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池电池技术锂电池政策正文

河南洛阳: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 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2023-02-16 09:13来源:北极星电池网关键词:新能源电池锂电池洛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洛阳发布《洛阳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规划》提出,洛阳将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等十大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招引承接,引进一批“风口”项目、高成长性项目,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招商引资对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其中规划提出,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新能源电池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在高端锂电池、混合电储能系统、分布式储能电站、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延链强链”,加强与宁德时代、猛狮科技、国电南瑞、派能科技、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涧西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全文如下:

洛阳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要阶段,是重振洛阳辉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洛阳篇章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高质量谋划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国家、省关于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要求和《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市委对产业招商的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是全市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强大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引。

一、规划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服务高效的开放平台,培育承载功能强的开放载体,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推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取得新成效。

——开放发展呈现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出台《洛阳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开放引领专班行动方案》《洛阳市开放发展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合力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对扩大开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谋开放、抓开放的氛围空前浓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招商促进机制不断完善。成立洛阳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若干措施》《洛阳市驻点招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统筹招商工作的组织力显著增强。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紧盯重点招商区域、重点企业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建立招商引资“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年终讲评”的督导问效机制,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

——产业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累计完成3991.5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全市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完成141.87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3倍。通过持续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相继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98个、投资总额8102.05亿元,在洛投资的境内外500强企业由“十二五”的71家增加到103家。

——平台载体能级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国家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显著增强。洛阳自贸片区累计形成181项改革创新成果,30项制度创新在全市复制推广,5项案例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首批典型案例,目前已进驻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注册资本破千亿元。洛阳综合保税区2020年5月成功获批,相继引进中德跨境贸易基地、中国豫桂东盟多式联运(洛阳)分拨中心等一批外向型项目。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2019年12月成功获批,我市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体验中心开工建设,宜阳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揭牌运营,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迅速崛起,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业务(9710、9810业务)正式启动。2020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完成51.99亿元,同比增长9.6%。

——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空中,通航城市由2015年的15个增长到2019年30个,其中境外航线从1个增加至3个(泰国曼谷、日本大阪、越南河内),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153.98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五年间,经洛阳航空口岸累计出入境25.69万人次,较“十二五”3.9万人次增长553.5%。陆上、海上,成功开通中欧、中亚2条国际货运班列和洛阳到宁波、青岛、连云港3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初步构筑起了洛阳“东联西进”国际物流联运骨干通道。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37万标箱。网上,跨境电商通关平台自2017年开通以来累计通关65万余单,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67个国家和地区,正朝着“买全球、卖全球”迈进。

——投资贸易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和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洛阳分会场等高水平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金投向与产业规划导向结合不紧密,外来投资结构不优,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市内各区县、各开发区之间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产业布局有待优化,产业集聚效果不显著;机制创新进展缓慢,开发区体制机制还未理顺,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性不足;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人员等各项保障不足;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土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保障不足,投资吸引力不强。

(二)面临形势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我市发挥产业、科技、区位、交通、市场等优势,通过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和平台。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市依托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强化区域合作中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系列政策机遇交汇叠加、各方面资源要素竞相集聚,有利于我市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同时,我市当前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调整转型的攻坚期、风险挑战的凸显期,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较重,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十四五”期间,尽管面临着招商竞争日益加剧的压力,但是综合研判,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科学把握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律,积极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聚焦我市十大产业集群的关键领域招引承接,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立足市场主体,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聚焦企业投资需求优化投资服务,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引进优质项目。强化县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定位招大引强。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加大联合招商工作力度,做好全方位要素保障和服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立足风口产业,着力招强引精。按照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梳理找准“风口”产业,明晰产业图谱、招商路线图,紧盯重点招商区域、企业,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着力引进高成长性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招商招才并举,引资引智并重。在扩大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不断破解人才资源瓶颈,努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衍生效应。

——坚持务实求效,聚力提质增量。聚焦提升实效,依托洛阳区域经济禀赋优势,精准定位招商方向,创新招商方式方法,不断加强招商力度,推动招商引资向扩大规模、拓展深度、提高质量转变。

(三)发展目标

通过“十四五”的持续努力,到2025年,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开放创新平台功能日趋完善,承载项目建设的开放载体更加丰富,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强,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对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劲。

——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年均增速3%以上,累计实际到位市外资金超过3000亿元。到2025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达到1500亿元。

——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找准“风口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高成长性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00个,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

