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新年伊始,地方“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召开两会,谋发展、布棋局。天津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对能源电力的目标任务。
报告明确,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建设,津兴城际建成通车。与河北省共同推动新建特高压输电通道,支持中石化LNG等项目加快建设。
全文如下:
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1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张工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天津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向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来贺信,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斗争精神,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有力的行动举措、务实的工作作风,办成了一些大事要事难事,推进了许多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工作,实施了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扎实实践。
五年来,我们调结构、换动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动转观念正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优化、拼绿色发展上来,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财税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46.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制造业立市战略深入实施,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链攻坚战成效显著,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作用持续显现,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链初步形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位居全国第三,新一代超算、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家海河实验室投入运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4.9万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建成运营,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乡村振兴战略加力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粮食连年增产丰收,“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煤改电”工程圆满收官,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市内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我们抓机遇、促协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成果丰硕。坚持立足高站位、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在协同性同城化发展中优势互补、良性联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中海油、中石化、字节跳动、360科技、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创新资源在津布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注册企业5080家。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深化津雄交通互联、产业互促、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成为雄安新区快速通关、便捷出海绿色通道。“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取得新成效,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区域一体化治理,引滦入津联动治水成效显著。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力,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6.9%,突破2100万标准箱。
五年来,我们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扩大开放要动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和“天津八条”等惠企政策,新增市场主体70万户,27家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国企改革成效明显,17家市管国企实现集团层面混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两次在国家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坚持“用海河水洗海河泥”,多措并举、有序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债务。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5%左右。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3.5%,实际使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长6.1%,26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投资。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飞机租赁稳居全球第二,天津口岸平行进口汽车占全国70%。对外合作不断深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天津茱莉亚学院落成启用,“鲁班工坊”达到21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97对,成功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我们守青山、护绿水,生态宜居城市魅力持续彰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等系统治理,美丽天津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完善,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871”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国家电网“1001工程”全面竣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五年下降4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2%、五年提高15.3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宜居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建成开放水西公园、梅江公园二期和一批“口袋公园”,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市容环境整洁靓丽。
五年来,我们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每年把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连年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实施稳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0万人,帮助2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为44万户居民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房产证难题,完成市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行动,30万群众“出棚进楼”,每年提前和延长供暖期,群众身暖心更暖。市民出行更加便捷,5条地铁线路建成运营,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86公里,建成一批城市主干路网工程。“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到135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701家,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3.4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4.7万个。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筑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水平以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标准稳步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成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市、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医药卫生服务保障不断完善,新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新院区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院前医疗急救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9分钟左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入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明显。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海洋博物馆等一批展馆建成开放,《周恩来回延安》《换了人间》等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拥军优属力度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提升。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成效明显,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信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更有保障,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战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铸忠诚、正风纪,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持续推进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政府工作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1件,制定政府规章26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狠抓中央巡视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大力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展现全新气象。
