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政策正文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深入实施 “氢动吉林”行动 加快建设 “中国北方氢谷”

2022-12-27 09:46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吉林氢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战略定位:形成省内消纳、外送和制氢等3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形成以 “绿电园区”自我消纳、就地就近消纳为主, “特高压外送绿电+ 绿电制绿氢绿氨绿醇”为辅的组合式消纳模式,打造风电完整分链、光伏专精分 链、储能多元分链、氢能自主分链,努力实现新能源产业 “吉装 吉产”本地化布局。

1.png

总体格局:中部科技装备和示范应用核心区,深度挖掘绿色电 力和绿色氢能替代应用潜力。

西部生产供应和装备制造基地区:加快建设 “中国北方氢谷” “中国北方云谷”和 “绿电”示 范产业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促进风能、太阳能、氢 能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 源产业基地。

氢能产业

深入实施 “氢动吉林”行动,加快建设 “中国北方氢谷”,构建国内领先的 “制储运用研”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和制高点。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力争达到百亿级规模。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2.png

第一节 发展布局

按照 “一区、两轴、四基地”布局氢能产业,建设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

3.png

一区。打造全域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联动西部白城和松原可再生资源丰富优势、中部长春装备和吉林场景优势、东部延边贸易和白山储能优势,以上游资源优势带动下游产业动能,构建完整氢能产业链,建设氢能技术创新策源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和氢能与综合能源示范应用生态圈,带动全省氢能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两轴。横向建设 “白城—长春—延边”氢能走廊,在 “白松长通至辽宁” “长吉珲”双通道沿线布局制氢、加氢基础设施, 开展氢能源综合补给站示范项目。连接四平、白山、通化、辽源等地,建立完善全域立体氢能网络,带动各地氢能产业稳步发展;纵向建设 “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联合推进氢能 装备生产制造和示范应用,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形成空间贯通的 东北三省氢能产业链和供应链。

四基地。围绕 “制储运用研”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关键装 备,建设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绿色氢基化工示 范基地、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地。

第二节 技术攻关

组建吉林省氢能综合研究院和氢能产业联盟,引导企业和高 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推动氢能跨学科、跨行业、 跨部门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示范应用,集中力量突破氢能制备及燃料电池领域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与管理等核心技术。布局燃料电池领域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堆、氢能燃料内燃机技术平台,推动关键膜材料性能优化与批量制备、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等安全管理器件攻关,形成规模化、自主化氢能动力及整车生产组装能力。支持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技术突破,开展稀土固态储氢技术攻关。协同省内国家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创新推进氢能检测服务技术研究,推动开展全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构建具有业内一流水平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品检测服务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灵活高效新型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 新中心等,推动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吉林设立氢能及燃料电池分支机构。建设覆盖氢能全产业链智慧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氢能科 技项目成果落地实施。

第三节 装备制造

提升氢能研发应用和装备生产能力,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链基 地,逐步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引进或培育3—4家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装备制造企业、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生产 企业,持续引进国内行业领先的电解槽制造企业,夯实省内大容量、低成本制氢装备生产基础,支持中韩 (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PEM电解制氢设备中试生产线、国电投长春氢能产研基地等 项目建设。推进实现省内质子交换膜 (PEM)电解槽自主化、 规模化生产,补强 PEM 电解水制氢技术水平和设备生产能力。加强省内碳纤维产业联动和优势成果转化,推动70兆帕碳纤维 Ⅲ型及Ⅳ型高压车载储氢装备研发制造和项目落位,吸引双极板、膜电极、质子交换膜、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原材料及零部件企业融入成套装备生产体系。引育高压气氢、液氢等储运装备企业,推进氢液化与储运系列生产线建设,推动70兆帕Ⅲ 型及Ⅳ型高压车载储氢技术装备发展。

第四节 风光制氢

坚定新能源平价制氢攻坚方向,加快推进风光制氢和绿电电 解水制氢技术迭代,推动氢能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到2025年, 新能源制氢产能达到6—8万吨/年。到2030年,制氢产能达到30—40万吨/年。加快白城、松原等地区开展 “风光氢储”一体 化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制氢、分级消纳,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鼓励中东部用氢 企业和西部供氢企业签订中长期交易协议,强化氢能市场化优化配置能力。在长春、松原、白城地区,建设一批分布式发电制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质子交换膜 (PEM)、固体氧化物电解 水耦合制氢、适应快速变载的高效电解槽制氢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制氢转化效率和单台装置制氢规模。推动吉林、通化等重工业集聚的受电地区布局制氢项目,增强省内绿电跨市制氢能力,降低用氢成本,支撑本地化工、钢铁产业低碳转型需求。

