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聚焦天津能源发展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天津科技力量和各类创新主体作用,深入推进融合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油气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并网消纳方面,加快大功率风电、先进太阳能发电、非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能源技术研发。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加强氢能“制储输用”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储能利用方面,支持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装备和管理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发展。到2030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3.加强重点领域低碳降碳技术创新。围绕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和农业减排固碳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撑重点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业领域,以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实施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节能降碳、原料替代等一批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研发,打造制造业领域数字赋能降碳体系。城乡建设领域,在建筑用能、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实施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城乡建设节能水平。交通领域,开展运输工具燃料的清洁化、电气化和非碳化装备技术研发,加快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技术攻关,推进开发绿色高效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体系。农业领域,开展农业减排固碳科研攻关,加快形成具备推广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到2030年,支撑实现低碳流程再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新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显提升、交通领域低碳化全面提升。(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滨海新区)
4.加强负碳及减污降碳关键技术创新。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对负碳技术的研发需求,着力提升负碳技术创新能力。负碳方面,聚焦CCUS、生物固碳等重点环节,加强CCUS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攻关,突破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和转化技术难题,开展矿化封存技术研究,推进CCUS与工业过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术研发与示范。碳汇方面,加快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固碳技术研发,推动自然生态领域和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技术攻关。减污降碳方面,注重统筹温室气体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广减污降碳的治理工艺和技术,强化污染防治与碳排放的协同治理。低碳管理方面,加速开展碳排放核算、监测、核查以及监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委)
(二)实施创新要素优化配置行动
5.优化科研项目资源配置。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研究,组织CCUS、碳中和先进预测管理等基础研究,围绕清洁能源、先进电网、重点领域降碳等方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在工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改善、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布局并实施一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在市级重点项目中,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研究和先进技术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创新主体承接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科研项目,争取重大科技成果在天津落地示范。(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6.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培育绿色低碳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海河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牵引效应,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力争实现“从0到1”的突破。引导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专业化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孵化转化平台建设。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艺设计、监测评估、管理咨询、检验检测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力争到2030年,建设10家以上市级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平台。(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滨海新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7.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人才引育。加强绿色低碳领域人才选拔培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国家和我市引智引才专项,积极引进我市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绿色低碳领域“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绿色低碳领域青年人才,重点加强储能、CCUS以及碳金融、碳交易等紧缺人才培养。鼓励“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职业发展,推动“双碳”职业技术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需求,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着力优化人才服务。(市科技局、市教委、市人社局、津南区)
8.加强金融支持。完善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系,用好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天使母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各类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投资基金,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综合金融服务在绿色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助力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碳市场作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国开行天津市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天津证监局)
(三)实施绿色低碳创新主体培育行动
9.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遴选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加快绿色低碳领域“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按照市场机制牵头组建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等,协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0.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培育。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依托各区资源禀赋,强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纺织等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绿色低碳产业链整体水平。打造氢能、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再生资源等产业集群。到2030年,建设一批科技要素富集、创新活跃度高、创新引领力和带动力强劲的零碳、低碳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标志区和示范区。(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委、滨海新区、宝坻区、静海区、武清区、西青区、津南区等)
(四)实施低碳零碳成果转化与应用行动
11.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编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绿色低碳科技发展蓝皮书。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为核心,加强市场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评价、展示交易、供需对接等。支持大学科技园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完善技术转移岗位激励机制,促进高校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落地。支持我市创新主体参与低碳零碳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与服务。(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委等)
12.推动重点领域技术集成应用。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及转化应用。聚焦天开高教科技园等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配套完善的区域,围绕清洁能源、能源储运、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建筑以及碳汇固碳等,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工程。到2030年,实施50项以上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重大示范应用工程,有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西青区、津南区、市国资委、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等)
(五)实施开放协同创新行动
13.推动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格局。重点强化与京、冀地区在绿色低碳领域对接合作,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载体平台发展,助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推动京津冀绿色低碳协同示范项目建设。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打造北方绿色金融高地。在绿色低碳领域加强“院地合作”和“校市合作”,实施“院市合作”专项。深化“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共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积极吸引绿色低碳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产业组织落户天津。鼓励具备优势的创新主体在国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合作交流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区政府联动,制定工作责任清单,明确落实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市科技局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本实施方案落实落细。(市科技局、各有关部门)
(二)强化政策创新
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中,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加大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项目多元投入机制,创新项目组织方式,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研发众包”等模式开展技术攻关。(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有关部门)
(三)健全评估评价
建立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健全科技支撑工作评价考核方法,对重点领域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进行监测,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重大专项等项目实施成效的评估。完善各类项目评审、企业认定评价、科创基地认定、孵化机构认定备案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绿色低碳企业。(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各有关部门)
