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四川省2011-2021年发电装机(万千瓦),用电量、发电量(亿千瓦时),外送电占比(%)
图2 四川省2011-2021年发电量结构(%)
图3 四川省2012-2021年发电装机、用电量及发电量增长率(%)
近几年,四川电力消费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大量多晶硅、动力电池等高载能行业移入四川,本地用电需求快速增加。四川年用电量与年发电量之比,从2017年的61.8%增加到2021年的72.5%,年均增加2.7个百分点。自2017年以来,四川用电量年增速超过发电装机增速和发电量增速。2018~2021年,发电装机增速落后于用电需求增速10.4、6.2、6.9和1.1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速落后于用电需求增速6.2、3.4、1.9和5.9个百分点。这种发电能力与用电需求增长滞后的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发电利用小时数加以解决(见图4)。从2017~2021年,四川火电利用小时数从2123小时增长到3954小时,增长了86%;水电利用小时数从4220小时增长到4574小时,增长了8个百分点,达到近十年新高。可见,水电对新增发电量贡献率处于高位,而火电贡献率也呈现增长趋势(见图5)。近年来,四川省内用电需求增长快,“丰余枯缺”的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改变,未来将大概率呈现“丰枯双缺”。
图4 四川省2012-2021年水电、火电利用小时数(小时)
图5 四川省2017-2021年发电量增量(亿千瓦时)和水电、火电贡献率
在电力外送方面,2017~2021年,四川外送电量规模(在此用发用电量差表示,未包括省外购入电量)从1364亿千瓦时下降至1244亿千瓦时,降低了9个百分点。一方面与2014~2021年四川没有再投运新的外送通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本地用电量加快增加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外送电量规模减少,对于确保近年四川省用电较快增长也发挥了较大作用。当前,四川有五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跨区外送电力,外送总功率达到3760万千瓦,包括:向家坝-上海(复奉线,2010年)、锦屏-苏南(锦苏线,2012年)、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宾金线,2014年)、雅中-江西(雅湖线,2021年)以及今年7月投运的白鹤滩-江苏线。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其向中东部地区的清洁电力供给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平台期。随着雅湖直流、溪洛渡-江苏直流先后建成,东中部地区对四川电力外送的需求依然较旺盛。
发展可再生能源 需要正视自然因素的客观性
此次四川缺电现象给笔者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重新认识和重新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开发利用好可再生能源要建立在对自然现象、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认可和尊重的基础上,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加强技术创新、部门协同和地方协调得以实现。
在自然与人的新关系中,与自然本身特性(温度、降水、日照、风吹、湿度等)紧密相关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将直接影响人们获取和使用能源。水电直接与降水紧密相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直接受到气候和天气、昼夜影响。哪怕是这次数十年一遇的四川高温与降水减少,也都是自然现象。我们应该承认和接受自然现象的影响。
碳基能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高可靠性”“高确定性”的资源,开采出来后,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其他地方,不用了,又可以储存起来。这些“高可靠性”和“高确定性”资源,是自然界亿万年演变而来,是“静态”自然界的产物(可称为“静态”能源),能够带给人们可预见性和安全感。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动态”自然界的产物(可称为“动态”能源),需要昼夜变化、风起风落和降水才能产生。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是要提高“动态”能源占比,建立“静态”能源与“动态”能源新的优化关系。如何适应大自然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将是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是通过提高“可预测性”,降低大自然“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些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个孕育演化的过程,是有先兆的、可以预测的。因此,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采取先进技术、综合分析、跨部门研判,提升预测能力和预测精度。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气候和天气、水文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能源电力部门应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的深度协同,特别是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系统调控和中长期电力供需平衡等方面。
二是促进能源来源“多元化”,降低“单一”自然因素的影响。有限地理空间内(如某省、某市等)的电力供给体系,如果其电源结构单一,或仅是某类电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占绝对主力地位,那“单一”自然因素(包括来水降低、多日无风、多日阴雨等)的影响将会对电力供给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是电源结构的“脆弱性”。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有限地理空间的电力供给体系应该尽可能“多元化”,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与自然因素弱相关的常规电源作为高可靠性电源。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加强具有电源差异、特性互补的不同电力供给体系的互联互供,降低“单一”自然因素的影响。
三是通过加强负荷的“灵活性”,减少供给压力,提高消纳能力。需求决定供给是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电力系统供需平衡也不例外。随着新能源比例逐渐提高,自然因素影响对电力供给侧影响也不断提高。相比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平衡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量力分化”(即因为风光发电的变动性和随机性,系统的电量平衡与电力平衡不能通过仅仅调节新能源发电来实现)。电力平衡需要供需两侧加强协同,双向调节才可实现。因此,负荷的“灵活性”或“弹性”“可调节性”将成为一类高价值调节资源,一方面可以在自然因素恶化、新能源出力减少时,减少电源的保供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提高消纳低价新能源电力的能力。因此,建设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电力消纳体系的核心就是不断挖掘和发展用户侧灵活性资源价值。
完善“西电东送”战略 适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
除此之外,此次四川缺电现象也提醒我们需要思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西电东送国家战略的影响。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随着传统电源输出省份电力供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自用电量增加,需要处理好外送与自用的关系。这一点对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省份(特别是具有电源结构“脆弱性”的省份)十分重要。应该建立起一种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共享机制。
二是加快发展东部当地电源,提高本地电力供给能力,降低西部自然因素的“外溢”效应。积极安全发展东部沿海核电,加快发展东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三是加快发展东部负荷密集区域的灵活性资源和需求侧资源,提高负荷弹性,降低最高负荷增长速度,优化负荷特性,合理月度电量分布,降低整个电力供给消纳体系运行压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7月15日12时43分,河南全网用电负荷达到8976万千瓦,年内第四次创历史新高,较去年最大负荷8124万千瓦增加852万千瓦,增幅10.5%。对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全力应对高温大负荷,保障全省人民清凉度夏。7月3日以来,河南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尤其是7月14、15日,全省多地最高
近日,陕西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攀升。继7月14日陕西电网用电负荷达4245万千瓦后,7月15日17时25分,陕西电网用电负荷达4371万千瓦,再创新高。为积极应对夏季负荷高峰,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滚动校核并科学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密切监测重要断面潮流、中枢点电压等运行指标,加强对新
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攀升,用电负荷节节走高,为确保机组在迎峰度夏期间安全稳定运行,近期,国能龙岩发电公司集中开展仿真机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模拟实战化场景,全面提升运行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与操作水平,为夏季电力保供筑牢安全防线。该公司仿真机岗位练兵以“贴近实战、突出重点、强化协同”为原则,
