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赣鄱氢经济走廊”产业功能定位布局图
1.北部片区。
积极支持九江发展以氢动力船舶为特色的沿江沿湖氢能产业,在产业引领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建设“长江经济带氢能产业发展峰会”交流平台,探索氢能在石化、有色冶金等方面应用,发展氢能产业储运用环节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江西省氢经济开放先行区。
充分发挥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全省氢能产业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力量推进产业技术跟进和突破能力。
在南昌开展城市氢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示范,以及“南昌-九江”开展城际氢动力物流重卡示范。依托南昌已有汽车产业优势,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和生产。加快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引领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环鄱阳湖示范城市群。加强航空领域氢燃料动力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2.南部片区。
积极支持赣州对接周边氢能发展先进省份和地区,进一步壮大氢能贸易和氢气储运服务市场,探索氢能产业市场机制,建设全省氢能市场化运行的“桥头堡”。
积极支持吉安加大氢能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落地制氢、储氢装备和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材料等氢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为全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基础。
依托赣州、吉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在电力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以氢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提升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结合国家和省级天然气管网规划布局,稳妥探索管道输氢和天然气掺氢试点示范。
3.东西两翼片区。
支持鹰潭、萍乡、景德镇、宜春等结合有色产业、铜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陶瓷生产绿色转型、锂电产业融合等,探索氢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氢冶炼技术。
支持其他地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加强氢能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氢能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共同融入全省氢能发展总体格局。
(二)突破方向
结合省情实际,我省氢能产业一方面在制、储、输、用环节实施整体跟进,以逐步扩大氢能供给、提升储运便利性、降低用氢成本、保障用氢安全。另一方面,结合省内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从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入手实施局部突破。
一是依托稀土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储氢新材料产业,实现重点细分领域突破。稀土储氢材料是氢能利用的重要功能材料和储氢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稀土矿产是我省的优势资源,也是发展稀土储氢新材料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以及省内有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在稀土新材料方面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力,在固态储氢领域加速布局,提高稀土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端应用水平,进而发展基于新型稀土储氢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快动态响应固态储氢装备产业。力争用10-15年时间,将我省稀土储氢新材料技术及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细分领域。
二是把握好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壮大氢能一般装备制造业,实现氢能产业规模突破。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燃料电池车辆为主要和驱动的四大产业集群,包括京津冀、华东(山东、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华南(佛山 -云浮)、华中(武汉)。我省东面、北面、南面与氢能高地毗邻,在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区位优势和基础工业能力优势,积极承接沿海省份氢能产业一般装备制造产能扩张,扩展氢能产业发展的纵深空间,融入区域氢能产业链和国内氢能产业统一大市场。力争以氢能装备制造为重点突破口,快速做大我省氢能产业总体规模,为氢能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结合关联产业特点,积极拓展氢能产业化应用场景,实现氢能应用模式突破。我省新能源项目以分布式开发和就近利用为主,渗透率较高,部分区域电力送出和消纳形势日趋紧张,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和“氢电耦合”项目,以及结合智能微网的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在新能源和氢能相互支撑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省钢铁、石化和化工产业规模较大,以焦炉煤气、丙烷脱氢、氯碱尾气等工业副产气制氢具备较好的前景,相关产业作为谋划氢能近期产业布局的重要参照,为以可接受成本启动氢能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结合我省航空工业和学科优势,集中力量推进氢燃料涡轮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和混合氢动力装置在航空器、无人机方面的应用研发,打造未来空中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尝试从多方面推进氢能应用,力争在电力等2-3个产业化应用场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氢能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稳妥探索氢能示范应用
1.重点引导电力领域试点应用
实施“氢企燎原”计划,鼓励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在赣搭建氢能产业投资平台,重点开展氢能在电力领域应用试点和投资,积极推广试点成效,促成赣鄱大地氢能燎原之势。重点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相互支撑、高效发展相关应用。结合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鼓励开展“氢电耦合”和氢储能等示范应用,发挥氢能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方面的作用。开展“新能源+氢能”专项试点,引导建设一批与风电、光伏发电配套的“氢电耦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相关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工程建设能力的本土骨干企业。鼓励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铁路通信站点、电网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场所使用氢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提升设备供电可靠性。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供设施,推动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冷、热、电、氢”多能融合互补利用示范,提升终端能源效率和低碳化水平。
2.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
结合加氢网络建设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以对缩短燃料装填时间、延长终端续航能力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为重点,有序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鼓励新增城市公交、环卫车和中重型货运车辆使用氢能。鼓励有条件的风景旅游区、会展中心等使用氢能接驳客车,探索在工矿区、港口、物流园、重点产业区示范应用其他类型的氢动力作业车辆,支持以氢能和其他清洁能源利用为重点打造氢能示范小镇、产业园等。支持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混合动力在轨道交通、船舶领域应用。鼓励依托现有航空产业基础开展氢动力在航空器、无人机领域示范应用。支持吉安、九江、南昌等城市结合本地及周边区域氢能产业建设情况,与省内外有关城市合作申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
