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9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涪陵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电源电网建设,基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全面提升电网安全性、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建成以五马500kV变电站及电源基地为支撑的主干网、过渡顺畅的220kV主网和灵活互动的智能配电网。推进天然气发电,开工建设白涛热电联产,论证实施中机龙桥二期项目,大力推进现有煤炭热电机组效率提升和改造升级,大力推进“煤改气”。发挥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页岩气产能建设,年产气量保持在60亿立方米以上。加强与川气东送、川气东送二线、武陵山输气管道等输气干线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川气东送二线涪陵支线、长寿黄草峡储气库—涪陵李渡等跨区域输气骨干管网。建设灵活高效的能源储备调峰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储备为主体的煤炭储备体系,支持煤电企业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储备基地、实施煤电联营等方式,与大型煤矿企业建立煤炭储备合作机制;建立成品油储备机制,优化调整存量油库,完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形成满足全区30天需求量的油品储备;稳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发展氢能、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论证实施大梁子风电、园区光伏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太和抽水蓄能电站、青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原文如下: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涪陵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涪陵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涪陵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7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引导全区各级各部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涪陵新篇章,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按照市委关于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决策部署,增强历史担当、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立足市委、市政府赋予涪陵“三个重要、一个支点”定位,紧扣建成百万城市人口现代化城市目标,坚持“科创+”“绿色+”,加快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奋力推动实现“十个新提升”,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聚力形成更多具有涪陵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努力把涪陵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开放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行动
主城都市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载地,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涪陵区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之一,既是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支撑,又是辐射带动“两群”的重要支点。到2027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高地三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十百千”的产业和经济量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初步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加快打造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和带动周边发展的活跃增长极。
1. 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实施城市扩容提质行动,着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协同推进新区开发和老城更新,加快产业集聚、人口吸纳、城市功能提升,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加快建设百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丰富拓展城市功能名片,更新提升高水平功能片区,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谋划建设一批现代都市功能新场景,打造城市高端功能集中承载地、展示地。健全完善支点城市发展机制,争取市上出台推进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扶持政策等文件,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战略支点,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能级,打造辐射周边的活跃增长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等)
2.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以微改造引领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促进功能优化,大力提升“两江四岸”品质、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推动与中心城区产业互补发展、配套发展。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和市级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壮大清洁能源、消费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百亿级产业。(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等)
3. 强化涪陵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功能。积极参与配合市级搭建两江新区、涪陵、长寿、垫江万亿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和国内领先的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引领“两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深化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在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领域合作,强化与武隆对口协同,畅通与周边区县高铁、高速公路等快速衔接,加快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共同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委等)
4. 强化规划实施。积极向上争取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联合相关区县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改革协同等领域加强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平台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担机制。坚持“亩均论英雄”,配合建立以人口集聚为导向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建设用地等资源要素倾斜。(责任单位:区级各有关部门)
(二)落实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行动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到2027年,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统筹安全与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显著优化,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实现由“瓶颈制约”向“立体突破”的根本性转变。
5. 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区建设,重点推动渝万高铁、沪渝蓉高铁、广安至涪陵铁路等主通道落地与实施,加密提质公路网络,力争开工两江新区至涪陵快速通道,争取涪陵至中心城区建立轨道交通,建成涪陵西环、武两高速平桥至大顺段等高速公路,“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络加速成型,境内新增铁路7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40公里以上,分别突破270公里、210公里,促进涪陵由节点城市逐步向“十”字型、“米”字型枢纽城市转变。提升多式联运功能,重点推动龙头港铁路专用线、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改造提升涪陵北站、高山湾枢纽等站点,加快38223项目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提升集散中转功能,充分挖掘长江、乌江航运潜力,将龙头港打造成全国性枢纽港站,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枢纽。(责任单位:区交通局)
6. 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加快推进集绣大道、集前路、白鹤路二期等城市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增强节点交通转换能力和重要路段通行能力。加快“多式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建设,促进轨道、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等各类站点无缝衔接。围绕老马路、老街巷等存量道路资源,实施微更新、微循环、微改造,以“小手术”服务“大民生”,打造安全、连续、舒适的慢行系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场,构建全区统一的交通大数据平台和“交通大脑”。(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等)