(四)做好宣传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应用等典型经验。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基地建设,编写科普读物,研发科普展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知,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市科技局、市科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7日,辽宁省阜新市发布《阜新市2025年第一批风电项目主体优选公告》、锦州市发布《锦州市2025年第三批90万千瓦风电项目竞争配置优选工作方案》。具体详情如下:一、辽宁阜新120万千瓦7月7日,辽宁阜新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第一批风电项目主体优选公告》,建设规模为120万千
7月6日,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电网负荷持续攀升。7月6日晚,为了支撑晚间用电高峰,国网江苏电力开展新型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四川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专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本办法规定的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具体安排标准如下:(一)节能增效项目、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低碳项目:单个项目安排资金不超过总
内蒙古储能“加速度”再度震撼了整个行业。6月26日-30日,短短五天时间内,内蒙古就有16个储能项目开工,规模合计约9.5GW/42.7GWh,项目总投资约458.27亿元。尤其是6月份,内蒙古明显加快了储能开工速度。根据第三方数据库统计,6月1-23日,内蒙古完成备案的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项目20个,备案储能规模
上半年,华能西安热工院在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新型储能耦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和技术监督数智化创新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共有2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学会等一级学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技术、新能源电站跨系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截至7月7日,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在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达1.52亿千瓦。为今夏用电负荷三创新高,7月6日,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时集中向电网放电,其中64个电网侧储能、29个电源侧储能电站参与,总参与容量7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南网储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136号文取消了新能源企业的强制配储要求,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发展。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客观存在,长期来看,认为储能发展前景良好。目前新型储能电价
7月7日(今天),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就在前一天晚上,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
7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科改行动”“双百行动”2024年度专项考核结果。南方电网公司所属14户“科改”“双百”企业,获评“9标杆、5优秀”,进一步擦亮南方电网公司改革“示范田”品牌,2024年这些企业取得了哪些改革发展成绩?一起来看!7户“科改企业”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供电可靠性,就是一年内停电的时间多不多,用全年供电的时间占比全年总时间的数值来体现,通俗的讲法就是几个9。比如4个9,那可靠性就是99.99%,5个9那么可靠性更高。这是宏观层面的电能质量,而微观层面上的电能质量要求就比较多,有电压偏差、电压波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消息,经测算,迎峰度夏期间,河北南网平衡晚高峰最大负荷5150万千瓦,同比增长8.7%;国网冀北电力平衡晚高峰最大负荷3100万千瓦,同比增长9.4%。5月23日,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该电站与周边新能源基地协同构建风光储一体化体系,大幅提升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7月7日,天顺风能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董事会换届的相关议案,并完成了第六届董事会的选举工作。新一届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非独立董事4名,独立董事3名,任期自本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三年。新任董事长为严俊旭,独立董事中包括胡云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5日上午,江苏峰业环境科技集团与北京晟运储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广西南宁良庆区新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期2*100MW/200MWh”项目成功举办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峰业集团正式进军储能产业新赛道,是集团践行“绿色-双碳-科技-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规划总容量4×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南网储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136号文取消了新能源企业的强制配储要求,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发展。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客观存在,长期来看,认为储能发展前景良好。目前新型储能电价
7月7日(今天),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就在前一天晚上,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
储能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对我国企业出海的影响封红丽1沈春雷2周喜超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型储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到2026年将达270吉瓦左右。对于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来说,走出国门
泛华战略新论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迈向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阶段。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升级,引入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业育城平台赋能,整合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格局。同时,构建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使其生效。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该法案已于本月1日获参议院通过。美国国内担忧该法案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务风险。这份长达940页的法案,通过调整税收
2025年7月3日,比亚迪储能与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湖南综能”)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坪山举行。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师、国网湖南综能董事长谢学渊,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电池事业群CEO何龙共同见证签约。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叶会生、国网湖南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建设资源聚合平台并接入深圳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参与电网调控,开展数字能源服务衍生业务。对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投资主体每年按响应收益的
2025年7月2日至4日,第21届泰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展在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作为东南亚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盛会,豪鹏科技携多款储能电芯、电池模组及家用储能电池包等创新产品解决方案重磅登场,充分展现了企业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本地化服务承诺。多元储能产品,满足泰国市场多样化需求
电池的研发与设计创新模式,正在被重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预测,锂电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竞争核心在于材料,而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欧阳明高院士这一预测,正在被一家有着深厚电池基因和AI技术能力的企业变为现实。(文章来源:电池中国)今年4月底,SESAICorporation(简称“S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432号建议办理答复意见的函。答复文件明确,近年来,四川依托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聚焦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精心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发展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松芝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汽车行业实际量产销售的新能源乘用车主要搭载锂电池和半固态电池。根据公开信息,基于固态电池的特性与安全性需要,预计未来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固态电池对于热管理的需求仍然存在。
储能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对我国企业出海的影响封红丽1沈春雷2周喜超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型储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到2026年将达270吉瓦左右。对于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来说,走出国门
车网互动需要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仍面临硬件革新、平台完善、运行安全等多重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看,车网互动技术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互动放电两大环节。目前业内认为,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相对成熟,反向放电能力提升仍面临挑战。从整体运营角度看,V2G技术的关键突破点有两个:一是电池的耐久性,直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
近日,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正式签署全面电动化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协同、产品平台融合与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全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宁德时代市场体系联席总裁韩伟、吉利汽车副总裁兼中央采购总经理王波代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日,SNEresearch发布2025年1月至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及数据,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01.3GWh,同比增长38.5%。5月单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92.8GWh,环比有所上升,为2025年以来月度新增装车量新高。企业方面,本次公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有6家企业为中
在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辽宁远信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穿梭忙碌于各个作业区域,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该项目由辽宁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21亿元,占地120亩。主要建设综合楼、研发中心、生产车间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5日消息,奇瑞固态电池研究院目前已有约50人规模,以博士为主,目前仍在市面上搜罗人才。据报道,目前为止,奇瑞固态电池研究院并没有固态电池研发的技术领军人物入驻,奇瑞仍在四处挖猎。“年底计划要扩招到接近百人。电解质、电芯、工艺、设备,基本都在招。”在技术路线上,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