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20日,重庆发布《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型正负极材料、集流体材料、隔膜材料、薄膜电池、镁基储氢、液流电池材料等,实现关键技术迭代突破,形成具有较强自主能力的新型储能材料体系。
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为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有力支撑我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特制定此行动计划,有效期为2023—2025年。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产业结构合理、研发水平较高、产业规模持续提升的现代新材料产业体系,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基本打造完成,成为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专栏一“4+4+N”新材料产业体系
“4”指大力发展四大先进基础材料产业: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
“4”指重点培育四大关键战略材料产业:新能源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储能材料。
“N”指培育气凝胶材料、石墨烯材料、纳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二、重点方向
(一)做大做强先进基础材料。
1.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夯实轻合金产业链基础:发展高强高模耐蚀铝合金、铸锻一体合金、高精度宽幅板材、大型复杂断面型材等产品,推广低碳冶炼技术,发展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推动铝基新材料向下游延伸,打造国内实力最强的铝加工产业基地;补齐镁基材料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镁合金、高强耐蚀合金、耐高温合金、变形镁合金、镁合金型材、宽幅板材、大型复杂件等产品,扩大产业规模,全面促进镁合金材料高端化发展;延伸钛合金加工产业链,提升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钛合金型材、管材、丝材加工、复杂关键铸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铜基材料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精密铜带、箔、丝材,新能源汽车及高效电机专用电磁线,支持发展低松比铜粉、复合铜粉、包覆铜粉等铜基粉末材料。
2.先进钢铁材料。大力发展高品质建筑用钢、汽车用钢、装备用钢、高品质电工钢、高端不锈钢,鼓励短流程生产优特钢,培育发展高品质铁基合金粉末,加快发展特种高温合金钢、低膨胀钢等重点领域急需特种钢材。
3.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原料提质增效,实施五大合成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发展聚氨酯、聚酰胺、聚酯、高端烯烃、PMMA产业链,做大聚甲醛、PPS产业,培育发展PC、乙丙橡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酸、三醋酸纤维素等合成材料。积极发展专用化学品、高纯化学材料,加快发展新型功能涂层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
4.绿色建材。大力拓展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超细、高强高模、低介电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提升低介电玻纤电子布、微玻纤高效绝热及过滤材料的规模,重点培育玄武岩纤维、陶瓷纤维等其他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做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丰富产品品种,重点发展集成部品部件、建筑装配构件系统;延伸玻璃产业链,重点发展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高端汽车玻璃、热致调光玻璃等玻璃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电子玻璃、智能玻璃模组;壮大先进陶瓷产业,大力发展节水、智能化卫生陶瓷及整体卫浴产品,支持发展压电陶瓷、热电陶瓷、结构陶瓷等功能陶瓷,加快发展蜂窝陶瓷等节能环保陶瓷材料;提升新型墙材,重点开发高效节能保温砌块,支持利用固废、页岩资源等发展空心砌块、轻质高强节能隔墙板材、高档装饰砖、透水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到2025年,先进基础材料产业产值达1650亿元。
(二)提升关键战略材料保供能力。
1.新能源材料。大力发展风电纱及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等风电材料,支持光伏玻璃、组件、太阳能级硅片、边框等光伏产业支撑材料,培育质子交换膜、极板、催化剂、储氢材料支撑氢能产业发展,提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自主化水平,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2.特种功能材料。鼓励发展金属复合材料、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特种合金材料、贵金属材料、难熔金属材料、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元件、特种陶瓷材料制品、磁材、靶材、催化材料等功能材料,解决“卡脖子”问题,补齐产业短板,提升高端材料制造水平。
3.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发展大尺寸硅片、三代半导体、柔性显示材料、电子玻璃及组件、人工晶体、衬底材料、电子专用化学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支撑重庆“芯屏器核网”等智能产业发展。
4.新型储能材料。培育壮大新型正负极材料、集流体材料、隔膜材料、薄膜电池、镁基储氢、液流电池材料等,实现关键技术迭代突破,形成具有较强自主能力的新型储能材料体系。
到2025年,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
(三)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产业。
1.气凝胶材料。以硅基气凝胶为基础,重点发展多种规格的气凝胶绝热毡、气凝胶涂料、气凝胶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保温板、吸附过滤材料等。加快推动气凝胶在深冷绝热领域的产品设计开发,扩大在工业保温、建筑节能、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规模。加快推动气凝胶产品设计及应用,聚力开拓下游应用领域,打造产业链。
2.石墨烯材料。加快石墨烯在电子信息、新型储能、柔性显示、大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发展显示模组、超级电容、电子皮肤、隔膜等石墨烯产品。突破石墨烯产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石墨烯薄膜、微片衍生物、高导热功能材料、电磁屏蔽材料、传感器材料、改性材料等研发,加强工业设计开发,拓展应用市场,逐步形成石墨烯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3.未来材料。引育一批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纳米材料,开发满足光电、新能源、医药等领域的新型纳料材料。储备一批智能材料、仿生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和新型超导材料制造技术,面向空天、深海、深地、深冷等条件下的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加强特种材料研发,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新材料企业培育工程。
