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引入了新的电力系统设备,形成了交流直流并存的形态,改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模糊了电力系统故障特征。现有继电保护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面临挑战。交流系统常用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方向保护和电流差动保护面临故障电流受控受限而引起的拒动误动可能,直流系统出现了大容量远距离超长线路保护和柔性直流电网线路超高速保护的需求。
论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凝练了其故障特性,指出了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建议。
01引言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是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和安全可控的电力系统,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2022年1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其中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约3.5亿千瓦和3.6亿千瓦,分别占比14%和14.4%,并且保持快速增长。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提速。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蒙东、蒙西、江苏、山东等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先后建设投产。青海塔拉滩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已部分投产并网发电。
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输送能力,电力电子器件得以广泛应用,从半控器件晶闸管到全控器件IGBT。同时,直流输电发展迅速,从LCC型传统直流到VSC型柔性直流再到LCC-VSC混合直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直流系统必将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型电力系统引入了新能源电源和电力电子新器件,改变了系统拓扑,形成了交直流混联新形态,颠覆了传统系统运行特性[1]。电力系统运行中,传统电源出力确定可控,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随机波动。故障分析中,传统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与机电暂态过程变化速度相差大,电磁暂态初始过程分析中忽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转速变化,电源电路对外特性认为不变;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快速响应,故障分析必须计及电源特性的变化。同时电力电子器件脆弱,抗过载能力有限,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新能源为主、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大量应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改变了传统系统运行特性,对现有继电保护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
02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挑战
故障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天敌,且不可避免。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直接应对故障技术,不可或缺。由于运行的电力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一设备的退出运行都将改变系统运行方式或者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有严苛的要求,判得准,动得快,有选择和高灵敏性。继电保护对设备发生故障可靠动作,没有故障可靠不动作;对保护区内故障动作,保护区外故障不动作;对保护区内故障无论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都能灵敏动作;对保护区内故障能尽快切除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
继电保护面向电力系统中设备,基于保护系统中所有设备正常的理念保护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继电保护基于电力系统运行特性,识别设备正常运行特征与故障时特征的不同,判定故障并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隔离出去,达到保障电力系统持续运行的目标。电力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特征受整个系统的影响。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和电力电子器件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快速可控,系统中的任一简单故障表现出显著的连锁特性,破环了现有故障分析基础,影响了继电保护原理。同时,电力电子器件过载能力低、承受故障冲击能力差,需要继电保护快速识别故障和隔离故障。因此,现有继电保护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适应新场景的新保护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继电保护基于故障稳态电气量,可分为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方向保护和电流差动保护。电流保护基于故障后电流大于正常运行电流的原理构成。新能源发电接入一方面会引起正常运行电流方向和幅值的变化,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可快速控制电源输出电流,具有快速控制短路电流能力。新型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电流变化和故障电流受限将引起现有电流保护误动和拒动。高比例光伏接入配电线路的保护尤其需要重视,保护的可靠性、灵敏性和选择性都面临严峻挑战。
距离保护基于测量点电压电流计算出的阻抗与保护范围内阻抗比较判断故障是否在保护区内。现有电力系统故障后电压降低、电流增大,测量阻抗下降,距离保护据此动作。新型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的可控性使得故障后测量点电压可维持不变,电流不增大。如此,测量阻抗超越保护动作区,距离保护发生拒动。方向元件同样基于故障后电源特性不变构成,不能适应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可控运行特性。
电流差动保护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理论上可不受电源特性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差动保护采用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比较的方法满足可靠性和灵敏性的要求。研究表明:电流差动保护应用于新能源送出交流线路面临挑战。新能源送出线路一侧连接新能源场站,另一侧连接整流站。送出线路上发生故障时,新能源场站提供的短路电流受控,整流站不能反向供电,不提供短路电流。差动保护可能拒动。
新型电力系统出现了新的运行场景,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能源场站、新能源送出线路、换流站、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柔性直流电网线路,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线路都是新场景,具有新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不同于传统交流系统。相对电磁元件,电力电子器件承受大电流能力弱,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需要快速隔离故障,新型电力系统对保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张北四端柔性直流电网对柔直线路短路故障需要3ms超高速动作的保护技术[2-3]。(文章首发于北极星输配电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
03保护可能的研究方向
故障是随机事件。稳定运行的系统中会随机发生故障。故障后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时间节点都将出现故障引起的不同电气量。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时间分辨率下,故障呈现出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故障信息。
