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央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从实现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角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的重大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新型电力系统到底“新”在哪里?不同的专家学者各有看法和解读,笔者认为至少新在以下四个方面。
新形势
任何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出现都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不例外。
一是减排降碳、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的高度共识。这种共识主要体现为联合国倡导的气候变化国际公约或议程,已经得到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认同和接受。目前《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缔约方已近200个,既包括欧美发达经济体,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这种共识已超越国家的发展阶段、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划界,近乎成为判断国家、企业和个人行为是否为“善”的重要标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体,年排放量占全球三成左右,同时,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在碳排放方面,既要面临来自于碳排放总量低而人均排放量高的发达经济体的压力,又要面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都低的其他发展中、欠发达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的压力。
二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在阻力中艰难前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优先”、单边主义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当前,美国加紧在美欧、印太地区构建以半导体为中心的新的贸易体系,抓紧布局与中国在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脱钩等。另一方面,信息通信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又趋于将世界更紧密链接。旧格局、旧体制对新科技、新产业变革驱动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旧生产关系与新生产力之间矛盾显性化。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正遭受人为破坏的影响。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维护者与引领者,近年来已成为这场较量的“风暴中心”。
三是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历四十多年“跟随跑”,我国经济体量已成为全球第二,并积累了庞大规模的社会资产。然而,多年“粗放式”发展累积的经济、生态、民生、治理、社会问题,已严重制约国家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阻碍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未来发展中,我国需要在确保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市场机制等都需要作出重大调整和改变。
在上述时代大背景下,全球疫情阴霾未散,俄乌冲突深刻影响地缘政治格局,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供应、国际经贸规则和体系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增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持续改善民生问题依然重要、艰巨而急迫。因此,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候,采取更广阔、更长远的视野,更加强调其在安全底线、可靠保障和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
新视野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要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在我国2020年9月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后,中央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既抓住了电力系统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推动能源自身清洁低碳转型的同时,更加强调电力系统需要深度融入到由生态—经济—能源——社会构成的整个社会体系中,采取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更高视野去思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
在生态方面,围绕源头清洁化、用能高效化和碳排放“双控”,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发电资源多元化和清洁化,将风能、光能、水能、地热能、波浪能、生物质能等就地转化为清洁电能使用,减少化石能源发电量;加强电能供需两侧协同联动,在交通运输、建筑用能、工业用能等方面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实现清洁用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布局要满足“三线一单”要求,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电耗,减少中间产品或原材料长途转运造成的能耗电耗,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等。
在经济方面,国际经验和国内研究均表明,随着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占比(主要是电量占比)的提高,终端电价水平将显著提高,社会用能成本将增加。因此,要重视社会承受能力,考虑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全成本,加强投资合理性监管,建立价格高效传导机制,在源网荷储各环节合理分摊责任与收益。当前最紧迫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包括储能)价值的市场化显现;二是煤电从主体电源向基础性、调节性电源转变后其价值的市场化显现。
在社会方面,在终端用能成本不断增长情况下,对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脆弱群体要做好用能用电普遍服务和兜底保障,避免能源贫困现象发生。同时,重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平衡发展,服务传统能源资源富集区的经济转型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用能用电清洁化和现代化,带动当地清洁能源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就业,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采取更高的新视野思考和落实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任务,处理好多重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排与发展的关系、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发挥好有为政府的作用。“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顶层设计、宏观指导、部门协同在此阶段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能源、电力规划的严肃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加强规划落实情况的督察与滚动修订。二是提高行政措施的实效性,增强政策的可执行性,对重大问题不光要出文,还要出措施,尤其是在一些规模化新能源开发政策上,还需要考虑接网、消纳、市场化、调度、投资、成本回收等具体问题。三是提高不同部门间职责协调性,特别是在处理排放和发展相关问题方面,应该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社会稳定的影响,加大力度建立减排与发展之间的预警预报机制和基于预案库的处置机制等。四是提高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性,尤其是区域间、区域内各地能源电力的互济机制,建立主要基于市场机制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减少“计划+市场”双轨制的负面影响。
新含义
基于对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新形势、采取的新视野的分析,有助于明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应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多元发展、清洁低碳发展,推动节能降碳,实现生态文明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应加快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积极开展电能替代,降低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实现以高水平的电力安全保障高水平的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应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科技创新,利用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促进节能增效,做到“存能于技”和“产能于技”,实现电力生产力水平的质的飞跃。
