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全球80%以上海域的水深超过60m,属于“水深超过50m、离岸65km以上”的深远海。由于近海受航运业、渔业、景观等因素限制,可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的海域相对有限,开发资源趋于饱和。因此,海上风电行业加快了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步伐,即推进漂浮式海上风电的研发和商业化。
自从2009年挪威Equinor公司完成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样机实测项目(距离挪威西南海岸线10km处,所用机组单机容量为2.3MW,水深约200m)的并网发电以来,英国、葡萄牙、日本、法国、西班牙、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漂浮式海上风电样机。2021年,全球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英国Kincardine项目(距离阿伯丁海岸线15km处,所用机组单机容量为9.5MW,水深为60~80m)成功并网,标志着漂浮式海上风电从示范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同时,不断涌现的漂浮式基础创新技术方案进一步推动了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的下降。挪威船级社(DNV)预计,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在2025年将降至100美元/兆瓦时(约合人民币696元/兆瓦时)以下,在2050年会低于40美元/兆瓦时。
图1 海床地理与法律分区示意
漂浮式海上风电在技术上和经济性上的可行性,加速了深远海风电的开发规划。相比其他国家,英国拥有大规模、清晰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储备资产,在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开发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政府设立了到2030年实现5GW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的目标。在最近两轮英国用海权的招标过程中,英格兰和威尔士第四轮用海权招标授予了480MW的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苏格兰第一轮海域招标则授予了近15GW的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目前正在招标的苏格兰INTOG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海上油气平台的电气化,预计多为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规划中的凯尔特海(Celtic Sea)用海权招标拟授予4GW项目,全部为漂浮式海上风电。此外,预计于2023年启动的苏格兰第二轮用海权招标,大部分项目将采用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
英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的领先优势,一部分来源于其可再生能源行业相对成熟的政策法规,包括用海权招标和政府差价合约补贴机制等。英国海上风电用海权的规划,由第三方的独立机构⸺ 英国皇家地产(The Crown Estate)主导。经过过去数十年的积累,英国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关于如何规划海上风电用海权的方法论,力图在兼顾广义范围内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限定条件下,积极有序地规划可用于海上风电的用海权,以加速支持英国的能源转型和减排目标。另一部分源于北海油气田与风电行业产生的协同效应。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的概念借鉴自深海油气开发行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开发设计、海洋工程和深远海作业等领域,这也为目前正在承受能源转型压力的深水油气行业企业提供了快速转型的机会。油气行业在海上风电产业的积极布局,反之进一步促进了英国对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整体规划。
图2 欧洲部分国家的专属经济区
谈及深远海的用海权规划,不可避免会涉及国家领海以外的海域,即专属经济区与公海。领海是指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的水域,沿岸国可制订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外国船舶在领海有“无害通过”(innocent passage)的权利;而军事船舶在领海国的许可下,也可以进行“过境通过”(transit passage)。专属经济区(亦称“排他性经济海域”,简称:EEZ)是指从一国领海基线起算,不超过200海里(370.4km)的海域。这一概念原先发源于渔权争端,在1945年后随着海底石油开采逐渐盛行。公海(High Seas),或称国际公海(international waters),是指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领海的海域。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即LOSC,下称《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作出界定,获得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签署,并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
根据《公约》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与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根据《公约》行使其权利和履行其义务时,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并应以符合《公约》规定的方式行事。
英国目前的海上风电开发规划已经涵盖专属经济区所在的海域。截至2021年年底,英国在运的42个海上风电项目中有9个位于专属经济区,装机容量合计约5.3GW,占全部在运装机容量(11.3GW)的47%。在建的8个海上风电项目中有7个位于专属经济区,装机容量合计8.5GW,占全部在建装机容量(9GW)的94%。已中标用海权、待申请开发的29个储备项目中有25个位于专属经济区,装机容量合计33GW,占全部此类装机容量(36GW)的92%。