第五节 氢能储运

以高压气态储运为主、多种储运方式并存,构建以吉林西部 为核心的安全、多元、低成本储运网络,加快贯通 “白城—长春 —延边”氢能走廊,促进西部绿氢生产基地和中部规模化用氢需 求有效衔接。探索固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低温液氢储运等技 术示范,推进以绿氨为载体的氢气储运技术示范运行。发挥高压 气氢储运灵活、适合短距离运输优势,在白城、长春等先发重点区域,扩大30兆帕高压气氢储运车队,提高氢气输送半径和效率,做好氢源与终端需求衔接。依托现有铁路网络,打造横向贯通的液氨运输通道,形成立体化液氢、液氨输运模式。依托逐渐 覆盖全域的氢源点,扩大高压气氢储运车队规模,形成省内网格化储运体系,满足各地区氢能利用经济性和灵活性需求。

第六节 示范应用

结合我省产业结构、产能布局、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和能源 消费特点,完善加氢服务网络,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 服务产品示范应用,开拓涵盖交通运营、氢基化工、基础设施、 能源和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多元应用场景。

推动交通领域氢能示范应用。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物流车、重卡、专用车、无人机等应用示范,逐步拓展至乘用 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领域,引领交通领域低碳化发展。推动氢燃料电池在城际、省际客运货运等场景应用。超前研发并投放一批氢燃料电池市内轨道交通车辆,在长春市探索发展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加快推动首辆搭载氢内燃机乘用车下线运行,在政府公务用车、企业用车、出租车、网约车和私家车等领域,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在化工园区、氢能示范区投放氢燃料电 池通勤车。在旅游景区、度假区等,投放氢燃料电池旅游观光车。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规模达到500辆。

助推化工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示范,加快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对吉林 市、松原市等地甲醇、合成氨、炼化等现有产能开展可再生能源 制氢替代,实现化工产业深度脱碳。推动白城、松原、延边州等 地医药制剂、食品加工等涉氢精细化工产业落地。支持发展风电及光伏制氢,耦合尾气碳捕集工艺,建设二氧化碳耦合可再生资 源制氢合成绿色甲醇、耦合绿色合成氨制尿素示范工程,打造 “风光氢氨醇”绿色循环产业园,试点建设 “绿色吉化”项目, 到2025年,建成改造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产能达 25-35万吨/年,工业用氢需求达6万吨。

推动能源领域氢能示范应用。试点示范氢燃料电池供电供热,推广氢燃料电池在固定式发电方面的试点应用,实现氢电高效协同。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在数据中心、通信等领域 示范应用,鼓励优先采购氢燃料电池作为通信基站备用电源。扩大氢燃料化应用,推动省内新建燃气轮机掺氢(氨)示范运行, 探索省内煤电机组掺氨改造。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电力储能调峰领域应用,在西部风光基地配套布局一批氢储能电站,形成 “风光发电+氢储能调峰”的协 同运行模式。与东部地区抽水蓄能匹配,探索培育 “风光发电+ 氢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 力系统储能体系,实现氢能多元化赋能可再生能源消纳。开展氢 (氨)储能试点示范,构建 “新能源电力—电解制氢—合成氨” 的 “零碳”制储用氢循环路线。开展氢能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工程,探索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附近试点示范天然气掺氢供气、氢电耦合锅炉供暖、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

适度超前布局加氢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加氢站空间布局与建 设时序,完善加氢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优先在长春、白城、延 边等地区建设一批示范加氢站,提升重要交通节点加氢服务能力。加速推动中韩 (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白城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等项目落地,形成制加一体站可复制可推广模式。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依托旅游、物 流等场景,持续完善东部、南部城市加氢站布局,加速加氢网络 覆盖。沿横纵 “两轴”推动形成加氢网络,满足省际和城际间物 流、客运、私家车出行加氢需求。在示范区域适度超前布局制氢 加氢一体站、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等基础设施。连接辽宁省和黑 龙江省向南、北两个方向,沿高速布局加氢站项目,加强区域间 氢能合作。到2025年,全省建成加氢站10座,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70座。

4.png

原文如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制氢查看更多>绿氢查看更多>吉林氢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