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原理与构成: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及其他辅助材料构成。电池充电时,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锂离子从正极脱离通过电解液透过隔膜运动到具备能够嵌入锂离子的负极。电池放电时,嵌入在负极中的锂离子脱离负极通过电解液流向正极,同时电子在外电路相应移动形成电流。
图1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片引用自网络)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锂离子来源,主要类型有磷酸铁锂、三元锂、钻酸锂、锰酸锂等,目前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较为常用。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有着蓄能和释放作用,主要类型有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墨烯、硅基复合材料、钛酸锂等。出于成本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考虑目前负极材料市场依旧以人造石墨为主。
隔膜是用以将正负两极分开防止在电解池中直接反应损失能量的一层薄膜,主要为聚烯烃微孔膜,包括PP(聚丙烯)/PE(聚乙烯)/PP多层复合隔膜、PP或PE单层微孔膜及其涂布膜。
电解液是一种媒介物质,在正、负极之间起着输送离子的作用。电解液由溶质、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溶质主要为LiPF6、LiBF4;溶剂主要为碳酸酯类溶剂;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
02 通晓: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概况
(一)产业链:产业链条长,涉及材料多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锂矿、钴矿、镍矿、石墨等矿物元素的开采与冶炼,以及聚烯烃、有机碳酸酯和其他各类化合物的制备与提纯。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其他各类辅助材料的制备,以及电芯制作、模组集成、电池包集成等。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及回收利用等领域。
图2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制造成本最高部分,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材料。动力电池生产成本约占新能源车生产成本的38%,正极材料约占电池材料总成本的比例的35%-45%;负极材料约占比10%-20%;隔膜约占比15%-20%;电解液约占比10%-15%;其他辅助材料如钢壳、铝壳等约占成本的10%-15%左右。
图3新能源车及动力锂电池成本构成[2]
(二)产业规模:增长迅速,空间广阔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渗透率逐年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6年的79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1082.4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54.68%,全球市场渗透率也由0.9%增长至12%。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更为迅速,销量由2019年的120.6万辆增长2022年的649.8万辆,市场渗透率亦从4.68%上升至27.6%[3]。
图4 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
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提升,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五成。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装机量约为297GWh[4],较2020年增长超过100%。中国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之一。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共计154.5GWh,占全球装机量的五成。
图5 2018-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
展望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将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均设立了电动化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0年10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在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美国亦在2020年《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和2021年《新基建计划》中充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确立了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0%的目标。欧洲国家中,法国提出2040年无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英国提出2035年电动化率达100%。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能量存储与转换装置的基础单元,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技术发展水平是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浪潮下,动力电池未来仍有数倍的增长空间,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
(三)竞争格局:竞争激烈,集中度高
动力电池生产商主要集中于中国、日本和韩国,行业内参与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龙头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SNE Research调研数据,2021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约为270.8GWh,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91.2%。
我国部分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地位,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中,我国企业占据6席,市场份额约为48%。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最高达96.7GWh,市场份额约为32.6%。此外,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均进入装机量全球前十。2021年中国前十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占市场份额92.20%,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带动下,市场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不断提升,由于头部企业产能及供应链保障更加充分,保障了快速增长的需求供应,市占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表2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GWh)[5]
03 知悉: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困境
(一)成本:锂资源成本高昂抑制产业发展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数据,全球锂矿储量12828万吨(碳酸锂当量,同下),其中锂矿可采资源量达到34943万吨。锂矿资源分布不均,大多分布在南半球,目前锂矿储量最大的国家是智利,占全球锂矿储量的41.06%。中国锂矿储量位于全球第四位,但以盐湖锂为主,锂含量低,提取难度大,因此目前国内70%的锂依赖进口。
图6全球碳酸锂资源分布[6]
