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为容纳新能源电源的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显著增加电网投资需求。首先,新能源电源的大规模接入势必带来大量的电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需求;其次,为缓解新能源出力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和稳定的影响,电网企业需加大对数字电网、智能电网的投入力度;第三,储能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输配电网各电压等级容量资源的利用率,影响各电压等级的电网投资规模。最后,鉴于新能源电源有效发电容量偏低的特点,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可能加剧远距离送电的共用输配电网络容量资源在系统高峰负荷时段的紧张程度,使得电网扩容投资的时序发生变化,提高输配电系统未来容量投资的现值。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的电网投资更多受到新能源电源接入数量、保障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条件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新能源电源消纳等驱动因素影响,难以与终端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简单挂钩。
电网运维方式发生变化,运维成本将增加。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大规模储能装置等新型电力设备将获得广泛应用,电网对柔性可控和安全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电网的可靠运行,势必会增加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并且,由于新能源地理广泛分布特征,风电、太阳能远离负荷中心,将增加远距离输电网成本和系统损耗。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国家的输配电价监管实践及启示
从国际实践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等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国家在输配电价定价监管机制的研究和应用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国均根据其电力体制、电力行业的发展乃至能源政策的变化不断优化、完善其输配电价监管机制。
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监管机制。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输配电价监管由传统的基于成本的监管逐渐向“激励约束相容”的激励性监管转变。其一是建立了基于新能源发展、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等的多目标激励机制,以电网企业可控、可量化、可审计、可比较的主要指标为基础,衡量电网企业的相关表现,以经济奖励和声誉奖励的方式激励电网企业;其二则是建立了投资、运维支出偏差共享/共担机制,即当电网企业实际发生的投资与计划存在偏差时,根据偏差的性质,由电网企业和终端用户共同分享/承担相关收益和成本,激励电网企业合理控制支出。
监管周期随政策变化不断优化调整。监管周期的设定是监管机制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周期设计得过短,既会给能源价格主管部门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也会为电网企业带来更多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电网企业从更长远的角度制定工作计划;周期过长,则会使得监管机制难以灵活地适应能源政策的变化,造成监管目标和能源政策难以匹配。因此,监管周期的设置应适应电网发展情况和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从国际实践来看,英国曾经将输、配电价监管周期从5年延长为8年,但随着欧盟低碳转型目标的提出,电网发展重新面临不确定性,英国适时缩短了输配电价监管周期,以适应能源政策的频繁调整。
对成本的认定更加全面、科学、合理。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基于“自上而下”的总支出分析和“自下而上”的作业成本分析的输配电成本分析方法。其中,“自上而下”指从宏观出发,综合电网运营的年用电量、负荷、供电可靠性、服务用户总数等因素,开展历史趋势分析、公司间成本对比分析等,并运用校正最小二乘法(COLs)等先进模型开展测算,审定在特定的产出目标下,其发生的投资运维成本总额的合理性;“自下而上”则是从微观出发,采用作业成本法等对分类成本的合理性进行认定,例如英国将输配电成本分为直接/非直接运行支出、负荷/非负荷资本支出等,根据各层级分类特性,开展分类标杆分析、单位产出成本分析等,认定分类成本的发生的合理性。
有效资产的核定机制更加健全。有效资产的核定主要包括核定范围、价值认定以及投资转资三方面。在核定范围方面,有效资产一般包括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净值、营运资本等,包括美国德州和日本等部分国家及地区将在建工程也纳入输配电定价有效资产中。在价值认定方面,国际上存在账面价值法和重估成本法两种方法。其中,账面价值法可通过财务报告中获取,获取便捷且易于审核,但可能会存在数据获取较难或不充分、通货膨胀或技术进步低估资产的实际价值的问题;重估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但缺点是需要专家判断并花费较为昂贵的信息收集费用。投资转资方面,澳大利亚监管机构对于投资计划的全额投资认定为有效资产,而英国则根据预设转资率将总成本支出的一部分转化为有效资产,鼓励电网企业合理控制投资规模。
准许收益率根据市场及行业的公允水平确定。从国际实践来看,输配电价定价准许收益率的确定一般基于较为科学的方法和公允的利率基准。例如在权益资本收益率选择方面,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参数选择。其中,英国对无风险收益率主要采用指数型金边债券(Index-Linked Gilts,ILGs)收益率,而澳大利亚则以10年期联邦政府债券日均收益率。债务资本收益率方面,澳大利亚根据澳洲央行公布的数据,以10年期、BBB信用评级的非金融公司债收益率预估的往绩平均值计算每一年的债务回报率;而英国则按照iBoxx债券指数的10年移动平均值确定债务资本收益率。
我国现行输配电价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能源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存在不足,各部门职能缺乏协同,难以促进新型电力系统高效建设