——开放平台能级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发展的势能显著增强,自贸区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00个以上,综保区进出口额达1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全市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营业收入超500亿的开发区数量达到3个,打造1个以上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3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显著增强。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全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增收、民生改善、就业扩大和人才引进的贡献明显增强,有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培育形成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光电元器件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航空装备、耐火材料、生物疫苗、电子显示材料和人工智能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引承接

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聚焦我市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招引承接,引进一批“风口”项目、高成长性项目,增强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聚焦十大“风口”产业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立足我市产业基础,聚焦技术创新推动,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未来对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和带动的“风口”产业。

新能源电池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新能源电池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在高端锂电池、混合电储能系统、分布式储能电站、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延链强链”,加强与宁德时代、猛狮科技、国电南瑞、派能科技、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涧西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电子化工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电子化工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硅氟电子化工新材料、特种功能电解质等关键产品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向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风口”产业延链补链,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在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有机硅材料等领域精准招商。与杜邦、陶氏、巴斯夫等国际跨国公司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孟津区、偃师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光电元器件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光电元器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光电器件材料、光电器件产品、光电器件应用等领域精准招商,打造千亿级光电器件产业集群。积极对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全国性行业组织、特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对接长飞光纤、江苏亨通、中电科技(南京)、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江苏宏基环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对接招引项目,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以洛龙区、偃师区、高新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农机装备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发展目标,聚焦大功率动力机械产业链“强链”招商,做强农机动力机械领域;聚焦收获机械产业链“延链”招商,拉长收获机械产业链条;聚焦农机具、零配件产业链“补链”招商,补齐我市农机装备产业链短板;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等发展新趋势精准招商,促进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江苏沃得、雷沃重工、中联农业机械、河北冀农、河北锐宏、江西新茂农机、酒泉铸陇机械、上海钧风、浙江时代等国内重点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涧西区、西工区、孟津区、宜阳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高端轴承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轴承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轴承材料、大型轴承、精密轴承、轨道交通及汽车轴承、新兴前沿技术轴承、轴承零部件及仪器仪表设备、轴承延伸应用等领域精准招商,培育研发一批高端轴承产品,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与济源钢铁、中原特钢、常熟长城、天马轴承、襄阳轴承、江苏力星、五洲新春等国内重点企业精准对接。以洛龙区、宜阳县、新安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耐火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耐火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传统产业用耐火材料、新兴产业用耐火材料、国防军工用高温新材料等领域精准招商,打造耐火材料产业发展集群。重点与安迈铝业(青岛)、浙江自立等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伊川县为重点承接地。

电子显示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电子显示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有机发光材料等细分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凯盛集团、欧菲光、国星光电、英诺赛科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偃师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人工智能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通用、实时语音翻译、情境感知计算、手势控制、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深兰科技、百度、华为、大疆创新、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生物疫苗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生物疫苗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生物制品、疫苗、诊断试剂与仪器、预防及治疗药品、中成药和保健品等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关注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与碧迪医疗、康泰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中国中药、华润三九、天江药业等国内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西工区、洛龙区、高新区、嵩县为重点承接地。

航空装备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航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航空锻铸件、钣金件、电子设备、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天通控股、广联航空、中思达科技、航天时代、成都雷电、环宇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宜阳县、洛龙区、伊滨区为重点承接地。

专栏一洛阳市十大产业招商推进目标重点领域推进目标

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百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2家,引进20家以上电池配套企业,本地产业链配套率达到30%,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电子化工材料产业集群

到2025年,着力引进高精尖产业和技术项目落地,培育1家千亿级、1家百亿级、5家10亿级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

光电元器件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2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200家以上配套企业,光电元器件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30%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落地农机装备产业上下游项目20个以上,推动100家本地企业纳入中国一拖供应链体系,本地配套率突破5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高端轴承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落地轴承产业上下游项目30个以上,推动40家本地企业纳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本地配套率突破50%,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耐火材料产业集群

到2025年,培育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1家,推动全市耐火材料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电子显示材料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电子显示材料产业项目5个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人工智能

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生物疫苗

产业集群

到2025年,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20家以上,争取引进落地企业3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航空装备产业集群

到2025年,引进落地航空装备产业上下游项目20个以上,推动30家以上本地企业纳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本地配套率突破30%,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把握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招引处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产业的项目。围绕储能与氢能、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等四大未来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落地。加快引进储能与氢能关键领域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到2025年引进培育百亿级企业1-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着力引进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延链、强链项目,到2025年引进培育形成行业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产业规模达到910亿元。加大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领域精准招商,到2025年引进培育形成行业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着力引进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关键领域的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打造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中西部地区数据汇聚高地,到2025年引进培育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三)发展高品质服务业

