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的火灾爆炸事故,主要是电池单体发生内短路后使得电池热失控起火燃烧,进一步热失控扩展到相邻电池,从而形成大规模火灾,在受限空间中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点火源,又会发生爆炸。尽管锂离子电池存在自引发内短路致使热失控的风险,但是概率很低,仅为百万分之一。一般认为,热失控是在外部诱发条件如热滥用、电滥用、机械滥用下造成的。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电池间会发生热失控蔓延,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电池燃烧,如图1所示。
图1锂电储能系统热失控演化过程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由热失控演化为火灾爆炸的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①电池在滥用条件下释放热量,产生可燃有毒气体;②热量和可燃气体在电池壳密闭空间内形成较大压力,打开安全阀后泄气;③高温泄气经过安全阀形成喷射火或形成大量高温可燃有毒混合气;④高温混合气在单预制仓储式结构中积聚,最后遇到点火源后引发爆炸。因此,为了预防储能电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基于热失控演化过程中提出防控措施是必要且关键的。
1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及演化过程
目前国内外对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热失控特性及演化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即多种滥用条件下的电池内部反应时序规律、特征温度规律、热失控产气规律和内短路机理。
1.1 热失控内部反应时序规律
热失控是多种较高速率发生的副反应总和导致的不可逆温升现象,产生热失控的原因则是多种滥用条件下开启的在同一时间、空间发生的重叠交叉副反应,当副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隔膜崩溃造成电池内短路瞬间放出大量热量,导致电池热失控,如图2所示。
图2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时序和温度范围
电池内部副反应被认为是使电池内部产生热量积累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弄清电池内部的反应时序规律。目前普遍认为电池滥用后内部从低温到高温可能发生以下副反应:SEI膜分解、正极材料的热分解、嵌锂碳和电解液的反应、电解液的热分解、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反应、嵌锂碳和黏结剂的反应等,虽然这些反应具有温度依赖特点,但是并不具有明显的先后发生的顺序,更有可能在某一温度下重叠交叉发生。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隔膜崩溃导致内短路,而后发生热失控将反应速率提升到一定程度,产生射流火和爆燃现象。Hou等指出析氧反应导致电池低热稳定的途径,确认了EC和阳极在热失控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提供了切断热失控链式反应以降低热失控危险性的思路。Chen等将电解质添加剂作为“气体灭火剂”和“SEI&CEI改进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池喷射火,证明了其思路的正确性。
1.2 特征温度规律
Feng等揭示了热失控特征温度规律,认为热失控有3个特征温度T1、T2、T3,如图3所示。T1为自产热起始温度,从此温度开始,内部活性物质开始具有明显的放热反应,此阶段各反应有重叠发生且持续时间长;T2为热失控触发温度,此温度代表电池内部发生内短路,热失控此时发生,温度瞬时升高,气体产生并迅速积累,容易形成射流火焰;T3为热失控最高温度,表示电池在热电化学能量都被释放出来时电池可达到的最高温度,此温度一般对应最高的热释放速率,几乎和热失控触发温度T2同时出现。Zhang等、Liu等和Zhao等利用不同滥用方式触发热失控的研究均验证了此规律的正确性。据此,可将热失控划分为3个时期:T1~T2为热失控早期,T2~T3为热失控发生期,T3之后为火灾初期。热失控特征温度规律可为热失控防控技术与措施提供参考,即如果能在热失控早期将热失控演化的信号识别出来,就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图3热失控特征温度规律
1.3 热失控产气规律
电池热失控致使火灾事件发生,电池内部副反应除了贡献了热量,还释放了大量可燃、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在电池壳密闭空间迅速产生形成了锂电池火灾的特殊现象射流火。结合目前对热失控气体成分的测量发现,产生的共性气体有CO、H2、CO2、CH4、C2H6、HF、电解液蒸汽等。对热失控产气规律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电池的燃爆特性并提供防控思路。进一步地,Mao等建立了18650型锂电池的集总模型,填补了热失控过程中关于气体产生速率和射流速度的知识空白。Li等根据热失控喷发气体火灾三角形,指出打破火灾三角形边界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阻止热失控气体着火。此外,Zhang等对气体毒性进行了评估,Mier等提供了计算电池内部压力积聚的方法,增进了对热失控产气的认识。
1.4 内短路机理
