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以数字电网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2-12-30 15:51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周慧之关键词:数字电网电力系统电网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全球能源和工业体系面临深刻重构,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能源电力产业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能源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与动力来源,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能源体系现代化。电网作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枢纽平台,顺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转型升级是应有之义。

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既体现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共性规律,又切合中国国情的客观实际。

近年来,受局部地缘冲突不断、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多国陷入能源危机,导致工业产能转移,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受到严重影响,迫切需要构建具有韧性、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体系与能源供应体系。一方面,与欧美电力系统相对割裂状况不同,我国电网输配一体、集约化的运行模式,能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平抑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智能电表覆盖广,以及大力推进数字电网进程,我国电网正在采集、汇聚庞大的数据资源,其真实性、实时性等特点,形成价值密度极高的“经济账本”,能够为宏观决策掌握社会经济运行态势、针对工业领域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判断依据。

电力场景中,通过加快数字电网建设沉淀的生产设备数据,能够形成全球范围内体量难以匹敌的“数据样本库”,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电力场景,研发推出高价值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样本基础。如输电巡检环节,基于输电线路海量历史故障数据,研发并推出无人机替代人工巡检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劳动密集性、资产密集型环节的运行效率。此外,依托数据资产凭证方式,以多方授权形式推动电力数据开发利用,能为全球范围内探索数据流通模式提供新范式。

这都是基于中国独特的制度与得天独厚的经济体量带来的数据优势,通过加快数字电网建设能带来的巨大应用潜力。可以说,数字电网建设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作为电网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态,我国的数字电网建设具有标杆性、引领性的示范效应,为其他国家破解相似问题贡献“中国力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新型工业化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对能源部门角色功能提出新要求,其功能定位需要从“单一保障供能”向“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变。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电网建设能推动能源价值链重构,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电网以工控芯片、智能传感等装备制造为切入,将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助力制造强国建设。随着电气化程度提升,以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为链接点,电网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度提高,通过数字电网增强电力系统的韧性与接入灵活度,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动力支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基建密切相关,以具有高耗能属性的数据中心为链接点,电网与信息、算力基础设施呈现紧密协同趋势,将有效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依托数字电网建设,通过电力数据洞察终端用能主体运行状况,能够有效助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高效便捷的能源服务,构建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新业态新模式,能够支撑扩大内需战略;通过将电力数据与金融数据融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能够以数据服务方式为中小微企业增信以满足其资金需求。

同时,数字电网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电网物理设施是城乡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数字电网建设能够有效带动乡镇配电网建设及升级,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依托电力数据可对空心村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支撑政府部门推进乡村振兴。

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方向演进。

随着能源生产将愈发呈现分布式、随机性特性,能源供应从垂直化、集中式向扁平化、分布式发展,能源消费趋于低碳化,电动汽车、储能等交互式技术趋于成熟,产销者角色逐渐涌现,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也随之产生诸多难题,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电能经济供应等方面均面临挑战。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依托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增强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需求。

在支撑电力可靠供应方面,依托数字电网技术,能够实现新能源发电和负荷的精确预测,实现对灵活调节资源需求的快速计算和高效分配,对海量资源多时空精准协调调控。在有效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方面,依托数字电网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全面运行状态的快速精准监测,提高新型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效率,实现紧急情况下海量资源的精准快速控制。在促进电能经济供应方面,依托数字电网开展数字化运营,有助于提高系统整体运营效率;协同多方主体联合参与调节,降低系统调节成本,进而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数字化。

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国博弈下,内外部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能源产业进入创新升级期,发展方式已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围绕“双碳”目标与能源系统变革,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高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成为大势所趋。

通过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其技术装备将涵盖“云、管、边、端、芯”等环节,包含工控芯片、智能传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和元器件。其中,工控芯片设计、传感元件、人工智能基础芯片等既是数字电网面临的“卡脖子”关键点,也是整个数字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由于数字产业覆盖广、深度大、技术更迭速度快、学科交叉融合大等特征,其科技创新难度持续上升、复杂度不断加大。在建设数字电网时需依托跨组织创新、协同创新等新模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紧密协同、优势互补的合力,有效解决产业链单个企业仅凭自身力量无法应对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南网数字集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原标题:以数字电网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数字电网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电网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