明确了经济专属区海域的管理权后,再来了解一下英国的海上风电规划。总体而言,漂浮式海上风电和固定式海上风电遵循相同的规划流程。按地理位置的不同,监管机构和流程也有所差异。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海上风电项目属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由规划检查局审查拟议开发项目,并向能源和气候变化国务大臣提出审批建议。规划流程由第三方的独立机构⸺ 英国皇家地产主导。基于2010年海洋法案与2009年海洋和沿海准入法案的立法框架,苏格兰于2015年3月发布了其第一个法定的“国家海洋规划”,对如何使用与管理海洋资源(含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海域)进行了界定,同时将环境保护纳入海洋决策,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该规划的政策和目标同样为11个苏格兰海洋区域规划者提供了指导,具体将反映在苏格兰区域海洋计划(RMP)的制定中。苏格兰的海上风电规划流程通过苏格兰皇家地产(Crown Estate Scotland)管理,最终决策权握在苏格兰首席大臣手中。
由于英国所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均允许每个人参与考虑新项目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因此,整个规划流程不再局限于行业,还涉及多个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与环境影响评估(EIA)和栖息地法规评估(HRA)相关的机构和个人,如:环境、渔业和水产养殖科学中心(CEFAS),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等。此外,在海上风电项目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包括对海底植被、鱼群、鸟类的潜在影响,电磁雷达干扰,航运和飞行导航,对周围环境景观的影响等。因此,规划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对繁杂、耗时较长。以英格兰和威尔士第四轮海域用海权招标(R4)为例,在招标正式开始前的前期规划耗时近两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间段:
2017年11月,英国皇家地产宣布释放新的海域用于海上风电的开发;
2018年2―6月,初步确定了18块海域,水深小于50m,拟开发规模6GW;
2018年7―12月,通过两轮共60个组织参与的利益相关方会议和234家企业参与的两个市场讨论,英国皇家地产根据收到的65份组织反馈,将拟开发规模提高至7GW,水深增至60m,重新界定了拟开发海域,并完成海域招标流程的初步设计;
2019年1―8月,与利益相关方和市场再次互动,完成了海域招标的最终设计,确定了三阶段的招标流程、未来的支付方式、创新激励机制,以及搜集规划阶段栖息地法规评估的信息等;
2019年9月,正式宣布最终确定的拟招标海域,开启了第四轮的用海权招标流程。
在规划前期的流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拟开发海域的选址。英国海上风电通过历史积累,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前期选址方法论。以目前正在规划的凯尔特海海上风电用海权招标为例,此轮海上风电用海权的选址流程规划拟分为搜索区域(AOS)、项目开发领域(PDA)、硬约束、软约束这四个层层筛选的阶段。
为什么会选择凯尔特海?凯尔特海具有强风资源、有利的海床和水深,且靠近电力需求中心,具备了第一代商业化规模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条件。因此,此轮用海权招标拟在2035年前释放高达4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为近400万户家庭供电,并以新兴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包括产业链、港口和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拟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的海域是如何层层进行筛选的:首先,通过采用国际测量组织(IHO)定义的凯尔特海边界和专属经济区边界,以及平均高水位标记(MHW)的重合区域,框定了初步可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的海域(AoI),如图3所示。
图3 凯尔特海初始海域 (AoI)
其次,根据历史搜集的海上风能资源与约束条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和海洋资源系统(MaRS)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在此轮凯尔特海的选址过程中,参与方根据海洋与海床的物理特征绘制了工程解决方案,结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前景的研究,定义了未来适于开发海上风电的关键资源区(KRA)。这些海域主要受水深、海洋气象与地质条件的驱动,开发成本取决于随海况变动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包括基础和系泊系统。因此,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需初步核算其基础类型相关的经济可行性。根据这些标准及相关特性,进一步缩减到适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特征的海域,即关键资源区,如图4所示。
图4 英国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关键资源区(KRA)
随后,从关键资源区中排除不适合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的海域,即排除硬性约束阶段。硬性约束条件包括现有的基础设施、会影响到安全的潜在因素[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现有的航运路线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海域]、已被授予用海权的海域等,如图5所示。
图5 漂浮式海上风电硬性约束排除模型
下一阶段为搭建软约束条件的限制模型(Restriction Model),即根据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对海域进行进一步筛选。由于在诸多软性影响因素中有很多定性而非定量的因素,筛选方法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一系列对影响因素的成对比较,来分析复杂情况下的最终决策。最高层级的影响可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类别,每个类别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影响因素,最下面一层为离散数据。