顺应新趋势、服务新智造、满足新消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立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着力引进文旅领军企业,发展文旅文创总部经济,到2025年全市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过20%,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围绕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中医药养生、温泉疗养等多种形式康养服务,着力引进领军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到2025年新建国家级、省级康养基地8个,逐步建成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加大龙头物流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世界和国内龙头企业、4A级以上物流企业来洛布局。发挥洛阳工业设计优势,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的“工业设计之都”。围绕科技服务的研发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到2025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突出产业集群招商

聚焦十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加强产业链分析,在产业建链、延链、 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找准“风口”产业主攻方向,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加强核心环节以及上中下游产业环节的主体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确定重点对接城市、企业、项目,研究出台产业招商政策措施,组建若干个产业招商团队,围绕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行业隐形冠军,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地区,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招引承接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标志性的龙头项目和高成长性项目,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链条。

(二)实施驻点专业化招商

对标洛阳市“十大产业”集群,开展强链、延链、补链的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驻点招商,明确专人联系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实行驻外招商机构负责人兼任商会副秘书长制度,建立健全驻点产业招商工作保障机制。依照重点产业图谱,在强化3个市级招商联络处和9个驻点招商组职能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设计驻点招商网络。主动跟进企业投资动向,重点针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进行逐户登门拜访、点对点敲门招商,深入座谈交流、加强宣传推介,推动达成合作意向,促成在谈项目落地;指导县区驻点招商组,紧盯国内重点城市开展驻点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利用境外河南、洛阳商协会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招商联络点,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招商网络。

(三)强化基金资本招商

加强洛阳市“十大产业”集群与重大产投、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的衔接,积极接洽私募股权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粘度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做大产业扶持基金,积极做好优质项目的对接支持,联合引进符合洛阳市各区域产业方向、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鼓励扶持优质初创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支持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我市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多元持股、相互融合。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省设立的专项基金对接,做大做强我市基金规模,鼓励各县区、开发区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形成国家、省、市、县和域内、域外“四级两域”联动的基金体系,实现“以资引资、以资引商”,推进资本招商。

(四)大力实施以商招商

深入挖掘以商招商资源,聚焦洛阳“十大产业”集群,分析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深挖产业链条、摸清产业家底,建立龙头企业、知名乡友、商(协)会“三本台账”。灵活运用政策奖励措施,积极推动《洛阳市商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落地实施,探索“招商顾问”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客商、商(协)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商协会、校友会等社会组织服务网络,重点推动我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市洛阳商协会、校友会、投融资机构的合作。积极宣传洛阳市营商环境,政策优势,发展机遇,筛选本土优质龙头企业,协助对接企业发展链条,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攻坚落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聘请大型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境内外商会、国际机构代表人士等为洛阳招商大使,以商招商、以商聚商。

(五)推广线上网络招商

创新线上招商方式,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推广“云招商”系统全市应用。鼓励引导各县区启动“不见面招商”模式,“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建好“云端会客厅”等对话方式,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研判甄别项目来源、关键人物、项目可行性论证等核心信息,提高服务层次、效能和水准。同时,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和短板弱项,建立产业链招商项目库,利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招商广告,提高洛阳国内外知名度;积累意向商户,锁定重点行业和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线上招商活动。

(六)积极推动园区招商

以洛阳既有园区为最大招商载体,瞄准境内外优质企业,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以清洛基地、国宏先进制造产业园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机械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项目;重点抓好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对接工业机器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及工业检测等项目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以中国(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载体,重点开展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钢制办公家具、太阳能光伏等特色产品产业招商,引进1-2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探索“电商+公司”运营模式;以洛阳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围绕软件研发、数字经济、大数据硬件制造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人工智能产业项目与配套产业项目。

(七)增强节会招商实效

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线下招商活动,强化主导产业引进,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提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影响力,打造洛阳开放招商的金字品牌。积极参加服贸会、进博会、中博会、东盟博览会、省投洽会等国家级、省级重要经贸活动,做好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发布、重点项目的宣传推广、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等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推介力度。赴沿海地区和港澳台、日韩、欧美等地举办重点产业投资促进活动。支持各县区、各部门举办节会招商活动,引进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领域国际品牌节会、赛会。市级层面每年在境内外组织重大招商活动3场以上,市县联办重点招商活动5场以上。

