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项目正文

浙江衢州2023年工作思路:推动在建衢江抽水蓄能电站早完工 乌溪江混合式抽蓄早开工

2023-02-10 14:09来源:衢州市发改委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电网工程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9日,衢州市发改委发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文件提出,加快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伏项目、抽蓄项目、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在建衢江抽水蓄能电站早完工,乌溪江混合式抽蓄早开工,柯城抽蓄、江山抽蓄等早获核准;继续开展衢州中部220千伏电网补强工程和衢州西部220千伏电网优化工程建设。力争完成2023年市级实施类能源项目46个、计划投资36.4亿元;前期类项目19个、计划投资2亿元;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0万千瓦。

原文如下:

市发改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围绕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全力争先创优,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紧盯“三个重点”,项目推进赢得新突破

1—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7%,位列全省第1,投资总量达到1043亿,突破“千亿”大关。结构性指标中,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分别增长60.3%、116.4%、29.9%,均位列全省第1,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42.2%,全省第2。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5个季度获得投资赛马激励的地市。

1.抓重点项目攻坚。实行市县领导领衔挂联服务推进机制,加大重大项目资金、能耗、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借力“三重机制”,打好周监测、半月调度、每月“红黄绿”三色预警等组合拳,集中攻坚“续建、开工、前期”三张清单,解决项目推动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省“4+1”重大项目开工率100%,位居全省第1;投资完成率121.6%。66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100%。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涉及奖励用地指标778亩。时代锂电年产30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联动年产40万吨前驱体(已完成投资30.54亿元)、杭衢铁路(已完成投资18亿元)等重大项目拉动明显。

2.抓重点专项攻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共争取项目10个、基金额度24.68亿元,实际投放9个项目、额度23.9亿元【占全省额度3.7%,超过省定2.5%的目标】,投放率96.8%【居全省第1】。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方面。共争取项目36个、27.1亿元【占全省4.8%】,截至12月31日,实际投放5.7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共争取项目197个,资金需求200.9亿元【占全省5.1%】;实际发行148个、债券额度115.4亿元【占全省4.5%】,个数、额度均创历史新高,已全部开工、支付到位,开工率、支付率全省领先。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共争取项目21个,补助资金8.2亿元【占全省7.55%】。

3.抓重点领域攻坚。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合力抓推进,聚焦制造业、房地产、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项目,按一个重大项目,挂联一名责任领导、落实一个责任主体、明确一个攻坚时间表、制定一套要素保障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制造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快速增长,时代锂电、一道新能源、开化水库、衢江抽蓄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房地产、交通领域加压推进,衢州机场迁建项目双跑道建设已通过专家论证并报东部战区;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综合立体交通规划,河床清淤工程年前开工。

(二)落实“三个保障”,能源供应取得新进展

1.保能源供应。电力负荷管理。成立衢州市电力保供专班,开展分路负荷控制改造工作,完成778户分路负控改造工作,具备30万千瓦可中断能力;安排17户(15家)水泥生产企业集中检修计划,最高可压减负荷4.4万千瓦;梳理电力需求响应企业清单,最高可压减负荷21万千瓦,圆满完成迎峰度夏。按照“三保一压一增”原则做好A—F六级错避峰负荷压降指标92.4万千瓦、机动负荷9.2万千瓦,编制形成“1+6”方案、清单,迎峰度冬有序推进。天然气“压非保民”。起草天然气“压非保民”应急预案,按2021年日峰值用气量130.2万方的30%采取压减措施,编制六级用户清单,合计压减39万方/天可中断调峰用户用气。能源项目推进。1-12月份,全市新增并网光伏项目装机41.47万千瓦,完成率118.49%;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投资6.3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05%;完工士元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2022年中央财政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1193万元。

