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以下简称《绿证通知〔2017〕》),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制度正式施行。
在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将成为增量主体,占比超过50%。
2021年底,我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同时期,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为构建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引导全社会消费绿电,同时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和相关政策要求,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我国的绿证制度即将“再次出发”。这从近几月以来绿证相关政策的接连出台可见一斑。
2022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2〕797号)(以下简称797号文),提到要积极稳妥扩大绿电和绿证交易范围,更好体现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推动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
2022年10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在一定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绿证制度征求意见稿》),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制度,明确绿证定义,规范绿证核发,完善绿证交易,强化绿证应用等。
2022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通知》),明确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
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上三个政策文件,结合对绿证市场现状与趋势的分析,为我国绿证制度的完善方向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二、绿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绿证市场现状
我国绿证制度启动之初,是为缓解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财政补贴的缺口,同时培育国内的绿色电力消费市场。当时,补贴绿证是市场的唯一选择。经批准获得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可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上获发中国绿证,将其出售给认购者,即放弃相应兆瓦时的电力补贴。
因此绿证价格与新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收益息息相关,每张(以1,000度电,即1兆瓦时计)绿证的价格均在三位数以上。尽管无补贴绿证于2021年进入了绿证市场中,其价格也受到了一定的调控限制,相比常见的国际绿证(如I-REC,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仍偏高。
2020年1月,《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提出,自2021年起我国将实行配额制下的绿证交易,绿证作为一项辅助手段进入了消纳的考核范畴。其考核责任主体分为市场主体和两地方政府两级,市场主体直接承担消纳责任,地方政府承担落实责任。从配额制履约的角度来看,绿证交易并非是必要选择。实际消纳量达不到目标消纳量的市场主体,可通过超额消纳量交易和自愿绿证交易两种市场化的手段辅助完成消纳任务。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电网组织的省间超额消纳量交易占据了主导;且大部分省份未将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落实和考核到市场主体,迄今为止,市场主体尚无完成考核的实例。实质上,配额制对绿证交易的推动作用甚微。
因此,尽管当前我国实施的是“自愿认购+配额制”二者结合的绿证交易,但绿证市场仍以自愿认购为主。出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或承担节能减碳责任等原因,我国绿证的认购主体通常为在华跨国企业、互联网数据中心、高耗能工业(钢铁、石化等行业)企业等。然而,由于绿证价格相对高昂,弱化的交易属性(仅能交易一次),加之重复计算风险、追踪系统不透明等导致的国际认可度欠缺的问题,许多外向型或世界五百强企业虽有认购需求,但最终却选择了国际绿证。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张,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张,绿证的自愿认购量仅占核发量的17%左右。尽管这一比例较前几年已有所上升,但依然表明,绿证的历史核发量仍过剩,整个市场缺乏活力。
(二)绿证市场发展趋势
1 / 绿证价值进一步凸显
《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通知》及《绿证制度征求意见稿》均明确了绿证将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以绿证的形式确保国内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证明的唯一性,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证体系。一方面反映出,为规避认定混乱的情形,确保绿证在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时的权威效力;另一方面,采用绿证形式将确保对所有绿证项目环境属性核算的公平一致。在我国企业现行可供选择的绿电采购途径中,直接投资和场内安装分布式风光项目均存在环境权益归属不明晰的问题,因此,利益相关方通常需要通过额外的协议来对此进行确权。绿证对环境属性价值的体现,将从源头上规避潜在的环境权益双重计量的风险。
与此同时,从绿证的纯自愿性认购到纳入为配额制的辅助手段,再到以能耗双控为基础,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考核依据,绿证市场的应用范畴从自愿到强制的演变趋势显著,重要性日益突出。电力用户到省级自下而上的核算,使得能耗双控考核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加和,而是和绿证深度捆绑在一起,为绿证赋予了更多的应用价值。与能耗双控的有效结合,绿证的价值将有望被激活,从而改善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2 / 绿证核发范围拓宽
《绿证通知〔2017〕》中明确“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 绿证的项目类型十分有限,仅包括列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价格附加基金补贴目录》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包括分布式发电)。尽管近六年来,绿证的核发范围始终如一,但自去年开始已有政策信号表明,该规则将出现变化。
2022年6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拓展绿证核发范围”。在《绿证制度征求意见稿》中也更进一步地明确“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项目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核发绿证”。
可以预见的是,绿证核发范围将全面扩大。其中,除可再生能源项目类型增多以外,分布式风光项目类型也将被纳入核发范围以内。此举将有利于各类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利用,提升各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装机积极性,同时丰富市场选择。
3 / 绿证交易平台扩大
797号文着重围绕推动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证交易展开,其规定“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按照核定交易规模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及时核发与划转绿证,确保电力交易机构按照核定规模获得绿证”,意味着交易机构从此前仅有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拓展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需明确的是,核发的机构仍为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两大电力交易中心仅承担了交易平台的功能。
文中还提到“在目前绿证自愿认购和绿色电力交易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电力交易机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通过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绿证交易,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绿证与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当前北京、广州两大电力交易中心作为政策先行先试主体,将率先引导更多市场参与方开展交易。然而,其他33个省(区、市)的电力交易机构往往更加了解当地的绿证需求,拥有该区域内第一手的需求信息。为更好的总体统筹与系统推进,同时帮助参与方更灵活便捷的进行绿证交易,预计未来各省(区、市)电力交易中心也将逐步被纳入交易平台范畴内。
4 / 市场供需发力
如何突破当前绿证交易面临的供需瓶颈,解决思路可从近期政策中窥见一二。