7月15日,涡阳县政府领导深入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看望慰问迎峰度夏一线员工,并送去慰问品。涡阳县工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慰问。慰问期间,县政府领导向迎峰度夏一线员工送上慰问品,对广大电力职工战高温、冒酷暑,尽心尽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表示崇高敬意和衷
发挥省间市场作用筑牢电力保供基石——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
配电网连接着电力主网和千家万户,是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电
入夏以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蒙东电网供电负荷呈波动上升趋势,7月11日,蒙东电网供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达862万千瓦。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超前制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方案,开展了大电网安全稳定措施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能源、储能等各类电源涉网管理;严格执行度夏运行方式,保持网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近日,陕西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继7月14日全省用电负荷突破历史极值后,7月15日17时25分,陕西电网用电负荷达到4371万千瓦,今夏第二次创历史新高,较前一日增长3.0%。同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和西咸新区电网用电负荷也接连创历史新高,其中西安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306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达803.59万千瓦,相当于济宁市度夏期间的用电负荷水平。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不断提升,它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加剧了电网平衡难度。以7月5日山东电网
2025年7月14日,甘肃省发布《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全容量+四大补偿”电价政策的省份。为何甘肃在稀缺定价、容量市场、容量补偿三种主流机制中独选后者?这需要从机制本质差异出发,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展开系统性分析。(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闫鑫)
截至7月14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60亿千瓦时。能源保供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份以来,全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面对复杂多变的电力市场形势,该公司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从安全保供、设备运维、生产经营等方面持续
盛夏时节,持续高温与强雷雨天气交替出现,这对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逆变器构成了严峻挑战。高温加剧元器件老化,雷雨威胁电气安全并可能伴随湿度剧增。科学有效的维护是确保逆变器稳定高效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将针对高温雷雨季节,提供具体的逆变器维护与使用建议。01.核心挑战:高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近日,多家电力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据统计,上半年11家电力上市公司预计实现盈利,上海电力、晋控电力、晋控电力、赣能股份、穗恒运A、建投能源、深南电A、华银电力、京能电力、豫能控股8家企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豫能控股,上半年预计盈利9500万元-1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当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凭借其多元场景、经济性与建筑美学的融合优势,正迎来加速普及期。与此同时,家庭用户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自发自用”模式带来的可观经济回报,更使得户用分布式光伏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值此背景下,天合富家智慧能源2.0时代BIPV新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6日,赣能股份公告披露2025年半年度上网电量,公司所属电厂2025年半年度实现上网电量70.0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0.81%,其中市场化交易电量67.05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95.75%。按发电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7月1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金华风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00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6日,国华投资国华(如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制氢项目EPC总承包公开招标: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豫东垦区老海堤东侧、内部农路南侧。制氢规模为1500Nm³/h,制氢站与集中式光伏就近布置,采用集中式光伏所发绿色电力进行制氢,提升绿氢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提出,各类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81.6万家,同比增长8.9%。其中,发电企业3.5万家,电力用户77.7万家,售电公司4409家。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市场,超过半数的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一、电
7月10日,随着下水库左坝肩正式启动开挖作业,佛坪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继输水发电系统标段开工后又一重要标段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标志着工程建设全面迈入多点同步、协同推进的新阶段。下水库作为电站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蓄、供水、泄洪等多重功能,施工内容主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的完善,为应对度夏保供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两个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面对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日益增长的绿色用能需求,跨区域交易机制也在积极发力。目前正组织多方向
7月1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征程上,三峡集团将聚焦大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核心业务,打造行业标杆;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系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7月11日,由水电三局承建的陕西榆能神木10万千瓦光伏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为水电三局陕西首个光伏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为公司“能”领域再创“标杆”。验收组通过资料审查与现场核查,经过综合评审,一致认为:本项目建设程序规范,工程质量达标,设备性能可靠,电气系统满足并网要求,资料完整合规,同
7月15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率队在北京拜会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双方就共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造长江黄金水道进行深入交流。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付绪银,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殿常出席座谈。刘伟对刘伟平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充分肯定了三峡集团
7月12日,为期7天的大渡河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一级和沙坪二级4座水电站首次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圆满完成,为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梯级水库生态功能贡献力量。2025年是大渡河干流梯级水库纳入生态调度范围的第一年,本次试验是本年度继猴子岩电站通过“基荷发电”方式开展促进产粘沉性卵鱼类
今年上半年,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精益运行,大国重器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助农耕,全力抗旱补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降雨来水偏少。面对中下游农业灌溉供水紧张形势,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库及时发挥淡水资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