2.保新增用能。全力加快用能审批,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0.52吨标煤/万元以下项目即报即审;对报省发改委审核的项目,积极向上对接,年内6个报省发改委审核的项目(开化集中供热、杭氧东港气体、巨化烧碱、龙游恒川新材料等4个申请解除缓批限批的项目,江山碳一、鹏辉储能电池、吉利电芯等3个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的项目)均获得支持,即将报审的华创铜箔项目经前期对接,也已获省能源局认可。截至12月底,全市已完成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批复57个,涉及能耗总量134.2万吨标煤,平均单耗0.41吨标煤/万元。加快推进存量高耗能企业节能技改、转型升级,全面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全市2022年腾出33.26万吨标准煤存量用能空间(全年任务为22万吨标准煤)。

3.保能源价格。推进实施电力接入工程优惠政策,全年累计服务低压小微企业12246户、高压中大型企业18户,减少接电成本超1.21万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用电、用气、用水“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全年共有31104家企业享受了欠费不停供政策,累计涉及资金1303.3万万元。协调蒸汽价格矛盾,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方案,针对性协调服务,成功协调供气企业让利超800多万元。对光伏一体化发电系统进行补助,补助申报办理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全年预算资金723万元已全部拨付至企业。

(三)做好“三个创建”,共富开展取得新成效

1.建体制机制。部署研究常态化开展。4月15日,市委高规格召开全市共同富裕推进大会,部署年度目标任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社建委系统会等各级会议研究谋划、推进落实共同富裕工作20余次。共富实践系统化落实。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乡镇(街道)社会建设办公室,市县乡三级推动共同富裕和社会建设工作体系贯通。推进机制体系化构建。持续迭代完善工作要点、系统架构图、标志性成果清单、七大工作推进机制方案、绩效考评办法等,形成“清单化、专班干、学研会、比晾晒、改革推、全程督、定期考、群众评”闭环推进机制。

2.建试点示范。试点案例全省复制推广。“统筹推进连片发展建设共富未来乡村”等8个案例入选全省第一批、第二批最佳实践,入选率全省第1。“共富培训在线”“护理员职业生涯一件事”等应用场景被纳入全省数字社会系统典型案例集。柯城余东等3个未来乡村列入全省首批名单。改革经验获得上级肯定。各类经验做法16项工作获国务院及国家部委领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34次。国家级、省级刊物刊登全市共同富裕经验做法67次,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全市工作379次。

3.建平台载体。开展共富重点领域课题研究。围绕18个调研课题,由市领导挂帅、部门参与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开展《以县城为主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课题调研,形成“1+3+6”报告,获王浩省长批示。举办全市共同富裕专题研讨班。围绕“扩中”“提低”改革、数字社会建设、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学习,为加快共富实践落地见效、激活共富内生动力添翼赋能。构建社会群体齐推共富平台。借智借力省、市智库专家团队,建立“亲清半月谈”构建企业家诉求直通机制、“巾帼共富百千万”行动、国资国企助推共富等机制,搭建全社会共商共建共享平台。

(四)塑造“三个变革”,干部能力获得新提升

1.机制变革。开展干部“四维考评”。制定《市发改委干部四维考核办法》,围绕“岗位赋分”“实绩评分”“服务积分”“专项计分”进行“四维考评”。今年来,我委荣记集体三等功2次,10余名干部获市级、省级先进表彰,6—12月连续七个月获作风指数评价先进单位、二三季度“作风之星”(集体)、2名干部获评作风之星。组织“产业研学”活动。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谋划推进“两专”干部建设,谋划开展“产业研学”系列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升干部抓产业、抓项目能力,持续打响“发改大讲堂”品牌。打造发改铁军。全力向上对接。建立对接通报制度,确保对接有准度、有频度、有密度。2022年全委累计开展向上对接245批次,对接588人次,取得了常山江航电枢纽项建书成功获批等一批对接成果。