Maleki等采用实验和热建模的方法研究了内短路。Santhanagopalan等模拟了锂离子电池可能出现内短路的场景,增进了对内短路的理解。Ouyang等认为多种滥用条件下热失控的共性过程是内短路,并提出一种基于电池组内电池一致性的内短路检测方法,有助于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内短路检测。目前的研究表明,内短路是由隔膜崩溃造成的,这是热失控的直接原因。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服役条件复杂,极易造成电池的电滥用,使电池负极析锂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内短路。电池发生内短路后瞬间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得电池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发生电池热失控。对电池内短路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热失控发生的过程,并对电池内短路进行预测。综上可知,热失控演化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副反应既会产生热量,又会产生气体。电池温度的升高是热量积累的结果,电池内压增高是气体在电池壳密闭空间积聚的结果。当热量和气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电池安全阀打开,喷出大量气体,可燃气体和空气迅速混合。热失控继续进行,化学反应速率迅速加快使升温速率和气体产生速率骤升,满足着火条件时,电池发生起火燃烧。当然,也有可能是高速率泄气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发的燃烧。对于储能电站而言,局部燃烧产生之后,大量高温可燃有毒混合烟气会发生气体流动运移现象,当可燃气体在受限空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点火源,发生气体爆炸。据此,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演化过程可根据其热失控特性划分为放热、产气、增压、喷烟、起火燃烧、气体爆炸六个过程,如图4所示。基于热失控特性理解这六个过程是研究热失控防控技术的基础。
图4热失控演化过程示意图Fig. 4Schematic diagram of thermal runaway evolution process
2 锂电储能系统热失控监测预警技术
根据上述锂电池热失控特征温度规律,将热失控演化的六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失控早期、热失控发生期和火灾初期,如图5所示。电池在热失控演化六个过程中出现的特征信号为电信号(电压、电流、电阻)、温度信号、气体信号、烟雾信号、火焰信号等,而组成储能系统后可能会出现如风、声音、震动、应变等其他信号。不同技术手段可识别热失控不同阶段中的特征信号。为了实现对储能电站的本质安全,本文只介绍热失控早期和热失控发生期的监测预警技术。
图5热失控监测预警信号变化过程
2.1 温度信号
温度是热失控过程中最重要的信号,电池热失控即为温度不可逆的上升过程,这是判定电池热失控阶段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温度的监测预警是最常用和最基础的方法。热失控是诸多副反应引起的不受控制的温升过程,是一个热-电滥用耦合的非线性过程,而不是稳定的温度上升过程。Sun等的研究表明锂电池正常运行时表面温度和内部核心温度就存在差异。因此,仅仅测量表面温度,无法准确判断电池是否发生热失控。Wang等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得了不同放电速率和放电深度条件下的锂电池温度分布,可以很好地观测电池的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Rani等的研究证明了此方法的适用性。基于光纤传感器监测锂电池温度被认为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案。Alcock等用光纤传感器和K型热电偶两种传感器测量电池表面温度,结果表明精度从±4.25 ℃提升到+2.13 ℃。Yu等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测量了不同服役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结果表明电池表面温度的最大温差比传统热电偶测量的要高307%。此外,Dong等研究发现用电化学阻抗谱在中频范围内对自生热起始温度之前的内部异常温升具有很高的灵敏性,显示了可实现早期预警的潜力。
2.2 气体信号
热失控泄气现象报道很多,所释放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O、CO2、HF、H2、电解液蒸气。热失控气体信号在安全阀打开后即可探测到,随着热失控的发展,气体浓度升高,种类变多。Jin等报道了基于探测H2实现热失控早期预警的方法,该方法发现基于H2浓度探测可以检测锂枝晶的形成,即使只有微米尺度也能通过探测H2浓度进行识别。而后对8.8 kWh磷酸铁锂模组进行的过充实验表明,H2在H2、CO、CO2、HCl、HF、SO2这6种常见气体中首先被探测到,探测时间比烟雾提前639 s,比火灾提前769 s。
2.3 电信号
电信号为电池管理系统时刻监测的重要信号,而对热失控时电信号变化的研究是预警的关键。Feng等用大型加速量热仪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表明,电压下降和温度上升之间具有时间延迟,大约为15 s。同时,通过小电流脉冲充放电法发现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电池的电阻逐渐增加。Ren等深入研究了这个现象,揭示了内短路导致的电信号变化和热失控导致的温升现象之间的关系。BMS内置的电压传感器可以很好地监测电池的终端电压。一旦检测到异常信号,可以很快发出警报。电压监测的优势是能够定位模组内有故障的电池。同时,储能电站电池数量巨大,需布置更多电压传感器,导致较高的计算成本。目前储能电站的监测预警设备主要是烟雾报警器和温度传感器。现有的研究表明,基于温度的热失控监测预警方式无法根据表面温度判断电池是否发生热失控从而预测内部温度。烟雾探测技术是热失控孕育到一定程度才会预警,此时已经有发生火灾的趋势。VOC气体探测则无法鉴别该气体是漏液故障还是热失控气体排放。综上可知,对于热失控早期预警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不多,且信号处理、成本和工程布置也是一大难题,仅凭单一参数预警使得误报率始终较高,未来需要开发多参数耦合预警技术实现对热失控早期的精确识别。