能源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人员数量和技术力量不足两个方面。在人员数量方面,目前承担输配电价监管工作的国家发改委和地方物价部门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数量存在不足,且相关工作人员可能同时承担其他价格管理工作,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电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现有的监管人员数量难以实现高效监管的要求;在技术力量方面,考虑到输配电价定价监审工作涉及专业范围广、技术性强,仅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财会技术力量难以满足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的要求,加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使得输配电价定价成本监审中成本费用合理性的评估难度增大,需要同时具备电力系统专业和财会专业知识的相关人才,而目前的监管的技术能力无法达到此条件。
能源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能缺乏协同,主要体现在电网投资管理权限与定价权限不匹配。根据《中央定价目录》的相关规定,省及省以上电网的输配电价定价权限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而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不涉及跨境、跨省区输电的±500千伏及以上直流项目和500千伏、750千伏和1000千伏交流项目等由省政府能源主管核准,其他由地方政府按照相关规划核准。在投资和定价权限不匹配、能源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能缺乏协同的情况下,各省在投资时难以综合平衡电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承受力,可能出现投资后成本难以疏导,或电价空间利用不充分造成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深化的现阶段,新能源电源的大规模接入将带来较大的电网投资需求,因投资和定价管理权限不匹配造成电网投资低效或成本疏导困难的问题将日趋明显。
监管模式缺乏激励机制,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要求
现行输配电价监管机制在线损管理、供电可靠性、客户服务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缺乏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电网的建设目标逐步向供电可靠、客户满意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而我国现行的输配电价监管机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励、引导电网企业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难以适应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电价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现行电网新增投资和运行维护费核定机制约束强而缺乏节约分享、奖励机制,难以引导电网企业优化投资和运行,不利于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速度加快,“重约束、轻激励”的现行机制一方面可能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电网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不利于引导电网优化投资运行,提高效率。
成本费用界定方式亟待优化,现行方式不利于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
成本费用的核定规则以历史为基础,对成本节约激励不足。在核定成本费用的过程中,本监管周期材料修理费通常按照上一周期核定结果加新增资产原值和2.5%上限与实际发生数孰低确定;新增的其他运维费率按照上一监管周期的70%核定。上述定价机制不仅无法有效激励节约成本,反而可能造成浪费,即历史成本发生越少的单位,新监管周期的准许运维成本越低、实际经营中相关资金越不足。反之,历史成本发生越多的单位,未来经营相关资金越宽松。所以,现行监审办法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成本费用合理性判别标准。
电网企业输配电资产的实际折旧率高于定价折旧率,使得实际年折旧费与定价折旧费用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两种折旧年限差异对应的折旧费无法回收和有效资产减少。在电网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由于输配电网运营相关固定资产实际折旧年限低于成本监审规定的定价折旧年限,导致部分资产账面显示已计提完折旧,但从定价角度并未完成折旧计提现象的出现。如按照报表数据进行监审,则会出现两种折旧年限差异对应的折旧费无法回收和有效资产减少两个问题,相关机制亟待完善。
输配电价监管机制调整建议
目前我国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定价已经全面开展,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有效建设和新时期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输配电价监管机制也应在总结前期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等手段,优化输配电价监管模式和定价机制。
引入“激励约束相容”的监管机制
我国对输配电价的监管应逐步由基于成本的监管向基于绩效的监管转变,通过引入各种具有实操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电网企业自主提高电网运行、投资效率,加大新能源消纳的力度。
建立基于新能源消纳、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度等的多目标激励机制。从国际实践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等新能源高占比国家为适应电力产业、电力市场以及能源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建立了基于新能源发展、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等的多目标激励机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议近期在促进新能源接入和消纳方面建立基于经济奖励的激励性机制,激励电网企业通过优化电网调控运行和投资策略等方式,在及时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求的同时降低因电网阻塞等因素造成的弃风、弃光问题的出现,并在远期逐步引入基于诸如新能源发展、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客户服务满意度等多维评价、激励机制,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投资、运维支出偏差共享/共担机制。从国外实践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输配电价监管机制较为成熟的国家均建立了诸如“共享调整系数”和“资本/运行效率分享计划”等节约成本分享机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议在近期建立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偏差共享/共担机制,对于电网企业实际成本与准许成本之间的差额部分,按一定的比例纳入下一监管周期成本监审基期结果当中,比例由监管机构与电网企业协商设定,并在远期探索实施电网和用户的偏差共享/共担比例与支出属性挂钩的机制,当偏差支出涉及研发等电网创新活动时,电网企业可多享、少担,反之则少享、多担,以此激励电网企业创新优化运行投资,提高电网运行投资效率。