3.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在经济性可承受的基础上,以化工、冶金、炼化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探索利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提供高品质热源,有效扩大工业领域能源消费清洁替代,实现产业再电气化和深度脱碳。鼓励基于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的“零碳新工业”“零碳产业园”建设。支持现有用氢较为集中的石化、化工项目有序实施CCS“蓝氢”和可再生能源“绿氢”替代,支持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传统化工企业新增电解水制氢装置或新建绿氢化工项目,实现绿色化工示范。密切跟进国内氢冶炼工艺发展,鼓励开展以氢作为还原剂的冶金技术研发应用,依托江西钢铁产业基础进行高炉改造,探索建设气基还原工厂进行氢能炼钢,降低传统冶金工艺中碳还原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
(二)统筹氢能产业设施布局
4.有序引导氢能产业集聚
统筹全省氢能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氢能产业整体发展路线,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和相关重大项目,着力培育产业“硬核”环节。引导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氢能产业与电力、交通、工业等产业协同,打通中间环节,有序推动氢能产业固强补弱,降低产业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产业整体效能水平。发掘省内氢能相关产业比较优势,发挥江西省区位优势,加强面向氢能产业发展领先的沿海省份承接相关产业扩张,加大氢能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省内产业力量,积极“链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氢能产业高地集群。
5.合理布局氢气制备设施
结合我省化石燃料和能源资源禀赋相对薄弱的实际,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分阶段合理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构建清洁低碳、经济高效的多元制氢体系。优先利用现有化工企业工业副产氢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氢气纯化能力,提高工业副产氢品质和回收利用率。在氢能应用聚集区域,合理布局成熟的商业化制氢项目,满足规模化就近利用氢能需要,降低氢能供给和应用成本。鼓励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区域,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谷电力电解水制氢,优先在新能源消纳困难区域开展弃电制氢,探索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就近制氢、就地利用。在农林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生物质资源制氢实证研究,有序推进生物质制氢产业化。
6.稳步构建氢能储运体系
坚持安全可控、高效流通的原则,稳步推动规范化、高效率的氢能储运体系建设。积极加强固态储氢领域布局,支持稀土储氢技术路线加快发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运输运输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提高氢气压力,有序促进储运环节降本增效。稳妥开展氢气储运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探索深冷高压、液氨和深部地下盐穴储氢等多种储运方式实践。稳妥推进管道输氢和天然气掺氢技术示范应用。
7.统筹规划加氢服务网络
总结省内已有加氢站示范项目建设运营经验,坚持安全为先、需求导向,统筹推动加氢网络体系建设。在氢能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支持利用现有符合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按照国家法规和标准改扩建成具备油、气、氢供给能力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能源服务站。鼓励依托高速公路网络,在有条件的服务区配套建设公共加氢站。鼓励利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内存量土地新建加氢站。探索分布式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
8.积极落地氢能装备产能
围绕省内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氢能应用市场需要,积极引进和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发挥省内工业优势,发展碱性电解槽、储氢长管、储氢瓶(罐)和小功率氢燃料电池等氢能成熟装备制造。加强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招商引资,落地氢燃料电池以及电堆、双极板等核心部件、关键材料生产项目,快速壮大氢能产业总体规模。加大力度培育本土氢能装备制造优势企业,进一步增强制氢电解槽、储氢容器和储氢合金材料的制造能力,着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强化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燃料电池乘用车、物流车、特种作业车整车制造项目,积极推进氢动力船舶制造项目。
专栏2 氢能产业发展布局重点项目
1.副产氢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推进九江濂溪区化纤工业基地、吉安新干工业园工业副产氢和萍乡旭阳焦玻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工业副产氢提纯、压缩、充装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
2.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多种清洁制氢:以赣州、吉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规划项目集中的区域为重点,推进一批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项目。探索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就近制氢、就地利用。在农林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生物质资源制氢试点示范项目。
3.氢储运和加注设施:以南昌、九江为重点,在环鄱阳湖区域利用符合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建设一批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到1000公斤的综合能源站,同步加强氢气储运配套设施建设。依托九江港建设长江流域绿色甲醇、合成氨等综合集散贸易基地。在吉安市大型物流园开展公铁联用输氢示范运营,逐步探索氢储运由低压到高压、由气态到多相态、由近距离到中远距离的运输。
4.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吉安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依托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先进氢能装备产业园”,加快落地氢储能四元材料、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生产线落户。以南昌市汽车产业为基础,引进氢燃料相关配套产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制。支持九江、鹰潭引进氢气储运设备、加氢装备和氢能发电设备研发和制造项目。加快九江氢能船舶研究和应用。支持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研发培育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与部件制造产业。
(三)加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
9.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做好整体跟进提升,对标国内外先进技术,围绕氢能产业薄弱环节,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努力缩小技术储备差距,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强化以氢能为媒介的电能、热能、燃料等异质能源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推动氢能深入融入现代能源体系,不断扩大氢能高效应用范围。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氢能产业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推进基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和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质子交换膜(PEM)制氢技术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化示范。持续提高碱性电解水制氢效率,进一步降低制氢综合成本。着力提升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加快推进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回收率氢气纯化、氢燃料电池、安全高效储氢、氢冶炼和氢能安全监测保障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条件逐步成熟。
10.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支撑平台