供给方面,由于所有绿电的环境属性都将通过绿证得以证明,且《绿证制度征求意见稿》提出“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以及2023年1月1日后首台机组投产的新建常规水电等项目绿证可参与交易”;加之今年2 月15 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又下发了《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体委〔2023〕75号)》,声明“稳步推进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并为这些发电项目优先发放补贴。由于未来绿证将作为绿电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绿证签发量将可预期的“井喷式”增长。仅以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量为例,其供应规模可达11.9亿兆瓦时,约为当前绿证历史签发量的20倍。按照落基山研究所在《电力增长零碳化(2020–2030):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中的预估,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为例将在2030年将达到28.7亿兆瓦时。由于届时一部分绿证是证明电力用户自身自发自用绿电,绿证实际供给量虽将低于该数值,但也十分可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消纳后,收益变动、系统调节、规划利用率、入市细则、协同机制等问题,仍然需要认真思考解决。136号文件的发布,体现了新能源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的成果,也对下一步推进和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明确,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组织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申报,推动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网建设计划管理和专项检查。配合市级部门
今年一季度南方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体突破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健全完善市场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创新交易机制,全面服务新能源入市,不断提升跨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要求,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截至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
4月14日,浙江金华市市发改委发布了《能耗要素保障金华市重大项目落地路径研究》采购公告。据悉,此次采购预算为30万元,需要交付的研究成果为:通过梳理金华市近年来新上重大项目情况,形成重大项目清单;对全市能耗双控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形成《金华市能源要素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路径研究》报告。公告
我国新能源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辅助电源成为主体电源,已经由培育成长期向发展壮大期转变。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
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到2025年年底,实现新能源汽车与超充网络相互协同、与电网融合互动,建成布局均衡、充电便捷、智能高效、机制完备、技术先进的便捷超充生态,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保定市将对特来电26座充电站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升级莲池区、竞秀区等核心区域配电网,新增104台V2G终端,实现老旧充电站100%双向充放电能力覆盖,加快建设“3公里充电服务圈”。不仅围绕攻克车桩通信协议不统一、聚合控制响应延迟等行业痛点,还将加快“社区虚拟电厂”建设,聚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油站不仅能加油,而且可以加气、充电、换电、加氢……中国石化加油站正在变成加能站。面对新能源汽车普及、消费需求升级与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浪潮,中国石化正以“加能站”重塑传统加油站的定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新形势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量、价”全面推向市场。而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又为市场化交易带来诸多不确定性。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8.89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6%。其中,水电装机容量为4.36亿千瓦,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消纳后,收益变动、系统调节、规划利用率、入市细则、协同机制等问题,仍然需要认真思考解决。136号文件的发布,体现了新能源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的成果,也对下一步推进和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
4月15日,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意见的公告。意见指出,乌兰察布市新能源资源开发由市政府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有序组织开发。市政府负责新能源资源开发协议签订,并按照全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统筹布局新能源资源开发建设项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明确,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组织新型能源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申报,推动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网建设计划管理和专项检查。配合市级部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3.0版)》的通知,其中提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随绿色电力交易由发电企业转移至电力用户,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应确保唯一,不得重复计算或出售。初期,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发电企业主要为已建档立卡的风电、光伏发电项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新形势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量、价”全面推向市场。而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又为市场化交易带来诸多不确定性。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8.89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6%。其中,水电装机容量为4.36亿千瓦,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消纳后,收益变动、系统调节、规划利用率、入市细则、协同机制等问题,仍然需要认真思考解决。136号文件的发布,体现了新能源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的成果,也对下一步推进和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3.0版)》的通知,其中提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随绿色电力交易由发电企业转移至电力用户,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应确保唯一,不得重复计算或出售。初期,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发电企业主要为已建档立卡的风电、光伏发电项
随着能源消费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电力市场主体对多年期绿电交易的参与度不断增强。多年期绿电交易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将在稳定用电预期、保障发电收益、激励源荷互动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在“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三峡安怀一体化光热电站内,光伏板呈矩阵式排列,远处排排风机
今年一季度南方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体突破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健全完善市场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创新交易机制,全面服务新能源入市,不断提升跨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
我国新能源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辅助电源成为主体电源,已经由培育成长期向发展壮大期转变。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
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截至目前,新疆电力市场主体注册用户达到1.3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达到9009亿千瓦时,突破9000亿千瓦时大关;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96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500亿千瓦时,占新疆电网经营区内全社会用电量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