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表2 西安市“十四五”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
第三章 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五强”目标,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突出支柱产业核心地位,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1.集成电路。依托三星、美光、华天、奕斯伟等企业,充分发挥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作用,积极发展集成电路设备及材料研发生产、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依托西安克瑞斯、紫光国芯、西岳电子、源杰半导体等企业,加快推进网络通信、存储器、传感器、物联网等专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化,持续提升西安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水平。整合现有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联合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积极推进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智能终端。依托比亚迪电子、中兴通讯、创维、华勤等企业,积极引进关键芯片、摄像头、天线、触控面板等相关配套企业,做大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加快构建更为完善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华为西安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优势,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家用智能终端、虚拟现实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和设备。
3.电子元器件。依托西京公司、西安炬光、西安派瑞、中航富士达等企业,大力发展满足高端装备、应用电子、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核心基础元器件。突破微机电系统(MEMS)微结构加工、高密度封装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下一代电力电子器件,支持典型领域推广应用。加快针对移动终端的新型电连接器、毫米波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研发,尽快实现产业化。
专栏1: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方向
集成电路: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重点引进8/12英寸硅衬底生产线,谋划引进6英寸SiC衬底和8英寸Si基GaN外延片生产线,引进光掩膜、高纯溅射靶材、湿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及封测材料与设备、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等材料企业和设备厂商。智能终端:以整机制造为牵引,提升智能手机设计研发能力,做大智能手机产业规模,强化专用芯片、高端机壳、显示屏、电源、摄像模组、基础元器件等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面向家庭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延伸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特种作业等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提升智能机器人自主研发和规模量产能力,完善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等配套。电子元器件:推动电子真空管、连接器、电感器、电容器及光纤光缆、电子仪器仪表等基础元器件转型升级发展,加速电子元器件向片式化、超微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演进,加快推进新型敏感元件、新型电声元件、柔性电路板、新型显示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和产业化。
(二)汽车产业
1.新能源汽车。依托陕汽、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轿车、SUV等整车制造。支持比亚迪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发新产品,持续巩固优势地位。支持陕汽在渣土车、垃圾清运车等领域开展纯电动汽车研发,不断占领新的市场。引导整车企业开展氢燃料汽车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广应用,支持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重点技术研发,布局氢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堆、质子交换膜等方向重点项目。鼓励延长、陕煤、华秦等企业,在制氢装备方面深入研究,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和氢能利用产业体系。支持吉利加快混合动力版、纯电动版“星越L”产品布局,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2.节能汽车。依托陕汽、吉利等企业,加强先进内燃机、油电混合驱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动力系统总成、整车性能优化控制与制动能量回收等汽车节能技术攻关,引导整车企业的传统燃油车产品向节能汽车方向转型升级。培育、引进关键零部件企业,促进动力系统总成多元化发展,提高现有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水平。加快匹配康明斯发动机高品质重卡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丰富中高端重卡车型。
3.关键零部件。依托法士特、汉德车桥、西安康明斯等企业,提升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核心总成的技术水平,强化发动机、电池、电控、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配套,培育引进驱动电机、汽车电子、车身部件、外饰件等配套企业,突破新一代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以陕汽、比亚迪、吉利等整车企业齐聚西安为契机,吸引一批配套企业落户,实现关键核心部件西安生产。
专栏2: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突破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集成技术联合攻关,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开展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的研发生产,支持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推进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进程。节能汽车:提升汽车发动机、空调、座椅、内饰、燃油箱(天然气储气瓶)等企业产量,培育后处理、中冷器、散热器、仪表等部件加快发展;引进转向器、制动器、电子电器等高附加值部件生产企业。关键零部件:加快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技术领域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围绕玻璃升降器、气体发生器、后视镜、汽车音响、多媒体等车身部件,控制器、仪表、线束等核心电子电器部件,轮胎、空滤器、散热器、后处理器、储气筒等其他高附加值系统部件的生产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整体配套能力。
(三)航空航天产业
1.飞机。全力推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西安航空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西安航空产业先发优势,依托西飞、一飞院、试飞院、强度所等企业,以重大专项实施和重点型号研制为牵引,优先发展大中型民用客机与通用航空飞机整机制造。加快西飞民机公司新舟系列新型支线飞机的研制和系列化改进改型,不断壮大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规模。促进航空企业和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国际航空企业的深度合作,争取联合研制项目,提升民用飞机研制水平。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牵引和推广通航制造产品应用,重点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通用飞机、直升飞机产业。
2.航空发动机。积极承担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研制任务,强化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攻关,开展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支持企业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水平和保障能力。依托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等企业和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等院校,瞄准研制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开展基础技术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3.航空零部件。加快航空关键零部件特色优势领域提升发展,强化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攻关,大力提升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零部件、叶盘、机匣、轴流压气机等零部件产品研制水平,做强航电机电系统等飞机机载设备和系统,促进零部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航空企业关键零部件供应基地。