聚焦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汇聚省内外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的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氢能技术创新平台,为全省氢能产业加速示范试点、实现整体跟进、寻求局部突破形成合力。推进以院校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依托首批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产品检测认证等氢能创新支撑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在氢能产业重要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发展平台。
11.推动建设氢能专业人才队伍
立足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需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氢赣领军”专项人才引进计划,主动对接引进氢能领域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提升氢能前沿技术研发领头动力。建立省级氢能产业专家智库,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服务。以首批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为载体开展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实证,聚集和培养一批氢能产业高端人才。支持国内外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省内建立研究中心,夯实氢能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基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支持省内高校开设氢能相关专业,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产业人才梯队。
12.积极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合作
立足江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鼓励省内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强与周边地区技术先进相关单位的交流,推进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材料、重大装备研究创新合作。支持省内企业在国内外氢能产业研究高地设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合作和技术引进。鼓励省内企业加入产业联盟和国际氢能委员会等国内外组织,参与氢能产业标准和发展路线图的制定。
(四)完善氢能发展管理体系
13.建立健全氢能政策体系
创新氢能生产供应、储运等环节的体制机制,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聚焦产业引导和管理重要问题,在氢能规范管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氢能产业多元应用试点示范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氢能产业化推进、财政扶持、土地规划、金融支撑等方面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覆盖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氢能供应体系、终端应用、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政策体系,引导氢能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以首批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为依托,探索制定小规模分布式能源用制氢项目、加氢站项目、氢气提纯和加压设施、储氢设施和氢气运输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明确选址规范、建设标准、审批程序、运营管理和监管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参照天然气和火电厂制氢车间管理政策,探索小规模分布式能源用制氢项目不纳入化工园区并可对外销售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氢能产业示范项目、重点科研项目目录管理机制,优先支持具有引领性和可推广前景的项目纳入目录。
14.建立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落实国家氢能产业标准,按照国家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开展氢能产业相关领域标准化建设。重点围绕制氢技术、氢安全、氢储运、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科学制定完整的氢能制、储、输、用标准体系。推进氢能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临氢材料与设备质量和可靠性相关标准、氢能安全风险监测与防护相关标准的建立,切实保障氢能产业安全发展。推动开发氢能利用的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实现氢能在控碳减排方面的价值量化,促进氢能产业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和市场衔接。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牵头发布相关标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将关键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争取在固态储氢等优势领域形成相关地方标准,积极推动江西优势产品、技术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积极依托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推动产业标准有效执行,推动氢能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15.加强产业全过程安全监管
坚持把氢能产业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研究开展氢能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氢能安全发展相关配套法规标准,促进建立氢能产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氢能制、储、输、用安全管控,明确安全监管责任分工,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办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地方政府氢能产业发展属地管理责任,提高产业发展的安全管理能力水平。强化有关部门专业监管能力,细化管控措施,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强化氢能产品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增强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形成常态化安全情况综合督查机制,督促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强化监管力度。强化氢能产业风险监测感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动建设氢能产业安全运行监测预警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预警氢能产业风险状态,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有效提升事故预防及处置能力。
五、环境影响和综合效益评价
(一)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氢气是清洁、绿色、低碳、无污染的二次能源。中长期规划实施支持氢能的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消纳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识别项目环境敏感因素,纳入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制约因素。
规划项目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等不良环境影响,可通过相关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等进行有效预防和减缓。
(二)综合效益评价
氢能作为零碳、零排放的能源形式,具有长周期、大规模储能优势,可实现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是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氢能产业,增加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可有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关联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发展氢能产业,将带动交通运输、汽车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增加地方税收、改善基础设施、拉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省人民政府统筹指导,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协作的省级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氢能产业发展重要问题,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制定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指导各地、各相关领域结合实际合理布局氢能产业,推动产业稳慎有序发展。
(二)鼓励创新示范
