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国务院:加快推进重点电源电网项目建设 累计向中央发电企业注入资本金300亿元

2022-09-05 16:58来源:国家发改委关键词:能源安全电力央企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8月3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发表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煤炭、电力生产监测调度,提升电厂存煤和发电机组出力水平,加快推进重点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监管,累计向中央发电企业注入资本金300亿元,并分两批拨付10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欠款资金。

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2年8月3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立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特别是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和乌克兰危机带来风险挑战,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执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出台实施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当前经济总体呈恢复发展态势,生产需求逐步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0.7%。从二季度情况看,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受国内外错综复杂形势影响,经济运行一度面临超预期下行压力,4—5月份波动较大,5月下旬经济开始触底反弹,6月份主要指标全面回升,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当季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4%,顶住压力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失业率降低、物价稳定等主要目标。

(一)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积极成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将工作力量和防疫资源及时向疫情较重地区倾斜,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疫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印发实施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应对处置方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以口岸为重点加强外防输入,落实人、物、环境同防措施,严格闭环管理。明确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强化学校、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以及重大活动、节日期间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重点人群就医需求。疫苗药物等研发推广持续推进。截至6月末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总人数达到12.9亿人,其中完成全程接种12.6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3亿人,完成全程接种2.2亿人;多种抗新冠病毒药物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一批检测试剂新获批上市。同时,促进全球抗疫国际合作与成果共享。

(二)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调控举措有力有效。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的工作部署,加快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及时谋划出台6方面33条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速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积极落实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精准帮扶的退税减税降费措施,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实施力度,出台实施社会保险阶段性缓缴降费政策。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上半年完成留抵退税1.85万亿元,存量留抵税额基本退还完毕。加强基层财力保障,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助企纾困、民生补助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今年具备条件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已全部下达到位。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流动性,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等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推动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推出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增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额度。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引导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融资3091亿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推出留工培训补助,落实各项就业补助。接续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加快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各项补贴政策,启动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持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强化创业培训和服务,推进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在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政策协调和预期引导力度加大。高效有序开展新出台政策文件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指导各地区积极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措施,促进地区经济稳定运行。加强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确保政策受益主体不漏户、不漏人地清晰了解和应享尽享,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2%、54.7%,均回升至荣枯线以上。

(三)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工作部署,积极解决疫情导致的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问题,促进工业经济稳步恢复。努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疫情发生期间着力推进交通物流保通畅和企业复工达产。建立健全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完善货车司机通行管控政策,大力畅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实施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强化重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服务和重点区域跨省市协调。大力振作工业经济。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扎实推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3.2%。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煤炭、电力生产监测调度,提升电厂存煤和发电机组出力水平,加快推进重点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监管,累计向中央发电企业注入资本金300亿元,并分两批拨付10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欠款资金。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推动油气稳产增产,严控成品油出口。加强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监管。加快推进国家储备体系建设。

(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进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持续推进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稳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和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壮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首艘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海试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成效。扎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一批长期以来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突破并贯通应用,多项攻关成果跻身世界前列。创新创业创造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深化。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五)积极扩大投资消费,国内需求逐渐恢复。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工作部署,针对疫情影响细化实化扩内需政策举措,着力促进内需回升。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大“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快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截至6月末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已基本发行完毕。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新项目建设。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1%、10.4%。重点领域消费潜力稳步释放。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积极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对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完善二手车流通、报废机动车回收、汽车平行进口管理规定,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指导限购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大力发展绿色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5%。无接触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较快发展,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

(六)切实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持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稳定农业基本盘。大力抓好农业稳产增产。积极应对冬小麦晚播不利影响,夏粮总产量2948亿斤、增产29亿斤,质量好于常年,收购进展顺利,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播种面积和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好农资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对实际种粮农民分两批发放一次性补贴300亿元。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持续加强粮食产购储加销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加强村庄水电路气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集中排查,推动落实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政策。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支持拓展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

(七)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有效激发。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巩固拓展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面实行,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统一的登记制度,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稳步开展。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政策“非申即享”、网上办。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54万户,同比增长4.3%;截至6月底市场主体超过1.6亿户。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印发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通报制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八)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空间持续拓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推动外资外贸平稳发展。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深化。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等,深化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务实合作。扎实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各项工作。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落实外贸跨周期调节政策措施。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3.2%、4.8%。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新设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大力支持海外仓发展,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流程跟踪服务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务实合作。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货物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2%、3%。中老铁路运行良好,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加快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九)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重大战略纵深推进。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实施。不断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成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出台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持续推进长三角地区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安全保障力度,稳步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深度节水控水、防灾减灾、水土保持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着力稳住东部地区经济,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有序推进西部地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出台支持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专项实施方案。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支持力度加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及“十四五”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印发长江中游、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十)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开展长江、黄河等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启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国家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加快建设。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6%,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5.9%。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有序组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制定出台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出台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坚持“先立后改”,扎实推进现有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加强全社会节约用能,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0.8%。

(十一)坚决兜牢民生底线,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有力有效。推动落实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产销衔接、应急调运、储备调节力度,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指导各地进一步增加成品粮油储备。持续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稳定生猪生产。在全球高通胀的情况下,我国保持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支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提前调拨全国统筹调剂资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开展养老储蓄试点。推动落实“双减”政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省份。推动提升农民工等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指导各地因城施策优化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上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9万个。同时,深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出台并推动各地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及时组织开展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有效做好洪水、地质灾害、地震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总的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上半年完成情况良好,宏观调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工作及时有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和年度计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年度计划确定的多数指标进展较好,居民消费价格、就业、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符合预期,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环境质量、金融等相关指标进展顺利。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国内经济一度出现波动,随着一些疫情较重地区形势逐步好转、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实,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顶住压力、克难奋进,全党全国上下付出艰辛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稳步发展。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充分彰显了全党全国上下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持续显现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国际形势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情况看,消费需求仍然不振,投资增长仍较乏力,稳定外贸难度加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就业等民生问题较为突出,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暴露。

综合分析研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变化更加复杂严峻,疫情还没有见底,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下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也要看到,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半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落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一些,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一个整体要求,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该管的要坚决管住,不能松懈,不能麻痹,不能懈怠。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优化完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快速精准处置突发疫情,严格按照“九不准”要求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尽量减少非必要的限制流动的措施,坚决防止简单化和层层加码等现象。持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和新疫苗新药物研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领域生产。

(二)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合力。加快推进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做到落实要快、协调要快、见效要快。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落实落细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的保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做好“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招募,支持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发挥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链稳链等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畅通交通物流,进一步优化完善精准通行管控措施,加快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大重点行业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落细落实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政策,推动阶段性减免房屋租金。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

(四)加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增强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质量强国建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五)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全面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落实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大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奋力夺取早稻和秋粮丰收,及时做好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调剂调运,组织好夏秋粮油收购工作。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救助等帮扶措施。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支持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积极推动海外仓建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巩固拓展多双边经贸关系。

(八)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4+1”工程,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程,深入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前期疫情较为严重省市经济社会运行加快恢复发展,持续推进中部地区重大规划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落实。加快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好“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建设。

(九)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好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继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十)进一步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着力促进居民增收,推动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十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及时妥善处置各领域风险挑战。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全面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并加强履约监管,加强跨省区电力调度和余缺互济,确保民生和重点用能。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刚性需求,坚持租购并举,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切实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缓解基层“三保”压力。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力度,妥善化解村镇银行风险。继续强化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工作,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电力央企查看更多>煤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