专栏二实施精准招商提质增效行动

出台《洛阳市产业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全市产业招商的目标任务、招引承接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落实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航空装备、耐火材料、光电元器件、新能源电池、生物疫苗、电子显示材料、电子化工材料、人工智能”十大产业,梳理“风口”产业细分领域,明晰产业招商图谱、路线图和对接的重点企业,确定招引项目承接的县区,有效利用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定向精准招商,通过产业精准招商实现“无中生有”,通过引进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到2025年,谋划在库重点产业项目累计达到1000个,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累计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累计达到3000亿元,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高质量招引承接平台载体

实施开放平台优势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战略叠加优势,推动高端开放平台协同发力,增强高端产业引育、科技创新策源、资源集聚外溢功能,切实打造成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一)高质量提升自贸区招引承接功能

依托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提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招引承接功能,重点引进培育现代物流、数字经济、高端生活服务等业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升级。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等6个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开展综合性、系统集成性改革,加强政策辐射力度,在全市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构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立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力度,推进多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水平建设自贸区提供机制支撑。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以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高价值专利组合为基础,支持构建底层知识产权资产,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配套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依托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等优势平台,推动格力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设备研发制造中心、中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创园等项目建设。以河南自贸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为依托,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逐步实现“货物报关、融资到账”。到2025年,累计形成300个以上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3个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重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5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二)高标准完善自创区招引承接功能

以完善自创区招引承接功能为抓手,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打造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环境优良、创新经济活跃的招商引资新高地。依托揭榜挂帅、产业集群专项等科技项目攻关课题成果发展风口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人才团队,推动“人才+项目”进区,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发展类金融企业,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打造基金引领、科创要素资源融合创新的研发园区,推动高新区成为洛阳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公共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打造最优产业生态、最强产业集群、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基地,持续放大创新外溢效应。到2025年,自创区核心区(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

(三)高水平发挥高新区招引承接功能

充分发挥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引承接功能,推动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持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和全产业链掌控能力,提升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经开区、高新区等开发区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进一步加快“五区”融合,着力打造功能叠加、动能强劲、活力迸发、特色彰显的开放创新高地。加快补齐高水平教育、医疗、商贸等公共服务短板,带动人气集聚,加速产城融合。到2025年,培育引进先进制造业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50家。

(四)高标准拓展跨境电商综试区招引承接功能

立足打造“中部地区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新高地、全国制造业应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新样板、跨境电商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发展定位,拓展跨境电商综试区招引承接功能。构建以洛阳综合保税区为核心支撑,以两中心(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体验中心、洛阳市跨境电商供应链选品中心)、四园区(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东方红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中浩德电商产业园、智能家居跨境电商产业园)为示范带动,推进各县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品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一核心支撑、两中心四园区示范带动、多产业融合”洛阳跨境电商空间布局。大力实施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升级、跨境电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六大行动,将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园区载体完备、创业创新活跃、跨境物流高效,特色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增效、政策环境完善及区域协同发展的跨境电商集聚区。到2025年,新增2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培育5个以上交易规模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训跨境电商人才1万人以上,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五)高质量培育综保区招引承接功能

加快洛阳综合保税区建设进度,培育综保区招引承接功能。聚合保税智能制造、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研发设计等功能,服务洛阳及周边地区企业。以保税研发、保税加工为重点,打造以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为特色的区域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培育以创新驱动、保税研发为特色的研发设计、检测中心,建设以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保税加工基地。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促进中德(洛阳)跨境贸易基地、豫桂东盟多式联动分拨中心等项目落地。到2023年,累计引进30个重大项目(其中:年进出口额超5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进出口额达55亿元。到2025年,进出口额达100亿元,位列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额前20强。

(六)高标准利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招引承接效能

研究出台洛阳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坚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外包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实施壮大产业主体、支持重点领域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六大行动,全面提升“洛阳服务”和“洛阳智造”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离岸在岸协调发展、区域联动协同发展、集聚要素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到2025年,服务外包总体规模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合同执行额达100亿元。

(七)高质量提升经开区招引承接效能

围绕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定位,深化“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提升经开区招引承接效能招引承接效能,激发经开区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铝钛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光电电子器件、轴承、大数据、生物医药、白色家电及新能源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光电科技产业社区、大数据科技产业社区、炎黄科技产业社区等特色园区和中航光电高端器件产业园、洛轴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围绕经开区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风口”产业。到2023年,外贸进出口额达35亿元。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额达40亿元,经开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专栏三实施开放平台优势提升行动