3 锂电储能系统热失控抑制和灭火、抑爆技术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电池簇在单预制仓储室内排列紧密,电池簇内的电池高度密集,很容易形成热失控扩展蔓延的情况,此时难以散热,热量和可燃气体会慢慢积累;若可燃气体扩散、运移后在受限空间积聚,则很容易在延迟点火后发生爆炸。因此,电池燃烧火灾是能维持高温的气体火灾。从电池化学体系和热失控自生热特性来看,电池火灾是含能材料自反应的热气致燃。基于前述的热失控演化过程3个阶段和6个过程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非常关键。
3.1 热失控抑制技术
现有的热失控抑制技术主要集中在冷却和阻隔两方面。3.1.1 热失控冷却抑制技术在冷却手段方面,Liu等研究了细水雾对3.7 V、2.6 Ah的NCM(1∶1∶1)电池单体不同SOC下热失控抑制情况。研究发现,持续加热下热失控发生是不可阻挡的,但可以通过喷洒细水雾来降低热失控时的表面温度。对于高SOC,细水雾抑制热失控很困难,温度降低了20 ℃。对于低SOC,表面温度至少下降了83.8 ℃,这表明了细水雾对低SOC电池热失控的冷却能力更强。而对于模组而言,其定义了冷却系数来确定细水雾的冷却效果,并认为当电池表面温度降低到100 ℃以下时,可以成功防止热失控。储能电站电池一般为串并联连接,连接方式对热失控传播影响较大。Liu等研究了并联方式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和细水雾主动降温的影响。实验发现,并联连接的电池显示出更低的热失控起始温度,这会导致细水雾作用的临界温度节点降低。当临界温度降低到100 ℃以下时,冷却过程主要依赖水的吸热,这使得控制效果大幅降低。Huang等研究了液氮对4.2 V、2200 mAh的LCO电池热失控的冷却和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热失控早期施加液氮可以成功预防热失控的发生。随着电池表面温度的增加,液氮对电池的抑制作用减弱,但喷洒29.3 g液氮在80 s就将9.24 Wh电池的表面温度从700 ℃降低到100 ℃,显示了较高的冷却能力。由于液氮的工程布置复杂,使得规模应用受到限制。3.1.2 热失控阻隔抑制技术在阻隔技术方面,Yuan等研究了空气、铝板、石墨复合板和铝填充等四种间隙材料对热失控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石墨复合板和铝填充可有效抑制热失控的传播。Niu等研究了低导热和阻燃复合相变材料对抑制方形锂电池热失控传播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阻隔材料的锂电池组热失控传播得到抑制。Weng等的研究也表明复合相变材料热失控阻隔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热失控传播并限制火灾载荷,对火灾防控有重要意义。
3.2 锂电池灭火技术
锂离子电池灭火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灭火介质的开发和利用,图6为常见的锂电池灭火介质效果和灭火策略。Xu等开展了二氧化碳、HFC-227ea、细水雾三种灭火剂抑制锂电池火灾的实验研究。在电池泄压阀打开时停止加热,施加灭火剂。实验表明,各灭火介质均可抑制电池的燃烧,二氧化碳和HFC-227ea在释放过程中仍出现火焰,而细水雾无火焰,表明冷却能力强的灭火介质对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良好。
图6锂电池灭火介质效果和灭火策略
Liu等开发了一种灭火和快速冷却的一体化的消防技术。先用全氟己酮熄灭电池明火,然后利用细水雾进行降温,电池未出现复燃,而未用细水雾持续降温的电池则出现了复燃。此种二次灭火技术的有效性在于,先熄灭气体火灾,后进行冷却降温。实验同时也证明了锂离子电池火灾是能维持持续高温的气体火灾,因此应着重关注高效的气体灭火剂和持续冷却降温剂这两种灭火介质的开发。目前对灭火介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气溶胶、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细水雾等灭火剂。已有研究表明,与传统能源火灾相比,储能电站火灾往往一旦发生便无法控制,只能被动用水喷淋灭火降温,而此过程针对整个储能电站,会造成所有电池失效无法使用。储能电站电池在单预制舱内高度密集,使得灭火剂无法进入到电池壳体内部直接作用于电极材料,热失控仍然在孕育、发生、扩展,极易发生复燃。因此,在热失控早期就准确识别热失控特征信号,及时采取热失控抑制措施,是较为安全的技术手段,可以成功抑制储能电站锂电池由单体热失控演化为大规模火灾的事故。
3.3 储能电站抑爆技术
储能电站电池单体内短路引发起火燃烧后,由于电池排列高度密集,容易形成热失控传递现象。此时相邻区域电池处于热失控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可燃气体且在受限空间积聚,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爆炸。储能电站爆炸是气体爆炸,一般根据电池类型有两种形式:延迟点火爆炸和补充氧气爆炸。延迟点火爆炸为大量可燃烟气运移到受限空间,达到爆炸极限后,遇到点火源后发生爆炸;补充氧气爆炸为热量和可燃气体在受限空间积聚,当破开门窗后,引入氧气,发生爆炸。对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来说,延迟点火爆炸更容易发生;而对于三元锂储能电站来说,补充氧气爆炸更容易发生。储能电站抑爆技术的核心即防止可燃气体在受限空间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因此亟须研究储能电站可燃气体积聚的处置措施和延迟点火控制方案。主动通风措施是必要且关键的,这需要对大规模电池阵列的气体产生速率、总气体产量和气体组成进行研究。Zhang等研究了不同SOC下热失控气体成分和爆炸极限,Chen等的研究为稀释惰化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抑爆剂开发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Zhu等研究了在可燃气体大量产生时细水雾作为抑爆剂的抑爆效能。
4 结论与展望
