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政策正文

甘肃庆阳:推进建设运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2023-04-07 09:25来源:庆阳市人民政府关键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碳排放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积极参与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计量需求,支持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全力配合电能计量远程校准及性能评估,支持充电桩在线监测分析、环境监测类仪器远程校准、热量、流量在线测量等方法研究和应用。

服务节能减排围绕庆阳油、煤、气、电特色能源产业,针对重点企业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各项计量需求,推动对应计量器具研发应用,不断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提升计量服务能力。推动水、土壤、大气等环境监测领域向精度高、效率高、水平高方向发展,完善提升环境监测领域各环节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建设运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能源消费调整优化能耗结构,降低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指导帮助企业科学配备、依法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支持重点耗能行业有效节能降耗。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鼓励支持有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碳计量标准装置,开展碳计量工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

原文如下: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工业园区(集中区)管委会,中、省驻庆有关单位:

《庆阳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17日

庆阳市贯彻落实计量

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

为夯实计量技术基础,提升计量应用和服务能力,强化计量监管效能,充分发挥计量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22〕5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构建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强化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计量工作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为新时代庆阳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支撑。

到2025年,全市计量基础研究进一步夯实,现代测量体系基本建立,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计量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的作用充分发挥。

——计量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新建和提升改造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8项,每年增加5%,总量达到40项;新建、提升改造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项,总量达到42项,全市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量值溯源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计量监管水平有效提高。全市新签订“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书”市场主体400家,总量达到600家;培育创建诚信计量示范单位400家;强检计量器具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检定完成率达到90%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商品过度包装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

——计量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从突出需求导向、提升技术水平、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措施、减免检测费用、推进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强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公共技术服务供给,构建协同服务、优势互补、优质高效、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计量技术服务体系,切实发挥技术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到2035年,构建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计量”工作格局,计量在全市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标数量达到100项以上,强检计量器具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大幅跃升,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远程和在线校准实现新突破,智慧计量和智能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新兴领域计量技术取得新突破,形成符合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计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计量基础研究,服务技术创新发展。

1.加强计量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支持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计量科研项目立项,支持计量科研项目申报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围绕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及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领域,充分发挥信息、科研、人才优势,开展碳计量、污染物检测、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医疗计量等关键计量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产业发展计量瓶颈,提升计量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2.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依托全省计量数据服务云,推广应用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e-CQS),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实现计量信息共享和计量数据融合应用,为仪器仪表研发升级、现场应用、计量性能实时监控及检定校准频次等提供科学服务。积极参与甘肃省计量监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运用在线监测、远程校准等数字化计量技术,探索建立全市计量电子证书系统,促进计量服务和监管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加强生命健康、装备制造、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节能降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计量测试数据建设应用。(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3.积极参与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计量需求,支持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全力配合电能计量远程校准及性能评估,支持充电桩在线监测分析、环境监测类仪器远程校准、热量、流量在线测量等方法研究和应用。(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优化计量应用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服务节能减排。围绕庆阳油、煤、气、电特色能源产业,针对重点企业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各项计量需求,推动对应计量器具研发应用,不断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提升计量服务能力。推动水、土壤、大气等环境监测领域向精度高、效率高、水平高方向发展,完善提升环境监测领域各环节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建设运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能源消费调整优化能耗结构,降低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指导帮助企业科学配备、依法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支持重点耗能行业有效节能降耗。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鼓励支持有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碳计量标准装置,开展碳计量工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5.服务农业高效发展。围绕我市“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理念,紧扣牛、羊、猪、鸡、果、草、菜、药八大主导产业,加强产地环境监测评价、营养品质检测评价、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和生产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计量测试技术及计量标准研究,加强农产品贸易中计量违法行为监管和查处力度,为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存储、物流、贸易等提供全产业链条计量服务,助力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6.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安全防护、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领域,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和研究,提升检定和校准技术能力,逐步完善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设备、验光仪器、心脑电图测量仪器、酶标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仪等医疗领域计量器具检定能力,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建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提升气象、液相色谱分析仪检定能力,实现民生领域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行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全覆盖。支持石油化工、煤矿、建筑施工、地质勘探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应用。(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能源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7.服务交通计量技术发展。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市需要,逐步开展车辆安全测量、货车超载超限测量、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机动车雷达测速和尾气排放在线监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子停车计时收费等交通监管设备计量器具技术服务,为全市交通运输业提供精准、快速、智能的计量支撑。(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加快计量能力建设,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8.科学构建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按照“省级高精尖、市级较全面、县级保基础”的总体思路,面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及重大民生需求,构建链条清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市、县两级量传溯源体系,破解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全面加强计量强制检定工作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大力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填补我市重点领域量值溯源链建设空白。(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市级技术机构。立足我市产业特点,建立健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更新水表、电表、燃气表、出租车计价器等民生领域计量标准,满足该类设备智能化、精确化计量需求。增设铂电阻、热电偶、温湿度计等热工类计量标准和电动汽车充电桩、液化天然气(LNG)加气机、红外额温枪等新民生领域计量标准,满足我市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需求。根据计量需求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情况,逐步研究建立150t以上大型衡器、机动车安全性能和污染物排放检测设备、环境监测类设备计量标准,全面提升市级计量技术机构综合技术能力。