聚焦新材料产业“4+4+N”的发展方向,编制新材料产业地图和产业链招商目录,明确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新材料企业,建立新材料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挂牌上市。百亿级新材料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五十亿级新材料企业8家以上,新材料上市企业6家以上。(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招商投促局、重庆证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加快壮大轻合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集群,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模式,锚定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关键,重点打造以九龙坡区、綦江区、涪陵区、黔江区、万盛经开区、南川区为核心的轻合金产业集群,以大渡口区、长寿区、黔江区、渝北区为依托的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以涪陵区、长寿区为核心的合成材料产业集群,形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支持万州区、江津区等区县打造铜加工产业集群,支持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区县打造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持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打造航空材料产业集群,支持长寿区、大足区等区县打造特色钢铁材料集群,支持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长寿区、九龙坡区、忠县、秀山县等区县培育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集群。鼓励长寿区、合川区、九龙坡区培育气凝胶新材料产业集群,鼓励两江新区、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培育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集群,鼓励大足区培育锶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园区、打造一批特色基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3个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打造5个在细分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实施新材料创新平台创建工程。
推动材料行业研产用联合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建设材料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检测评价中心、数据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加强对创新平台的政策支持,把行业共性技术问题的项目向创新平台倾斜,把创新平台变成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新兴项目的孵化器,支持创新平台对标国家级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平台,到2025年建成6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制造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四)实施新材料解决方案攻关工程。
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5G通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新材料解决方案攻关工程,加强新材料生产企业与下游用材企业联合开发,推动新材料生产商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通过“赛马机制”“揭榜挂帅”等方式,从原材料开发、产品设计等源头开始,通过生产端和应用端联合开发、联合创新,系统解决材料开发、制造装备、成型加工装备、加工工艺技术、工业化生产、行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新材料产业服务体系等问题,形成有较强自主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实施新材料协同创新工程。
高标准建设材料行业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高校中国家实验室、两江新区科创中心、西部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基础研究应用为牵引,注重新材料原始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针对新材料领域核心、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原创成果。(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金融办)
(六)实施产业生态创建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策划专项政策,集聚最优资源,集中最优政策,营造最优环境。坚持产业发展与工业园区环境建设相适应,形成企业之间密切协作,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带动的产业条,坚持以产业持续发展为重,以人为本,围绕主导产业链打造具有前瞻性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形成要素流、资金流和人才集聚的现代工业园区,打造3个新材料协同创新示范产业。(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推动补链强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完善产业生态。发挥创新联合体、行业协会、联盟等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掌握政策实施动态,及时疏解通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
(二)强化政策支撑。
落实好国家部委和重庆市各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和目标,积极招商引智,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在企业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加大对政策支持力度。
(三)抓好示范引领。
围绕国防军工、民生安全等重点领域,针对新材料研用脱节、材不好用等短板,开展示范平台、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坚持工业设计主导制定产品标准与应用设计规范,打通产业化与市场化的途径。支持新材料应用场景开发,继续实施新材料首用计划和新材料首批次保险,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
(四)加强要素保障。