目前,对于热失控机理和演化过程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而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储能电站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及演化过程规律和防控技术,得到如下结论。(1)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在外部滥用条件下的热失控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6个过程。3个阶段分别是热失控早期、热失控发生期和火灾初期。6个过程分别是放热、产气、增压、喷烟、起火燃烧和气体爆炸。整个演化过程各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化学反应重叠交叉进行的。深入理解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及演化过程才能获得可靠和先进的监测预警、抑制、灭火、抑爆技术。(2)在储能电站监测预警方面,电信号、温度信号和气体信号作为单一的监测信号预警效果较差。未来需要构建以电信号为基础,温度和气体信号为核心,烟雾和火焰信号为辅助的电-热-气-烟-光多参数耦合的热失控全过程监测预警技术,并根据预警结果,提供相应的事故处置措施,如热失控早期热管理,热失控发生期断电冷却、抑制,火灾初期进行灭火。(3)在热失控抑制、灭火和抑爆技术方面。热失控发生期,利用阻隔技术将热失控模组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之后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可有效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实现储能电站热失控的安全应对。在火灾初期,要针对锂电池火灾特点利用既能熄灭气体火灾,又能高效降温的灭火介质或灭火技术抑制储能电站火灾。同时,储能电站锂电池热失控后容易出现气体扩散、运移在受限空间积聚后延迟点火发生爆炸的特征现象,可据此开发有效的通风稀释、惰化和抑爆技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由于业绩持续恶化,已决定在日本国内外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这次裁员同样是日产汽车改善经营状况计划的一部分。就在5月9日,日产汽车还宣布,将放弃在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岛投资约1533亿日元(约74.6亿元人民币)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基于这一计划,日产汽车、丰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发布公告2025年第3号(总第35号)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批准发布2025年第三批团体标准,现予公告:1、《电池护照指南》(T/CIAPS0049—2025),本文件提供了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数据管理的信息披露指南,旨在指导企业为其生产的电池产品生成电池护照,以便于对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征收64.5%综合关税,并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上调至82%。这一系列关税举措可能彻底颠覆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对储能系统开发商正在推进或未来规划的项目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组件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光伏面板需缴纳6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晚间,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本次董事会换届已完成。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提名并当选非独立董事人数超过公司非独立董事席位半数方式,实现对公司
当地时间5月7日,楚能新能源携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欧洲智慧能源展(SmarterEEurope)。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楚能以472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CORNEXM6电池预制舱为核心,为欧洲市场提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以技术突破重构储能价值展会现场,
日前,英国格洛斯特郡的赛伦塞斯特混合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该电站由23MWP光伏发电、51MWh锂电池储能电站构成,占地超过88英亩,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由沃灵顿自治市议会拥有。火灾于下午3点左右发生,浓浓的黑烟喷向天空,从邻近地区和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到,40多名消防员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使用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3月29日,英国格洛斯特郡的赛伦塞斯特混合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该电站由23MWP光伏发电、51MWh锂电池储能电站构成,占地超过88英亩,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由沃灵顿自治市议会拥有。火灾于下午3点左右发生,浓浓的黑烟喷向天空,从邻近地区和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到,40多名消防员
