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政策正文

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广东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

2022-09-16 10:58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9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体系中的骨干联系作用,以满足终端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导向,研究协同多种能源形态转化。推进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发挥市场作用扩展消纳空间,保障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新型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总部企业、酒店、医院、学校和数据中心等新增用能区域建设具备可再生能源接入友好、用能方式多元、用能行为灵活互动、能源传输灵活可控等属性的综合能源微网。鼓励传统发电厂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现有能源基础设施与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融合、协同发展。

提高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燃气管网、电网、储能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管道燃气覆盖范围。大力推进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电能替代。大力推进电气化关键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推动高效节能输配电设备、变频调速电机等装备制造,积极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系统及新型用电技术。支持电能替代技术研发,实施电能替代项目,大力推动电气化改造。到2025年,城镇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力争达80%,新增充电桩15000个。

详情如下: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8月31日

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科学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节 统筹谋划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第三节 构建陆海协同海洋开发保护格局

第四章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第二节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第三节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第四节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五节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第六节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第五章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宜居花城

第一节 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第二节 推动南沙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第三节 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第四节 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第六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一节 高质量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

第二节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

第三节 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第四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七章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一节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第二节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三节 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八章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第一节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第二节 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第三节 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第二节 加强项目实施的要素保障

第三节 加强评价评估和动态调整

前 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变革,建设好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1,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依据《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性突破、美丽宜居广州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住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生态文明政治责任全面夯实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印发《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高规格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现场推进会、总河长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硬任务、推出硬措施、强化硬保障,全力抓紧抓实抓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认真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以解决,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各级人大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发展等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调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检查。市各级政协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生态文明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强化民主监督、彰显政协担当。市各区、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具体。

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优化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2,建立“三线一单”3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划定风廊、热环境管控分区等,严格管控生态空间,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实施造林与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20年底,完成生态修复和森林碳汇造林1.73万公顷,打造森林经营样板基地11个,森林总蓄积量195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持续提升村庄环境风貌,完成506个乡村绿化美化,形成生态宜居的休闲共享空间。扎实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出台《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开展湿地保护分级和名录管理,湿地生态功能显著增强,近十年来海珠湿地和南沙湿地的鸟类增加100多种。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以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为抓手,市域绿色生态廊道网络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新建生态景观林带221公里,累计建成生态景观林带728公里。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成珠江口红树林恢复1500亩,建设沿海基干林带900亩、湿地岸线修复10公里。

三、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引进了高清显示、集成电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15:26.34:72.51,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和5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4比重达到3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9.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1%,高新技术企业达1.2万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能源结构更加清洁,坚持控制煤炭和油品消费,推广利用天然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2020年全市煤电、天然气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比重分别为45.0%、41.7%、6.8%、4.3%,与2015年相比,煤电装机比重下降32.5个百分点、天然气发电装机比重提高22.4个百分点、光伏发电装机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生物质发电装机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全面提升,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累计下降19.4%、31.9%、32.7%,累计推动全市超过150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居全省第一。

四、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关键进展,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4%,细颗粒物(PM2.5)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76.9%,劣Ⅴ类水体断面首次实现全部清零,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0年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基础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25.4%。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新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污水管网1.89万公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约773.8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9%。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共计16座,总处理能力超过2.6万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花都、南沙、从化、增城四区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392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100%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5%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全市7231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完成率均达到100%,乡村公厕、生活垃圾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广州市黄埔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

五、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泛传播,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各级党校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各级学校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印发实施《广州市关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广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动,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制作刊播倡导家庭绿色环保的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各类宣传资料,面向广大家庭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和生活常识,倡导文明、健康、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有效引导市民群众树立绿色生活新观念。截至2020年底,建成26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26.9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总规模达到14421辆,308所学校被认定为广东省“绿色学校”,累计建成森林公园92个、湿地公园2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2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5%。2016—2020年新增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9316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3208万平方米。

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关于全面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出台《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广州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完成《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广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等一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完善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组织开展生态公益林落界工作。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制定印发《广州市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试行)》《广州市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方案》。完善能源资源价格政策,对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和水泥行业实施用电执行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落实新能源汽车充电执行大工业电价优惠政策,执行居民阶梯电价,优化天然气价格机制,有序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及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

1.png

注:1 [ ]为2016-2020年累计数。

2.耕地保有量和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两项指标,因国家和省尚未正式下发和通知启用“三调”和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目前启用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2018年数据。2019及2020年的实际值数据均无法计算,此处填报的是2018年数据。

3.根据2016-2018年全国开展的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划定标准、技术规程和调查方法等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新统计口径,全市森林覆盖率2020年目标值分别由42.5%调整为41.6%”

4.万元GDP用水量指标,2020年度数据来源于广东省水利厅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度水资源公报》。

5.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指标,2019年为71.7%,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指标数据下降幅度较大,为59.9%。

6.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市常住人口为1867.7万人。此后,我市对2011-2020年常住人口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其中2015年常住人口数量由1350万人调增至1595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2020年目标值均按2015年1350万人为基数推算,鉴于“十三五”规划纲要已于2020年实施完成,因此对“十三五”目标值不再追溯调整,涉及常住人口相关指标的2020年完成值已根据最新数据作调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源网荷储一体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