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双高”的基本特征,即高比例的新能源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这一新的特征对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机理提出了重大挑战,需加快新型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丁永福、韩文德、王馨艺、刘曼曼)
新型电力系统下
电力装备面临机遇与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包括低碳、安全、高效三个核心层面:低碳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依靠传统的电源侧和电网侧调节手段,难以满足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并网消纳的需求。新型电力系统亟需激发负荷侧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潜力,形成“源网荷储”协同消纳新能源的格局;安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多区域交直流混联的大电网结构日趋复杂,间歇性、波动性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规模快速扩大,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比例大幅提升,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特性。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在理论分析、控制方法、调节手段等方面创新发展,以应对日益加大的各类风险和挑战;高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未来高比例新能源与海量用户接入电力系统,给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带来重大挑战。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更高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与更大的能源优化空间。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将从刚性向柔性发展,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特征融合,逐步发展为全面可见、可知、可测、可控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和直流输配电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涉及新型电力装备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与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重装[2022]105号)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创新及示范推广为抓手,加快构建支撑能源清洁生产和能源绿色消费的装备供给体系,推动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计划在5~8年,实现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
在新型发电装备方面,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煤电装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燃气轮机研究开发;推进水电机组宽负荷改造,加快可变速抽水蓄能及海上抽水蓄能装备研制应用及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加快三代核电装备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推进风光储一体化装备发展,推动构网型新能源发电装备研究开发;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以及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装备的研制和应用。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装备。
在新型输变电装备方面,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面向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高”特性,以及夏、冬季双负荷高峰的需求特点,加快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装备;瞄准安全灵活、绿色低碳的输电网技术装备,持续开展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开断容量的发电机断路器及高电压等级真空开关设备的研制,加快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天然酯(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等研发突破。
在新型配电装备方面,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发展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双高”“双随机”(分布式新能源的随机性和可调负载的随机性)特性的保护与控制配电技术装备。依托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加快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直流与交流深度融合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形态特征,直流配用电系统从器件技术、装备技术和系统技术等方面,构建直流配用电系统整套技术体系,以技术产业化推动工程应用,助力国家新能源发展。
在新型用电装备方面,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加强高效节能变压器研制及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应用高能效电锅炉、电窑炉等装备,拓展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快用能系统能效提升,开展重点用电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加速突破综合能源管理和利用、多电源优化互动等技术装备;推动完善废旧电机回收利用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电机再制造应用。
基于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点,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建立“源网荷储”的运作模式,也就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协调互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源”端主要在电源侧,未来清洁低碳电源将成为主体,包括第一类像风电、光伏等具有强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以及第二类可提供灵活性的可靠零碳电源,比如大中型水电、核电、生物质、光热、氢能发电等;以及第三类保留化石能源发电机组,通过灵活性改造用作系统调峰电源。由于我国能源和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加强特高压建设有助于发挥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配置作用。
“网”端主要在电网侧,根据我国国情与资源禀赋,“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分布持续强化,新能源开发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格局,电网呈现出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柔直电网、主动配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电网并存。电网不仅承担电能传输的作用,而且将更多地承担电能互济、备用共享的职能。配电网将从交流电网转为柔性交直流配网,还将接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各种灵活性的“配套”资源,实现灵活性需求的就地平衡。
“荷”端主要在负荷侧,随着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高耗能工业负荷逐步减少,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负荷将大幅增长,电制氢、储能、智能电器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将广泛接入和应用,未来负荷种类呈多元化特点。一方面伴随数字化转型发展,海量用户聚合下的双向互动与需求响应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通过“电–热–冷–气”等不同能源消费的协同互动与优化,实现不同能源负荷的弹性替代,灵活可控负荷将成为电力灵活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端主要在储能侧,储能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升级最关键的环节。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储能调节,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将依托抽蓄、化学储能、光热储热、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体系,以电网为纽带,将独立分散的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资源进行全网的优化配置,推动“源–网–荷”各环节储能能力全面释放,构建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储能体系。对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言,储能系统的进展直接决定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进程和成果。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未来发展方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适应能源配置平台化,创新电网发展方式。考虑到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特点,需持续完善核心骨干网架,加大各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尤其特高压交直流再次迎来大规模建设。特高压作为解决资源禀赋约束的重要环节,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计划新建特高压线路“24交14直”,涉及线路长3万余千米,总投资约计3800亿元。特高压产业链受益,既能拉动包括高压电气开关设备、换流阀、线缆、变压设备等硬件的需求,又能带动智能化终端、智能芯片等需求。
二是适应能源生产清洁化,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77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最近,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同时,我国能源结构基本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燃气调峰电站发展不足,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占比仅约6%,其中抽水蓄能占比约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抽水蓄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三是适应能源消费电气化,促进节能降耗满足用能需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在北方地区推动以电代煤清洁取暖,全面开展全电景区、全电船舶、公路与铁路电气化等电能替代项目。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构建“十纵十横两环网”快充网络,有效缓解电动汽车远距离出行“里程焦虑”。积极引导用户高效用能、绿色用能、节约用能。
四是适应能源创新融合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推进协同创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开展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虚拟电厂、特高压分接开关等重大技术攻关,攻克各种“卡脖子”“无人区”技术难题,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持续跟踪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取得更多原创成果。
五是适应能源业态数字化,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实现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促进发输配用各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联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数字平台服务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匹配、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加快孕育能源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当好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电力装备质量提升
与供应链创新应用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重大威胁,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部分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畅通受到影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发电、核电、水电以及特高压输变电建设,促进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装备水平、工艺制造质量、试验条件改善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电力装备质量水平、自主可控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增强,逐步实现“中国创造”向“中国引领”转变。
