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在电力数字化领域,看得见的东西只是小钱——绚丽的界面和大屏;看不见的东西需要花大钱——底层架构的Know How和Know Why,依赖于大量的时间、现场经验、人力资源和金钱的堆砌。
某个数字化开发团队主管说:
早知道这么花钱,一开始我们就不做了。
真正可以支撑设备企业转型的电力数字化平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潜在的技术风险、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2、架构统一化
(1)管理和控制的统一
要适应电力交易、设备管理、能源调度等各种上层应用的需求,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控制自动化的结合。
管理信息化领域是MIS系统,偏向于业务流程信息化需求;而自动化领域是DCS/NCS、SCADA,偏向于流程自动化和控制需求。
在工业场景里,管理信息化和整体自动化的融合,是MES层面的事。
到了电力数字化3.0阶段,管理和控制是天然融合的:比如实时波动的电价信号,需要云边端协同,去动态优化现场储能的充放电策略。电价信号是管理信息化;根据电价信号做出管理决策,是信息化上层的数据分析;而分析的结果需要通过控制命令下发到储能BMS。
边缘侧需要具备能源MES的要素,但仅有作为MES的边缘层是不够的,因为涉及到云-云协同、云-边协同等更深度的智能协作要求。所以在整体架构上不能割裂信息化和自动化需求,应在3.0的架构上实现原生的融合。
比如我曾经见过某个电力数字化平台,监控架构是C/S架构,管理架构是B/S架构,理由是:
开发人员能力不足,没法在B/S的浏览器架构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监控功能。
(2)计量、控制和物联架构的统一
就电力数字化现场来说,目前在采集通信层面上,同时存在三种架构。
电力计量架构,这是表计厂家出身的数字化平台最常见的架构,本质上是表计数据的采集通信,以各种计量规约为主。
电力自动化架构,这是传统自动化、开关厂家平台的架构,以实时控制,自动化规约驱动开发。
物联架构,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从智能家居、行业物联等领域发展起来的物联通信方案,偏向于高并发通信,大部分可靠性要求不高,比如MQTT协议。
3.0需要提供统一通信架构,去兼容上面三种需求,因为它们各有现场的应用场景,从长远来看不可能用三套数字化平台去实现。
当然,某财大气粗的国外龙头电气企业,其电力数字化方案就是用三套架构去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分别是三个事业部,三套不同的通信规范,开发了三套相互不兼容的数字化系统,然后整合到一个PPT里,号称——电气数字化平台。
(3)架构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实时性
高性能这样的单一的架构需求,就可能存在巨大的技术黑洞,如丢数据这件事,在系统开发的初期是必然的。
系统采集的设备规模上一个数量级,系统架构就可能因为性能瓶颈被推翻重来一次——你不可能靠一个支撑10万终端设备(比如电表)级别的系统架构,去支持一个100万级别的采集。
那么面向用户配电网的3.0级数字化平台,对性能的要求有多高,这里不妨简单算笔账:
中国大约有300万家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用户,即有300多万个10kV~0.4kV的用户配电系统(未来逐步增加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过渡到用户微电网系统)。
每个用户配电系统有4~5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测控设备数量比前一级增加10倍,也就是每个10kV的工商业用户,如果做到4级的计量和测控(变电所1个-10路出线-100路分支-1000路分项分户),平均大概需要1000个测控装置(比如电表)。
如果按照一个3.0数字化平台市场占有率3%计算,也就是要接入大约10万家企业,每家企业1000个装置,即需要支持1亿的测控终端并发(按照15~30分钟的通信间隔计算),这还不算海量的控制的实时性需求。
目前中国最大的单套电力数据采集系统,是某省电网公司的用电采集系统,大概是小几千万的表计接入量,前期在系统方面的开发、运维和升级所需的投资少说也是十亿元级别。
仅解决高并发、高性能的数字化平台,对设备企业来说,所需的投入也是海量的。
此外,兼顾可靠性、安全、高弹性、高扩展性、实时性、结构化-非结构化融合等多元的架构需求,多数时候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低压电力设备场景中,设备数量巨大,但部分设备又要具备低时延远程控制特性,而且通信成本还不能高。
电力数字化系统架构的多目标内部耦合,很多时候是难以彻底解耦的,所以只能靠推翻重来去解决——大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也是这样迭代过来的。
(4)云原生的统一架构
前述国际大公司的“三合一”数字化平台,并非是云原生的统一架构,而且受制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无法实现统一(涉及到国际国内多个部门和子公司,多个开发团队)。
