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政策正文

完善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合格评定体系 《“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印发

2022-08-08 13:07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关键词:超高压电力装备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快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有序推进“涉绿”评价制度整合,将更多生态环境影响大、消费需求旺、产业关联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国际贸易量大的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目录,探索将对新污染物管控的要求纳入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推动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鼓励社会优先采购获得认证的绿色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快绿色产品评价技术创新研发,培育一批绿色产品专业服务机构,健全绿色产品技术支撑体系。

(2)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排放高污染领域为重点,研究开展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切实规范环保处理设施装备相关产品认证活动;深化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治理,严格机动车排放等项目的认证要求,打击违规改装道路运输车辆的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违法行为;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健全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名录库和检查人员名录库,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健康发展;开展部门联合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3)服务“双碳”目标。加快构建碳领域合格评定体系,以电力、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汽车等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合格评定解决方案,加强碳排放合格评定能力建设,完善碳排放审定核查机构认可制度,统筹推进碳领域产品、过程、体系、服务认证和审定核查、检验检测等多种合格评定工具的协同应用和创新发展。健全森林认证等生态系统碳汇认证制度,规范开展碳足迹、碳标签等认证服务;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相关标准,加强碳核查认证认可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审定与核查机构和活动的管理,加快建设碳排放核查检测技术实验室。

(4)完善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合格评定体系。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核电、海洋能等装备安全认证和性能认证,完善新能源认证制度,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提高动力电池余能检测技术水平,加强燃油、天然气、氢能、充电桩、新型储能设施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促进能源安全高效利用和转型发展;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健全林草、国土、海洋、地质矿产等自然资源认证评价和检验检测技术规范,完善林草可持续经营认证体系,拓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支撑能力,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

5.服务“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1)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充分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保安全底线的作用,对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环保的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CCC认证),根据风险等级实行认证产品目录动态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夯实市县一级地方、西部地区和产业集聚区的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有效支撑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对CCC认证、机动车检验、生态环境监测、医疗器械检验等高风险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加强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未获认证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CCC目录内产品、伪造冒用认证标志、虚假认证、无资质检测和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开展检验检测认证公益服务机制研究,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和检验检测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获得认证,强化认证机构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等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认证评价和证后监督,持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全国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监管。

(3)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覆盖信息技术产品、系统、服务、管理体系和人员的网络安全认证认可制度,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服务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商用密码产品认证、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等工作,强化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加强网络安全认证技术能力建设,推动实施信息安全保障从业人员认证,完善网络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价规范;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认证采信机制,促进跨行业共享和采信认证结果,促进网络信息产业和市场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4)强化卫生健康服务保障。加快构建公共卫生领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规范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推进防疫用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强无障碍环境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认证,助力全民健康和养老助残;加快中医药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道地中药材、中药饮品等自主创新的认证制度,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测应急响应机制,为疫情防控等重大紧急需求开通检验检测能力许可“应急通道”,加强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提升检验检测保障能力。

专栏2:重点产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

(一)建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质量认证制度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领域,推动建立健全高水平质量认证制度,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成熟应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无人机、北斗导航基础产品等认证体系建设,推动相关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二)加快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

加快将节能、节水、环境标志、绿色设计等涉及绿色的评价制度整合并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转变,拓展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范围,健全绿色产品采信机制,加大绿色产品认证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三)制定合格评定服务“双碳”工作方案

以电力、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汽车等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合格评定解决方案,加强碳排放合格评定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碳领域产品、过程、体系、服务认证和审定核查、检验检测等多种合格评定工具的协同应用和创新发展。

(四)有序推进网络安全认证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认证体系,推行网络关键设备及网络安全专用产品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服务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移动应用程序(APP)认证、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商业密码产品认证等制度,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五)大力推广高端品质认证和服务认证

围绕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鼓励认证机构开发高端品质认证和新型服务认证项目,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森林、智品、机器人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健康、教育、体育、金融、电商等领域服务认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六)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

运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方法,在航空、铁路、汽车、建筑、医药、信息等重点产业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质量管理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带动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升级。深入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发布小微企业应用ISO9001体系实施指南和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培训和精准帮扶,引导小微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七)积极开展质量认证示范推广活动

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产业特点,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森林认证、高端品质认证、服务认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等质量认证示范推广活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各部门、各地区出台促进质量认证工作的政策措施,扩大质量认证覆盖面,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推动认证结果的广泛应用和普遍采信。

(二)加快实现行业做强做优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完善发展环境,优化行业布局,提高行业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紧密衔接和融合发展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体系。