电力系统故障信息从电磁学的物理本质角度而言,最快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然后是暂态过程信息,较慢的信息是故障后的稳态信息,其所对应的信息也是新的拓扑结构下的稳定信息。
从正常运行的故障发生到故障稳态过程分析,故障首先出现初始阶跃波头、接着故障行波发生折反射以及在RLC电路上发生振荡。故障后信息也可分为:行波分量、非周期分量、工频分量、高频集中分量、高频杂散分量等。从电力系统的空间讲,故障后可分为故障设备,非故障设备,故障区间内和故障区间外。
理论上,继电保护可利用的故障信息包括不同空间不同时刻的故障行波,故障暂态和故障稳态。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研究也应围绕上述故障信息展开。
1)不受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特性影响的保护技术
以快制快,开展利用快速故障信息构成的仅反映故障的保护技术研究。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相应将改变简单故障引起的故障特征,而出现连锁故障特性,造成故障识别困难。
然而,电力电子器件的响应也是在感知到故障产生的电气量信息后才响应的。如果继电保护利用的故障信息早于电力电子器件响应前,则其可不受电力电子器件响应的影响。基于上一节故障信息的分析,基于故障初始行波的继电保护具有上述特性。目前,基于故障初始行波的继电保护在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中都已有研究[4],下一步有必要针对新型电力系统深入研究。
2)反映故障引起被保护对象拓扑变化的保护技术
聚焦故障本质,开展反映被保护对象拓扑变化的保护技术研究。无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变化,控制策略快速响应,系统中的电气量实时变化,继电保护都应利用测量点的信息从这些现象中识别出被保护对象上是否出现了故障附加支路。
故障附加支路或者故障点是被保护对象故障的物理本质。故障支路的出现,不仅引起了测量点电气量的直接变化,也蕴含在直接电气量携带的隐含信息中,如阻抗,行波到达时间,电压电流相位差等。针对被保护对象参数识别的保护方法是典型地反映故障引起拓扑变化的保护技术[5],值得在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中重点研究。
3)基于故障全过程时频信息的保护技术
全面分析,综合利用,开展基于故障全过程信息的保护技术研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故障的重要区别是故障快速引起连锁反应,而不是独立故障事件。现有继电保护不太考虑两个连续事件引起的电气量变化,也难以将故障发生后的电力电子器件响应引起的电气量变化剥离开。
另一方面,电力系统中控制策略是事前确定的,故障事件引起的响应也是确定的。以前的继电保护研究是不需要考虑控制影响的,因为时间尺度不同,而新型电力系统中控制对保护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需开展故障后控制策略响应对故障信息的影响研究,提出利用故障全过程信息的保护技术。
04结束语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引入了新设备,形成了交流直流并存的新形态和新的运行模式,模糊了故障特征。继电保护技术面临拒动误动的可能。
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快速灵活的特点,凝练了其故障连锁的特性,指出了继电保护存在受控制特性影响的问题和可能的三个研究方向:不受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特性影响的保护技术,反映故障引起被保护对象拓扑变化的保护技术和基于故障全过程时频信息的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1]董新洲,汤涌,卜广全,沈沉,宋国兵,王增平,甘德强,侯俊贤,王宾,赵兵,施慎行.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39(11):3107-311
[2]汤兰西,董新洲,施慎行,孔明,邱宇峰.柔性直流电网线路超高速行波保护原理与实现[J].电网技术,2018,42(10):3176-3186
[3]Song G, Chu X, Gao S, et al. A new whole-line quick-action protection principle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one-end current[J]. Power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5, 30(2): 599-607.
[4]董新洲,故障行波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5
[5]索南加乐,康小宁,宋国兵,焦在滨,贠保记.基于参数识别的继电保护原理初探[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01):14-20+27..
文章作者
陈朝晖、丁晓兵、陈旭、史泽兵(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刘玮(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施慎行(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日继电保护智能巡检已完成,各站保护定值、开关量、模拟量、压板状态正确率均为100%。”1月16日,国网河北超高压公司保护专业人员李赢通过继电保护信息智能巡检管理分析系统对河北南网25座超高压变电站保护设备开展特巡。自2022年10月试运行以来,继电保护信息智能巡检管理分析系统已覆盖河北南网
得益于深耕数字化领域、专注数字电网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南网数字集团此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在分享国企改革经验时,该公司注重数字化布局,在科改中体现数字化优势,耕耘技术创新,未来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自2019年率先在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以来,‘伏羲’芯
近日,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作为南网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建成基于数据自动采集、主站智能分析、人员远程操作的继电保护智能运维体系,实现站端二次设备的远方监视、远方巡视、远方控制和故障智能诊断等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目前,广州供电局继电保护智能运维已覆盖208座变电站,取代传统
近日,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在城区巡维中心110千伏石虎关变电站成功通过使用非侵入式直流电场感应原理技术,实现对二次回路通断状态监测。该技术的应用,填补二次回路通断状态缺乏在线监测手段的行业空白,有助于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故障情况等实现有效的管理,并为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提供了可靠
11月24日,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这意味着被称为水电站“大脑”的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这也是我国水电控制系统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计算机监控、调速器、励磁和继电保护四大系统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系统,是确保机组及电网稳定的重要基础。
电力系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5月,云南省发布《“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保障电力供给和电网安全稳定,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用电用能需要。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电网业务因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全域控制和精细化控制、海量数据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能源消耗随之提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型城市电网必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晋龙兴(深圳市供电局)目前,大型城市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要面临如下局面:1)能源结构改变,超高压换流站落点不断增加,分布式电源比例不断提升,
10月9日,陕西商洛供电公司在330千伏柞水变电站完成了国网陕西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织研发的继电保护压板智能监测系统安装调试,该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应用。该系统通过采用状态感知技术,实时获取变电站保护装置压板位置信息,实现压板与运行状态智能化比对分析,确保变电站保护装置压板操作的正确性
