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政策正文

浙江嵊泗:加快推进马关110千伏输变电建设工程

2022-10-19 09:24来源:嵊泗县人民政府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配电网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18日,嵊泗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嵊泗县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积极推进一批能源设施项目建设,打造绿色智能、安全便捷的能源设施体系。推进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统筹电网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加大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力度,科学开发海岛特色海上光伏、海洋能、氢能综合利用、风电等新能源,保障源网协调发展。推动绿华岛风光储一体化运作,打造清洁能源岛。

现代化配电网建设。加快推进马关110千伏输变电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城乡电力线路综合整治,加快提升海岛输配电能力和薄弱区域供电能力。加强海岛电网抗灾能力建设。

原文如下:

嵊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泗县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嵊泗县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实施方案(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嵊泗县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7日

嵊泗县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实施方案(2022—2024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根据《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综合类试点要求,坚持浙江所需、嵊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探索出一条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嵊泗县位于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县域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872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03平方公里,为全省县域面积最大但陆域面积最小的县。县域内共630个岛屿,其中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2个,常住人口6.7万人,户籍人口7.37万人,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多年来,嵊泗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持之以恒实施“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坚持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建设美丽海岛“两手抓”,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建设,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

特色优势在于:一是海洋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嵊泗县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连续3年保持PM2.5(细颗粒物)浓度全省最优,近岸海域海水优良水质占比达到53.5%,全国“两山”发展指数百强县排名跃升至第3位。先后荣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海洋公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国字号”金名片。二是融沪海上桥头堡区位优势“得地独优”。嵊泗县扼长江入海口航运要道,叠加了中国(上海)自贸区(小洋山区域)和中国(浙江)自贸区(马迹山区域),是浙沪两大自贸区战略交汇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承载地,是宁波舟山港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适宜开发深水岸段有7处,总长40.9海里,进港航道水深在20米以上,25-3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破亿吨。三是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得海独丰”。嵊泗县是全国海洋渔业重点县之一,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1年全县渔业总产值59.92亿元,渔业产量41.08万吨,占全省渔业产量的8.5%,“嵊泗贻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四是列岛型旅游资源优势“得景独秀”。嵊泗县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型风景名胜区,具有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为特色的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底蕴厚重的列岛型海洋文化优势,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102处。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优势“得勤独富”。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2.6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83055元,列全省90个县(市、区)第4位。城镇和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1456元和41442元,分别是全省的89.7%和117.6%,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48,远低于全省1.94,“海岛民宿嵊泗样板”入选省级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

(二)工作成效。

1.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10年来的目标指向就是推进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与省委“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脉相承、高度契合。主要工作有:一是聚焦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海岛样板建设取得新成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美丽海岛”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实施“再造绿岛”工程,实现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国领先,逐步形成泗礁岛慢生活体验区、洋山岛运动休闲区、花鸟岛定制度假区、嵊山岛海钓体验区、枸杞岛蓝海休闲区、黄龙岛古村渔俗区等全域旅游格局。二是聚焦提质增效,现代海洋经济“四梁八柱”取得新突破。港航产业加快发展,LNG项目储罐扩建工程建成运营,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落地嵊泗,宁波舟山储运基地启动建设。海岛旅游提质发展,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绿色渔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千船引领、万船整治”工程,升级改造渔船装备1108艘,新型材质休闲渔船占比提高到46.8%;打造引领船35艘,改造整治船350艘。三是聚焦民生保障,发展改革成果全域共享取得新提升。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山海”提升工程、与沪同城医疗合作模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嵊泗渔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成2个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创成省级“无欠薪”示范县。“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扫黑除恶保持全省唯一“零报告”,连续17年获省平安县称号。四是聚焦基础设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之基取得新进展。十年间共新建公路52.9公里、陆岛码头17座、泊位23个,新增航线17条、客轮17艘。国道G526嵊泗段改建、省道S20嵊山至枸杞复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如期完成,开通嵊泗至上海南站和虹桥水陆联运班线,县域内城乡公交实现全覆盖,饮用水水库实现库库联网。