最终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数字化的实施和维护工作极端复杂——复杂到要专门有一家公司负责现场各类不同规约的调试和集成,而别的集成商是做不了这个工作的。
云原生的本质,其实是从系统一开始设计,就坚持采用最新云计算架构,在这个基础上考虑遗留系统的迁移与包容,而不是一上来就考虑每个部门自建小烟囱系统的技术架构如何并存。
本质上云原生更多的是组织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问题。
所以,对大公司来说,数字化战略转型还会遇到组织黑洞。
当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起炉灶,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部门,或者数字化部门在公司内部不具备强势地位,无法发挥对业务部门的数字化指挥能力,统一架构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即使建立了所谓数字化平台,更多也是在IaaS和部分PaaS级别,真正到了业务PaaS和SaaS层级,是无法发挥统领效应的。
比如阿里云可以在阿里体系内形成统一的数字化架构,成为和淘系、天猫、菜鸟并行的一级BU,并实现对外运营服务,这体现出管理层对数字化架构的战略认知,和民营企业的高效组织适应能力。
阿里云的架构变迁,和阿里云在阿里系的组织地位,内部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都是密不可分的,组织架构有时候会决定技术架构,甚至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成败。
可以这样说:数字化战略的本质,其实是企业内部的权力组织结构变迁,和企业之间的生态组织结构变迁的协调产物。
数字化战略转型中的组织黑洞,值得我们单开一篇文章论述,敬请期待。
3、数据统一化
业务越复杂,对数据的对象化,统一化的需求就越强。
阿里云的统一数据管理理论,有三个One,即实现了集团级别的数据对象统一(One ID)、数据架构的统一(One Service)、数据管理的统一(One Data)。因为要面对上万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每个部门或事业部无法单独去解决。
大型企业,比如电网公司都不断经历这个过程,比如国网的SG-ERP中的SG CIM统一信息模型(数据对象统一)。
在2.0的初级阶段,由于上层应用相对单薄,应用场景比较单一,所以还不会涉及到较大的数据统一工作,但是随着业务应用的深入,尤其到了管理标准更为混乱的用户配电系统中低压环节,未来数据统一化的压力将更大。
这还只是设备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如果考虑到3.0的生态化应用,数字化平台需要支撑包括配网运营商、设备运维商、售电公司在内的十多种市场主体,多对多的复杂应用场景,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是不可想象的。
4、数字服务专业化与融合化
电力设备数字化转型需要支撑专业的融合化。这里的专业,个人觉得更多是在配用电领域,尤其是用户配电系统的专业化。
电力设备从下游采购方来说,主要是两个大的市场,一是电网市场,就是设备卖给电网公司;二是用户市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业扩市场,设备卖给电力用户。
对电网市场为主的设备商来说,数字化转型需要满足电网客户的需求,不能脱离于电网的建设和运行实际,更多的是设备本体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制造环节的数字化过程,很难涉及到设备运行阶段的数字化服务。
比如某特高压/超高压设备制造商,它主要的客户是两大电网公司,该公司一开始提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能否提供一套完整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和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甚至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
原因是它们学习了GE的航空发动机大数据平台和预测性维护服务体系,觉得也要照搬过来,形成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但实际上GE航发部门-航空公司-飞机维护公司之间的产业生态,以及航空发动机深度检修领域,设备方设立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决定了GE可以做这种数字化服务。
而该电力设备商面对电网企业客户时,所设想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两头在外:
一头是数据来源,设备卖给电网企业后,所有的监控、运行、维护、调度都是电网专业部门完成的,电网自己有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所有的运行期数据都不会给设备商。设备商拿不到实时数据,谈何状态监测和分析?