4.无人机。布局无人机研发生产,加快爱生集团无人机沣西新城产业化基地、西安高新区研发中心建设,打造国内高端无人机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一飞院“无人运输机”、京东“物流无人机”、因诺航空“巡检无人机”等多用途功能性无人机产业化,不断壮大无人机产业规模。促进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创新、跨界融合发展,形成跨产业、跨领域的产业形态,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5.航天动力。围绕下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大推力液态火箭发动机和固态火箭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依托航天四院、航天六院等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提升航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布局航天发动机预研项目,攻关可重复使用航天发动机技术。
6.卫星。抢抓北斗全球组网机遇,全面提升卫星系统设备研制水平和配套能力。依托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支持卫星平台、星上载荷相关企业发展。提升卫星天线、微波元器件、地面设备等配套领域研发生产能力,从芯片、模块、终端、平台及系统五大方面体系化推动北斗产业布局。
专栏3: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方向
飞机:提升大型民用客机、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水平,提高飞机航线适应性和竞争力,推动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规模化发展。积极参与C919、CR929、ARJ21飞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等研制工作,增加配套份额。优化新舟60、600飞机生产线,丰富飞机种类。
航空发动机:聚焦大型发动机、中小通用发动机、无人机发动机三大领域,以满足各种航空器发展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涡扇发动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大型客机发动机等,推动航空发动机产业化发展。航空零部件:发挥航空基地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优势,推动高效数控零部件研发制造,形成一批高性价比、具有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推动具有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转换。推进航空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管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传感器、机载设备、飞行数据采集记录系统、锻件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加工、飞机起落架、仪器仪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无人机:围绕无人驾驶飞行器、遥感传感器、遥测遥控、通讯技术和遥感应用等领域,加快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无人机技术双向转化。推动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防灾救援、电力巡检、交通监测、农业植保等领域的应用。航天动力:推动空间运输从分系统级和系统配套级向系统级发展,推动航天火箭发动机的系列化发展,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运载动力,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射服务承包商和核心设施提供商。卫星:打造标准化、模块化、软件化的低成本微小卫星制造生态链,围绕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重点领域,加快北斗卫星应用示范。
(四)高端装备产业
1.电力装备。超(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依托西电,巩固高压、超高压技术优势,加强柔性输电、储能电站等关键技术攻关,发展高端智能电网装备,将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输变电技术和装备中。中低压输配电装备,依托西电、西部电缆、中扬电气、合容电气等企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品、电网控制保护成套设备、铁道电气化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继电保护装置。依托中车永电捷力风能、国水风电、盾安电气等企业,以专业化协作促进本地配套企业聚集,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研发平台。
2.通用专用装备。依托中煤科工西安院、中石油测井、西安煤机、三一重装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盾构机、大型铺路装备、
矿山装备、燃气轮机、冶炼、连铸、轧制、重型锻/挤压、油气输送等成套专用装备。依托陕鼓、庆安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能量转换设备(透平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工业能量回收透平、汽轮机、工业锅炉)、压缩机及气流造纸等通用装备。
3.轨道交通装备。依托西安中车长客、中车西安车辆公司、中车永电、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城轨、城际车辆整车新造,胶轮有轨电车检修、运维及出口和动车组检修、运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铁路货车,铁路、汽车、航天特种等罐车及罐式集装箱制造。突破车体轻量化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机车整车制造,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态势,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中西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
专栏4: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方向
电力装备:提升输变电成套装备设计和制造能力,发展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推进先进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智能电网用输配电及用户端设备、中低压成套设备研发生产,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大规模储能、新型电工材料、极端条件下绝缘陶瓷和绝缘子等关键元器件、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技术。发展高品质电力电缆,推动中低压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绝缘防火电缆、铝合金特种电缆等发展。以兆瓦级以上风电整机及风力发电机批量生产为牵引,以发电机、电控系统、齿轮箱为核心,以叶片、塔筒、轮毂、风电结构件以及整机控制装置为延伸,积极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产业发展。通用专用装备:推广陕鼓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转变的模式。轨道交通装备:以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发展高铁用运载、巡检、测量等整车产品,重点突破车体轻量化技术、安全保障、储能与节能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升轨道交通总集成总承包能力。优化驱动、电机、电控、转向架、轨道梁、道岔等重点环节核心技术,提升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五)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
1.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院及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陕西斯瑞等企业,重点发展钛、镁、铝等轻质合金结构材料,钛和镍基高温合金材料,钨钼、稀土等稀贵金属功能材料,锆合金等核能新材料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纤维等,建成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形成以钛材为主的较为健全的有色金属工业生产体系。加快建设西部超导产业创新中心、欧中生物科技产业化等项目,掌握一批精深加工技术和衔接下游的工程化技术,推动一批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实现重点大宗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完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超导材料。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实现低温超导材料产业升级换代,突破高温超导材料批量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面向电力、能源、医疗和国防应用的超导电工装备,实现超导材料、超导强电和超导弱电产品协同发展和规模化应用,超导材料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并形成基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其他新材料。持续支持陶瓷基、金属基、碳基、树脂基等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核能新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各领域协同发展,加快新材料产业链下游与先进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重点开展高模型、高强型对位芳纶,超高强型、耐热型及抗蠕变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石墨烯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先进轻纺材料在应急与安全装备领域、医卫领域、空天领域的应用,推进陕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太阳能光伏。