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作用,完善产业链、稳定供应链、融通资金链。统筹抓好煤、电、水、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关键产品供应,保障园区建设、重点项目需求。引导金融服务重点向新材料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拓展直接融资途径,纾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落实创新领军人才等相关政策,完善面向材料工业的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引进材料工业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提升智力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日,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焦作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提到,要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按照“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以多氟多、佰利新能源等企业为引领,进一步突破动力电池高比能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22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文件明确,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城乡扩绿增汇取得显著成效。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18日正式在重庆两江新区揭牌,将打造成为集前沿技术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成果孵化为一体的高水平的国家级储能科技创新平台。同时,重庆两江新区签约引进7个储能相关项目,投资总额约109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储能材料学会主席潘复生介绍说,由于安全可靠的能
5月19日电(记者刘贤)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18日正式在重庆两江新区揭牌,将打造成为集前沿技术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成果孵化为一体的高水平的国家级储能科技创新平台。同时,重庆两江新区签约引进7个储能相关项目,投资总额约109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储能材料学会主席潘复生介绍
铁电陶瓷具有储能密度高、放电速度快、贮存性能稳定等特点,在近代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传统铁电材料中钙钛矿结构的锆钛酸铅(简称PZT)系列是应用面最广的铁电材料,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实现储能和爆电换能的理想材料。但是,随着新技术对高性能铁电材料需求的增加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据外媒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适合储能应用的新型高熵材料。他们在论文中报告,以最近设计的多阳离子过渡金属基高熵氧化物为前体,LiF或NaCl为反应物,用简易机械化学方法,制备多阴离子和多阳离子化合物,从而生成锂化或钠化材料。含锂的熵稳定氟氧基化合物(Lix(Co
近日,四川攀枝花米易县发布三举措培育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液流电池原材料钒钛等储能材料。⑴夯实基础。科学系统谋划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发展,积极探索PPP建设模式,先后引进培育高兴技术企业6户,重点发展磷酸铁、碳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目前,磷酸铁产能
前言:青岛能源所黄长水研究员带领的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研究组首次设计合成了氟取代的石墨炔二维碳材料,该成果开创了新型储能器件电极材料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日前,从中国科学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玉良的指导下,青岛能源所黄长水研究员带领的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研究组首次设
石墨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特性,是很有潜力的储能材料。石墨烯作为储能材料,其优势有以下几点:石墨原料储量丰富、便宜,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成本较低;我们课题组发明的低温膨化法使其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在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放大之后,化学法制备的功能化石墨烯材料有望成为很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亟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寻求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可再生绿色能源、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显得尤为迫切。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譬如风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车的逐步市场化,各种便携式用电装置的快速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30日,固德威隆重举行了广德新能源产业园一期工程——年产20GW并网逆变器及2.7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奠基仪式。据悉,固德威(广德)新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229.51亩,投资总额约12.67亿元,建成后,将新增年产并网逆变器20GW及2.7GWh储能电池生产能力。
5月31日,浏阳经开区与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举行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据了解,该项目由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投资,占地约800亩,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将建设全省规划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同时助力浏阳经开区打造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30日,尚太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2022年度,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相比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营收占比不高。2023年,公司将重点开发储能电池,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的客户及产品结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5日,鹏辉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三期的4条生产线(5GWh)已经投产。项目坐落于广西省柳州市,项目于2022年1月10日奠基,2月入场动工,4月完成产线设备能订购,8月完成主体施工,9月1日设备入场,10月19日整线调试完成,启动试生产,目前一二期4条生产线共5.5GWh已全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历经500次充放电循环性能仍优异的钙金属充电电池原型,有望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LIB)“物美价廉”的替代品,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硫化铜是一种天然矿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它的层状结构使其能够储存锂、钠、镁、钙