2.思维变革。增强协同推进意识。提出“嗷嗷叫”发改铁军的团队建设目标,凝聚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口号,建立起团队的精神文化。打造分管领导紧密配合,处室间融合打通,与部门、县(市、区)主动高效协同的整体发改。增强预见预判意识。聚焦长远谋划,尤其是重大战略布局、重大标志性项目谋划上,围绕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等,长中短相结合打牢项目基础,把工作往前赶,确保政策出台时争得到、接得住、用得好。增强创新变革意识。推动干部学习更勤、业务更精、观念更新,提升抓发展、抓变革能力。加强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碳账户体系建设等重大改革事项的推动。

3.能力变革。对标四“者”提能力。围绕“研究者、参谋者、操盘者、引领者”等四“者”的定位,聚焦干部核心业务能力的提升,年轻干部的产业、中层干部的项目、班子成员的课题都有了一些成果。开放开眼提能力。建立干部挂职锻炼常态化机制,选派年轻干部到国家、省级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见识、长认知。今年来共选派7名干部到省政府办公厅、国家和省发改委锻炼。拉高标杆提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保五争三拼第一”的要求,主动对标省发改委处长、兄弟地市发改处长、市内兄弟部门相关处长,找差距、找不足,打根基、打基础。今年来,我委《疫情对我市经济影响及对策建议》《我市发展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调研分析及招引建议》等高质量信息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五)深化“三个迭代”,创新赋能开启新实践

1.迭代碳账户改革。碳账户体系建设从“建”到“用”,从金融单一应用到各领域广泛应用,持续实现迭代升级。体系架构不断完善。建立了覆盖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林业)、居民六大领域碳账户239.6万个;在全国首创碳监测核算的标准评价体系,率先构建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碳账户金融全国推广复制。13家金融机构将碳征信报告导入核心系统,全市33家金融机构上架55款碳金融产品,发放企业碳账户贷款418亿元、个人碳账户贷款70.03亿元。落实用能预算化管理,从521家高碳企业中调整出9.27万吨标煤,支持630家低碳企业。“双碳”品牌持续打响。我市作为唯一地方政府代表,受邀参加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举办的“双碳”高层论坛。衢州碳账户工作被写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环境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衢州碳账户40余次。

2.迭代“两山合作社”改革。创新改革体系。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农村开发建设中,构建市级统筹服务、县级主体运营、乡村组织参与的平台体系,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为下步“两山合作社”改革锚定方向、明晰路径。创新运营机制。成立市生态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和7家县生态资源开发运营公司,首创“两山合作社”生态源储蓄分红和入股分红办法。创新开发模式。创新以共富为导向的生态资源全流程标准化开发模式,开展“一县一品”生态共富“标准地”改革试点,初步打通了生态资源开发各个环节堵点。国开行参照EOD模式给予江山市生态共富“标准地”授信16亿元。探索占补平衡。以开化县为试点开展生态占补平衡改革试点,探索构建生态占补平衡交易市场,使生态功能有价值、可交易、能变现。

迭代数字社会改革。重大应用获肯定。“邻礼通”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我市作为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浙里急救、“数智山海”医疗协作等3个应用的协同单位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共富培训在线”纳入省数字社会典型案例集。新生儿参保登记等迭代进省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清单,入选数量全省前三。“智享用工”纳入“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围绕省数字社会框架3.1,迭代上线应用28个。理论研究有成果。形成《数字社会助推共同富裕路径》等制度文件23个、制定标准化文件4项。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21次。印发实施《衢州市乡村生活馆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7年)》,提出27项标配服务和27项选配服务,全市首批18个乡村生活馆已启动建设三是未来社区(乡村)建设。提炼总结的《衢州市积极探索现代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获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向上争取有成效。今年来,争取到试点44个;《浙江常山-关爱“常”在》等亮点工作被央媒宣传报道;《浙江衢州柯城迭代升级“三民工程”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在浙里改刊登,并上报中改办;《开化未来乡村-“硬核”改革向未来》等被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六)抓实“三个载体”,对外开放打开新格局