另一头是数据去处,这类特高压/超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电网自成体系,即使需要原厂家服务,也是在电网的运维策略和运维体系流程内,开放程度很低。导致原厂家的预测性维护服务是很难闭环的。
所以专业领域的生态关系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技术选择。
在用户配电系统领域,反而存在设备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因这个市场是非垄断的,管理水平,数字化水平很低,且未来随着碳资产、电力市场化交易等业务趋势,存在专业服务不断提升的机会。
用户配电系统的专业融合,其本质其实是借鉴电网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用户电力系统在能源调度、设备管理、交易与服务方面的协同发展。
需要建立这个领域的专业管理模型,这是我们多年前做的一个业务模型,目前看大致框架还行,仅供参考:
5、场景灵活化
上面的模型,是不能拿来直接做功能开发的,因为用户配电系统的数字化应用是高度场景化的,碎片化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数字化平台的技术要求甚至高于电网数字化。
这里也涉及到业务战略-技术战略的结合问题。
比如某集团公司为了降低数字化转型风险,提出建设多个二级数字化平台,一套管设备资产,一套管市场化交易,一套管能耗能效。然后再设计一套一级数字化平台,定位在二级平台之上的数据交互和管理展示。
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其实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
(1)场景灵活化的需求需要大量交互
上述这种数字化架构模式,无法满足场景灵活化和专业融合的需求,因为现场大量的应用场景都是需要各个级别的融合的:
比如分布式资产的告警,可能来自某个能耗平台的计量数据;分布式资产的价格响应与收益变现,可能需要在市场化交易模块里实现;同时设备资产之间的经济性调度,比如光-储与负荷曲线之间的配合,需要调-管-控的结合。
(2)一级平台实现复杂角度的困难
如果把二级平台之间的大量交互应用场景,都压到一级平台实现,那么一级平台就不仅仅是一套“驾驶座舱”的管理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总线和应用开发平台,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最后将压垮一级平台。
电网企业的“营配调贯通”,就是去解决电网企业在配网运行管理方面的多业务场景,多专业领域的融合,而需要重构配网数字化架构。
6、开放性与公正性问题
到2.0级别的数字化平台,设备厂家还面临一个开放性和公正性的问题。
在分布式光伏的监测领域,就遇到类似的问题,每个逆变器厂家基本都只支持本厂家的逆变器数据采集和接入,甚至大量采用私有规约去实现技术壁垒和深度的设备信息获取。
但是对于光伏投资方来说,往往同时购买同一厂家不同型号(意味着可能采用不同的规约分支),以及不同厂家的逆变器。每个厂家的逆变器如果只能上自己平台,相互数据不开放,或者开放的深度不够,让光伏投资方无法拿到底层的监测数据便于深入对比,更别说统一规约、统一数据框架和统一运维了。即使光伏投资方投资开发一个独立的监控平台,也涉及到大量的设备物联接入协调和调试问题。
这是设备商做数字化平台非常致命的一点,即使它们有心去做,在公开市场上,也经常被质疑数字化平台对非自身品牌设备的公正性、公开性。
从另一方面看,要做到用户配电系统的多品牌、多型号、多类型设备的兼容,对数字化平台的高可扩展性,尤其是如何良好的设计采集通信架构,去实现现场快速、低成本、免调试接入,尤其是大量遗留设备的接入(不可能把不兼容的设备全部更换,这对数字化项目的成本压力太大),非常考验研发能力。
7、小结
用户配电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应从一开始就根据规划的和实际的业务场景,参照行业先进经验,进行合理的数字化系统架构设计。
同时,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战略,本质上涉及到公司战略的多个方面,而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客户、组织、技术、文化、销售等现状,做好发展路径的设计,尽量避免技术黑洞。
当然,设备企业数字化战略最大的坑,是整个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问题,这一部分我们下一篇进行深入讨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1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南方电网公司主办的“南方电网2024年生产域AI算法应用竞赛决赛”在深圳落下帷幕。在此次竞赛中,华为公司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协同电力行业伙伴共同斩获“外网输电赛道AI算法应用一等奖”。获奖照片此次竞赛系全国首次覆盖输电
12月18日,2024年第八届粤港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电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仪式在佛山举办。电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由南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成立,致力于打造高校与南网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广东省教育厅直管事业机构、承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应用,尤其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入,无论是从主网到配网还是到单一设备,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要趋势。11月30日,时隔六年,德国MR公司(莱茵豪森集团)再度举办了展示电力行业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盛会MRCADEMY。会上,MR携其变压器相关的最新技术及趋势亮相,
[中国,重庆,2024年12月20日]2024华为商业市场合作伙伴高端论坛发电专场在重庆凯悦酒店如期举行。20多家发电行业伙伴参与论坛,与华为共同探讨建立开放、协作、共赢的商业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共谋能源电力发展未来。华为中国政企电力系统部总经理李继光、华为全球商业伙伴部部长刘铮出席论坛并做主题发
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4〕154号),其中指出,聚焦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研制新一代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终端、光量子雷达、超导量子计算核心处理器等设备,推动在网络安全、能源电力、环