4月30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能源储能电站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广东深圳,采用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电池簇级管理器,液冷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单元、配套工程。容量为300MW/1200MWh。建成后可实现220KV交流输出1200MWh,满足4小时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在AI加速行业数智化发展的大潮下,海博思创推出了超级运维助手“海博精灵HyperGenie”,服务储能电站运维提效降本。“海博精灵HyperGenie”是一款基于国产开源通用大模型和私域储能领域知识库进行设计开发的专属智能体,提供精准故障定位、多场景操作指导、灵活数据分析探索等运维辅助服务,推动企业迈
近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以“全面消除安全风险、严格安全准入、淘汰落后设备、推广先进技术、科技赋能”为核心,提出在2025年底前完成淘汰退出严重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及系统,在2026年底前完成对所有在运电站的安全改造升级,并于2027年底实现全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云南保山水长600MW/1200MWh储能电站近日正式投产并网,成为云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这座矗立在滇西高原的巨型“电力充电宝”年均调峰电量预计超3亿千瓦时,将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云南电网“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保山水长储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3日,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安徽亳州涡阳县300MW/60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EPC招标公告,项目招标人为涡阳驭风发电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项目拟于安徽亳州涡阳县境内产业园区、生产制造等工商业建设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电站,拟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容量为300MW/600MWh,项目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据悉,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采用光储直柔技术、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技术、能碳智慧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建设109兆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2日,宁夏电投发布了关于永利中卫3GW光伏基地项目300MW/600MWh储能电站EPC招标的答疑,其中明确投标人编制第三年通过增容方式满足原直流侧200MWh,首年连续充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另外方案要求BMS使用被动均衡方案,且投标方许提供3个储能场站对应的3套EMS系统。原文如下:宁夏电
在全球能源转型及“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迅猛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储能行业电力储能装机累计规模突破百吉瓦大关,达到137GW。然而,安全事故频发成为行业痛点;据相关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站火灾事故超80起,其中热失控占主因的75%。传统储能温控系统存在
“系统监测到江北光伏发电出力激增,建议立即调整设备功率。”4月20日7时,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智能终端发出预警。此时距午间用电高峰还有4个小时,系统已推演出未来12个小时的电网运行趋势,精准锁定相关线路的潜在过载风险。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南网储能披露公司5月7日-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于136号文取消了强制配储政策的出台,南网储能认为,136号文取消了新能源企业的强制配储要求,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发展。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客观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上海长兴岛10MW/2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启动建设。此次启动建设的储能电站由4套储能系统、4套预制仓、4台升压变组成,建设工期约5个月。在电网电力供应充足且价格较低时,储能电站可通过功率转化系统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存储到储能电池中;当电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0日,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天能电池基地37.5MW/100.5MWh磷酸铁锂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并网。项目由浙江荣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浙江天旺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方案,建设规模为37.5MW/100.5MWh。作为用户侧储能电站,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能够有效调节电力供