在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安全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地方政府、有关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稳步开展氢能产业技术、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支持在产业基础较好、应用场景普遍的重点区域和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可行经验,促进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验证产业发展路径。重点抓好首批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发挥好创新平台和载体作用。省级各有关部门对各地、各相关单位开展氢能创新示范的,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土地、财税、科技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推动具备条件的氢能相关企业申报成为科技型企业。
(三)强化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有关资金支持,统筹现有渠道资金和企业、院校科研经费,用好绿色发展基金、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等,积极支持省内氢能相关产业发展。探索针对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的特殊电价,推动绿氢成本逐步下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氢能产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氢能产业,在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中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四)深入宣传引导
积极开展氢能科普宣传,建设智能化氢能推广中心,定期举办“氢能周”等活动,加强相关安全法规和安全标准宣贯。依托省内氢能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国际和国内氢能产业政策动态、技术前沿等信息的跟进、收集和整理,结合我省实际定期形成汇编性成果,为相关招商引资和宣传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开展氢能产业相关个人、企业、产品、项目先进评选和表彰宣传,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
(五)持续评估改进
建立完善氢能产业统计体系,持续跟踪规划实施情况。推动设立省氢能产业发展指导中心,科学指导氢能产业合理发展,定期开展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成效评估,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方案。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制定规划阶段性实施方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自”张家口新闻网”获悉,8月20日,张家口市长李克良主持召开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专题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部署下步重点任务。会上李克良强调,要加快落实跨越行动方案,围绕跨越行动各阶段任务,就产业链项目引进、车辆推广及氢能的多元化应用等方面加强组织
8月14日,陕西省榆林市政府办印发《榆林市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修订)》,在支持绿氢制备、工业副产氢提纯、工业和交通用氢示范、氢能装备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化、管道输氢示范等方面更具针对性,推动榆林氢能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相关阅读:陕西氢能全产业链将形成28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29日,山西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运城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5年,工业副产氢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引进和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推动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30年,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工业副产氢相结合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6日,四川南充市工信局发布南充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支持新建氢能项目,对新引进或现有企业新上氢能相关产品生产项目,按不超过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土地购置费)的13%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支持氢能储运降本。对专门
7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金壮龙指出:新兴产业要培育壮大。我国战略性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为加快工业领域氢能规模化应用,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近期在北京、吉林长春组织开展氢能产业发展调研座谈,工业领域氢能制取和应用有关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参加。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近期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与会代表围绕
近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度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审计结果的公示》。根据审计结果,认定10家企业获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共计3733.14万元,其中市级资金1866.57万元。详情如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24年度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审计结果的公示根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8日,扬州市发改委正式发布《扬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扬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25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全市产业基础良好、生态环境优良、应用场景广泛等组合优势,聚焦重点赛道、招引重大项目,突破核心技术、
四川蜀道集团布局氢能产业近10年来,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四川省研究进一步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工作会议召开后,四川蜀道集团连续四次召开氢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赴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就加强氢能领域合作开展磋商交流,加速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打牢氢能产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7日,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h水电解制氢装备下线仪式暨“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成功举办。邯郸市市长樊成华,市领导高和平、赵洪山,经开区副主任张敬超等应邀出席。七一八所所长、党委副书记李俊华,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东方,在邯所领导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其中指出,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氢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商业加氢站100座左右。氢能应用示范取得成效,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量超过4000辆,在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试点示范应用取得突
8月28日,甘肃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甘肃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管理人员违规兼任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甘肃省共有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82家发电企业存在管理人员违规兼任问题,其中光伏企业44家。原文如下:关于甘肃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管理人员违规兼任情况的公告甘监能资质〔2024〕号根
