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1月6日至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围绕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支持等议题达成了相对平衡的一揽子成果。在俄乌冲突影响持续发酵并波及能源供应安全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实现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和清洁低碳转型成为贯穿大会始终的重要主线之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针对能源电力领域,如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协调好保供和转型,始终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马莉 李睿)
安全与发展相辅相成
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以安全为前提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更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系统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实现能源更具韧性的发展。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以清洁低碳为方向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促进能源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实现能源更可持续的发展。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对于能源领域来说也是如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若存在隐患,必将影响能源绿色清洁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破解保供应和促转型的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归根到底要靠发展。
准确把握能源安全形势
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关键是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开发规模持续扩大、并网比例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将发生巨大变革,电力供应安全、系统运行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能源行业需要准确把握绿色低碳转型下能源安全形势变化的三个新趋势。
11月20日,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多家新能源企业亮相绿色能源馆。第一个新趋势是能源供给结构将深度调整,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在能源系统清洁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发电是主要方式。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将分别达到40%和24%;206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将分别有望达到64%和58%。第二个新趋势是能源利用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能源消费将实现高度电气化。替代终端化石能源消费,电力是主要选择。随着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用能设备大量出现,电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交通、建筑、工业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替代化石能源的广度深度还将不断扩大。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20年的27%提升至35%以上,逐步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206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有望超过70%。第三个新趋势是能源技术装备将跨越升级,能源利用日益高效化。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下降,节能提效是重要手段。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降至2020年的63%。适应“双碳”要求推进能源转型,需要突破新能源高效开发、多能转换、先进储能、能源系统控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发展,推动能源系统向着更加智慧、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加友好的方向演进。关注趋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供应、系统稳定运行、产业链供应链、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首先,要重点关注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的电力安全供应问题。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出力“靠天吃饭”。根据统计分析,风电容量可信度只有2%~12%,光伏只有0~8%。同时,风力发电尤其是光伏发电具有明显的反调峰性,对负荷高峰时期贡献十分有限。根据统计分析,迎峰度夏、度冬期间,早高峰时段风电和光伏保证出力分别不足4%和11%;晚高峰期间风电保证出力虽然提升至9%左右,但光伏出力基本为零,加大了系统电力平衡压力。可以看出,除电煤、燃气等一次能源供给外,极端天气已经成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要重点关注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的系统稳定运行问题。新能源、直流等大量替代常规机组,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征。从传统稳定问题视角看,维持交流电网安全稳定的物理基础被不断削弱,系统功角、电压、频率传统稳定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新能源机组抗扰动能力不强,面对频率、电压波动容易脱网,将使故障演变过程更加复杂。从新形态稳定问题视角看,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将导致宽频振荡等新的稳定问题出现,电网将呈现多失稳模式耦合的复杂特性。再次,要重点关注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从基础矿产资源供应安全看,新能源需要通过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耐高温高压材料等载体转换成二次能源,需要大量硅、锌、铜、镍、锰、铬等基础矿产;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储能则广泛依赖钴、镍、锰、钒、石墨和硅等基础资源。以风电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永磁风机广泛应用将驱动全球稀土需求到2040年增加7倍之多。这意味着,未来基础矿产资源或将成为影响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因素。从能源技术装备看,我国电力行业中,规划设计所需的基础软硬件,高性能电缆料等基础原材料,电力工控芯片、大功率IGBT等关键组部件等技术装备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最后,要重点关注能源智能升级背景下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当前,传统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以具有连续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常规发电机组为主。未来,随着单机容量小、数量众多、布点分散、特性多样的新能源发电广泛并网,以及“大云物移智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未来电力系统的设备控制需求将爆炸式增长,控制对象特异性显著,信息共享和交互也愈加频繁,给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御带来极大技术挑战,信息网络安全成为新的关键风险点。
增强驾驭风险的能力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面构建高效合理的能源安全体系,切实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牢牢守住国家能源安全的安全底线,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把握能源乃至国家未来发展主动权。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部署。一是在供给侧开源,建立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并按照“控容控量”和“减容减量”分阶段推动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坚持新能源分散式与集中式开发并举,有序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有序推动煤电联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二是在消费侧节流,促进能源集约高效利用。树立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加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充分挖掘节能提效的减碳潜力。持续创新综合能源服务等新模式新业务新业态,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化机制,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系统调峰、调频等需求响应,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
三是在电网侧联动,提升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能力。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优化电网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电网运行控制,持续巩固“三道防线”,不断增强大电网安全驾驭能力。提升重要通道和关键断面输送能力,持续强化大电网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四是加强产业协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链长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实施基础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和优化塑链等专项工程,围绕关键矿产资源、基础原材料、基础软硬件、电力工控芯片等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巩固强化新能源发电、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的长板优势,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五是创新策源,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支撑保障作用。针对“双碳”情景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围绕新能源主动支撑、柔性直流输电、虚拟电厂、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等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减碳技术推广应用,强化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和集成创新。(本文作者马莉系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李睿系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马田光伏项目在泗顶镇山贝村拉正屯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这一绿色能源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融安县副县长陈远昭参加活动。该项目是融安县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升级的标杆工程。泗顶马田项目建设规模10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民营企业具有发展运营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优势,近年来在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健全完