但是,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关键组部件、关键核心零部件、电力电子器件、精密加工元件、原材料、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软硬件等依赖进口。部分电力装备产品在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电力装备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高电力装备质量水平。
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电力设备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大电力设备质量监管力度,鼓励有关行业组织和骨干用户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电力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电力设备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不断提高电力装备质量水平,确保电力生产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中电联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将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装备质量提升,聚焦电力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聚焦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聚焦数字技术赋能电力物资供应链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电力央企发挥“链长”作用,促进国内骨干电工装备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引领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电力装备和供应链上下游生态,强化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创新链,推动电力装备与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平台化、服务化,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与自主可控水平,为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10期,作者丁永福、韩文德、王馨艺、刘曼曼 均供职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三载,源、网、荷三大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功能角色深刻重塑。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依存,又彼此牵绊,共同编织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复杂图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与示范窗口——浙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乃至借鉴这一转型进程的独特视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首先在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出现,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绑定。其以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新型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在此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正逐步凸显其在构建清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服务支撑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成功探索并构建了车网互动新生态的“柳州模式”。车网互动是将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对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转型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三年有余,进展如何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省能源局深刻认识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多措并举,推动能源领域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制度,顶层推进。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建设
近日,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华中能源监管局依据《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有关规定,对华中区域有关电力企业及市场运营机构印发监管意见书,针对市场交易中集中报价、交易价格趋同、不正当竞争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监管意见。意见指出,各单位要组织深入学习贯彻
为进一步推动福建电力中长期市场建设,加强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有效衔接,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福建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修订研讨会,福建省发改委、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福建电力市场运营机构、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新型经营主体等有关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现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夏文勇
2024年10月15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作为电力市场“拼图”中的关键一块,省间现货是在省间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基础上,开展省间日前或日内电力交易,可以实现不同省份之间的电力互济和优化配置,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自20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明确的工作部署。当前,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面临哪些挑战?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中能传媒记者就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部署,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主线,坚持系统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不仅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我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正稳步有序推进,然而省间行政干预壁垒等因素仍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进程中的阻碍。省间行政干预壁垒的形成原因地方政府认知不足是省间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一方面是信
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持续走向深水区。经过9年的探索实践,多层次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已初具雏形,交易品种涵盖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和容量,交易范围覆盖省间、区域、省内,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模式、新业态不
前言三峡集团电力市场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内外电价研究、全电源品种成本分析、电力市场模型与交易策略研究、绿电、绿证、碳市场研究等,密切关注电力行业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发布专业研究成果、专著论文与政策建议。本期电力市场研究中心结合我国跨省跨区送电主要形式及电价形成机制,梳理新时期下我
历经约1000天的试运行,10月15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电力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作为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锋,浙江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省内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服务型电力市场,有效服务浙江“绿保稳”的
11月16日-17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南昌成功举办。飞腾公司作为国产CPU领军企业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全方位展示了飞腾在电力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的丰硕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
近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本次年会以“乘×数而来,智+享电力”为主题。在本次年会上,华为携最新的基于fgOTN(细颗粒光传送网)技术的电力通信网解决方案亮相,致力于为电力打造骨干网更宽、配用电覆盖更广、台区更透明的电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1%。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计算’,智能计算是人工智能改变电力行业的一大关键词,但是从目前来看,‘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是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三大难题。”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
11月11日,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和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协作网联合举办的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提报的《关于提高火电厂脱硝达标排放率的探索与研究》的学术论文,从921项论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该公司围绕技术监督各项要求,深入剖析了火力
日前,君创科技《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火电厂长期在役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研究》分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吴凯获技术能手称号。《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以数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行业是能源建设和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此次《能源法》的出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双碳”目标下,电力投资屡创新高,新能源装机飞速增长。与此同时,火电迎来了关键转型期,正向着大容量、低排放、深度调峰的方向发展,对电力设备的参数、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液压系统传递能量、润滑部件及冷却系统的核心介质,液压油的选择也更加受到重视。日前,德国特殊化学品
2024年11月8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能源法》正式通过,全文80条,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能源法》自2006年启动起草工作以来,历时18年,终于得以通过。该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保障整个
近日,贵州能源监管办在贵阳组织召开2024年贵州电力行业厂网联席会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会议,贵州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报了2024年以来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交易、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情况,分析研判了贵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今冬明春贵州电力供需和电力安全生产形势面临的挑战,并就
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及电力工业应用》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电力行业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自主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