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相关阅读:
四、技术黑洞
1、技术黑洞的由来
电力数字化的三大特点是:
低门槛,高台阶,摩天楼
(1)低门槛
从0.0到1.0,甚至2.0的起步阶段,门槛并不高。
对于一个电力设备厂家来说,基于开源的成熟IT架构,参考相关平台的构建经验,搭建一个初步可用的云平台,实现数据采集、管理、基础应用(监控+能耗),初期投入十多人年~几十人年的开发工作量,大致成本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就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平台”,甚至不少地方为了政府推动“行业数字化”,开发者能拿到相应的补贴。
这对许多电力设备企业来说,诱惑是巨大的,都希望自己掌控一套数字化平台的开发。
(2)高台阶
按照2.0的功能逐步深化云平台的功能,并且面对实际的客户需求时,开发团队将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
比如面临海量并发时不能丢数据,底层的采集通信架构应具备高可靠性;再如系统业务的可扩展性问题,一个新的功能需求,尤其是跨模块的应用,需要底层架构的优化,如果架构不优化,则需要在前端做大量的开发,带来人力资源的压力。
系统在上线运行以后,每上一个台阶,都对开发团队、开发技术提出巨大的挑战,开发成本是一种非线性的增长。
(3)摩天楼
1.0是筒子楼,2.0是综合体,如果要达到3.0的阶段,对系统架构来说是摩天楼一般的地基,具体的技术内涵我们下面将详细讨论。
1.0/2.0的地基是撑不起3.0的,所以必然带来底层架构的数次迭代,说得好听叫做迭代,说得不好听就是推倒重来,沉默成本巨大。
这个摩天楼有多庞大呢,这里我引用欧洲智能电网模型(SGAM)的顶层技术视图:红框部分为配网、分布式能源和负荷侧的需求。
在电力数字化领域,看得见的东西只是小钱——绚丽的界面和大屏;看不见的东西需要花大钱——底层架构的Know How和Know Why,依赖于大量的时间、现场经验、人力资源和金钱的堆砌。
某个数字化开发团队主管说:
早知道这么花钱,一开始我们就不做了。
真正可以支撑设备企业转型的电力数字化平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潜在的技术风险、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2、架构统一化
(1)管理和控制的统一
要适应电力交易、设备管理、能源调度等各种上层应用的需求,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控制自动化的结合。
管理信息化领域是MIS系统,偏向于业务流程信息化需求;而自动化领域是DCS/NCS、SCADA,偏向于流程自动化和控制需求。
在工业场景里,管理信息化和整体自动化的融合,是MES层面的事。
到了电力数字化3.0阶段,管理和控制是天然融合的:比如实时波动的电价信号,需要云边端协同,去动态优化现场储能的充放电策略。电价信号是管理信息化;根据电价信号做出管理决策,是信息化上层的数据分析;而分析的结果需要通过控制命令下发到储能BMS。
边缘侧需要具备能源MES的要素,但仅有作为MES的边缘层是不够的,因为涉及到云-云协同、云-边协同等更深度的智能协作要求。所以在整体架构上不能割裂信息化和自动化需求,应在3.0的架构上实现原生的融合。
比如我曾经见过某个电力数字化平台,监控架构是C/S架构,管理架构是B/S架构,理由是:
开发人员能力不足,没法在B/S的浏览器架构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监控功能。
(2)计量、控制和物联架构的统一
就电力数字化现场来说,目前在采集通信层面上,同时存在三种架构。
电力计量架构,这是表计厂家出身的数字化平台最常见的架构,本质上是表计数据的采集通信,以各种计量规约为主。
电力自动化架构,这是传统自动化、开关厂家平台的架构,以实时控制,自动化规约驱动开发。
物联架构,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从智能家居、行业物联等领域发展起来的物联通信方案,偏向于高并发通信,大部分可靠性要求不高,比如MQTT协议。
3.0需要提供统一通信架构,去兼容上面三种需求,因为它们各有现场的应用场景,从长远来看不可能用三套数字化平台去实现。
当然,某财大气粗的国外龙头电气企业,其电力数字化方案就是用三套架构去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分别是三个事业部,三套不同的通信规范,开发了三套相互不兼容的数字化系统,然后整合到一个PPT里,号称——电气数字化平台。
(3)架构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实时性
高性能这样的单一的架构需求,就可能存在巨大的技术黑洞,如丢数据这件事,在系统开发的初期是必然的。
系统采集的设备规模上一个数量级,系统架构就可能因为性能瓶颈被推翻重来一次——你不可能靠一个支撑10万终端设备(比如电表)级别的系统架构,去支持一个100万级别的采集。
那么面向用户配电网的3.0级数字化平台,对性能的要求有多高,这里不妨简单算笔账:
中国大约有300万家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用户,即有300多万个10kV~0.4kV的用户配电系统(未来逐步增加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过渡到用户微电网系统)。
每个用户配电系统有4~5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测控设备数量比前一级增加10倍,也就是每个10kV的工商业用户,如果做到4级的计量和测控(变电所1个-10路出线-100路分支-1000路分项分户),平均大概需要1000个测控装置(比如电表)。
如果按照一个3.0数字化平台市场占有率3%计算,也就是要接入大约10万家企业,每家企业1000个装置,即需要支持1亿的测控终端并发(按照15~30分钟的通信间隔计算),这还不算海量的控制的实时性需求。
目前中国最大的单套电力数据采集系统,是某省电网公司的用电采集系统,大概是小几千万的表计接入量,前期在系统方面的开发、运维和升级所需的投资少说也是十亿元级别。
仅解决高并发、高性能的数字化平台,对设备企业来说,所需的投入也是海量的。
此外,兼顾可靠性、安全、高弹性、高扩展性、实时性、结构化-非结构化融合等多元的架构需求,多数时候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低压电力设备场景中,设备数量巨大,但部分设备又要具备低时延远程控制特性,而且通信成本还不能高。