1.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1)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指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认证检测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实施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改革,根据风险程度分别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相结合的分类审批,健全认证机构资质持续符合性核查机制;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指定方式,扩大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机构数量,加快形成指定机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全面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进一步压缩资质认定许可和评审时限,精简优化许可、评审程序和内容。完善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审批系统,全面推行网上办理,提高审批便捷度。

(2)培育壮大各类从业主体。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体系,营造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公正独立的第三方属性,积极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业务管理模式,激发市场活力;支持民营机构做强做大,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机构改制重组、增资扩股和经营管理,提升竞争能力;鼓励外资机构进入国内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积极引入国外先进合格评定标准、技术和服务,全面落实国民待遇。

(3)完善认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取消对认证人员的执业资格强制注册要求,建立认证从业人员认证制度。构建认证人员能力评价及信用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技术能力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能力素质持续提升,形成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认证从业人员供给机制。加强对认证机构开展认证人员能力评价及使用管理活动的行政监管和认可监督,落实认证机构对认证人员评价管理的主体责任。

(4)健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采信机制。推动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产业政策建立采信制度,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采信机制,推动在市场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促进公平采信,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实现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的互认通用。

(5)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出台具体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的细化落实措施,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推动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取消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歧视性要求,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开展行业高质量发展测算指标研究,规范发布统计数据和评价指标,提升行业发展指引功能;强化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提升行业协调、权益保护、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作用。

2.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1)促进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一体化发展。鼓励从业机构通过业务合作、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等手段,拓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领域,弥补资质能力短板,延伸合格评定服务链,形成复合型、一体化的合格评定能力;鼓励从业机构针对用户需求,研发一体化合格评定解决方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鼓励认证机构在具备相应能力的前提下,拓展关联性强的产品、体系、服务等多元化认证业务;鼓励专业能力强、市场信誉好的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取得相同领域的认证资质;鼓励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认证联盟发挥整合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协同服务。

(2)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专业能力和品牌形象。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推动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培育、发展、激励、保护政策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品牌形象;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提升专业能力,增进各方信任;支持大型机构发展综合型一体化服务,实施行业“领跑者”计划,培育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中小型机构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3)优化国家质检中心布局。加强对国家质检中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退出机制,优先支持建设一批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质检中心;支持国家质检中心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承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仪器设备研制、能力验证牵头组织等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质检中心的技术引领支撑作用。

(4)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构建统筹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体系,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计量、标准(含标准样品)、质量管理等要素协调互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积极开展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建设,支持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及机构提供合格评定服务,强化认可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中的权威评价作用,强化质量认证、检验检测推动其他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广泛应用和持续改进的积极作用,促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

3.推动合格评定数字化发展

(1)创新数字化评价模式。组织开展合格评定数字化评价模式研究及应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合格评定数字化应用。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认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健全质量认证领域数字化评价规则和技术规范,逐步推广数字证书;探索检验检测全程数字化模式,推动基于数字设备的检验检测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推动合格评定数字化评价向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提升数字化评价能力。

(2)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求,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数字化管理,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认证检测专业管理软件、智能检测设备、数据应用终端等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数字科技赋能,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效益。

专栏3:质量认证行业能力提升行动

(一)提升认证从业机构创新能力

紧盯国际技术前沿,推进合格评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基于模块化组合的智能认证模式研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认证从业机构参与产业链全过程技术研发,加强认证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我国认证行业的创新能力。

(二)提升认证从业机构“一站式”服务能力

推进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示范项目,提升认证及相关活动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三)提升认证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深化认证人员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建立自愿性人员认证制度,完善认证从业人员能力评价机制,强化认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促进认证从业人员能力持续提升,推进认证行业诚信建设和文化建设,建立从业机构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造就高素质的认证机构管理层和专业人才队伍。

(四)推动认证行业数字化发展

组织开展质量认证数字化评价模式研究,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动质量认证数字化应用;探索检验检测全程数字化模式,推动基于数字设备的检验检测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认证检测专业管理软件、智能检测设备、数据应用终端等数字技术发展。

专栏4:检验检测助推产业升级行动

(一)检验检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推动建设、整合、提升一批检验检测共性技术平台,聚焦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30个国家质检中心,10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

(二)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

在极限检测、在线检测、重大装备可重用检测以及超远、超净、超纯检测等领域,配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攻克一批检验检测技术瓶颈。在食品、大宗商品等产品领域开展国际能力验证,促进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互认。

(三)检验检测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国家质检中心、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测合作,突破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检验检测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四)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提升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设计研发,提升我国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创新能力。开展国产检测仪器设备技术研究和验证评价工作,提高国产仪器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建立国产仪器设备管理目录,搭建国产仪器设备质量评价和推动示范平台,推动国产中高端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提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高压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