近期,华润电力云浮、中节能太阳能华东、浙江省新能源、长峡电能、通威太阳能最新招聘岗位,北极星整理如下: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润电力”)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世界500强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是中国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综合能源公司之一,业务涉及风电、火电、水电、光伏发电、分布
4月28日,重庆市发改委将《关于合川双槐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核准内容变更的批复》文件挂网。根据批复文件,该项目名称由“合川双槐电厂三期2×1050MW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变更为“陕煤电力合川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项目业主从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电力有限公司变更为陕煤电力(重庆合川)有限公司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重塑。浙江政企抱团形成合力,既应对短期问题,也谋划长期转型。作为经济“血脉”的电力系统,通过加强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为各地政府制定政策、企业优化生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在“世界超市”义乌,当地供电公司通过电力数据每日监测企业生产动态,结合企业对美依赖度形成多维分析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昇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辉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普能源”)85%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剩余15%股权拟使用1.65亿元(暂定价)自有资金及/或自筹资金通过股份受让方式取得。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资源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进一步理顺了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等问题。本报邀请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对《意见》进行解读。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高速增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426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70名,全国先进工作者756名。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电力行业约有20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表彰。其中,国家电网系统共有67名职工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资源的高效聚合与调控成为关键,而虚拟电厂作为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赋予重要使命。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云—
4月25日,国电南自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90.3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6%;实现利润总额6.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68%;实现净利润5.82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14%。国电南自提到,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主
近期,六大发电集团2024年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以全年营收7748.48亿元、利润总额1235.38亿元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2.24万亿元,持续巩固电力央企“一哥”地位;华能集团在利润总额上反超国家电投,重回第3;三峡集团则在“够格”参与五大发电集团竞争之后,持续进行大额投
4月30日,湖南省能源局组织召开全省新型能源体系及新型电力系统工作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湖南省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省级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指标体系建设。会上,湖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国网湖南经研院分别介绍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日前,大同市政府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大众选择,绿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又一地方能源集团——重庆发展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已有多家省级能源集团揭牌成立。四川能源发展集团2025年2月26日,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战略性重组川投集团、四川能投集团,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四川能
4月28日,重庆市发改委将《关于合川双槐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核准内容变更的批复》文件挂网。根据批复文件,该项目名称由“合川双槐电厂三期2×1050MW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变更为“陕煤电力合川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项目业主从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电力有限公司变更为陕煤电力(重庆合川)有限公司
4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重庆市拜会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双方就深化企地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重庆市领导卢红、陈新武、刘尚进,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傅振邦参加会谈。袁家军代表市委、市政府欢迎邹磊一行来渝深化合作,感谢国家能源集
4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到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布局,推动煤电化、新能源优化组合、协同发展,加快做强做
4月28日-29日,中国能建鸡西多能互补能源基地2×660MW超超临界燃煤电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题评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裴华,鸡西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徐正非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中电工程华北院针对鸡西2×660MW超超临界燃煤电厂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专题汇报,电力规
4月30日7时10分,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核。试运期间各项性能、环保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至此,项目两台机组实现全容量投入商业运营。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是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电入鲁”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余村计划将村西某工厂屋顶加装容量为2兆瓦的中压光伏,请帮我研判局部电网是否可承载?”“并网10千伏线路余村685线可承载。”——“AI数据经理”智能应用场景“电网规划师”快速响应了安吉县余村村台区经理徐晓庆提出的问题。这一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配网规划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电
山东公司石横公司脱硫废水零排放改造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山东公司石横公司脱硫废水零排放改造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604058,招标人为国家能源(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石横分公司,项目单位为: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石横热电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代理机
电力市场设计和运营涉及电气、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电力市场设计需要跨学科的创新,电力市场建设需要全行业的共识。为填补学科之间知识的鸿沟,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特开设“电力市场小课堂”,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来源:走进电力市场作者:华南理工大学荆朝霞)
“导读:2025年4月的欧洲大停电震惊全球,作为高度智能化电网的代表性地区,AI为何在关键时刻未能预警?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当下资料进行推测,重在构建应用场景,尝试剖析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盲区与现实边界,探讨未来智能电网的优化方向,厘清技术与制度协同的出路。”(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2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在多方位统筹布局,其中碳市场作为控排减碳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对于电力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于2021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虽然全国碳市场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流动性偏低,但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排放交易-核查
导语自数据被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近年来密集出台政策法规,对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作出系列部署,并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各地方、各行业多措并举,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电力行业是一个高价值
最近,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50千伏大容量真空开断环保气体绝缘型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推进会在西安召开,这不仅是对公司科研实力的考验,更为点亮电网未来之光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国网江苏公司牵头的首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长周期、高经
【导语】2025年4月15日,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江苏滨海港项目”)4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这一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即2024年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头号工程”)全面实现“双投”目标,是今年江苏省内首台竣工投产的百万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人类社会快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当人工智能技术为千行百业深度赋能,既有的工作模式、生产流程、劳动效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重构行业生态,劳动力市场首当其冲受到波及。一方面,重复性、机械性的大量劳动岗位可能很快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