1.创新省际合作。以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重大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立足区位优势,发掘地方特色,做强自己、创新合作、彰显示范。深入开展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95联盟大道衢州段全线贯通,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案例入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批最佳实践名单,获奖补资金500万元。扎实推进衢饶示范区建设,常山片区争取到专项债2亿元。“四省通办”“跨省通服”“跨省通管”等更多场景应用有效推进,在四省边际率先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成为四省边际数字变革高地。

2.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深化与宁波的战略合作,深度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枢纽之间一体化协同发展,全省义甬舟大通道现场会在衢州召开,谋划打造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性战略平台。全面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谋划四省边际科创走廊,构建“一核驱动、两轴拓展、四区支撑”的创新空间格局,省无线电产业基地正式授牌,动力电池研究院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常山江航道整治等一批衢州元素、衢州项目纳入《2022年浙江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谋划衢黄南饶绿色低碳产业合作发展区,已成功纳入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3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3.深化对口支援协作。召开市对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研究推动对口各项工作,聚焦在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绿色发展、数字化改革等方面打造五张金名片。安排援疆项目34个、援疆资金2.82亿元,制定完成衢乌联动招商机制;安排援川项目32个、援川财政资金7800万元。建立山海协作紧密型合作机制,全市6个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共引进项目78个,到位资金40.57亿元;6个“产业飞地”引进入园项目23个,到位资金36.6亿元;4个“科创飞地”入驻副高职称及硕士以上人才225人;投入5115万元资金实施49个援建项目,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消费帮扶销售额68818万元,带动农产品品牌创建和产量、质量双提升。

(七)聚焦“三个关键”,产业发展谋出新思路

1.加快推动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全力谋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性战略平台。谋划建设千亿级商贸平台、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平台、千亿级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千亿级信息技术(无线电)产业平台等“四大千亿级战略平台”,全力打造枢纽经济、开放经济、通道经济,衢州义甬舟西延开放枢纽申报列入全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性战略平台首批创建名单。加快推动各类产业平台建设。2022年2家单位成功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总数达到8家。围绕节能降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领域,成功争取巨化合成氨、华友新能源等2个项目获得中央资金8914万元;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年度考核进入全省前三。

2.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召开全市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会,成立书记、市长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信息专报机制,围绕工作动态、对接成效、重大工作成果等,按日形成动态、按周形成专报,11月4日报送的第一期专报获得书记、市长分别批示。工作举措推动落地。梳理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张工作清单”,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四横”“三纵”系统架构图、各项指标体系,细化全市701个整村搬迁自然村名单,完成8个万人集聚区和36个百亩集聚安置点的项目选址。试点政策全力争取。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集聚搬迁奖补资金、建设用地复垦指标等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获得省级相关厅局的支持;4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中衢江区廿里镇、龙游县湖镇镇、江山市贺村镇考核优秀。

3.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11月(错月),规上服务业营收229.88亿元,增长15%,全省排名第1名,快于全省平均12.2个百分点。牵头产业桥头堡(服务业)工作。开展服务业发展课题研究,研究产业(服务业)桥头堡分工抓落实方案,做好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筹备工作,统筹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品质生活服务业发展等四大行动,打造标志性成果。实现规上服务业争先创优。召开全市服务业“争先创优”会议,印发《2022年规上服务业“争先创优”攻坚任务清单》,指导做好在库规上服务业企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规上服务业升规入库培育库,全年累计月度新增入库企业33家,超出年度目标任务的32%。助力服务业企业纾困。牵头成立服务业纾困专班,全力推动各项纾困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截至12月底,服务业企业减免“六税两费”金额3.67亿元、增值税加计抵减金额6695万元、其他税费减免900万元;旅游保证金100%退返。