12月12日上午,重庆北碚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人员登录智能站房巡检平台,下达10千伏梅山线山语城开关站巡检指令。不到10分钟,该开关站安装的智能巡检装置就自主完成了全部设备的巡检工作并生成巡检报告,比人工巡检节省近40分钟。山语城开关站是北碚供电公司32座“经济型”电力智能巡检站房之一,也是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印发《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车联网直连通信无线电发射设备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国无办函〔2024〕113号)(以下简称《通知》),优化频谱资源配置,推动车联网直连通信产业创新发展。201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球率先发布《车联
2024年12月12日,由IEEE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主办的2024年电力信息通信与网络安全学术会议暨IEEE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围绕会议“信息通信创新#xB7;赋能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华为重点展示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打造的主配一体化通信
12月13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名单的通知(豫工信数据〔2024〕266号),其中共有18个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28个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中心、4个大数据创新服务机构、14个大数据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中心中包括电力设备智能运维大数据产业融合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数字化工作务虚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数字化工作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发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的最强音,公司系统内18家单位和2名国网首席专家作
12月11日,主题为“数智赋能,打造电力新质生产力”的深圳市首届数字电力技术论坛在福田举办。来自各地的70多位行业教授、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本论坛。共同围绕电力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型电力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孪生与虚拟电厂等进行深入技术交流。深圳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近日,内蒙古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研究制定了《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规则体系》,予以发布。规则体系对电力市场成员、市场注册与注销、电能量交易、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绿电交易等都有详细说明。原文如下: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各经营主体:为深
2024年12月31日,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2025年年度交易工作,其中成交绿电电量134.14亿千瓦时,同比2024年年度绿电交易增长168%。
2025年电力市场的年度交易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南方Z省也不例外。11月29日,Z省发改委、Z省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公布《关于印发lt;2025年Z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gt;的通知》。12月24日,印发《**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方案》。(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武魏楠)然而就在年度交易即将结束之际,Z省市
一图读懂|2025年重庆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及工作要求(第一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2月31日,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对部分售电公司实施强制退出广西电力市场的通知,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对广西集兆售电有限公司等13家经核查未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售电公司实施强制退出广西电力市场,从广西电力市场主体目录中删除。如后续有意开展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宁夏年度外送电量达到906亿千瓦时,继2022年之后外送电量再次突破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超额完成全年外送电目标。其中,宁夏新能源外送电量超2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8%,创历史新高。
售电公司专门负责汇总用户需求,并在电力批发市场代表用户进行电力交易。其职责涵盖需求收集与分析、寻找合适供应商、谈判及签订供应合同。在这个过程中,售电公司需要具备强大的市场分析能力、谈判技巧和客户服务意识。用户选择售电公司时,会考量信誉、服务质量、价格竞争力及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
2024年是四川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的第七个年头。或许受到“七年之痒”这一规律的影响,2024年四川电力市场的推进遭遇了若干挑战,在多项政策经历重大调整的背景下,进入月度(月内)交易后,交易风险显著上升。(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我们对2024年四川电力市场进入月度(月内)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苏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江苏电力市场结算管理实施细则(V1.0),细则适用于江苏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前的中长期批发、零售市场结算。配售电公司参照电网企业职责开展本配网范围内用户的电费结算,并按照其与省级电网的协议以及网间结算电量将省级电网输配电费、上网环节线损费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江苏电力市场中长期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V1.0),其中提出,电能量交易燃煤机组申报及成交价格浮动范围为燃煤机组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原则上不超过20%(0.3128~0.4692元/千瓦时)。燃气机组申报及成交交易价格不设限制,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限制。