储能火到什么程度了呢?5月24-26日光伏盛会上海SNEC展期间,储能已成为各大企业签约合作重要一环;而在储能企业展台,新品发布会上的“百般武艺”甚至盖过了光伏风头。其中有这样一家几近“隐形”的全球冠军,以一款创纪录的储能新品闯入大众视野,并对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不间断电源、便携式储能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9日,怀远县人民政府与江苏宝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捷登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举行怀远县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据了解,南京捷登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50亩,建设142套电池储能单元、80套储能逆变器集装箱系统和
近日,常德市首个规模化、集中式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消防整改已完成,将于6月试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项目建成后对于满足常德电网供电需求、提高电网调峰能力、提升电压质量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升湘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澧县规模化、集中式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总
5月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发布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详情如下L关于发布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23〕23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
近日,中国铁塔官方消息显示,2023-2024年磷酸铁锂换电电池(4.0版本)产品集中招标项目于2023年5月23日开始评标,评标委员会成员7名。本项目共12名投标人参与投标,其中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后撤销投标,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综合评估法对其余递交的11家投标文件进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国电投新疆兵团一师10团400MW光伏发电项目60MW/180MWh电池储能招标公告布。据公告,招标范围是60MW/180MWh电池储能及附属设备,同时要求电池仓冷却方式采用液冷系统。招标要求投标人:1.储能系统集成商近5年在国内具有累计500MWh及以上的磷酸铁锂储能整套系统并网业绩,且至少
5月31日7时36分,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该项目全面实现双机投产发电。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被列入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同时也是国家能源局重点关注项目,厂址位于万盛经开区平山园区关坝组团内,总投资48亿元,新建2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湿冷发电机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30日,2023年5月大唐重庆能源营销公司铜梁淮远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二次)招标公告发布。根据公告,项目业主和招标人均为大唐重庆能源营销有限公司。该项目是重庆市政府要求2023年8月5日确保投产的迎峰度夏保供独立储能项目,也是铜梁区政府支持的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规模100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25日,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征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办法(试行)》意见。意见截止日期:5月31日(星期三)下午16:00前将有关意见建议经单位领导审核后反馈至改革发展局工业科邮箱。文件提出,鼓励光伏及储能项目参与调峰。对已建成投运用户侧光伏及储能项
5月23日19时02分,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的重庆南川110千伏姚家坝变电站投运。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重庆试点建设的首座全面应用模块化2.0版技术的110千伏智能示范变电站。该变电站投运后能够进一步改善片区网架结构,更好地满足南川区9个乡镇4.5万余户居民以及大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20家企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重庆两江新区召开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指挥部会议。会议强调,夏季用电高峰即将到来,要坚持“需求响应优先,节约用电助力,负荷管理保底”的原则,千方百计保障用电、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会议提出要有力有序推进电力运行调度、需求响应、设施检修、分布式电源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23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发布关于印发渝中区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强化能源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综合管网改造,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大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原文如下:渝中区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
重庆市场狭义乘用车4月份销量为3.45万辆,同比增长39.8%,环比下滑1.9%。具体来看,轿车市场4月销量达1.47万辆,同比增长24.8%,环比下滑6.9%;SUV市场4月销量达1.88万辆,同比增长54.6%%,环比增长2.7%;MPV市场4月销量为0.11万辆,同比增长超35.5%。从4月销售车型的燃料类型来看,重庆市场燃油车销量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5月24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重庆市首座国网模块化2.0版示范110千伏姚家坝变电站正式投运。位于大观镇龙川村的110千伏姚家坝变电站是国网公司在重庆地区试点建设的首座全面应用模块化建设2.0版技术的110千伏智能示范变电站,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9814万元。该变电站共计应用了全电压等级HGIS设备、
5月23日获悉,重庆江津供电公司首个数字化智能仓库于近日投运,进一步提升了仓储运转效率和智能化作业水平。该公司为数字化智能仓库搭建了物资库仓储管理系统(WMS),并借助物联网技术打造了具有身份证扫描、实物ID识别等信息采集输入功能的自助终端一体机,提高了物资仓储精益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领
5月19日,在重庆新建500千伏永川变电站500千伏继电器室内,重庆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4名调试人员使用交流采样测试仪等设备,对照施工图开展2号主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自动化联调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黄俊在一旁做好安全监护和工作协调。“5051跳位监视异常,马上找下故障原因。”10时21分,在调试2号主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