举例加以说明。在经济类比中,模型采用了凯尔特海地区的平准化能源成本作为参考因素之一。当前,英国的电网接入是可再生能源实现规模商业化的瓶颈。很多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的项目因为并网容量的限制而被迫延期。不少已在开发进程中的项目甚至面临2030年后的并网时间线。这种状况的改善只能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来加强电网,然而,受电网私有化的影响,其电网的建设缺乏长期提升可再生能源适用性的投资动力,不利于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电网升级规划。考虑到巨大的投资成本,在此次凯尔特海海上风电适用海域的选址过程中,拟开发的海域优先选择在距离陆上可用并网点直线距离200km以内的海域,以减少输出海缆的长度,管控项目建设成本。具体海域见图6。
图6 距离最近并网点直线距离200km以内的海域
在社会影响类比中,参考了利益相关方提供的信息,对敏感海域进行了排除,如旅游景点和渔业相关的海域等。图7中深紫色代表着利益相关方提出的敏感海域,将被排除在拟开发海域之外。
图7 漂浮式海上风电软性约束限制模型—利益相关方敏感海域
经过以上三层的叠加(关键资源区、硬性约束排除模型、软性约束限制模型),凯尔特海拟开发海域的边界显示如图8所示。其中,粉色海域表明叠加下来最受限制的海域,通常为导航通道、高强度渔场和包含环境敏感性的海域;浅蓝色的区域为最适宜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的海域。
图8 叠加关键资源区、排除模型和限制模型后的输出海域
取其最优的50%汇总为5个大的区域,共计超过11000km2的海域可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潜在开发。模型输出海域如图9所示。
图9 叠加后50%最优海域的模型输出
随后,就每个大区域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双边交流,以进一步排除开发风险较大的区域。双边接触的机构包括国防、导航、民航、渔业、环境、电网、电缆和其他法定利益相关方。经过细化,图10中的黑色阴影线显示为更高的约束海域,而红色表示增加的海域。
图10 已识别潜在风险和机会的最终搜索海域
下一步即为优化搜索区域。如图11所示,这个过程采用了具有针对性的双边参与和反馈,以及对搜索领域进行调查问卷审查的方式,将上一步锁定的海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5个精细搜索区域、超过4600km2的海床,被纳入适当评估报告(RIAA)中。这是一项详细的技术评估,属于规划栖息地法规评估的一部分。该过程将包括最终的双边参与及规划栖息地法规评估和技术投入,最终确定项目开发海域。优化详情将在后续的流程中再作披露。
图11 拟进一步优化的搜索区域
对比上述第四轮海域用海权招标规划的时间节点,凯尔特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规划始于2020年12月,由英国皇家地产牵头,首先向产业界发出邀约,征集了30余家感兴趣的市场参与方的意见,再基于他们对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强烈兴趣,将最初的1GW规划容量提升至目前的4GW。在随后的一年内,英国皇家地产与产业和海洋相关的利益相关方签订了多项双边协议,以进一步梳理规划内容。2021年年底,英国皇家地产向150余家企业和组织发出了问卷调查,就拟采用的建模数据与对现有用海权用户所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2022年2月,经过与30多家海洋利益相关方的线上探讨,确定了用于海域选址建模的数据类型和权重。
2022年2―6月,就建模和其他影响因素,如环境、航运、渔业、航空、军事等进行了非正式意见的征集。2022年5―6月,50多家开发商参与了勘探相关的预核准,即对拟采用的数据、方法论、标准和如何最快完成的关键领域,分享了他们的意见。2022年7月,最终确立了可适用于后面规划阶段栖息地法规和并网设施评估的海域。2022年7月至2023年春季,将进一步评估项目风险,确定项目开发海域。虽然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只有装机容量为73MW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运,仅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0.1%,但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到2030年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6.1%。挪威船级社预计,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在21世纪中叶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40%,2050年全球海上风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748GW。其中,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64GW)有望占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15%。
同时,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也将加速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商业化进程。例如,挪威最新研制的漂浮式多风轮海上风电系统,将数十台1MW的风电机组设置在一扇金属构架上,设计寿命为50年,已成功获取融资。若研发成功,势必会进一步加速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开发,提高深远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吸引更多致力于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开发商和供应链企业的关注与参与。
目前,中国深远海的用海权规划和授予机制尚不明朗。然而,若想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中国势必需要向深远海进军。希望英国对漂浮式海上风电用海权的规划和方法论,能够给中国同行带来启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第八届中英海上风电产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暨中英海上风电供应链研讨会”在北京及线上同步举行,其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主办,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明阳智能”)副总裁叶凡受邀出席,就明阳智能在英国及海外项目的经验进行分享。作为全球化清洁能源整体