旺盛的需求刺激锂价格的持续提升,2019年-2020年中旬国内碳酸锂价格仍维持为4-5万元/吨,2021年年初上涨到7万元/吨,2022年11月中旬一度逼近60万元/吨大关,价格两年内上涨幅度超过十倍。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关键原料,其价格的激增侵蚀了电池厂商的利润,抑制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7 国内碳酸锂价格走势[7]
(二)安全: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难以兼顾
动力锂离子电池对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有着同样的极致追求,但目前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可协调性。一是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能量损失致使放电时化学能/充电时电能会转变成热能。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能量密度越高,产生热量越多。无法及时散出的热量会在电池内部积聚从而形成高温。当电池长期工作在高温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越来越多,产热也越来越多,会导致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引发热失控风险。二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性,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值是通过升高电池电压来获得的。若电解液耐高压能力不足,就会被氧化分解,放出的热量使电池温度升高,高温会引起电池内部各种副反应的发生。如负极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隔膜熔化,从而导致正负极发生短路等,最终导致热失控的发生,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之间的不可兼得性,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动力离子电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过剩:产能过剩已经成行业发展的最大忧虑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对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超80家电池、汽车、新能源领域厂商的248个项目的产能统计数据,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仅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这6家头部企业产能规划就达到3039GWH。浙商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主要动力锂电池厂商的规划产能将达到4335GWh。而根据SNE Research预计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43GWh,3年十倍的增幅显然并不切合目前实际。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曾表示“预计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表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而出货量则为1200GWh,产能过剩明显。”
04 洞察: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电池技术发展的主线,就是在不触碰安全底线的情况下,追求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兼顾成本、循环寿命等其他指标及性能的过程。围绕这一主线,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可分为三大类方向:一是电池主体的全面升级、二是电池内部材料的升级、三是电池工艺的升级。
(一)电池:从液态向半固态、全固态演进
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由于能在根本上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两大核心性能,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动力锂电技术。能量密度方面,其单体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900Wh/kg,是当前三元锂电池的2-3倍。安全性方面,许多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可燃,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存在一定可燃风险,但相较于电解液安全性也大幅提高。温度敏感性方面,能在-50℃~200℃温度保持放电功率,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冬天电池容量衰减的问题。但固态电池目前在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处理、电极内部多级界面处理、长期使用稳定性等技术方面存在技术难题亟待突破。相关专家预计,固态电池真正投入大规模商业应用大概的时间是在2025-2030年之间。钠离子有望成为产业发展新方向。随着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资源储量有限等问题的显现,资源分布广泛的钠离子电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钠资源的地壳丰度是锂资源的423倍,并且在全球均匀分布。在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低廉,比磷酸铁锂电池可降低约30%-4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并于2017年成立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开发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50 Wh/kg, 循环寿命达5000次,高低温性能优异,安全性能好,于2018年推出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电动车,2021年建成全球首套1 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成功投入运行。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并计划于2023年达成量产。未来成本更低、资源更丰富的钠离子电池,将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材料:高能量密度承载、高可靠性进化
三元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为高镍化。正极材料开发主线为能量密度提升,高镍材料随着镍含量增加,材料实际放电比容量由160mAh/g提高到200mAh/g以上,能量密度显著提高,因此高镍正极得到快速发展。磷酸锰铁锂有望成为磷酸铁锂的重要升级方向。磷酸锰铁锂(LMFP)属于LFP与MP相结合的产物,由于LMFP兼具磷酸锰锂及磷酸铁锂的优点,具有高安全性和稳定性,LMFP理论能量密度比LFP高15-20%,且两者成本无明显差异。但LMFP目前仍需克服循环寿命较短、充放电能力较差的问题,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硅基负极成为负极材料前进方向。负极材料研发趋势为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石墨负极仍为现阶段主流,硅碳混合负极材料、纯硅负极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据高工锂电统计2022年石墨材料及其一体化项目拟新建产能同比增长超1.5倍。硅基材料及其一体化项目拟新建产能同比增长近3倍,与石墨材料相比虽然硅基材料市场体量较小,但增速较快。硅基负极相比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有望成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隔膜应用涂覆技术将成为行业趋势。湿法隔膜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稳定性不足等缺陷,而涂覆手段则可以有效增强隔膜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实验表明未经涂布的PE隔膜在145℃下热处理30分钟,热收缩率为63.5%,而经6μm氧化铝涂层涂布的PE复合膜同等条件下收缩率降至12.7%。同时涂覆材料还可以提高隔膜的抗穿刺能力以及浸润性,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目前,三元动力电池已基本全部采用隔膜涂覆技术,LFP电池的涂覆比例在60%左右且对涂覆技术的应用逐步提升。双氟磺酰亚胺锂盐有望逐步替代六氟磷酸锂盐成为电解液的主要溶质。六氟磷酸锂盐存在低温下易结晶、热稳定性差等缺陷。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相比六氟磷酸锂盐作为电解液溶质具有更好的低温放电和高温性能保持能力、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动力电池高镍化、高能量密度、高电压的趋势出现,对于电池高温性能、循环寿命、导电性能提出了新的高要求,促使LiFSI等新型溶质逐步被采用。固态电解质或成为电解质演变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固态电解质主流技术路线分别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许多无机电解质材料不可燃,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存在一定可燃风险,但相较于电解液安全性大幅提高,电化学稳定窗口能达到5V以上,可匹配高性能电极材料。但固态电解质目前仍存有成本高、电导率低,倍率性偏低,内阻较大等技术难题亟待攻克,未来随着固态电池技术不断革新,固态电解质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三)工艺:做大电池电芯,推动系统集约化