依托隆基绿能、隆基乐叶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光伏电池材料,发挥单晶技术优势,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稳步扩大设计产能,以经开区、航天基地和西咸新区为主承载,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打造航天基地光伏材料产业园、经开区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基地、高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研发基地。鼓励光伏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发挥特变电工逆变器研发制造优势,推动光伏设备配套行业大幅增长。鼓励面板玻璃、边框等辅料产业发展,完善本地化配套,发挥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专栏5: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方向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端钛及钛合金、高性能铝合金、铝锂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硬质合金及高纯稀贵金属,通过有色金属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掌握一批精深加工技术和衔接下游的工程化技术,加快开发基于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一批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实现重点大宗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完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太阳能光伏:重点发展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逆变器等优势产品,加快PERC+、TOPCON、HJT等新兴技术研发,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关键生产工艺与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企业合作开发光伏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等产品,实现光伏系统从踏勘、设计、集成到运维的全流程智能管控。鼓励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建立废弃光伏产品回收与利用处理网络体系,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六)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
1.食品。依托西安银桥、西安百跃、宏兴乳业等企业,加快发展乳制品制造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花色,提高奶产品附加值和加工深度。依托西安米旗食品有限公司、陕西振彰食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焙烤食品制造。以面向百姓一日三餐为重点,积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方便型主食,做大做强“德懋恭”“德富祥”等地方品牌。
2.农副食品。依托西安邦淇制油、爱菊粮油等企业,打造“非转基因”“物理压榨”品牌。努力提高农副产品与食品的加工值率,加快推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开发和应用新产品,大力开发和推广方便即食豆制品、蛋白食品、保鲜食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的产业化进程。
3.饮料。依托康师傅、可口可乐、伊利泰普克饮品等企业,创建特色饮料品牌。鼓励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有限公司加大投资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啤酒产业;以西安酒厂、长安酒业为依托,扩大西安白酒在全省白酒行业的影响力。支持现有生产企业开发石榴干红酒、猕猴桃汁等产品。
4.现代中药。依托碑林药业、清华德人幸福制药等企业,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推动中药产业整体上规模、增效益和产业现代化。
5.化学生物药。依托杨森制药、利君制药、力邦制药、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临床价值创新药物的国际临床认证或产品国际认证,积极开发、引进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重磅品种,提升优势产品市场份额。
6.医疗器械。依托天隆科技、康拓医疗、乐析医疗等企业,围绕高端诊疗装备,进一步开发新产品。鼓励生物医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发展高端医疗诊断设备。鼓励3D打印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
专栏6: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食品: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乳粉、酸奶、干酪、奶油、牛初乳等乳制品和保健糕点、旅游糕点、礼品糕点等产品。农副食品:重点发展米糠营养油、开发高油玉米、玉米色拉油、大豆色拉油、营养调和油和风味油等油脂产品。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饮料:鼓励企业开发乳饮料、发酵饮料、乳酸菌饮料、功能性饮料等绿色、生态、功能性饮品。重点发展优质品牌白酒、葡萄酒等产品。现代中药:鼓励开展中药大品种上市后再评价,加大针对重大疾病及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如慢性病、疑难病等)的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力度,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研发及生产。化学生物药:围绕重大疾病治疗,重点发展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耐药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创新药物,加快临床急需、新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药开发。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生物疫苗等生物药研发。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分子影像、医用直线加速器、可穿戴及远程诊疗设备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设备。发展新型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神经和皮肤等软组织功能修复材料以及康复辅助器具中高端产品。
二、做智做实新兴产业
聚焦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领域,推进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一)人工智能
依托华为全球技术西安创新中心、中软国际,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发挥中兴、华为、紫光国芯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打造器芯协力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高标准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各类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软件、硬件、机器人、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安防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二)增材制造(3D打印)
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增材制造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依托铂力特、西安赛隆、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等企业,提高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效率、精度、可靠性,以及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高工况温度和工艺稳定性,提升个人桌面机的易用性、可靠性,强化增材制造装备软硬件协同能力。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企业,积极开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究与试制,鼓励相关企业从事金属及非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建设以产品及技术收益权为主的增材制造产业孵化基地,促进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领域相结合,着力开展增材制造多元化应用产品生产和加工。
(三)机器人
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院校技术优势,发挥研究所主体研发作用,突破高性能控制器、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提高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性能,加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协同性研究,突破七轴以上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重点扩大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整机产能规模,突破弧焊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立足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医疗产业基础、消费升级市场等领域实际需求,重点发展专家化、智能化机器人产品及服务。围绕机器人集成应用,强化整机系统集成和二次开发与设计,提升集成服务解决方案能力,培育一批具备工业机器人工程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
(四)大数据