疫情防控三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天津战术、天津打法,坚持问题导向、效果为王,始终强化指挥体系热备灵敏,始终强化应急处置快速高效,始终强化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始终强化重点领域民生保障,筑牢首都疫情防控“护城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解决多重矛盾、有效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均衡把握实现多元发展目标,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添秤”意识、说到做到的“交账”意识,全市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不断积聚、保的底线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统筹发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逐季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左右。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争取优质资源来津布局,北京企业在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721亿元,吸纳北京技术合同2256项。完善雄安新区至天津港货运快速通关机制。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北段)建成通车。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及时制定出台我市稳经济35条、提振消费19条、稳就业14条、房地产调控12条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撬动效应和综合效应,为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抓紧抓牢经济运行调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撑开展定期运行调度,深化市、区领导定点包联机制,全面落实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度,着力提高调度的精度、力度和效度。抓紧抓牢财税运行调度,建立市、区两级税源工作专班机制,持续做大做强税源“底盘”。一手抓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政策,真金白银拿出710亿元支持企业,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局面。一手抓税源主体培育、企业运行和涉税服务,依法依规抓好组收工作。抓紧抓牢重大项目调度,积极谋划实施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清单化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中石化LNG三期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落地,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着力发挥经济大区稳增长支撑作用,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更好发挥滨海新区、经济大区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存量增效中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用立业,用好用足科教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金融机构、头部企业等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前期工作。新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6家海河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130余项,“天津号”纯太阳能车迭代升级,康希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新认定8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强化信创、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串链补链强链,中芯国际大二期、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203个,新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家,工业企业上云突破9000家。
(三)改革开放不断纵深推进。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绩效考核体系,出台实施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在全国首批印发693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海光信息、唯捷创芯、华海清科、天纺标等9家企业实现上市注册发行。服务业扩大开放116项综合试点任务深入实施,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一汽丰田、诺和诺德等企业增资扩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国资国企质效不断提升。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实施消费券促销、新增5.5万辆个人小客车增量指标、车辆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在国家级媒体投放城市宣传片,多元化、立体化讲好“天津故事”。
(四)乡村振兴升级加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创建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突破50亿斤,小站稻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50个,农村治理水平、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
(五)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预判性,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推动解决大量信访积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有力应对能源运行紧平衡和电煤、天然气等价格波动影响,精心做好能源保供和电力运行调度,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改造供热旧管网108公里、燃气旧管网404公里。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15条措施,组织开展一系列综合性隐患排查整治,一体推进危险化学品、燃气、消防、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农村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整治,严格落实安全度汛各项措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完成20项民心工程。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针对性稳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建成101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208张。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新增中小学学位4.5万个。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门(急)诊报销待遇进一步提高。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余套(间),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合理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安居、多子女和赡养老人家庭等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建和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114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全力维护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地铁10号线建成通车,37条市政道路竣工开通,完成停车场建设27处,增加停车泊位7000余个。建成50个“口袋公园”,群众转角就能遇见美。
各位代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好态势来之不易。我们深切感到,天津取得的每一个新进步,津沽大地发生的每一点新变化,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向驻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天津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中心城区主导产业聚集效应还不突出;港口战略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民营经济不够活跃;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压力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自身建设还要持续加强,一些干部在担当作为和能力素质上还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自觉把天津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把握,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实施市委部署的“十项行动”方案,把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成“实景图”,推动全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天津力量。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迈出新步伐。“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实现,制造强市、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数字城市建设成效凸显。经济总量力争达到2万亿元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5%、1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3.7%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万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各领域人才竞相涌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体系逐步形成。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港口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充分发挥,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0万标准箱。“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成为绿色发展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森林融入城市,河流润泽城乡,绿色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取得新成果。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改革开放先行区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加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达到230万家,上市企业超过140家。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取得重大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年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以上。
──建设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跃上新台阶。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健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运行更有效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建设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新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健康天津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保障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多样化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实施“十项行动”。
(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生产转化优势互补、紧密衔接,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度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助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功能重构取得更大进展。深度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巩固提升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主要跨界河流水质。
