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政策正文

安徽六安市:规范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 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油气管网建设

2022-10-13 09:13来源:六安市发改委关键词:天然气天然气供应油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10月12日六安市发改委发布《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文件指出,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鼓励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有序用电期间首先限制“两高”企业用电,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用能需求。持续推广落实亩均效益评价制度,推行差别化能源消费政策。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建设,普及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提升工业企业负荷管理能力。推进典型电力用户和负荷聚合商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项目。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有效对接电力管网、油气管网、热力管网和其他能源网络,促进多种类型能流网络互联互通和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

密切跟踪国家和省关于能源体制改革的最新动向,聚焦现代能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天然气供应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有序推进全市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较快构建有效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积极稳妥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开展红色金寨零碳电力系统示范和金寨县能源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建设,支持金寨县争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以油气管网建设运营机制改革为契机,出台配套措施,规范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油气管网建设;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逐步推动市域骨干管网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加快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鼓励大用户与供气企业签订量价相对稳定的长期协议,逐步建立调峰用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天然气输配体系,促进天然气供给互联互通,优化天然气供给应急储备机制,实现开放格局下的能源安全。

《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阶段。为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该《规划》是对未来五年我市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推进路径的展望指导。

(二)总体考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全面落实上级精神和要求,突出规划指导性。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能源保供能力,筑牢能源安全底线,更好满足老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为六安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二是结合地方实际,突出规划可操作性。结合我市当前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我市能源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能源保障。三是充分衔接各类规划和指标,突出规划可靠性。充分与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做好衔接,协调各部门合理确定指标目标。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1年10月19日,开始筹备《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为做好《规划》起草工作,我委会同编制单位就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各专项专题问题开展了全面的调研、会商、座谈等工作,并收集市直各单位、各县区能源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所提供的基础资料。3-6月,编制单位进行《规划》思路研究和初稿起草工作,经多次协调会、征求意见等环节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初稿,并在合肥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7月,再次征求市直各单位、各县区能源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意见后,对《规划》进一步修改。2022年9月13日,《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能源消费强度和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0-190亿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780千瓦时/年,电力装机规模突破66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55亿千瓦时。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城乡供电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城网、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提升至99.98%、99.9%。

清洁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6%,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到8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完成省下达目标。公共充电桩达到2000个以上;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县县通达管道天然气;乡村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5%,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煤电供电煤耗降至286克标准煤/千瓦时;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5%的需求侧响应能力;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5万千瓦。

五、主要内容

《规划》包含“1个文本”,涵盖正文、专栏和指标体系,共8章、24节、4个专栏,共计1.7万字;对照国家和省规划指标体系并结合六安实际,围绕今后五年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规划》设置4个专栏。指标体系围绕能源供应保障、能源低碳转型、能源效率提升等方面设置13个目标,确保《规划》具有可行性。

一是关于现状与形势。总结“十三五”期间六安市能源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效;展望2025年,我市能源发展新的发展趋势;面临的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提出的新挑战;分析了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是关于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涉及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为主线,织牢电力、油气两张网;夯实传统能源改造升级、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和安全管理基础三根桩,为六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关于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强能源安全储备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四是关于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总目标,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壮大清洁能源产业,逐步推动非化石能源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转变,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提升能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更大力度实现节能减碳。

五是关于推动能源产业升级与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能源装备竞争力,拉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样板。

六是关于增强能源治理能效。按照国家和省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部署,落实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举措。抓好现代能源市场建设,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提升能源服务水平。

七是关于环境社会影响分析。对规划项目实施中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在规划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应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展望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环境预期效果。

六、创新举措

该《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市取得的重大成效,较完整的认识到了面临形势和问题,并对2025年能源发展目标用指标专栏进行了细化,《规划》中“十四五”能源发展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强行业准入和重大能源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开工和落地,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对成熟重大项目、工程,给予充分要素保障。

文件原文如下:

六安市发改委关于印发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有关单位:

《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委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9月13日

六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二二年九月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 1

(一)发展基础 1

(二)面临形势和问题 5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 10

(一)提升运行安全水平 10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4

(三)加强城乡能源供应 15

四、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7

(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17

(二)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9

(三)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 21

五、推动能源产业升级与合作 23

(一)加快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23

(二)坚定不移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23

(三)增强能源装备竞争力 25

(四)融入能源领域合作格局 25

六、增强能源治理能效 27

(一)落实重点领域体制改革 27

(二)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 28

(三)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 28

七、保障措施 29

(一)突出规划引领 29

(二)强化要素保障 29

(三)加强项目管理 30

八、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30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30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31

(三)规划实施的环境预期效果 32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阶段。为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69.5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7%。财政收入达到231.4亿元,年均增长1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9亿元。工业领域“积树造林”“老树发新干”工程取得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总量达到935亿元,年均增长10%。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77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市场主体迅速壮大,2020年底“四上企业”达到1997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领跑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全国首台自主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堆成功下线。