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工艺,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关键行业领域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促进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大数据存储、快速处理和分析挖掘提供基础能力。支持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打造协同共赢的服务环境。
(五)卫星应用
依托航天五院、航天九院、陕西航天技术应用研究院、西安东强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聚焦人才、科研、技术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大力培育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结合我市在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的资源优势,鼓励满足航空航天产业需求的北斗芯片和终端产品研发,率先布局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扩展应用范围。发挥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科院授时中心等北斗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紧抓2020年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后的机遇期,加强北斗系统在交通物流、应急救援、能源数据采集等领域的实践应用。
(六)未来产业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谋划布局区块链、量子通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加快区块链产业化进程,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区块链平台建设。加快量子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布局,打造量子科技示范区,探索量子技术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推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最近,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第20研究组(SG20)、第21研究组(SG21)全体会议于瑞士日内瓦举行之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ITU标准创制领域大放异彩,其牵头的一批标准成功获发布或立项,同时有专家首次担任SG20中层职务,以卓越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ITU
最近,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第20研究组(SG20)、第21研究组(SG21)全体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上,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一批标准成功发布和立项,公司专家首次担任SG20中层职务,标志着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正以坚定的步伐引领电力科技迈向新征程。ITU作为全球最
陇原风光送千里,齐鲁发展增绿能。5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陇东—山东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陇东—山东工程起于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止于
4月14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25〕194号)。其中指出,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整体实施设备更新。支持全省工业园区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
最近,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第20研究组(SG20)、第21研究组(SG21)全体会议于瑞士日内瓦举行之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ITU标准创制领域大放异彩,其牵头的一批标准成功获发布或立项,同时有专家首次担任SG20中层职务,以卓越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ITU
4月3日,湖南省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沈晓明听取全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十五五”规划布局情况汇报,并且当天来到国网湖南电力调控中心调研。深入了解全省电网建设运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情况,指出要抓住国家统一大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7日,河南许昌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包括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抓好能信热电、阳光氢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2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0万千瓦以上。聚焦未来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储能、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22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电网相关内容。福建2024年“四纵三横”电网主干网架基本形成。广西2024年,推动“云电送桂”、“青电入桂”,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进白龙核电一期、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项目。2025年将完善农村电网等设施。黑龙江2024年黑龙江省电网投资额、并网新能源、外
2月1日,国网黑龙江电科院参与研发的全国首套35千伏/20兆瓦大容量抗开裂无环流新型干式空心电抗器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220千伏变电站成功挂网运行,标志着极寒环境电抗器研发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干式空心电抗器是电力系统输变电装备中重要的一次无功设备,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现有的电抗器长
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省长毛伟明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24年,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成为我省第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发电总装机达7582万千瓦,新能源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电力供应实现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省长毛伟明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24年,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成为我省第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发电总装机达7582万千瓦,新能源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
5月17日,1000千伏特高压淮南变电站淮芜1线恢复运行,标志着淮芜I线C相高抗套管更换工作圆满完成。1000千伏特高压淮南站是皖电东送的起点,是华东特高压环网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安徽“两淮”煤电基地和华东电网负荷中心。该站安全稳定运行超过4000天,累计输送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2024年3
为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与管理理念,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安监部按照《网络安全性评价规范(QGDW11807—2024)》,网络安全体系、信息安全防护、通信安全防护、电力监控安全防护的四大查评重点,以及查评工作相关要求圆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5月19日~5月23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甘肃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甘1标5月12日,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甘1标段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该标段进入最后的验收调试阶段。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5月19日,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印发数字化奖励专项方案,构建起一套系统性奖励机制。该机制聚焦第一季度在数字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14名员工,实施“物质+精神”双维度激励,全面激活员工创新活力,为加速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机制聚焦“提质增效、基层减负”目标,重点激励在破解主网架数字化建设难
5月21日22时23分,随着500千伏至福甲线合闸成,海南500千伏主网架工程的首条线路建成投产,标志着海南电网网架迭代升级进入快车道。该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和海南自贸港重大项目建设清单,对构建海南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具有里程碑意义。500千伏至福甲线总投资约7.37亿元,线路全长124.
