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种种新风险新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发展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跃上一个大台阶。
(一)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经济政策的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既保持了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6%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同期的11.3%提升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美元从6301美元提升至12556美元,赶上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亿人,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12年1.91%提高到2021年2.44%,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在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三)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年1.3万亿斤以上,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45.5%提高到2021年的53.3%。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建成5G基站占全球总数超过60%。区域发展成就辉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到2021年的1.53、1.68。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5∶1,乡村富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提高到64.7%。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22年10月中旬,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6.1万列,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4个城市。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五)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和湿地保护制度逐步落实,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妥有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成效最好的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201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幅提高,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7.9亿增加到10.4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亿。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多万套,2亿多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不断健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立健全,多个能源品种产能位居世界第一,风电、太阳能、水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紧缺矿产资源自主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努力稳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平稳运行,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有力有序,技术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升。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
在新时代10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克服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中国经济像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领航掌舵越重要;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定海神针”作用。新征程上,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不折不扣,坚定有力地完成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征程上,必须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奔着问题去,向着目标走,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格局调整、社会结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五)必须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阻滞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不断破除,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幅提升、动力持续释放。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开放,正确处理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等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六)必须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容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发展的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利推进。
三、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好各项经济工作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好落实好。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畅通经济循环上下更大功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稳定外需,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二)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和激励引导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持续优化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质量强国建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健全和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新型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四)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力度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五)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六)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外资安全审查机制,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七)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减碳关系,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落实好碳中和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八)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机会公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形势、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在2022年4月《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上发表名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文章,文中指出:切实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
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发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改革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下简称《变革》)。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水环
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发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改革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下简称《变革》)。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水环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何立峰主任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记者:何立峰主任,我们知道国内外非常关注双碳政策的落地情况,请问目前情况如何?怎样持续推进?何立峰:2030年前实现碳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化区域依托长距离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建设,并借此带动与之配套的电网和为其调峰的煤电机组新建扩建和改造升级,推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扎实做好电价改革相关工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解读“双碳”文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10月25日在人民日报撰文,详细阐述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以及如何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我国正在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的行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有关部署,经积极筹备推进,近日,粤海水务成功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位于肇庆的两座处理规模合计13万吨/日的下属自来水厂——将军山水厂和古塘水厂正式
9月20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以“‘碳’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义务,也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之下,挑战重重。怎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云南省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印发首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目前,5个零碳园区建设亮
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节能降碳中国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本场边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办、国际合作中心协办,100余名来自中外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参会。博奇环保作为国内在环保领域成绩显著的企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这个发言发出来后,我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这是非常重磅的消息。为此,我打算在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执行摘要》指出,能源转型能为中国实现2060年前经济社会系统的碳中和作出决定性贡献。中国应从五个方面推进能源转型,探索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分析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当地时间11月13日,《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发布。根据预测,为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需求超过100万亿元。根据这份报告,中国电力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将从2023年的28%左右,提高到20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互助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
11月4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24年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2.27%,创10月以来同行业、同类债券最低发行利率。本产品是中国能建积极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
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席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并致辞。丁薛祥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阿塞拜疆举办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的良好祝愿,强调习近平主席高度赞赏阿塞拜疆作为COP29主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并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形成全球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战略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性部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部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11月20日上午8时58分,电力集团鲁西电厂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成功点火试运,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宣布点火成功并讲话。李伟指出,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是山东能源集团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科研工程,是国内首台大型机组掺烧示范项目,项目意义重大。各参建单位要本着“稳
11月14日,贵州省能源局组织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推进会。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碧雁,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大旺,贵州省能源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各市(州)能源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及煤炭采选企业、电
11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落实2024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工作部署,研究部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专项任务,全面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领导傅振邦、杨鹏、冯来法、王益民、闫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底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6.2万千瓦。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制氢等产业和清洁供暖、公共交通领域应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发改运行〔2024〕1345号)精神和2024—2025年供暖季全国能源保供视频会议部署安排,11月7日—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在湖南省岳阳市组织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
11月7日,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集团公司领导高士岗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一行,双方就加强企地合作进行深入交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鄂尔多斯市委常委额登毕力格、副市长邬建勋参加会见。王树东对李理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介绍
10月28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落实李强总理在宁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王敏,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冯来法、王益民、闫国春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发展,持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电联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国家赋予煤炭的重大使命,是系统推动煤炭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持续发挥“规模兜底”“转型兜底”“风险兜底”三重兜底保障作用。近日,国家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兜底保障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传统产业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共同抓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发改运行〔2024〕1345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