动力电池制造工艺的改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点电池的性能,目前各大电池厂商主要从做大电池容量电芯与推动电池系统集约化两个方面优化动力电池制造工艺。做大容量电芯主要是通过改变电芯的形状结构如长条型方形电芯、大圆柱电池,以减少电芯附属件对电池整体能量密度的影响。电池系统集约化主要为去掉冗余零件、功能及繁杂工艺,如 Cell To PACK(CTP)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省去电池模组组装环节,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有效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经济性。 Cell to Chassis(CTC)技术,将动力电池电芯、有关组件和底盘进行集成,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新能源车续航表现。
[1] 数据来源:乘联会
[2] 数据来源:钜大锂电、高工锂电、头豹研究院,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整理
[3] 数据来源:中国乘联、EVTank,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整理
[4]数据来源:SNEResearch、蜂巢能源招股说明书,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整理
[5]数据来源:SNEResearch
[6]数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锂、钴、镍、锡、钾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1)》
[7]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xB7;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同期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40余家企业入围榜单,宁德时代、双登、科华数能、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奇
关税和本地化制造都会推高项目成本,同时延缓脱碳进程。根据测算,在“本地制造”情境下,欧盟和美国都会面临更高的项目资本支出,到2050年,欧盟电力行业脱碳可能会额外增加数千亿美元的支出。(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汤思斯)文/汤思斯当前,尽管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一场势不可
2024年,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总市值达1785.75亿元,被2861只基金共同持有。近日,2024年公募基金的年报披露完毕。Wind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报,公募基金全部持股中前三大重仓股的所属行业分别为工业、日常消费和可选消费。其中,2024年,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成为公募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作者:王钦1张艳岗1梁君飞1王华2单位:1.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引用:王钦,张艳岗,梁君飞,等.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70-582.WANGQin,ZHANGYangang,LIANGJunfei,etal.Challengesandstrategiesforinterfacefailuresinsil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西省发改委下达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91个电力能源项目,整理如下:一、建成投产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兆瓦二期扩建工程风电、光伏项目(9项)三峡新能源万安弹前01.03风电项目江西省彭泽县棉船风电项目时代绿能奉新县赤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主旨发言中国电池产业又走到了关键的节点。“这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尤其是2021年我国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来,新型储能作为新能源和电力系统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装机规模迅猛扩张,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纷纷涌入,导致整个储能市场迅速从无限商机的蓝海转变为汹涌波涛的红海,新型储能一方面面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0.42亿元,同比下降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5亿元,同比下降32.5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442.88亿元,同比增长23.60%,净资产规模为158.89亿元,同比增长3.03%。2024
2025年4月10日-12日,华昱欣携高安全、高收益的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亮相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全面展示其在产品创新、安全设计、智能运维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以行业领先的产品力和服务水平诠释其构筑绿色价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定决心。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
4月9日,华中地区首个超级电容耦合火电调频项目,华能武汉调频储能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电站由华能阳逻电厂与西安热工研究院联合研发,建设1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6兆瓦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调频系统,通过耦合2台64万千瓦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以“机组+储能”联合调节模式参与电网调频。电站可以充分
4月2日,自特朗普关税对等政策出台以来,引发全球关贸海啸。这一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三次向全球发动的贸易“战争”,不仅在商品贸易,也在金融、资本乃至技术层面影响全球市场。而这其中,电动汽车产业链便是关键一环。对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关贸敌视,不仅是因为其从拜登时期便层层叠加关税壁垒,到特朗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01从2021-2025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9日,安徽舒城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在舒城县顺利举行。安徽汉星能源旗下子公司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该项目。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经济开发区,由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承建,是舒城县首个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据了解,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占地面积约51