——县级技术机构。与市级技术机构在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基础上,立足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等强检项目,兼顾服务农业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与民生相关的计量器具检定,更新完善普通和精密压力表、小型衡器、血压计等现有计量标准,逐步建立电子汽车衡、砝码、天平、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民用四表等检定能力。

——企事业单位:立足行业(企业)计量技术基础,提高计量检测能力,自主建立符合生产加工、工艺控制、能源计量等领域企业最高计量标准。

9.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坚持需求导向,统筹规划布局,深入开展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市、县两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协同、错位发展。立足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夯实基础设施,保障改善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在落实好强制检定职责、强化民生计量和法制计量保障基础上,鼓励支持市、县两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扩大软硬件规模,学习先进管理体系,建成有产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技术机构。鼓励支持其他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多样化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0.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省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吸纳优秀计量人才,加大培育计量领域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力度,积极参与省级、组织市级计量比对、计量“大比武”等活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全市计量人才。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和规模以上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聘任制度。贯彻落实《关于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能力的实施意见》(庆办字〔2022〕57号),完善相关奖励制度,鼓励全市计量工作从业人员考取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持续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建设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1.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和测量数据应用,积极推动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相关计量技术水平。按照《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发挥计量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通过“走出去服务”“请进来培训”等多种方式,主动靠前提供计量服务,围绕企业计量方面的盲点、痛点、堵点、难点等短板弱项,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解难题,做到精准施“测”。鼓励社会资源加大对企业计量发展工作的投入,落实好国家对企业计量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提升计量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提高计量监管能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12.提升计量依法行政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甘肃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甘肃省贸易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计量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学习,认真做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修订后的工作衔接和宣传贯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规范证后监督管理,确保监督有力、履职到位,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提供计量支撑保障。(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3.推进计量监管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切实规范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保持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计量标准测量能力,提升量值传递溯源的有效性。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检查,推动计量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推广智慧计量理念,鼓励技术机构、企业建立智能管理系统,推动设备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智慧实验室,提高质量控制与智慧监管水平。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加强计量风险防控,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4.强化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民生计量服务,实施计量惠民工程,持续贯彻国务院免收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费用政策,加大对基层民生领域和小微企业检定费用减免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集贸市场(大型商超)衡器、民用“四表”等重点民生领域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维护计量市场良好秩序。以精准计量推动居民供暖由按面积收费向按热能计费转变,推广使用智能水表监控水损,逐步解决民生计量领域痛点难点问题。提升精准医疗、体育健身、养老保健等高品质生活领域的计量监管能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涉农物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三农”领域延伸,持续提升乡村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供给水平,缩小计量领域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5.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全市诚信计量建设与“互联网+监管”工作融合发展,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诚信计量治理模式,建立诚信计量示范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市场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重点在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超市等行业开展诚信计量行动,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积极培树一批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营造诚信守法计量经营的浓厚氛围。依托省计量监管服务信息化平台和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诚信计量监管信用信息归集,把计量失信企业纳入系统统一监管,实现计量失信信息社会共享,依法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加强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市场计量监管领域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市市场监管局)

16.严格计量执法监督检查。按照责权明确、衔接有序、协作有力、运行顺畅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实现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信息共享,提升执法监管效率。加大对各类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及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等违法行为,营造文明守信的发展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17.推动计量工作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技术机构在技术路线选择、服务领域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纳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法制计量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生态,合力开创计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系统服务、综合应用和功能集成,增强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坚持将融合发展贯穿始终,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门参与,统筹协调全市计量工作力量,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工作格局。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实施方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计量发展重点,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本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在本行业领域落地见效。

(二)加强责任落实。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本方案的实施,统筹全市计量管理、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负责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设和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性计量、强制检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性经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等产业节能计量测试能力建设项目审批、备案;科技部门负责计量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成果推广和管理;工信部门负责工业信息化产业发展相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公路超限超载、集中收费等所需计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污染物和废气排放检测所需计量技术能力建设;住建部门负责建筑节能计量检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表、燃气表、热能表的建设和管理;水务部门负责水资源节约利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产品安全计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文体广电旅游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法定计量单位的推广、正确使用和计量宣传相关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做好计量检测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危化品、消防产品、矿用安全防护计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其他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系统内计量工作。

(三)加强工作保障。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大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计量专项资金投入,对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强制检定和计量专项抽查工作经费等按规定纳入预算。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人社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先进测量实验室建设及计量人才培养和引进予以政策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充分运用“世界计量日”“质量月”“全国科普日”等公共文化活动,深入组织开展计量主题宣传和计量科普活动,提高全民计量科学素养,提升社会各界对计量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营造政府重视计量、企业遵守计量、社会关注计量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培育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加强督导评估。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制,对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市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