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四川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2024年修订版)》(川监能市场〔2024〕145号,以下简称“《规则》”)。为便于市场主体掌握,特编制本解读。一、基本情况《规则》分总则、市场成员、市场注册变更与注销、交易品种
12月26日,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4年度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名单(第五批)的通知。其中包括吉林省东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吉林省东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0.5GWh半固态电池建设项目)、长春爱尔铃克铃尔有限公司的爱尔铃克铃尔宝马新能源电
12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4〕156号),其中指出,深化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煤矿、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布局一批虚拟电厂,推进源网荷储数字协同、智能升级,建设绿色智能电网,建好国家碳计量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更好理解《指南》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指南》出台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其中提出,引导企业开展云端研发设计,按需订阅产品设计、仿真模拟等软件服务,提升产品仿真效率,降低软件运维成本。推动企业开展协同研发设计,特别是鼓励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建
云南电网公司聚焦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立足清洁能源丰富、地处澜湄关键区域等优势,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及科技成果应用,在新能源调控、变电站智能巡维、研发硬核科技服务城市数字化治理方面发力,提升核心业务价值创造能力。新能源调控更“聪明”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100%。然而,新能源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应用,尤其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入,无论是从主网到配网还是到单一设备,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要趋势。11月30日,时隔六年,德国MR公司(莱茵豪森集团)再度举办了展示电力行业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盛会MRCADEMY。会上,MR携其变压器相关的最新技术及趋势亮相,
12月21日,2024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九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通过大会搭建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管理科学界泰斗、精英汇聚一堂,其中包括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参与,充分彰显了管理科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双重属性与交叉价值。大会还表彰了在推动管理科学普及与应用方面作出卓越
最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部输电处前往苏州,调研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输电无人机应用、可视化监控等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实地考察了苏州公司无人机及输电监控中心建设,听取国网江苏电力无人机规模化作业、无人机作业中心建设、输电可视化应用及集中监控中心运行等情况汇报后,对他们的做法大加赞赏
“数电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对提升财税生产力、推动业财融合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国内主流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远光软件持续探索数电票系统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为提升企业数智化管理水平赋能。”远光软件云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赵峰表示。2024年12月1日起,数电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应用。这
11月28日至30日,以“数智万象无界新生”为主题的“2024中国数字化年会”在成都举行。期间,“2024第七届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揭晓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远光软件凭借“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解决方案”斩获“财税创新产品”奖。图1获奖奖杯在金税四期“以数治税”背景下,远光软件紧密贴合政策导向,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供电局”)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研发自主可控核心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是依据《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T/AIITRE10004—2023)(DLMM)标准推进全国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四星级评估的试点企业,获评“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