2.形成的经验做法。

“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系统反映了嵊泗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坚持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建设美丽海岛的宝贵经验成果,也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坚韧不拔地奋斗实干中凝结而成的高度思想共识,给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可供全省山区海岛县学习借鉴。形成经验做法有: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特色发展,形成海岛践行“两山”理念嵊泗模式。嵊泗县委县政府始终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断拓宽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途径。通过委托专业机构摸清家底、政府搭建管理平台、积极打造零碳家园等做法,努力探索将海岛版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形成新时代海岛县践行“两山”理念的嵊泗模式。二是坚持向海图强、依海而兴,夯实海洋经济“四梁八柱”。嵊泗县立足国际和国内、县外和县内实际,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市场等优势,加快推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立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港、景、渔、能源、工贸、生态”六大产业研究组和工作专班开展专题研究,2021年全县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8%,海洋经济已成为嵊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压舱石。三是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筑就共富海岛嵊“宿”样板。嵊泗县建立乡镇部门对接联系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借助旅游院校、专业团队等平台资源,培育“民宿+”多元业态,扩大民宿经营内涵,提升民宿经济附加值,引领普通渔宿向主题民宿和精品美宿升级。省级金银宿、市级精品民宿数量稳居全市首位。四是坚持创业创新、勇立潮头,打响“创业就业在嵊泗”海岛品牌。嵊泗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力打造共富型高质量就业体系。制作就业基础数据“两清单”,积极帮助渔民顺利转产转业。建立健全就业信息互通机制,为异地动迁居民提供全方位人社服务。大力开展创业培训,针对性开发就业岗位200个,将帮扶重点从“输血”转移到“造血”。

(三)试点意义。

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综合类试点,嵊泗县努力探索出一条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嵊泗县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嵊泗县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塑造变革,竭尽全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闯出新路、不负使命。重大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浙江扛起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责任担当。嵊泗围绕“港景渔”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港航、海洋旅游和绿色渔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破解现代海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构建难题,探索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建设意义重大。二是有助于浙江探索海岛县和收缩型城市共富路径。嵊泗长期面临人口外流和老龄化问题,在全国人口收缩型城市以及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争当共同富裕的先行者、开拓者和建设者,示范意义重大。三是有助于浙江全面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通过综合类试点全面提升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满意度,对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意义重大。四是有助于浙江全方位全省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依托嵊泗的区位优势实施“交通先行战略”,补基础设施短板,对嵊泗提升生产生活的保障能力,促进海岛旅游提质意义重大。五是有助于浙江建立海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嵊泗是全省海洋面积占比最大的县区,在嵊泗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对我国沿海县区及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发共同富裕后发优势意义重大。

二、试点目标

围绕服务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建设,聚焦“美丽海岛、美好嵊泗”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向海图强、依海富民,着力推动海岛空间优聚优化、海洋产业延链强链、公共服务普及普惠、陆海设施提质提效、海岛生活安心安逸,努力探索出一条小海岛服务大战略、小列岛发展大产业、小旅岛承载大花园、小陆域保障大民生、小切口牵引大改革的“一岛一功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路子,不断提升海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助力浙江省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到2024年,在全省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争当先行者、开拓者、实践者,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努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岛县范例。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基础更加坚实,人均GDP年均增速保持8%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24万元/人左右,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海洋产业更加强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9%,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660万吨,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

——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努力成为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海岛县范例。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文有所化,群众全生命周期民生需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满足。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托育服务供给实现愿托尽托,文盲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海岛应急救援和急救用血网络体系,失能失智老人做到应收尽收;补齐海岛交通短板,建成县域“1小时交通圈”;筑牢共同富裕安全根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得到巩固提升。

——率先基本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努力成为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海岛县范例。围绕扩中提低,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建立健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政策体系,以解决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渔农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群众生活更加富足,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保持在1.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4%。

——率先基本形成“一岛一风景、岛岛是花园”的美丽画卷,努力成为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海岛县范例。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覆盖率达100%,60%以上行政村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美丽庭院比例达到50%以上;建成海上田园、滨海风情、休闲渔村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2个以上,与示范片区综合体相衔接的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以上;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近岸海域Ⅰ、Ⅱ类海水水质比例达到53.8%,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7.8%,海洋蓝色碳汇能力全面提升。

——率先基本形成科学高效治理的现代化体系,努力成为社会和睦团结向上的海岛县范例。科学高效的数字海岛体系基本建立,实现社会管理系统化和政务服务智慧化,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平安嵊泗、法治嵊泗建设一体推进,“海上枫桥”“东海渔嫂”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更加完善,海岛应急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和“云上公安,智能防控”体系构筑完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不断深入,县乡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指挥机制和平台全面建立,大统筹、大综合、大闭环的执法体系成熟定型,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显著提升。