1.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完成110千伏及以上主网基建投资35.78亿元,主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建成六安-霍山、合肥新桥机场-金安两条天然气通达线,天然气金安-叶集-金寨联络线完成全线管道敷设,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中石化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支线及油库,成品油油库达3个,成品油储存能力达11.4万方(约8万吨)。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投资完成率55.9%,霍山抽水蓄能电站完成预可研并通过水规总院初审,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兆瓦级氢能储能项目、全省首个天然气合建站。

2.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2020年底,全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达304.3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是2015年底的3.44倍,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达69.7%,比2015年底高34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装机规模达206.8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达13.5万千瓦,生物质能装机规模达25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达59万千瓦。2020年底,全市各类型机组发电量达97.6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类型机组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占全类型机组发电量比重达37.8%;其中光伏电站发电量达16.6亿千瓦时,风电机组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生物质能机组发电量达8.1亿千瓦时,水电机组发电量达9.7亿千瓦时。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119.09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加58.98亿千万时,年均增长18.64%,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天然气消费量达2.57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189.2%。“十三五”煤炭消费量累计削减超过40万吨。金寨县荣获全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

wKgSGWNG5L2AZje5AAEjTcanZIs794.jpg

图1 全市“十三五”电源装机及发电量图

图2 全市2020年电源装机量及对应发电量结构图

3.节能环保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我市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为下降14%,我市累计下降15.63%,超额完成目标1.63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33.57%,超额完成目标15.57个百分点。完成2台燃煤机组节能改造、装机容量132万千瓦,全市平均供电煤耗从2015年290.19克标煤/千瓦时降至287.08克标煤/千瓦时,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92克标煤/千瓦时。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煤电机组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平均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53.48%、42.84%、93.43%。禁燃区内全面淘汰茶水炉、经营性炉灶等燃煤设施,累计取缔市城区6家小散煤厂及煤炭加工点、3515台茶水炉、经营性炉灶,散煤治理卓有成效。

4.能源惠民利民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35千伏及以下配网累计投入39.18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23座,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5年的1.82千伏安提高至2.96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2%,10千伏线路联络率41.5%,增长21.3%,客户满意率98.8%,增长1.3个百分点。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装机59万千瓦,规模全省第一,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帮扶9万贫困户户均年增收约3000元。霍山县率先启动全省水电供区电网改革,13个应急改造电网项目快速推进,山区群众用上“放心电”的愿望变为现实。充电桩建设从无到有,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600个,新能源电动汽车应用推广加快实施。

5.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金寨县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纳入国家首批试点,成功开办供电售电业务。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推进电力价格改革,以差别化电价促进相关行业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效水平、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淘汰华电六安电厂一期2台13.5万千瓦燃煤机组,建成投运冠盛蓝玻2*600t/d玻璃窑炉余热发电项目及首矿大昌22.4万千瓦余热、余压、余气发电项目,实现“三余”资源综合利用。

(二)面临形势和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全省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市能源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一是战略叠加有利于我市发挥优势。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对口合作,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长三角能源发展大局。二是科技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我国新能源和电力装备制造能力持续增强,低风速风力发电技术、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等不断取得新突破,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加快应用,有利于我市推进产业布局。三是碳达峰、碳中和激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国家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发展低碳能源作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发挥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高的优势,拓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能源加速转型,我市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能源电力需求刚性增长,电力迎峰度夏(冬)形势严峻。高压线路走廊和变电站选址困难,输变电工程的实施周期拉长,部分核心区域时段性供电能力不足。油气长输管网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天然气保供压力增大。二是安全风险增加。新能源快速发展和大量接入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性,调峰容量不足无法满足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西电东送多条特高压线路密集过境,重要输电通道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和难度增大。天然气多气源供应格局有待加快建立,应急储备能力尚不能满足要求。三是能源价格高企。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燃气调峰发电等提升风光消纳的技术手段应用成本较高,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工商业用户的终端用能成本居高不下。四是新能源发展制约因素增多。光伏发电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较高,我市林地面积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广,可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光伏发电、风电项目用林和涉水等方面政策日益趋严趋紧,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新能源项目发展。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市能源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要求,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新机遇,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我市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能源保供能力,筑牢能源安全底线,更好满足老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为六安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把握能源的整体性、系统性、路径锁定性等特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度超前开展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科学引导调控能源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2.坚持安全可靠。织牢电力、油气两张网,夯实传统能源改造升级、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和安全管理基础建设三根桩,加快电网、油气管网建设,增强互联互通水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健全油、气储备体系,不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3.坚持绿色低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升化石能源利用水平,积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

4.坚持改革创新。落实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金寨争创国家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5.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强化民生领域能源需求保障,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三)发展目标

1.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到2025年,能源消费强度和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0-190亿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780千瓦时/年,电力装机规模突破66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55亿千瓦时。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城乡供电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城网、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提升至99.98%、99.9%。

2.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清洁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6%,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到8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完成省下达目标。公共充电桩达到2000个以上;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县县通达管道天然气;乡村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3.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5%,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煤电供电煤耗降至286克标准煤/千瓦时;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5%的需求侧响应能力;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5万千瓦。

微信截图_20221013084823.png

注:[]为五年累计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查看更多>天然气供应查看更多>油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