健全、完善现有准许收入核定规则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定价折旧年限。为充分体现不同环境下输变电资产的实际运行生命周期,建议充分考虑不同自然环境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生命周期的影响,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达程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定价折旧年限区间,确保定价折旧年限与实际资产使用寿命保持一致,保障电网的投资能力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追溯调整企业账面已提前计提完折旧的资产价值。根据合理弥补成本原则,建议将核价周期内新增的、账面已计提完折旧的资产,按首个监管周期定价折旧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并将相应折旧费计入监审定价准许成本。此外,由于成本监审以监审年年度财务报表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础进行核定,实际折旧费大于核定的折旧费的部分,将减少有效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建议同步调整。
优化完善现行资产转资率规定。现行输配电价监管机制明确“预计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原则上不超过上一监管周期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最高不超过75%”,该机制可能鼓励电网虚增投资,降低电网投资效率,也不利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和监管数据的不断积累,建议通过加强监管机构专业性、提高监管能力、优化成本监审流程等方式,强化对电网企业新增投资合理性的评估,并建立后评估机制,逐步替代现有的转资率机制。
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情况下的成本、投资参数认定规则
优化完善现行新增固定资产认定规则。现行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中提出“预计新增输配电固定资产按照不高于历史单位电量固定资产的原则核定”,该机制制定的初衷是为提高资产运行投资效率,稳定终端用户电价。但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电网未来投资更多是为了满足供电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最高负荷增长等。因此,以历史投资电量关系计算未来的新增投资,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期,建议优化和完善现行新增固定资产认定机制,结合前两个输配电价监管周期的数据积累,根据行业实际实事求是地调整相应规则,明确投资界面延伸的投资全额纳入定价;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渐成熟时,逐步建立与新增电量、系统最大负荷、系统可靠性要求及新能源渗透率等多因素关联的新增固定资产认定机制。
优化新增材料修理费及其他费用核定规则。现行定价办法规定新增材料费、修理费、人工费三项合计增幅不超过2%,对一些资产规模大、地域广、电网结构复杂的省级电网企业,实际材料及修理费需求客观较高,实际费率高于定价办法规定水平,若按照定价办法三项成本的增幅,难以满足电网实际需求。与此同时,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导致电网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行维护费用。因此,建议近期参考前两个监管周期电网运行实际维护费率发生情况,按照电网实际费率水平核定新增材料、修理费及其他费用,并逐步建立基于标准成本或标尺竞争机制的客观、合理的运行维护费率认定机制,激励电网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合理节约运行维护成本。
建立基于标准成本或标尺竞争的输配电定价成本合理性评估机制。目前成本监审办法主要是通过历史成本发生来确定费用的合理性,难以鼓励电网公司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也会陷入鼓励成本浪费的误区。从国际实践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在运维成本合理性评估方面均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总支出分析和“自下而上”的作业成本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电网企业的总成本支出和分类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认定。因此,近期建议价格主管部门结合前两个输配电价监管周期实际发生的运维费情况合理判定第三周期运维费标准,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基于标准成本或标尺竞争的输配电定价成本合理性评估机制研究,确定各省级电网标准输配电电价水平,在为电网企业提供标杆的同时,确保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第11期,原标题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输配电价定价监管机制探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江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6月电网代理购电执行情况。信息显示,2025年6月,电网代理购电合同电量29.04亿千瓦时,价格0.46159元/千瓦时。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随着各省纷纷出台136号文的落地细则,新能源电站将迎来全电量的市场化交易。这其中也包含分布式光伏电站,虽然小散凌乱,但新能源电站的身份不能被改变,所以全部上网电量也都要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中。市场交易的方式,本篇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双报与双不报根据136号文规定,新能源场站可以选择以报量报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7月11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过渡期有关结算事项的通知》,规定6月1日至正式出台省级入市政策前过渡期电价政策。