(二)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全市工业“底盘”做大做优做强,到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深化重点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梯次培育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国家级集群,形成若干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平台经济,建成全国一流5G城市。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开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通道。
(三)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体系化布局、一体化推进科教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构建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文化,提高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和辐射度,推动全市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向优质企业集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和创造运用强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抓好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两件大事,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牢固树立“天下才天津用”的理念,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和“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探索建立顶尖科学家工作室,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引育力度,吸引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津就业创业,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海河工匠”品牌,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将天津打造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用好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推动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大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树立“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高标准建设港口智能管控中心,提升通航效率、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监管服务效能,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海港、空港协同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布局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加强天津港与环渤海港口协同发展,打造沿海内贸运输主干通道,织密海向远洋航线、陆向海铁联运网络,融入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高端港航服务、临港产业、海洋经济、邮轮经济等业态,构建港口全要素产业链,大幅提高城市服务港口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港产城功能有机融合、相互赋能、良性互动,形成业态丰富、产业适配、要素集聚的港产城格局。
(五)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家级新区综合优势,以高标准、高水平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新区龙头带动、“双城”更加均衡、大区支撑有力、各区协同并进的发展态势。推动滨海新区高能级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以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以自主创新示范区驱动发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五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上当先锋、打头阵,在高质量发展上当主力、作引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新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的美丽“滨城”。到2027年,滨海新区经济总量力争达到9000亿元左右。推动经济大区担当重任,支持河西区、西青区、武清区、北辰区、和平区聚焦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化功能支撑,到2027年河西区经济总量达到1300亿元以上,西青区、武清区率先达到1000亿元,北辰区、和平区力争达到1000亿元。推动其他各区扬长避短、奋力争先,用足用好空间、载体、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挖潜力、加快发展,以精彩的局部支撑壮观的全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清理束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水平。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好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双向开放,推动务实合作。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塑造“诚信天津”品牌,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业联合会、津商联合会、企业联合会、行业商协会、校友会等经济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
(六)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在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上做样板、当标杆。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用好存量资源、导入外部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动老旧空间复兴,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更好服务居民、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主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培育中心城区战略增长极,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统筹全市优质公共资源,进一步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东部和北部、远郊五区倾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七)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振兴种业,突出发展品质农业、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做优做强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农民骄傲、市民向往的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镇域经济,加快建设产业兴旺、农民受益的富裕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天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努力打造“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着力将天津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生态城市。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深入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九)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精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健康产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更多市民身边的休闲健身场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小洋楼”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名片,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扎实做好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力量重心下沉、政策保障下沉,形成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治理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由“单线作战”向“整体推进”转变,推动高效能治理在基层扎根见效。加快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深入开展全域平安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公示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输配电方面相关的装备共有14个,其中包括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成套装备、基于国产聚丙烯粒料的柔直换流阀用自主可控干式电容器、35kV三相统包超导电缆系统、±500kV直流输电可控换相换流阀统等装备。输配电相关装备如下:原文如下:国家
11月14日,1000千伏特高压泰州站备用高压并联电抗器整装移位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江苏省首次实现了1000千伏高抗整装移位运输。高抗本体高约6米,整装移位时,高压套管安装后总高可达18.6米,在移动过程中需与带电设备始终保持安全距离。以往高抗移位更换,受自身重量大、附加结构复杂等因素影响,其体
近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承担建设的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端500千伏配套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以为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送端网架支撑。该工程的筹备和建设积极响应了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的文件要
11月21日8时42分,±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庆阳换流站交流系统首次成功带电。这标志着庆阳换流站交流系统正式进入启动调试阶段。受国家电网公司委托,国网西北分部负责组织庆阳换流站交流系统调试工作。工作分3个阶段,拟开展7大项128小项调试项目,预计15天完成。±800千伏陇东—山东特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11月19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忻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建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依托与保定等地共建绿色能源经济廊道,积极谋划“忻州—京津冀”特高压输电通道;进一步延伸能源发展产业链,孵化带动高端能源装备产业落地。王建峰补充道,今
2024年4月—10月,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丰富监管手段,推动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项目落实落地,华中能源监管局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局部署要求,创新监管方式方法,重大电力项目实施情况过程监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明显实效。探索新机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对湖北、江西、重庆、西藏四省(区
