机23.8亿千瓦,同比增长9.5%;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达到26.7%;煤电装机比重降至46.6%。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加强,区域电网网架进一步优化,“西电东送”规模2.9亿千瓦,同比增长6.7%。

13.png

2021年全国各类电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亿千瓦、万亿千瓦时)

徐东杰指出,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对电力供应带来极大挑战。叠加燃料价格、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电力报告》指出,未来三年,电力需求仍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需总体趋紧,加之不稳定电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支撑性电源建设面临诸多约束、电网形态日趋复杂,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成为首要任务。《电力报告》提出,电力供应需按照先立后破原则,着力提升基础保供能力建设。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统筹绿色与安全,优化煤电布局,围绕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消纳布局一批支撑性调节性煤电,有效支撑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和送出,提升通道利用率;在负荷中心地区,视电力供需形势布局一批支撑性自用煤电。《电力报告》指出,“十三五”以来,新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装机、电量占比显著提升,发电装机占比由14%提升至26%左右,发电量占比由5%提升至12%左右。然而,新能源电量总体上占比仍然偏低,电力支撑能力相比常规电源存在较大差距,未形成可靠替代。未来,需要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依托沙漠、戈壁、荒漠,以及采煤沉陷区,通过多能互补形式,推进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探索建立新能源基地有效供给和有效替代新模式。在省内优化布局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合理布局“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推广应用多时间尺度功率预测、智慧调控等技术,有效提升新能源可靠支撑能力和消纳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报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确保如期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的核心要求,是推动电力行业转型的重中之重。《电力报告》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以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利用为主要目标,以适应电力市场规范高效运行为基本要求,以源网荷储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大电网”和“分布式”兼容并举为主要形态,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重要基础,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要支撑。《电力报告》提出,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供应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需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布局,统筹发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完善新型储能投资运营模式、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等创新发展模式。需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推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协调运行。建立完善煤电、储能等容量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机制,优化输配电价结构。会议期间,电规总院部分专家针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思路研究”“未来三年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趋势分析”“ 电网侧新型储能发展需求分析”“氢能在我国双碳战略中的作用”“全球电制燃料技术发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的传统电源电价机制思考”“ 进一步优化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等八大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观点。

七秩风雨正芳华,奋楫笃行问未来。电规总院始终与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以建设科技型、数字型、企业型、实践型国家级“四型”智库为目标,以为国家、为行业贡献总院之智、总院之力为己任。电规总院将传承“报国、专业、创新、拼搏”的总院精神,秉承“科学求实、客观公正、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继续为各级政府、企业、机构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为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为国家和行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能源供应查看更多>全社会用电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