四是应深化电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适应规模化高比例新能源的调度、交易、规划、标准、监管体系,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发力。
五是应重视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开拓与开发,密切跟踪国际地缘政治、大宗交易市场变化,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开展资源互换、本币结算等方式与资源国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共赢合作。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三层含义:
最底层含义,即新型电力系统要以确保能源安全和可靠供应为前提。这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定要端牢我们的“能源饭碗”,一定要坚持“先立后破”,一定不能自缚手脚,依然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同开发利用。
核心层含义,即新型电力系统要以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逐渐替代为核心任务。这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将煤电与新能源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方考虑,将促进煤电稳妥转型与新能源加快发展有机结合。在“无风”“无光”或供需关系紧绷的特殊阶段,煤电的保供作用还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多个权威机构研究表明,即使2060年左右实现了碳中和,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需保留10亿千瓦左右的煤电。
价值层含义,即新型电力系统要以促进创新(技术、业务、模式等)为手段,围绕绿色能源、高效用能、经济用能培育新主体、新生态、新市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新能源发电规模化高比例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新问题、新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技术需求、新业务需求和新模式需求,会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和资本参与,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活力和就业机会。二是新型电力系统通过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可充分发挥起网络覆盖广、用户联络紧密、站塔线点资源丰富的特点,将成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实现对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的数智赋能,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意义重大。三是“源网荷储”集成一体化开发利用模式对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实现源荷协同互动、降低用能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对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用能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将有力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要求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适应新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我国电力系统已处于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发电的过程之中,电力清洁转型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至2021年,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从76.9%下降至62.6%,风光发电量占比从1.2%增长到11.5%;煤电装机占比从68.1%下降到46.7%,风光发电装机占比从3.3%增长到26.7%。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电力系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系统平衡方面,电力系统平衡包括电量平衡和电力平衡。电量平衡是一段时间内的总发电量(单位是千瓦时)等于总用电量与损失电量之和,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无关,是总量上的平衡。电力平衡是发电出力(单位是千瓦)等于用电负荷与线损之和,与负荷随时间的变化紧密相关,即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发电出力可以及时可靠地随之实现新的平衡状态。在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系统中,由于火电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系统电量平衡与电力平衡具有一致性,均可通过调节火电机组实现,是“源随荷动”的基础。但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变动性,可控性和可调节性低,因此当用电负荷发生变化时,新能源发电几乎不可能及时可靠地跟上负荷变化,导致系统电力平衡与电量平衡出现分化。“量力分化”是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底层逻辑,很多问题均与此有关,如系统调控、电力市场建设等。此时系统的电力平衡需要通过加强“源荷协同”,发挥各类灵活性可调节资源价值得以解决。
在系统环节方面,电源侧,电源类型更加多元,结构更加清洁、更加低碳,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电网侧,网架结构更加坚强、合理,电网功能更加灵活、智能、可靠,能更好适应和服务各类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用电侧,全社会节能意识更强,用电设备更加高效智能,能与电网形成良好互动,可调节负荷、需求侧灵活性资源能及时、主动参与到系统运行中。
在调控方面,调控体系适应新能源规模化高比例发展需要,能很好解决电力、电量平衡分化难题,新能源发电调度与气象、天气预测紧密结合,可观可测可控性要求向下不断延伸,从浅层调控向深层调控转变,从源荷单一调控向“源网荷储”综合调控转变。
在市场方面,建立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市场体系,保障系统有充足、经济的灵活性资源,保障有效发电容量成本可合理回收,保障上游发电燃料市场与电力市场价格合理传导,打破省间壁垒和“隔墙售电”等限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电力市场变得更加规范、高效、开放,灵活性资源、高可靠性发电、绿色电力等均应实现价值变现。
这些新要求涉及电力系统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这些新要求仅靠对现有电力系统的“小修小补”是不够的,应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制约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障碍;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开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从形态、功能、机制、标准等各方面加快电力系统从“传统”向“新型”的蜕变和转型。而且,新型电力系统具有继承性的特点,即它不能脱离我国现有的电力系统从零开始,只能是在一个目前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和以交流电网为主的电网体系基础上起步,因此,从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关系入手是一个可行、低风险的思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强调的就是前瞻性、战略性、深入的思考和超前谋划。希望以上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再认识,可以为读者认识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一些新视角,带来一些新启发。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尹明 黄少中)
作者:
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电力高级顾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委员 尹明
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 黄少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三载,源、网、荷三大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功能角色深刻重塑。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依存,又彼此牵绊,共同编织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复杂图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与示范窗口——浙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乃至借鉴这一转型进程的独特视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首先在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出现,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绑定。其以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新型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在此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正逐步凸显其在构建清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服务支撑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成功探索并构建了车网互动新生态的“柳州模式”。车网互动是将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对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转型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三年有余,进展如何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6日消息,2024年前10月,广东电网已完成电能替代电量332.67亿千瓦时。据悉,近来年,广东电网公司不仅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大力推动电能替代,还积极推动乡村能源消费革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前十月广东电网完成电能替代电量超332亿千瓦时。图为位于江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1856号(工交邮电类265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截至2023年底,分布式光伏总装机达到2.54亿千瓦,约占光伏发电总装机的42%。关于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将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规