电力数字化系统架构的多目标内部耦合,很多时候是难以彻底解耦的,所以只能靠推翻重来去解决——大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也是这样迭代过来的。
(4)云原生的统一架构
前述国际大公司的“三合一”数字化平台,并非是云原生的统一架构,而且受制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无法实现统一(涉及到国际国内多个部门和子公司,多个开发团队)。
最终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数字化的实施和维护工作极端复杂——复杂到要专门有一家公司负责现场各类不同规约的调试和集成,而别的集成商是做不了这个工作的。
云原生的本质,其实是从系统一开始设计,就坚持采用最新云计算架构,在这个基础上考虑遗留系统的迁移与包容,而不是一上来就考虑每个部门自建小烟囱系统的技术架构如何并存。
本质上云原生更多的是组织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问题。
所以,对大公司来说,数字化战略转型还会遇到组织黑洞。
当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起炉灶,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部门,或者数字化部门在公司内部不具备强势地位,无法发挥对业务部门的数字化指挥能力,统一架构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即使建立了所谓数字化平台,更多也是在IaaS和部分PaaS级别,真正到了业务PaaS和SaaS层级,是无法发挥统领效应的。
比如阿里云可以在阿里体系内形成统一的数字化架构,成为和淘系、天猫、菜鸟并行的一级BU,并实现对外运营服务,这体现出管理层对数字化架构的战略认知,和民营企业的高效组织适应能力。
阿里云的架构变迁,和阿里云在阿里系的组织地位,内部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都是密不可分的,组织架构有时候会决定技术架构,甚至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成败。
可以这样说:数字化战略的本质,其实是企业内部的权力组织结构变迁,和企业之间的生态组织结构变迁的协调产物。
数字化战略转型中的组织黑洞,值得我们单开一篇文章论述,敬请期待。
3、数据统一化
业务越复杂,对数据的对象化,统一化的需求就越强。
阿里云的统一数据管理理论,有三个One,即实现了集团级别的数据对象统一(One ID)、数据架构的统一(One Service)、数据管理的统一(One Data)。因为要面对上万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每个部门或事业部无法单独去解决。
大型企业,比如电网公司都不断经历这个过程,比如国网的SG-ERP中的SG CIM统一信息模型(数据对象统一)。
在2.0的初级阶段,由于上层应用相对单薄,应用场景比较单一,所以还不会涉及到较大的数据统一工作,但是随着业务应用的深入,尤其到了管理标准更为混乱的用户配电系统中低压环节,未来数据统一化的压力将更大。
这还只是设备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如果考虑到3.0的生态化应用,数字化平台需要支撑包括配网运营商、设备运维商、售电公司在内的十多种市场主体,多对多的复杂应用场景,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是不可想象的。
4、数字服务专业化与融合化
电力设备数字化转型需要支撑专业的融合化。这里的专业,个人觉得更多是在配用电领域,尤其是用户配电系统的专业化。
电力设备从下游采购方来说,主要是两个大的市场,一是电网市场,就是设备卖给电网公司;二是用户市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业扩市场,设备卖给电力用户。
对电网市场为主的设备商来说,数字化转型需要满足电网客户的需求,不能脱离于电网的建设和运行实际,更多的是设备本体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制造环节的数字化过程,很难涉及到设备运行阶段的数字化服务。
比如某特高压/超高压设备制造商,它主要的客户是两大电网公司,该公司一开始提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能否提供一套完整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和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甚至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
原因是它们学习了GE的航空发动机大数据平台和预测性维护服务体系,觉得也要照搬过来,形成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但实际上GE航发部门-航空公司-飞机维护公司之间的产业生态,以及航空发动机深度检修领域,设备方设立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决定了GE可以做这种数字化服务。
而该电力设备商面对电网企业客户时,所设想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两头在外:
一头是数据来源,设备卖给电网企业后,所有的监控、运行、维护、调度都是电网专业部门完成的,电网自己有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所有的运行期数据都不会给设备商。设备商拿不到实时数据,谈何状态监测和分析?
另一头是数据去处,这类特高压/超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电网自成体系,即使需要原厂家服务,也是在电网的运维策略和运维体系流程内,开放程度很低。导致原厂家的预测性维护服务是很难闭环的。
所以专业领域的生态关系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技术选择。
在用户配电系统领域,反而存在设备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因这个市场是非垄断的,管理水平,数字化水平很低,且未来随着碳资产、电力市场化交易等业务趋势,存在专业服务不断提升的机会。
用户配电系统的专业融合,其本质其实是借鉴电网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用户电力系统在能源调度、设备管理、交易与服务方面的协同发展。
需要建立这个领域的专业管理模型,这是我们多年前做的一个业务模型,目前看大致框架还行,仅供参考:
5、场景灵活化
上面的模型,是不能拿来直接做功能开发的,因为用户配电系统的数字化应用是高度场景化的,碎片化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数字化平台的技术要求甚至高于电网数字化。
这里也涉及到业务战略-技术战略的结合问题。
比如某集团公司为了降低数字化转型风险,提出建设多个二级数字化平台,一套管设备资产,一套管市场化交易,一套管能耗能效。然后再设计一套一级数字化平台,定位在二级平台之上的数据交互和管理展示。
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其实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
(1)场景灵活化的需求需要大量交互
上述这种数字化架构模式,无法满足场景灵活化和专业融合的需求,因为现场大量的应用场景都是需要各个级别的融合的:
比如分布式资产的告警,可能来自某个能耗平台的计量数据;分布式资产的价格响应与收益变现,可能需要在市场化交易模块里实现;同时设备资产之间的经济性调度,比如光-储与负荷曲线之间的配合,需要调-管-控的结合。
(2)一级平台实现复杂角度的困难
如果把二级平台之间的大量交互应用场景,都压到一级平台实现,那么一级平台就不仅仅是一套“驾驶座舱”的管理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总线和应用开发平台,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最后将压垮一级平台。
电网企业的“营配调贯通”,就是去解决电网企业在配网运行管理方面的多业务场景,多专业领域的融合,而需要重构配网数字化架构。
6、开放性与公正性问题
到2.0级别的数字化平台,设备厂家还面临一个开放性和公正性的问题。
在分布式光伏的监测领域,就遇到类似的问题,每个逆变器厂家基本都只支持本厂家的逆变器数据采集和接入,甚至大量采用私有规约去实现技术壁垒和深度的设备信息获取。
但是对于光伏投资方来说,往往同时购买同一厂家不同型号(意味着可能采用不同的规约分支),以及不同厂家的逆变器。每个厂家的逆变器如果只能上自己平台,相互数据不开放,或者开放的深度不够,让光伏投资方无法拿到底层的监测数据便于深入对比,更别说统一规约、统一数据框架和统一运维了。即使光伏投资方投资开发一个独立的监控平台,也涉及到大量的设备物联接入协调和调试问题。
这是设备商做数字化平台非常致命的一点,即使它们有心去做,在公开市场上,也经常被质疑数字化平台对非自身品牌设备的公正性、公开性。
从另一方面看,要做到用户配电系统的多品牌、多型号、多类型设备的兼容,对数字化平台的高可扩展性,尤其是如何良好的设计采集通信架构,去实现现场快速、低成本、免调试接入,尤其是大量遗留设备的接入(不可能把不兼容的设备全部更换,这对数字化项目的成本压力太大),非常考验研发能力。
7、小结
用户配电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应从一开始就根据规划的和实际的业务场景,参照行业先进经验,进行合理的数字化系统架构设计。
同时,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战略,本质上涉及到公司战略的多个方面,而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客户、组织、技术、文化、销售等现状,做好发展路径的设计,尽量避免技术黑洞。
当然,设备企业数字化战略最大的坑,是整个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问题,这一部分我们下一篇进行深入讨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0月12日获悉,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委员会(IEEE-SA)第25次标准讨论会议上,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提交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智能合约技术规范标准》经标准委员会委员评审后成功立项。这是该公司牵头立项的首个IEEE国际标准。据介绍,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与能源资源分
9月27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电网侧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咨询服务项目(第二次)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9.8万元。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电网侧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咨询服务项目(第二次)竞争性磋商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在河北张家口举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受邀在论坛进行主旨发言,系统阐述浙江在推动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上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与会嘉宾广泛好评。有读者问,何以又是浙江?何以是浙江?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宁肯电等发
9月25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嘉兴召开“产融协同、一起益企”为主题的助力电力供应商发展大会,推出更多普惠金融产品,开展金融服务签约仪式,会议邀请能源电力行业代表、金融机构共同参加。期间召开供应商座谈会,由国网浙江物资公司宣讲供应商优质服务项目,国网浙江双创中心宣讲企业科技创新
“每天8时,‘数字员工’就会向我们所数据大屏和管理人员手机端发送关键指标数据,它们代替了以往的人工监控座席,按照不同指标的监控和分析研判规则,实时筛查异常数据,自动导入工单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近日,国网蒙东电力科左后旗供电公司甘旗卡供电所客户经理格日
9月24日,国网北京电缆公司电缆运维班员工应用电缆精益化管理系统,向3千米外电缆隧道内的四足巡检机器人派发巡检任务。此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应用电力隧道数字建模、监测数据传输和机器人导航等技术,开展“高压电缆数字化无人巡检体系”青年创新项目研究,搭建了电缆隧道四足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立