(八)惠及“三个方面”,助企惠民满足新期待

1.粮食安全方面。主动争取衢州作为“浙江粮仓”市县贯通试点市,为“浙江粮仓”在全省的推广提供了衢州样板经验;探索受污染粮食源头治理,围绕重点区域持续开展早、晚稻收获前质量风险监测“关口前移”工作,被列为全省粮食安全保障先进典型。全市落实收购资金2.85亿元、收购仓容13.15万吨,全市发放早稻订单预购定金1586万元、订单质押贷款5586.2万元。截止9月10日,全市共收购早稻11.89万吨,较上年增长16%。其中,完成省级订单5.38万吨,争取到省级订单奖励资金3200万元。成功举办2022年度全省世界粮食日主会场活动,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

2.减费降费方面。落实水资源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严格落实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按现行标准的80%收取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人防工程异地建设费,1—9月份已优惠1290.93万元。大力推进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牵头建立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动态工作交流机制,成立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综合工作小组,统筹推进交通物流、财经、水电气、金融、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审批中介6个领域专项整治。

3.成本调查物价补贴方面。做好成本调查工作。完成天然气配气成本、民办高中生均教育成本、出租车运营成本等监审项目8个,出具成本监审报告8份,核减不合理成本7481.61万元;认真开展涉农成本调查工作,获评“2019-2021年度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先进集体”;农本调查70周年宣传被国家发改委转发。做好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工作。牵头相关部门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7、8月份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惠及人数共计206292人,发放金额1145.05万元。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扎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2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较大强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投资总量突破1200亿元,在全省排名“保二争一”。推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指标全部快于面上投资增速,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以上;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快于面上投资增速。一是建强体系抓投资。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双十百千”行动【十个桥头堡项目快进行动、扩投资十大专项精进行动、百个重大项目前期转化行动、百个重大项目问题破难行动、千个重点项目投资出数行动、千个重点项目谋划储备行动】。组织“红黄绿”三色管控,结合项目前期推进、开工入库、投资落实等,继续执行滞后红色、临界黄色、正常绿色的预警监测机制;会同资规、财政等要素部门统筹建立重大项目规划争列清单、用地指标争取项目清单、政策资金争取项目清单,全力以赴争取国家或省支持;省投资“赛马”激励每季必争,制定全市扩大有效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实行每月亮晒、每季考评、末位约谈。二是建好项目抓投资。强化谋划、前期、实施的转化管控,做好前期攻坚协同,加快推进常山江航电枢纽、衢丽铁路、开化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甬金衢上、杭淳开高速、528国道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取得新进展;做好已签约未决策、已决策未备案、已备案未落地、已落地未入库等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的跟踪,加快吉利三电、江山万里扬、常山华创铜箔等一批重点制造业项目落地落实。三是做好储备抓投资。滚动推进、分类推进2023年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计划,编制实施2023年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清单,项目859个,总投资67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5亿元。持续攻坚项目谋划前期转化,新谋划项目千个以上,确保前期项目落地转化率30%以上。积极储备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等,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二)聚力创新省际合作机制,加快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

牢牢把握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机遇,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衢州的发展战略定位,借力“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契机,谋划更多有力有效举措。一是推动浙闽赣皖省级合作纳入国家战略。争取省际合作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或者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年度工作要点,围绕谋划低碳绿色合作区、共富示范拓展区、数字赋能示范区三个合作载体,谋划省级合作方案,充分调动三省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市区市域省际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我委已完成《支持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起草,待征求省级部门意见后,争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政策出台后将为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政策赋能和制度保障。三是全力以赴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一方面密切关注省政府和省发改对省级新区的工作动态和最新进展,及时对接争取,力争新区早日获批。另一方面,同步谋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性战略平台,打造千亿级商贸、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千亿级高端电子材料、千亿级信息技术等“四大千亿级战略平台”。