2022年,按装机容量计算,英国和中国共享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海上风电市场的殊荣。英中携手推进海上风电合作,发展潜力不言而喻。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主办的“第八届中英海上风电产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暨中英海上风电供应链研讨会”于2022年11月24日在北京及线上同步举行。活动获
今年3月份,rsted宣布将其持有的1.32GW英国海上风电场Hornsea2的50%股份出售给安盛国际集团另类投资部门(AXAIMAlts)和法国农业信贷保险(CreditAgricoleAssurances)组成的金融机构财团,这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交易之一。今年9月1日,rsted正式宣布:Hornsea2已于2022年8月30日正式全面投入运营。该
英国第四轮差价合约招标,除了我们之前报道过的海上风电外,还有一些非成熟技术项目也拿到了补贴,比如潮流能。四面环海的英国,潮流能资源丰富。根据欧洲海洋能协会(OceanEnergyEurope)的估计,目前的技术可开发容量超过20GW。过去10年,行业内的企业已经开发了多个示范性项目,如OrbitalMarinePowe
近日,英国公布了第四轮差价合约招标结果,共有5个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入围。这5个项目分别是:InchCape一期(1080MW)MorayWest(其中的294MW)HornseaThree(2852MW)NorfolkBoras一期(1396MW)EastAngliaThree(1372MW)这批项目总容量为7GW,平均中标价37.35英镑/兆瓦时(约合人民币0.2997元/千瓦
3月28日,欧盟正式就英国的海上风电场补贴政策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诉讼。欧盟认为,英国出台的针对海上风电项目的补贴新标准存在排斥进口风机制造商之嫌,违反了WTO规则。据了解,这是欧盟首次在WTO针对英国提起诉讼,多家外媒评论称,欧盟与英国此次的争端是英国脱欧后双方紧张关系的升级。欧盟
风暴“尤妮斯”(StormEunice)上周侵袭英国多地。英国气象局发布风暴红色预警,提醒民众避免外出。气象学家预测,“尤妮斯”可能是英国近30年来遭遇的最强风暴。英国气象局称,在英格兰南部海岸附近的怀特岛,周五记录的阵风时速一度超过122英里(约196公里/小时),刷新英格兰地区的纪录。这意味着风
英国首相布里斯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宣布了试点计划,旨在通过绿色工业革命,实现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该计划就海上风电设定了三个远大目标,英国将实现40GW包括1GW漂浮式风电...
英国政府近日表示,作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实现气候目标的努力的一部分,英国将启动一项1.6亿英镑(2.2亿美元)的基金,以帮助浮动海上风电技术的开发商。
专注于英国的海上风电运营商NorthStarRenewables周二表示,将订购世界上第一艘混合动力子船,以支持海上风电市场。
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标段一EPC总承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招标编号:GTZX-22-160-001)中标人信息标段名称: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标段一EPC总承包工程中标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价格:377761.84(万
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近日,船运行业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2022年
日前,河北秦皇岛行政审批局发布《关于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核准的批复》。文中显示,建设单位为新天海上风电(秦皇岛)有限公司,海上拟设计安装单机8MW以上风机,风场总容量为500MW,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2.3865亿元。山海关海上风电项目计划总投资122亿元,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拟分
日前,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报告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LNG站线┙ā⒎植际焦夥ㄉ瑁婊ㄉ枭钤逗:I戏绲缡痉丁⑼獾缛牖Φ戎卮笙钅浚贫缍党浠坏缟枋┙ㄉ瑁涌旃菇ㄐ滦偷缌ο低场7⒄孤
近日,钦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钦州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十四五”目标任务及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推进自贸区钦州港片区风电基地建设,加大园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大力发展陆上风电、积极推进海上风力发电,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建设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建成海上风电规
近日,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BayWa宣布,已申请开发位于葡萄牙600MW漂浮式风电项目,该项目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零补贴漂浮式风电项目。项目位于葡萄牙VianadoCastelo,BayWa希望能在该场址布置30台单机容量为20MW,总容量600MW。公司表示,项目建成后,所有电力将通过签订购售电协议出售,而不需要任何补贴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国际权威机构WindpowerMonthly公布了2022年度【全球最佳陆上风机(5.5MW以下)】、【全球最佳陆上风机(5.6MW以上)】、【全球最佳海上风机】、【最佳风电传动系统】、【最佳风电叶片】以及【风电创新】6个榜单。评选结果显示,本年度全球最佳风机榜单中,金风科技、远景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广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惠州港口二PA海上风电项目海底电缆及敷设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源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联合体,投标报价:967,500,534.10元。无其他中标候选人!招标内容为:惠州港口二PA海上风电项目