9月2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生活服务五大领域电能替代。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83.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1.5%左右,电能占终端能
近日,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在《人民日报》发表《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出:推动终端能源消费转型由电能替代为主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替代转变,推动主要用能领域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
8月19日,国网天津电科院在公司党校开展电能替代业务培训,由技术骨干讲授电能替代业务推广流程以及年度方案编制原则。营服中心、各供电单位能效服务人员近20人参加。近期,国网营销部下发电科院参与编制的《电能替代业务标准化设计成果》。在公司营销部指导下,电科院作为业务联络方迅速响应、积极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处在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过程中,统筹推进能源消费侧和生产端的绿色低碳转型,重点考虑从工业、交通、建筑等三大主要用能领域控制终
案由:农村能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民生活用能需求将持续扩大。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十分重要也迫在眉睫。我国农村能源生产资源丰富,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生物质发电、固废发电等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我
近年来,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传统高载能行业用电增速相对缓慢。此外,“十三五”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电能替代,电能替代贯穿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推动了农村、交通、工业等相关产业用电量的增长。用电数据折射出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明
5月18日,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智慧电网一张图”大屏上电能替代电量数字又一次闪烁刷新,统计数据表明,2024年以来,该公司共挖掘电能替代潜力项目566项,替代电量1.28亿千瓦时,为有效改变辽宁地区能源供给方式,大幅压减燃煤,改善空气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国网辽宁电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工
5月13日,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记者获悉,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进电能替代“大幅度迈进”,创新数字技术,因地制宜探索广西绿色低碳路径发展密码,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广西能源发展不断逐“绿”根据
覆盖各乡镇的3万余个充电桩让旅游高峰出行“电量满格”,“清洁电”送进千家万户的厨房厅堂,炒茶、烤烟、烘辣椒、酿酒等特色产业纷纷换上了“电炉子”……如今在贵州,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画面正不断上演。近年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进一步加快推进用能方式转变,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1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四川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7年,布局合理、算网融合、算电协同、算用相长的全省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以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为核心的多元
11月17日,海西公司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储能电站完成首批次6个电池仓安装,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向并网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储能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00兆瓦/800兆瓦时,由青海省首个7种形式储能实证基地和集中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175兆瓦/700兆瓦时组成。装配35个集中储能单元、35
11月5日,浙江诸暨市发改局发布2023年度诸暨市新型电力系统项目补贴兑现情况。根据公示,2023年度列入《浙江省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计划》并完成建设且验收通过的诸暨市锦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上级下达的资金为限给予财政补助政策,拟兑现奖励资金85万元。据了解,该源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0日,广东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征求《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公告。文件提出,因地制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新建港口码头、物流枢纽实现光伏“能装尽装”。支持适用型技术产
11月15日,江苏首个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揭牌。(相关阅读: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揭牌)据了解,该中心作为全市荷端调节资源的统一入口,现已接入虚拟电厂13家,聚合用户3508户,汇聚光储充冷热等荷端调节资源58.67万千瓦,聚合资源最大上调能力16.12万千瓦、最大下调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20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局)发布通知,同意转用、征收集体农用地1.4286公顷(非耕农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地,作为隆化县2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光伏部分)项目建设用地。并要求隆化县要严格落实《河北省征收土地程序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征收,组织落实好补
11月2日10时12分,河南交投源网荷储充总承包项目连霍高速三门峡段首个站点灵宝南收费站实现并网发电。灵宝南收费站光伏电站位于三门峡市辖区,安装规模为246.14千瓦,由车棚和地面两部分光伏区域组成。河南交投源网荷储充项目是河南工程公司与河南交投集团携手合作的首个源网荷储充项目,该项目充分利
11月13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储能电站协调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该项目解决了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运行控制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项目落地成果——10千伏白家湾示范
2024年,涉及配电网的国家政策密集发力,引发市场关注。作为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配电网连接电力主网和千家万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持续深入,为配电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浙江绍兴,量子技术助力实现供电故障数秒内精准判断隔离,并快速恢复故障区段外其他线路供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近日,位于福建厦门供电公司集美供电服务中心的“源网荷储”一体智慧停车楼绿色微电网示范项目成功并网送电,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将原有室外停车场改建为两层共9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并在车棚顶面铺设太阳能光伏板,还配套建设了储能及智慧照明终端等设施,使电能实现就近消纳。项目投运后,光伏发电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