近日,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天润新能顺利完成了单批10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下称“绿证”)的交付,实现了公司在绿色电力交易和消纳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成果。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此次交易相当于帮助用户企业认证绿色电力消费10亿千瓦时。此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9日,河北发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清单,共有六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新乐市储能系统集成产业项目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示范项目,由河北航天远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实施;另外还有两例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技术示范,分别为华能西柏坡百兆瓦级(县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
9月9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新乐市储能装备系统集成产业项目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示范项目、新建智能化电力装备智慧工厂之光储直柔项目、华能西柏坡百兆瓦级(县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等6个项目在列。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的
近日,爱尔兰可再生电力支持计划(RESS)第四轮拍卖成功结束,初步选定了1333.64MW的清洁能源项目容量,包括959.84MW的太阳能光伏以及373.8MW的陆上风能。本轮拍卖共有56个项目提交申请,其中43个项目符合参加拍卖的资格,国有电力运营商EirGrid初步筛选出27个项目,如果中标方临时对拍卖结果有异议,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农业生产和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大、速度之快
9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避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从绿证和CCER重复获益。对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光热发电项目,拟选择参加绿证交易的,相应电量不得申请CCER;拟申请CCER的,在完成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登
9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通知》文件提出,避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从绿证和CCER重复获益。对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光热发电项目,拟选择参加绿证交易的,相应电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问:《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避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从绿证和CCER重复获益。对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光热发电项目,拟选择参加绿证交易的,相应电量不得申请CCER;拟申请CCER的,在完成自愿
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明确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要求,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来源:能源评
近日,山东潍坊高新区宝通街(潍坊电厂至潍安路)次高压输氢管道工程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是全国首条按照城镇燃气工程批准建设的城镇氢气输送管道,也标志着潍坊市城镇输氢管道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实施。该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进万家”项目的主要示范工程之一,管线全长5.2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8月22日上午8时,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实现168小时连续满负荷生产,顺利通过周达产功能考核,并成功验证了高氢(70%氢气含量)冶炼条件,标志着湛江钢铁在勇攀科技高峰,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中国钢铁工业探索零碳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大唐宝鸡(宝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氢气制储加一体化项目开发建设战略框架协议》。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省、市也分别发布对应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市政府计划于2025年基本形成氢能产业生态,2030年建成氢能产业园、氢能装备
8月9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征求《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显示,开展“新能源+氢能”专项试点,依法依规完成审批手续前,对实质开工的氢能项目,根据落实的氢能应用场景及规模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奖励,针对首批氢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8日,哈密氢能应用项目启动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据介绍,哈密市是新疆首批建设的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之一,区域内风、光、热及工业副产氢等能源资源富集。该项目是哈密市委、市政府和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两地跨区域经济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首个落地的项目。项目将成为哈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0日,《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介绍《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和《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其中提出,确定了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方氢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华新能源”)与印度清洁能源企业EESVenturesPrivateLimited(以下简称“EESVentures”)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印度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此次合作旨在结合双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推动印度氢能产业的全面进步。双
近日,河钢49吨氢能重卡在河北港口集团京唐港投入运营,标志着河钢氢能交通又添新场景。目前,河钢氢能交通产业已初具规模,在运氢能重卡累计255辆,实现年碳减排4930吨,申报碳减排交易累计2515吨,有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河钢工业技术作为河钢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单位,扎实落实河钢转型升级战略部署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月17日,浙江省永康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永康市新能源发展规划(2023-2025)》,其中氢能方面提到:重点任务(三)加强示范试点,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拓展推广应用场景,以城市公交、通勤客运为主的客运场景,推动重载货运、城际物流、工程车辆、市
近日,财政部等部委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第一年度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价。依据考核结果,中央财政拨付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奖励资金3.5亿元。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各项任务进展顺利,聚焦冬奥赛事客运服务、大宗物资运输、渣土运输、城市物流配送、通勤客运等应用场景,第一年度实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翼智能”)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氢能无人机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卓翼智能此次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斗山创新(深圳)有限公司共建氢能无人机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是公司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重要布局之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