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能源替代项目正文

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单机容量在10兆瓦以上的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2022-12-30 09:08来源:中国能建关键词:海上风电项目清洁电能中国能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2月28日,中国能建广东院牵头EPC总承包建设的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单机容量在10兆瓦以上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十四五”时期粤东地区首个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2兆瓦,布置34台11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和16台8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

其中,11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商用单机容量最大机型,叶轮直径208米,扫风面积达4.7个标准足球场,单台风机年设计发电量可达3820万千瓦时,可满足约1.9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7.43亿千瓦时,等效节省标煤约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万吨,将大力推动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为粤东经济低碳发展、广东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注入新动力。

神泉二速度!

创海上风电建设新纪录

神泉二项目自2022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在各方一道全力奋战下,科学组织设计、采购、施工、智慧系统等各个环节,创造了海上风电“当年招标、当年开工、当年全容量并网”的新纪录,树立了广东能源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针对神泉海域表层软土多、水动力较强、台风频发等情况,广东院设计团队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风机基础结构优化设计工作,充分证实了11兆瓦大容量机组单桩基础在35米以上水深海域应用的可行性。其中,35号11兆瓦风机单桩长度达112.68米、直径达10.5米,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桩基础。

为了满足苛刻的海底环境要求,神泉二项目还在广东省海域内首次采用66千伏集电海缆,既降低了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也大幅提高了海缆敷设效率。

大容量风机的投入使用,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是考验,神泉二项目仅用钢量就超过15万吨。针对疫情导致的设备生产延误情况,广东院采购团队开启了高效的精细化末梢管理催交模式,深入钢板、法兰、风机大部件及叶片模具等设备制造厂商生产一线,主动协调跨地域运输保供应。通过监造、催交、发运一体化管控模式,及时解决生产环节痛点,充分挖掘生产要素潜能,提出关键路径工序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催交针对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项目建设最大限度争取了黄金窗口期。

受突发疫情、高频台风等因素影响,神泉二项目的施工窗口期较原计划缩短近40天。如何抓住这极其有限的窗口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全部施工作业,是摆在项目部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此,广东院项目部竭尽全力协调各方资源,将施工作业船机增加至17艘,实现8个风机吊装工作面同时施工。同时,安排包括“海龙铭”、“国海安鸿”等目前国内最大系列波浪补偿船用于冬季施工,确保安全实现全容量并网目标。

为充分利用好以小时计算的施工窗口期,项目团队每天开展桌面推演,将施工计划细化至每一道工序,精确安排每天的设备运输、现场安装、调试并网等工作,在参建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创下了多项海上风电建设新纪录。

为了更好地协调设备制造和施工作业,广东院项目团队还创新开发了海上风电智慧管控平台。该系统首次推出高度可视化的“作战指挥图”,打造集预测、控制、反馈于一体的施工过程管理方案,向参建各方高效传递海上建设的关键信息。

同时,系统还搭建了海上风电建设全过程数据库平台,实现了设备生产、物料运输、船舶调度、调试运维等关键数据在同一系统地高度集成,大幅提高参建各方沟通效率,助力项目全过程进度管控、优化决策,将海上风电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项目查看更多>清洁电能查看更多>中国能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