打造自贸创新2.0版。高水平建设洛阳自贸片区2.0版,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双向投资、跨境贸易等方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到2025年,累计形成300个以上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3个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重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5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聚合保税智能制造、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研发设计等功能,服务洛阳及周边地区企业。确保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到2025年,力争综保区进出口额达100亿元,位列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额前20强。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定《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专项政策,全面复制推广“两平台六体系”成功经验,加快打造“一核心支撑、两中心四园区示范带动、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海外仓,引导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培育5个以上交易规模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提速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制定《洛阳市高标准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政策,全面提升“洛阳服务”和“洛阳智造”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100亿人民币。

(八)完善口岸开放通道体系促进招引承接

统筹推进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破解“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开放瓶颈,大力发展开放型枢纽经济。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和全省重要开放门户城市。

打造空中经济廊道。以枢纽机场定位改扩建洛阳机场,加快实施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推进万安通用机场建设,适时启动洛阳第二机场和一批通用机场建设,与郑州机场联动打造全省航空“双枢纽”。加强航空口岸软硬设施建设,提升洛阳一类航空口岸平台功能,增强洛阳机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基础。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融入郑州—卢森堡等空中经济廊道,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建设,拓展“空中丝绸之路”市场。加强与国内外航运中心密切协作,开通至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航线航班,扩大欧盟、日韩、中亚、东南亚等重点城市航运网络覆盖,加密至泰国曼谷、日本大阪等航线航班,完善国际航线布局,创建区域性枢纽机场。到2025年,开通航线4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10万人次。

贯通陆海经济通道。加快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培育和发展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信息服务多种业态,建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作业流程,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加强与西安、郑州等国际陆港合作,充分利用其业务优势、资金优势,合作开行中欧(中亚)班列,融入中欧班列(郑州)体系。积极对接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深化合作,推动订船、订舱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稳定运行洛阳至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争取开行洛阳到天津港、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持续推动进出口平台和通道建设。到2023年,建成洛阳国际陆港,实现订船、订舱、保险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集装箱吞吐量达3万标箱。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通道和平台体系,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箱。

拓展网上经济走廊。持续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B2B出口试点(9710、9810)业务,抓好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重点支持3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育5个以上交易额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依托洛阳产业优势,以B2B、B2C模式为重点,将洛阳综试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新高地、全国制造业应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新样板、跨境电商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区。到2023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突破150亿元。

专栏四实施开放通道拓展升级行动

拓展空中大通道。加大国际航班航线开辟力度,优化加密国内航线布局,推动洛阳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加快建设集客运、货运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枢纽。到2025年,开通航线4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

加密陆海大通道。加快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完善国际陆港服务功能,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推动订船、订舱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持续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稳定运行至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争取开行洛阳到天津港、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通道,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箱。

织密网上大通道。持续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B2B出口试点(9710、9810)业务,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育5个以上交易额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150亿元。

六、健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

充分发挥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解决突出问题。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统筹协调工作,负责政策制定、目标下达、重大招商活动组织和督查考评等工作。压实县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突出县区主要负责同志的核心招商作用,坚持大员上阵,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确保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始终有一人在外招商;县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研究部署和组织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本级要素资源,加强项目遴选评审,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定位招大引强选优,有效推动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建设。

(二)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要素保障

市直相关部门按照“管行业管招商、管产业管招商”的要求,立足行业优势和重点发展产业制定招商政策,有效捕捉招商信息,推动本领域、本行业招商工作,统筹各级资金支持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和总部经济。要素保障部门强化要素供给,加强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用地储备,“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产业用地不低于新增用地的60%;探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和“带方案”出让、新型产业用地试点;加快完善开发区(园区)基础配套,及时解决项目用地、用能、环保、水电气暖、用工、融资、教育等问题,为优质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问效机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实行“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结”的问效机制。全市每半年开展一次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观摩活动,每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大会;对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并给予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等激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市县两级招商机构实行编制、人员、经费“三优先”原则,把素质高、能力强、善开拓、能吃苦的人员充实到招商一线。加强学习培训,将招商培训纳入各级党校教学内容,对重点专职招商人员,可选送至相关高等院校强化技能训练;选拔优秀人员到上级招商部门、沿海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等,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同时,坚持政治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招商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招商人员创造性开展工作,大胆推进项目落地。

(四)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聚焦立项、土地、规划、资金、环评、安评等前期手续,提前介入、主动跟进、提供“一对一”服务,为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快建成、早见效创造良好环境。系统研究推进数字化政府,打造政令“一键智达”、监督“一览无余”,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的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对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代办、帮办服务,全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五)树立鲜明导向,营造浓厚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各类专题招商、主题招商活动,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实效。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招商、安商、亲商的浓厚氛围。以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突破积蓄洛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贡献力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电池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洛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