(三)深化推进一揽子改革试点,加快打造衢州样板

一是继续深化“双碳”数字体系建设。推进碳账户扩面提质,建立与统计数据有效衔接机制,提升碳排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数据达标率95%以上,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双碳”领域试点示范建设。在现有碳账户体系基础上,开展能源稳价保供方向的思路谋划研究,破解能源供应供需两端畅通不顺问题。二是继续推进“两山”改革。聚焦生态共富“标准地”,构建“两山合作社”开发运营体系,探索生态资源全流程标准化开发模式,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衢州方案,争取2023年成为省级改革试点。三是努力争取数字社会建设多出亮点。重点聚焦浙有善育、浙里康养等数字社会领域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争取实现新突破;突出实战实效,抓好多跨事项、创新事项、薄弱事项,打造在四省边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四是统筹推动城镇化建设工作。加快成立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领导小组机制及专班工作办法,谋划成员单位考核机制,做好高书记讲话提出的8方面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围绕十大标志性成果发力,根据2027年指标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年,提出2023年工作目标。

(四)加力落实能源稳价保供,增强能源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伏项目、抽蓄项目、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在建衢江抽水蓄能电站早完工,乌溪江混合式抽蓄早开工,柯城抽蓄、江山抽蓄等早获核准;继续开展衢州中部220千伏电网补强工程和衢州西部220千伏电网优化工程建设。力争完成2023年市级实施类能源项目46个、计划投资36.4亿元;前期类项目19个、计划投资2亿元;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0万千瓦。二是深入落实用能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用能基数确认方法,合理下达企业年度用能预算。根据全省统一工作安排,统筹推进用能预算指标交易。根据省统一部署,抓好用能权交易、用能预算指标交易的落实,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力争全年腾出存量用能空间15万吨标准煤以上。三是积极开展用能审批。合理利用国家、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相关政策,指导企业开展节能报告编制,对优质项目节能审查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优质项目尽早落地。严格节能审查把关,将审批环节前置到项目的决策咨询阶段,重点突出生态底线和投资效益,严格落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准入门槛。

(五)持续夯实共富发展基础,确保群众可感可及

一是夯实经济基础。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工业强市2.0版,推动“五链融合”发展;打造能级平台,做大做强各开发区,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园质量水平,构建“1+4+N”产业平台体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整治;创新市县工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项目市域统筹力度。二是缩小“三大差距”。缩小收入差距,聚焦十大群体,深化38方面举措,出台实施激励政策。缩小区域差距,深入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加快推进“三大飞地”及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三是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聚焦公共服务“七优享”,建设一批养老综合体、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健全“5+X”普惠托育办托体系,推进婴幼儿一件事联办试点,健全养老托育保障体系;实施“县中崛起”工程,推进职教“五统筹”改革。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加快教育优质公平;集聚高层次医卫人才,做强四省边际中心医院。

(六)加快平台扩能提级,加速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特色小镇、小城市培育。指导特色小镇、小城市培育考核数据填报和资料审核,确保三项考核工作争先创优。积极谋划龙游超精密制造小镇和衢江区高家镇、常山县何家乡千年古城,适时进行创建申报。二是加强各类示范园区创建。推进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积极创建申报江山华欣湖羊牧业国家级示范园;继续推进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谋划江山市、开化县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力争全县域创建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进天子股份鲜活农产品全程冷链供应链骨干基地、衢州农商城冷链物流园、常山果蔬冷链物流园建设、衢州新农都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三是产业、科创等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争取省内排名“保三争一”;持续推进实达实集团、浙江禾川科技等两业融合试点,中巨芯、中浙高铁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衢州学院、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七)守牢底线防风险,落实保供稳价任务

一是做好涉粮工作。开展受污染粮食治理省级试点工作,扩大受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示范区实施范围,提高水稻合格率。推进“五优联动”提质扩面,全面开展优质优价收购,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落实年度应急物资采购任务,强化对冻猪肉、食盐储备的监管。二是做好价格管理工作。完善公用事业行业价格管理,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清理规范、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等工作;完善公共领域价格管理,加强出租车运价、学校住宿费管理,指导两区调整前期物业收费标准;做好成本监审调查,开展污水处理、城市供水等定期成本监审及农本调查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抽水蓄能电站查看更多>电网工程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