三、试点任务

(一)重塑未来发展空间,走出“一岛一功能”之路。

1.清晰“一岛一功能”定位。立足嵊泗海岛的空间区位、交通条件、环境气候和产业基础,重塑求变发展之路。坚持特色发展,明确已开发和有开发价值海岛的功能定位,打造泗礁旅游生活岛、黄龙石文化体验岛,花鸟定制旅游岛、枸杞贻贝产业岛、嵊山渔旅休闲岛、徐公岛综合能源岛、滩浒氢能岛、绿华清洁能源岛等发展新空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资源规划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县城西城区、马关城市副中心、环中心渔港区建设,推动五龙、黄龙等区域与县城互联互通,拉大县城框架。(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西城区指挥部、县绿色小微园区指挥部、县城投公司、菜园镇、五龙乡、黄龙乡)加快全域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新建西城区综合体育馆、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马关、金平2个老年人安置公寓,全面推进智慧岛城建设,提高县城的承载力、吸引力,到2024年县城人口集聚率达60%左右。(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西城区指挥部、菜园镇)

3.建设西部海港新城。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加强浙沪洋山合作开发,加快推进小洋北作业区、沈家湾作业区、大洋山大岙围垦区等重点产业区块建设,谋划推进大洋山开发建设,积极推动大小洋山一体发展。(责任单位:县洋管中心、县发改局、洋山镇)加快编制实施洋山海港新城发展规划,积极完善大小洋山商务办公、生活配套和嵊泗海上交通旅游集散功能,推动洋山港由专业服务型向产城融合型转变,全面打造洋山海港新城。(责任单位:洋山镇、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洋管中心)

4.打造东部渔旅岛群。谋划建设东部岛群之间的水上客运快速航线,积极推动嵊山岛、枸杞岛、花鸟岛联动发展。(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以海洋牧场、海岛休闲、海岛文化、海洋生态为特色,彰显花鸟岛、枸杞岛、嵊山岛渔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嵊山镇、枸杞乡、花鸟乡)

(二)做强“渔旅港”产业,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5.提振绿色渔业。积极发展以捕捞渔业、养殖渔业为基础,以休闲渔业、精深加工为延伸,以冷链物流、品牌包装、高技术服务为支撑,巩固振兴“东海鱼仓”地位,谋划建设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示范区,培育休闲渔业龙头企业4家以上。(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县经信局)做强嵊泗渔港经济区。努力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争取升级为国家级中心渔港,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完善嵊泗渔港经济区渔货交易、仓储加工、冷链物流、渔机修理、吃住娱“一站式”服务功能,提升渔业发展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绿色小微园区指挥部)做优绿色捕捞业。推进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积极发展钓、笼壶、刺网等生态捕捞方式,推广渔船应用冷冻冷藏保鲜设备、新型节能环保设备,在禁渔线以内的沿岸渔场适时开展配额捕捞改革,争取到2024年降低捕捞强度8%左右。(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做特海水养殖业。加快推进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现有良种场苗种繁育能力。建设枸杞—嵊山3万亩贻贝生态养殖基地,绿华海域现代化大黄鱼养殖基地,用足用好“嵊泗贻贝”地理标志中欧互认互保政策,提升“百年渔场”“嵊泗贻贝”“嵊泗大黄鱼”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县市监局)推进贻贝等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养殖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县经信局)应用推广包苗机、收割机、打包机等养殖机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

6.提质海洋旅游。编制实施嵊泗国际旅游岛战略性总体规划,到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总量达到8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40亿元。(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加快推进海钓产业发展,建设嵊山国际海钓基地,打响“嵊泗海钓”品牌。(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嵊泗海事处、县文广旅体局、嵊山镇)推动泗礁本岛海上运动基地建设,努力引进培育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高水准的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各乡镇)建设花鸟岛浙江省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责任单位:县民政局、花鸟乡)推进以花鸟岛为核心区块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推进“海上游”交旅融合省级试点建设,谋划开发“大岛带小岛、小岛成组团”的精品旅游环线,实现跳岛串游可循环。(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做特海岛民宿产业。积极探索构建海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五龙西会城、花鸟乡花鸟村、枸杞龙泉湾、嵊山满咀头、黄龙东咀头5大民宿聚落,力争到2024年重点培育民宿综合体10家以上,省市等级民宿总数达120家以上,主题民宿和精品民宿数量占到民宿总量35%左右,民宿户均净收入增幅达15%左右。(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各乡镇)积极开展民宿服务认证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县市监局)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成嵊泗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健全完善国际化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普及多语言标识。(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旅体局)加强目标市场精准营销。加大长三角旅游市场宣传力度,扩大嵊泗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吸引力,加强与上海、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的旅游合作,拓展客源市场。(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变电工程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