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11月19日晚,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运,每年可接受超7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满足300万城镇居民日常用电。这也意味着雄安新区实现100%绿电供应更进一步。雄安变电站是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终点变电站,地处京津冀负荷中心,是“西电东送、南北互
11月8日,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利用直升机绞车吊椅法顺利完成±1100千伏吉泉线地线接头补强工作,系全国首次使用该工法开展电压等级高、地线截面大且防护材料长的补强作业,有力保障了“西电东送”大动脉安全运行。±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
11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4〕37号)。其中指出,持续加强电网建设,推动构建本市“三通道两落点”特高压受电格局。持续扩大外电入津规模,稳步提升净外受电比例。同时提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提升新能源占比,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
11月18日,国网天津电科院技术人员完成2024年特高压在线色谱现场校验专项工作,保障天津电网关键设备可控在控。据了解,在线油色谱装置是变压器等油浸式电力设备最灵敏和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通过实时检测油中溶解的各种气体含量,准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并在最短时间内告知运维人员。特高压
近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承担建设的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端500千伏配套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以为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送端网架支撑。该工程的筹备和建设积极响应了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的文件要
11月19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忻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建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依托与保定等地共建绿色能源经济廊道,积极谋划“忻州—京津冀”特高压输电通道;进一步延伸能源发展产业链,孵化带动高端能源装备产业落地。王建峰补充道,今
11月8日,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利用直升机绞车吊椅法顺利完成±1100千伏吉泉线地线接头补强工作,系全国首次使用该工法开展电压等级高、地线截面大且防护材料长的补强作业,有力保障了“西电东送”大动脉安全运行。±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
11月14日3时,±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本年度送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8%,较2023年提前了14天。祁韶直流西起甘肃祁连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5个省份,东至湖南韶山换流站,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自20
11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孜专场。甘孜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周世武提到,下一步将谋划5条特高压输出工程,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周世武表示,三年来,甘孜投入资金6.2亿元,扎实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农村电网结构,供电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12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1标)贯通,该工程建设工期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是第一个实现贯通的标段。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首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工程送端起于宁夏中宁换流站,止于湖南衡
11月12日,随着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吉泉直流”)414号塔接地线的拆除,标志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输电工程首次绝缘子调增改造大修项目。吉泉直流作为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电工程,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新疆打造“丝绸
11月6日,在±800千伏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陕电入皖工程)安徽段建设现场,安徽电力建设公司施工人员组立该标段首基铁塔。该标段全面进入组塔架线阶段。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开工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通道,其中安徽段线路长323千米,新建铁塔672基。
10月31日,随着巨石新能源(淮安)风电项目正式并网投运,江苏淮安地区电源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达1007.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625.6万千瓦,占比达62.09%,位居全省第四。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十四五”以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淮安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及占比不断提高,电源
近日,陇东送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顺利实现全线贯通。工程起于甘肃省庆阳市,经陕西、山西、河北到达山东省泰安市,线路全长926.4公里,输电容量8000兆瓦,其中陕西段线路长度176.06公里,新建铁塔318基。工程横跨山川河网,自然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
10月14日,国网浙江电力牵头研发的国内首个非侵入式状态感知的换流阀子模块在舟山五端柔直输电工程舟洋站成功投运。该子模块解决了IGBT芯片温度无法实时、准确在线监测的问题,测量误差在±1摄氏度以内,可以有效预防温度过高引发的IGBT瞬时失效,提升柔直输电系统换流阀运行可靠性。据悉,IGBT又称绝
11月19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以2030年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为目标,遵循“先增量后存量、先商用后户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有序、分类地推动分布式光伏入市,最终实现与集中式新能源的入市电量比例相同,逐步引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基于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市场分时电价形成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机制,优化市场规则、规范业务流程,服务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
近日,河北蔚县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合同履行公示。公告显示,中标单位为中通建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合同金额25616.5万元。合同期限773天,合同签订时间2024年11月18日。招标文件显示,该项目修建和平路(建设南大街-玉泉街)等11条道路、护城河及城中村(逢驾岭、稻地、三泉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平泉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社会化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平泉新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为11343.24万元,服务期3年,公示如下:一、项目编号:ZC130800202401757二、项目名称:平泉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社会化服务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平泉新泉科技发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河北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唐县洁源垃圾处置有限公司约3000万中标该项目,服务期3年,公示如下:一、项目编号:HBTH-2024-141二、项目名称: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唐县洁源垃圾处置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白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20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局)发布通知,同意转用、征收集体农用地1.4286公顷(非耕农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地,作为隆化县2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光伏部分)项目建设用地。并要求隆化县要严格落实《河北省征收土地程序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征收,组织落实好补
11月18日,河北建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曹欣会见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世斌一行。赵世斌对河北建投集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河北建投集团与国电电力股份公司在火电、新能源项目等方面有过多次成功合作经验,是国电电力股份公司的理想合作伙伴。希望国电电力股份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在企查查APP获悉,11月12日,国资控股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秦皇岛亘山京祺新能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青松,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19日,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受理注册售电公司相关信息的公告。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山东健能售电有限公司的新增河北南部电网业务范围申请,并对售电公司提交的注册申请资料进行了完整性校验。公示期为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8日,时间1个月。目录如下:
11月15日,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到访华北能源监管局,汇报迎峰度冬、新能源发展、电力安全生产等有关工作,华北能源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华北局主要负责同志对河北省电力公司在推动新能源转型、供电服务提升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河北省电力公
河北建投中航塞罕绿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塞罕绿能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注册资本1亿元,为河北建投集团控股二级直管公司,类属储能业务板块,是河北建投集团旗下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广和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平台,也是“国家能源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的主要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