9月19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暨合作项目推进会在济南举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志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庆出席活动并共同见证签约。据了解,国网山东电力作为国有重要能源骨干企业,成功打造能源行业唯
[中国,上海,2024年9月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期间,在以“跃升新质生产力,共赢电力数智化”为主题的电力峰会上,华为发布高速电力线载波通信HPLC(High-speedPowerLineCommunications)双模方案,作为IDS智慧配用电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电网低压台区透明化,加速电力数智化发展。华为联合
昨日,华为成功举办“携手探索智能世界,共赢数字经济未来”主题论坛,发布探索智能世界系列报告,为ICT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参考。论坛邀请了来自联合国、全球多国负责数字化战略领域、国际产业协会、全球著名分析师机构的重磅嘉宾就峰会主题展开探讨。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作
9月12—13日,以“更可靠更灵活更智能的配电系统”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CICED2024)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邀请了国际供电领域的权威学者和专家作主旨报告,围绕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和设备制造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共享经验和成果。本次会议由国际供电会议组织(
[中国,深圳,2024年9月8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信息与通信、新能源领域的突出优势,共同促进以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F5G、星河AI网络、新能源并网等为要素的新质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公示2024年第二十三批售电公司注册信息,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受理重庆首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炽盛科创电力有限公司、北京京联售电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注册申请,并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核验,现将企业基本情况予以公示。详情如下:售电公司注册公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山西电力市场2024年度售电公司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专项核查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涉及9家售电公司,整改期内须进行信息更新及持续自主公示工作(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满后,须以书面形式向交易中心申请复牌,并提供整改报告。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将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4年二季度全省电力市场售电公司信用评价正式评分结果的通知,详情如下:
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随着电力交易员张帅在交易平台输入报价和电量,一笔电力交易就此完成。“在电力现货市场,我们把电力这种不可储存能源像普通商品一样交易,市场化的方式让电力交易更高效。”张帅说。电力现货市场,是通过发、用电双方报价撮合成交来达到电力这种不可储
10月12日获悉,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委员会(IEEE-SA)第25次标准讨论会议上,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提交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智能合约技术规范标准》经标准委员会委员评审后成功立项。这是该公司牵头立项的首个IEEE国际标准。据介绍,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与能源资源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湖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将山西京能售电有限责任公司共2家售电公司纳入湖北省售电公司目录的通知,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福建电力交易中心发对第十二批受理市场注销售电公司进行公示,涉及1家售电公司。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湖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现货市场风险防范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现货报价串通监测。对省内所有煤电机组报价进行同质性测试,当机组申报价格相似度超过基准阈值C(暂取为99%,后续可视情调整),由市场运营机构将该机组的申报价格替换为变动成本报价。替换后报价曲线为5