5月22日,浙江金华潘村50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投运,为浙江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添一保障。该工程总投资5.2亿元,新建一座500千伏潘村变电站,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这也是全国首个模块化建设的超高压变电站。电站通过4回500千伏线路与兰江、双龙变电站形成环网结构,为浙福特高压电力馈入浙中
5月14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超高压”)顺利完成±800千伏锦苏直流线路湖北段停电检修工作。±800千伏锦苏直流始于四川锦屏换流站,止于江苏苏州换流站,全长2058千米,额定输送功率720万千瓦,是西电东送的“大动脉”。检修工作前期,湖北超高压对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共发现52处隐患
神东电力亿利电厂#1-#4机组宽负荷脱硝改造工程设计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神东电力亿利电厂#1-#4机组宽负荷脱硝改造工程设计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004551,招标人为国能亿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电厂,项目单位为:国能亿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电厂,资金来源
储能领域持续爆单后,磷酸铁锂电池继续在动力市场“霸榜”。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6.6GWh,同比及环比均增长61%以上,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超过82%,环比增长约64%,同比增长约97%,再次“跑赢大盘”,成为增速最快的电池种类。但与三元电池相通的是,如今的磷酸铁锂材料
5月19日,1000千伏鄂岳Ⅰ、Ⅱ线由检修状态转为运行状态操作结束,标志着国网山西超高压变电公司完成1000千伏北岳变电站为期14天的年度综合检修工作。北岳变电站是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华北地区的枢纽变电站,承担着鄂尔多斯至山西、晋北至华中、山西至华北的大容量
5月19日,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开启投运以来的首次双线检修作业。作为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跨海输电线路,国网浙江电力将组织检修人员首次在370米高空以双线同步走线方式开展检修作业,这也标志着我国超高压跨海输电线路运维技术迈向新高度。位于宁波凉帽山一侧的370米输电高塔张帆摄浙江舟
5月23日,云南丽江玉龙县石鼓镇红岩村委会光伏发电站项目顺利并网,成为玉龙县农村地区第一座正式投入使用的“光伏+充电”一体化光伏发电站。“红岩农贸市场的光伏电站今天与南方电网并网了,农贸市场里的充电站也用上了光伏发出的电。”该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说。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广泛推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消息,近日,中国铁建大桥局成功中标绿色智慧超级充电场站项目EPC总承包,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约为25.4亿元。绿色智慧超级充电场站项目将在广东省内建设800座超级充电站(包括光伏、储能、充电等大站及相关配套建设)。此次中标的超级充电站项目,将采用全球领先的光储充放融
5月23日,证监会同意山大电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申请,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山东大学将迎来继鸥玛软件、山大地纬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山大电力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电气系统设
4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2025〕13号),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中指出,在清洁能源领域,联合突破智能电网、光伏、光热、地热、储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集成利用等关键技术。原文如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四方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储能方面,公司坚以“产品全栈自研、系统全域支撑”为目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构网型控制技术、高压级联储能技术、高安全储能集成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大容量高压级联储能技术研究及应用”和“高安全锂电储能系统集成关键
5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转发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请电网企业加强配电网升级改造,重点围绕全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合理优化或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并于2025年7月底将上述县(市、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指的是类人智能,主要研究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的一
5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的通知。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提到,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5月19日,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印发数字化奖励专项方案,构建起一套系统性奖励机制。该机制聚焦第一季度在数字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14名员工,实施“物质+精神”双维度激励,全面激活员工创新活力,为加速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机制聚焦“提质增效、基层减负”目标,重点激励在破解主网架数字化建设难
5月26日,柳州市柳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公布2025年5月柳江区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能力评估结果预警的公告。公告指出,请各分布式光伏投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投资,避免因无法并网发电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