宁德时代手中的磷酸铁锂产能进入爆发阶段。日前,宜昌市2025年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活动举行。据介绍,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6亿元,采用行业领先的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拟建设3条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
近日,双登成功中标某头部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高倍率锂电项目。这是国内数据中心储能首批大规模招标锂电项目,双登凭借长期技术积累与市场验证,成为唯一中标厂商,持续巩固了在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中标项目采用数据中心高倍率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具有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西省发改委下达2025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91个电力能源项目,整理如下:一、建成投产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兆瓦二期扩建工程风电、光伏项目(9项)三峡新能源万安弹前01.03风电项目江西省彭泽县棉船风电项目时代绿能奉新县赤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固时代(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先锋,正式加入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联合体成员单位已扩至21家,并收到多家企业的加盟申请。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由科力远联合储能领域的代表性央国企、上市公司、高校和金融与服务平台发起成立,20家创始
关税大棒如期而至。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
近日,天合光能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天合西宁北川200MW/800MWh电网侧构网型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构网型储能电站开发、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天合光能与大通县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电网侧储能技术应用
充电桩市场的狂热,从传统能源企业“三桶油”开始线下抢桩就可窥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81.8万台——这一数字在五年前是168万台。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几何式增长,从2014年的12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3140万辆。56.8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竞逐千亿市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按营收口径统计)约为4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5%。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2024年锂电池行业整体扩产节奏放缓。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锂电制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元。主要
4月3日,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换电技术研发、政策储备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换电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4月1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7日-4月11日)。政策篇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2024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沙戈荒”基地建设等情况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4月1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2025年先进充电设施示范项目的通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按照不超过项目工程投资(低压及以下部分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购置)30%予以补助支持。支持范围:1.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支持符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新能源汽
“没想到现在充电这么快,只要半小时就能充满80%的电了,据说充的还都是绿电。”4月11日,在浙江次坞高速服务区,刚充完电的新能源车主张先生满脸欣喜。就在当日,浙江首个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次坞高速服务区在经历3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投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28万千瓦时绿电替代、减少碳排
近日,思格新能源旗下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完成澳洲首个CCS2标准车型车网互动技术(V2G,Vehicle-to-Grid)的商用部署。此次商业部署由思格新能源携手澳大利亚国有电力基础设施开发商EssentialEnergy、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及澳洲电动车分销商AUSEV共同完成。CSIRO项目负责人SamBeh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文件提出,深入推进能源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唐区域统一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争取国家支持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修编,加快首都地区铁路货运环线、铁路客运北环线项目前期方案
3月31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及多家车企、桩企开展全国首次大规模V2G全链路集中测试工作。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确定首批9个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30个试点项目。上海名列试点城市名单,有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四川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孜州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链发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提出,加快多元化试点示范应用。立足我州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探索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
4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