市场主体注册情况9月,在陕西电力交易平台完成注册的市场主体共272家,累计注册市场主体共12718家,具体详见下表。本月市场主体注册数据,新增注册生效发电企业名单、电力用户名单,注销售电公司名单详见附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第九十五批列入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涉及4家售电公司,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公示发电企业申请退出广西电力市场,详情如下:关于发电企业申请退出广西电力市场的公示各市场成员:根据《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国能发监管规〔2024〕76号)、《广西电力市场注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桂电交易函〔2024〕413号)有关规定,广西电力交易中心
10月12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粤工信工业互联网函〔2024〕67号)。围绕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园区、地方政府等方面,“点线面”征集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示范效应良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方向包括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发展历程中,电力工业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就推动能源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作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输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的基本组成单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核心问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根据十余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期间,华为第十二届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4(HuaweiIntelligentFinanceSummit2024,以下简称“峰会”)同期举行。在以“韧行智远,共筑数智金融未来”为主题的峰会上,华为联合安硕、恩核、帆软、kyligence、瑞和数智、神州信息、同盾、兔展、先进数通、新希望金科、宇信、永洪、中电
9月19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暨合作项目推进会在济南举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王志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庆出席活动并共同见证签约。据了解,国网山东电力作为国有重要能源骨干企业,成功打造能源行业唯
9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开遴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二批),重点遴选具备提供咨询诊断、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工业信息安全服务等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机构。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应在内蒙古自治区注册或设有固定分支机构、本地化服务团队,且具有良好的
在全球化新趋势下,“数字赋能”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企业稳健前行与持续创新的关键支柱,不可避免地站在了这场变革的前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运作逻辑,更赋予了人力资源前所未有的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其中指出,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要增强本地区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强化跨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服务,以高水平的数字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助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可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快构建以资产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树牢“勤俭办企”精益理念,用好“业财协同、数说智治、对标赶超”三个抓手,优服务拓市场,强管理提质效,推动企业经营质效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9月3日,福建漳平市供电公司灵地供电所收到配网行波预警与定位装置发来的10千伏吾彭线出
9月5日,广东韶关开始申报韶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改造项目。原文如下:关于公开征求《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韶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改造项目申报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有关工作部署,根据《广
9月2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链主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平台,依据丰富数字化转型经验开发数据模型、工业APP、标准化工具等解决方案,以购买服务、技术帮扶等形式赋能平台链入企业。鼓励链主企业打造智慧供应链,以订单牵引、技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