近日,西门子能源和西班牙DragadosOffshore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赢得德国输电系统运营商Amprion全球首个2吉瓦换流系统订单。联合体将提供两套换流系统,将德国北海多个海上风电场的绿色电力输送到陆上,总容量高达4GW,足以满足约4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订单包括十年系统维保服务,总金额超过40亿欧元,
2022年,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异彩纷呈的一年,市场出现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例如各地出台总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的发展规划,部分省份给予海上风电项目地方补贴,整机商纷纷推出更大单机容量的机型。在各类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形势如何?还需应对哪些挑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
2022年,疫情持续反复,中天人“疫”无反顾,勇毅前行。江苏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天工程)作为通信、电网、新能源和建筑等领域提供配套施工和运维服务的工程公司,以不畏艰苦、敢打硬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下一个又一个品质工程,实现了多板块开花。深耕海上风电,发力新兴市场这一年,
12月23日,大唐滑县风电公司大唐龙安35MW分散式风电项目顺利通过大唐河南公司及安阳市档案馆专家组对风电场的档案专项验收,本次档案专项验收,标志着该项目胜利完成所有基建期专项验收工作,也是2022年大唐河南公司第一个完成工程建设销号的项目。据悉,为尽早完成龙安项目的全部专项验收,该公司分管
12月26日,在“学习贯彻二十大决战决胜四季度”的收官之际,大唐滑县风电公司项目开发工作喜获佳绩:大唐内黄田氏二期风电场(续建)项目获得核准批复,标志着该公司在建设豫北区域一流百万清洁能源综合服务企业的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自河南省发改委下发2022年度风电、光伏项目开发方案以来,为确保年
2022年12月28日,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历经215天的攻坚,该项目顺利完成当年招标、当年开工、当年全容量并网的目标,创造了500MW以上风场最短工期的世界纪录。这也是该项目继11MW风机打破全球商用最大单机容量纪录后的“梅开二度”。全球商用单机容量最大最高等级配
12月21日,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实现首批并网。阜阳基地项目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采用风电、光伏、储能、塌陷区治理有机结合的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模式,将风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深度融
12月8日09时08分,伴随着风机叶轮在百米高空与机舱精准对接,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红格尔第四风电场完成首台6.25兆瓦机型风机吊装,标志着内蒙古公司范围内首台6.X兆瓦风机机型顺利完成吊装。乌兰察布风电基地红格尔第四风电场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装机容量为600兆瓦,其单机
日前,水电十局承建的江苏油田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基础浇筑,为集团首次涉足油田风电领域积累了经验。项目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武坚镇,规划建设单机容量3兆瓦、2.5兆瓦两类风电机组,风机轮毂高度140米、叶轮直径150米,所发电量接入江苏油田电网。据悉,该项目是我国首批根据油田新能源“十四
11月27日11时30分,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叶轮在百米高空与发电机精准对接,大唐瓜州C区二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圆满完成全部风机吊装!2022年8月28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9月28日第一台风机起吊,11月27日全部吊装完成。16台6.25MW风机“拔地而起”在戈壁风雪中巍然矗立!历时91天!每一个日夜都充满了挑战,每一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第5号公告,由三峡集团工程造价中心参编的《海上风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正式发布。随着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加强和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统一海上风电场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方法,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8年能源领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浙江丽水庆元百花岩风电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目前浙江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总投资达到了19亿元,总装机规模250兆瓦,预计于2025年建设完毕。庆元县百花岩风电场项目将主要建设单机容量5.0兆瓦风电机组50台及相关配套道路,并同步配套建设两座220千伏升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