根据文件,6月1日前全容量投产的项目为存量项目,6月1日起(含)全容量投产的为增量项目。过渡期新能源存量项目继续执行现行价格政策及市场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电力用户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负责计算供区内参与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用户的费用,主动错避峰响应电价标准维持不变(0.3元/千瓦时),优先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地方电网尖峰电价增收资金作为各自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上海电力发布2025年上半年发电量完成情况。2025年1-6月,公司完成合并口径发电量378.48亿千瓦时,同比上升5.48%,其中煤电完成246.13亿千瓦时,同比上升2.94%,气电完成35.3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72%,风电完成58.83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6.94%,光伏发电完成38.17亿千瓦时,同
打通电力“丝路”共筑全国大市场——访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葆锐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这份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的顶层设计甫一亮相,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政策的关键突破点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7月8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工信厅、云南能源局联合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适用范围方面,根据方案,绿电直连是指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给绿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电源原则上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9日,云南省发改委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提升调节能力。绿电直连项目应实现内部资源协同优化。并网型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挖掘负荷灵活性调节潜力等方式,确保与公共电网的交换功率不超过申报容量,自行承担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供电中断的有关责任。分析电源与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日前,湖南发改委解读《关于优化我省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主要优化内容为:一是优化峰谷时段。午间11:00-12:00由高峰调整为平段,12:00-14:00由高峰调整为低谷,预计可释放电力需求300万千瓦;低谷和平段时间连续执行,16:00-24:00为高峰(尖峰)时段,0:00-16:00连续16个小时为低谷时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自2025年7月1日起,一批电力市场新政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国家层面政策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地方/区域层面政策有:《深化蒙西电网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
1439号文发布后,所有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对于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用户来说,复杂的电价构成和波动让企业感到困惑:如何看懂复杂的工商业电网代理购电电价表?电费账单里的每一分钱究竟花在哪里?电价波动的因素在于?如何降低用电成本?本文将从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明确,最高限价法。对于非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主体的增量配电网项目,实行最高限价法。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用户承担的配电网配电价格与上一级电网输配电价之和不得高于其直接接入相同电压等级对应的现行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日消息,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优化我省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湖南省分时电价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自2025年8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全年按每日24小时分为高峰、平段、低谷三段各8小时,全年午间高峰变低谷,12时-14时调整为低谷,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制定依据和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能源消纳利用新模式,是构建新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湖北能源近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指出,公司“十五五”期间继续坚持电力能源主业,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加快建成三大抽蓄项目;依托公司水电、火电、抽蓄等调节资源,布局一批基地型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做大新能源规模;协同电力能源主业,
近日,由上能电气供货的埃及Abydos150MW/300MWh大型储能电站成功实现并网投运,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携手天合储能,这是上能电气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可靠稳定保障容量支撑当地电压该项目坐落于埃及阿斯旺省科姆翁布地区,由AMEAPower投资与浙江火电共同建设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期,山东集中调用新型储能有何重要意义?储能又是如何支撑山东电
一图读懂|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一图读懂|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