近日,国网天津城南公司调控中心、变电运检室顺利完成35千伏挂甲寺变电站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改造工程送电任务。本次改造涉及站内继电保护设备、安全自动装置,远动、测控设备。更换35千伏、10千伏开关柜面板,更换相关二次电缆及端子排。重建二次等电位地网、更换静电地板等相关工作。通过站内升级改造
近日,为切实保障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晋江热电公司组织开展配电室气体灭火系统联动试验工作。本次试验依据特殊消防设备定期维护工作计划,范围涉及继电保护室、通信机房、#1、2电子间、直流电源室等重点防火区域。为确保试验工作顺利进行,该公司专业人员提前部署、周密安排,结合消防系统设备实际分
1月28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数据门户正式发布电网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视图,形成以“电网数据业务一张图”为主的多维业务场景可视化服务体系,打造用数新视角、新入口和新模式,解决了业务数据看不懂、找不到等问题,促进公司业数深度融合,推动电网数据资产价值持续发挥。采控数据蓝图支撑新型电力系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根据文件,“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电力、煤炭、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
截至2022年底,多省新能源装机刷新纪录,意味着我国电力系统正在慢慢发生嬗变。我国电网企业正在构建并完善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新疆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065.5万千瓦,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大关,占总装机容量的36.09%;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至45%,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成为西
目前,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仍面临间歇性、波动性、不稳定的挑战。储能可以平抑波动,支撑光电风电大规模并网,被视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环节。实现“双碳”目标,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之上,但是目前,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仍面临间歇性、波动性、不稳定的挑战。作为破题之道,
截至2022年底,多省新能源装机刷新纪录,意味着我国电力系统正在慢慢发生嬗变。我国电网企业正在构建并完善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新疆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065.5万千瓦,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大关,占总装机容量的36.09%;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至45%,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成为西
在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三个方面:1、以风、光为代表的,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大幅度提高;(来源:微信公众号“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2、电力市场化取代统购统销;3、以微电网为代表的,分布式电力系统改变原有电力系统结构;因此才有了新型电力系统概念,
2022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新要求,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全力以赴保供电、保民生,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其中提到,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打造沿海核电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全国油气储运基地,推进新型储能建设,统筹发展清洁高效火电,形成“两交四直”特高压入浙通道,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
1月13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樊启祥、张涛,哈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志安,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吕智强、沈同出席签约仪式。樊启祥、沈同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
1月8日,西安西电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简称“西电电力电子”)隆重举行“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固态变压器SST(又称电力电子变压器)发运仪式,发运仪式由西电电力电子副总经理唐先明主持,西电电力电子副总经理白世军、产品线总监、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了仪式。固态变压器是“东数西算”数据中心供配电的关
编者按:在近日举行的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专家汤广福通过视频发表了主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清洁转型发展路径》的演讲,分析我国电力系统转型路径。本报摘录整理演讲内容,以飨读者。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路径包括三个阶段:到20
近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直流输电及电力电子技术)(以下简称“创新基地”)第三届直流输电技术标准创新发展论坛暨首批团体标准发布会举行。论坛发布并宣贯了创新基地首批团体标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此次同时发布5项团体标准的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和英文版,是电力行业
11月28日,国网福建电科院完成福建首次海上风电场机电暂态建模,标志着福建电网新能源建模能力实现里程碑式跃升。为了实现精准建模,国网福建电科院技术团队克服机组数量多、电力电子化程度高等诸多困难,在实验室搭建机组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实现对不同机型总计1900余种工况下的特性测试,并自主开发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2〕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2〕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
2022年慕尼黑华南电子展于11月15日正式拉开帷幕。优利德(UNI-T)携多款测试仪器亮相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其中射频及信号分析类仪器深受观众喜爱,多款行业高端产品在展会大放异彩,优利德(UNI-T)还展示了多款元测及安规类测试仪器以及最新安规产品,多路耐压测试仪UT5320R-S8A,自带多路扫描,通道接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双高”的基本特征,即高比例的新能源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这一新的特征对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机理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为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光伏技术进步和行业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决定组织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试点示范内容:(一)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先进、成熟
11月9日,和顺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苏州绿脉按意向协议约定支付的意向金人民币壹仟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意向协议约定的意向金已支付完毕。根据公告,和顺电气控股股东拟将其持有的公司不低于(含)总股本5%的股份转让给苏州绿脉。同时,姚建华拟放弃其所持有的剩余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表决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