近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以“全面消除安全风险、严格安全准入、淘汰落后设备、推广先进技术、科技赋能”为核心,提出在2025年底前完成淘汰退出严重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及系统,在2026年底前完成对所有在运电站的安全改造升级,并于2027年底实现全省
在全球能源转型及“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迅猛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储能行业电力储能装机累计规模突破百吉瓦大关,达到137GW。然而,安全事故频发成为行业痛点;据相关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站火灾事故超80起,其中热失控占主因的75%。传统储能温控系统存在
【2025年5月8日,德国慕尼黑】在一年一度的全球新能源盛会——Intersolar2025上,华昱欣携覆盖户用、工商业及地面电站场景的全系列产品强势回归,以“车规级安全”重新定义智慧能源应用品质,为全球用户带来更高标准的多元场景光储体验。安全无界:打造车规级安全储能体验华昱欣秉持着“五大极致”理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9日,瑞士阿尔邦的一处户用储能系统发生了50升钒电解液泄漏事件,但未引发火灾。瑞士图尔高州警方通报,阿尔邦的一栋公寓楼开展了一场“火灾及化学品救援行动”,事件涉及钒液泄漏。当天上午7点30分刚过,因大楼地下室冒烟,警方接到报警。警方初步调查称,“约500升钒(电解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阳台光储企业征拓Zendure就3月25日的德国阳台光储系统起火进行调查后发表了一份声明,称事故原因不在于储能系统本身及电芯。Zendure在火灾后观察到该产品的AIO2400电池组没有变形或膨胀后,排除了电池单元是起火的原因。经调查,Zendure观察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连接中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应用锂离子储能系统的光伏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验证、光伏高层建筑火灾辅助逃生设施及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可靠性及关键技术验证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80.0万元。采购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文如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用锂离子储能系统的光
[德国,慕尼黑,2025年5月6日]在IntersolarEurope2025期间,华为数字能源举办“光储融合,智构未来”的智能光伏战略和新品发布会,吸引约300名全球客户和伙伴共襄盛举。此次发布会聚焦全场景构网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布面向大型储能电站、微网、工商业和户用场景的新一代构网型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消防救援局办公室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5〕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3月29日,英国格洛斯特郡的赛伦塞斯特混合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该电站由23MWP光伏发电、51MWh锂电池储能电站构成,占地超过88英亩,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由沃灵顿自治市议会拥有。火灾于下午3点左右发生,浓浓的黑烟喷向天空,从邻近地区和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到,40多名消防员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能源局发布了《宁波市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其中指出,电化学储能电站(设施)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设施)在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塑”的关键跨越。尤其伴随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工商业储能正在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据新能安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空间超500GWh,但开发渗透率却不足3%。如何让储能“保值”,成为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