7.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电源电网建设,基本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全面提升电网安全性、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建成以五马500kV变电站及电源基地为支撑的主干网、过渡顺畅的220kV主网和灵活互动的智能配电网。推进天然气发电,开工建设白涛热电联产,论证实施中机龙桥二期项目,大力推进现有煤炭热电机组效率提升和改造升级,大力推进“煤改气”。发挥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页岩气产能建设,年产气量保持在60亿立方米以上。加强与川气东送、川气东送二线、武陵山输气管道等输气干线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川气东送二线涪陵支线、长寿黄草峡储气库—涪陵李渡等跨区域输气骨干管网。建设灵活高效的能源储备调峰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储备为主体的煤炭储备体系,支持煤电企业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储备基地、实施煤电联营等方式,与大型煤矿企业建立煤炭储备合作机制;建立成品油储备机制,优化调整存量油库,完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形成满足全区30天需求量的油品储备;稳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发展氢能、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论证实施大梁子风电、园区光伏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太和抽水蓄能电站、青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
8. 加快建立高效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提升城乡一体化水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高治水防洪能力。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黑塘水库、观音阁水库等水利工程全面建成,农村水网示范区项目等水网工程开工建设,推动龙马中型水库建设,持续开展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新增年供水能力0.5亿立方米以上,布局合理、互联互通、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引排得当的涪陵水网基本形成。稳步提升城乡防洪能力,完善以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干流重庆涪陵段防洪达标治理工程,完善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防洪薄弱环节治理任务,持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强化洪水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全区江河堤防达标率达95%以上,实现水库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全覆盖。着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分别下降15%、11%,有效提高城乡供水保障和抗旱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加快建设肥水一体化灌溉设施。稳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和质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8%。加快构建智慧水利平台,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推进水利资源共享、调配、监管一体化。(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等)
(三)落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着力点,是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到2027年,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数字产业化持续提速,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布局,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五项倍增”,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保持在4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40%。
9.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行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创建首批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等,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绿色低碳、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对接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强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2027年“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80户,“小巨人”企业达到16户,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00户,推动领军“链主”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各乡镇街道、园区)
10. 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深化与发达省市数字经济全方位合作,积极引进“芯屏端核网”数字产品制造业领军企业。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管理,加速集聚数字经济企业。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场景,持续创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积极争创“灯塔工厂”。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更好发挥促消费、稳就业、保民生作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经济信息委)
11. 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积极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全区绿色贷款余额翻一番,绿色债券发行实现零突破。积极培育多元金融主体,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工业设计、科技研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专业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着力构建“2+3+X”大商贸格局。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提升物流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积极争取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试点,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物流办、人行涪陵中心支行、涪陵银保监分局等)
12.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榨菜为主导,中药材、畜牧为支撑,粮油、蔬菜、水果、蚕桑、烤烟等为骨干的“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打造榨菜产业链,持续建设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成渝榨菜核心带基地,加快打造长江上游榨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建设“沿江-坪上-后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带,积极打造全国道地中药材之乡。深入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积极融入“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推广“涪陵榨菜”“涪陵•涪橙”“涪陵黑猪”等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深化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试点区县建设。(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
13. 打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深入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行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等)
(四)落实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
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引领全市经济增长和支撑“一区”带动“两群”发展的加速器。到2027年,“1+2+3”产业科创体系基本成型,科技创新实现“六个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30%,产业科创能力走在成渝地区同类型城市前列。
14.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1+2+3”产业科创体系,全力升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加快科创 CBD、长江软件园、长江生命科技城等建设。提质建设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千亿级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际尼龙城,创建重庆市涪陵区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火炬涪陵聚酰胺与聚氨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慧谷湖科创小镇建设,办好慧谷湖科创实验班,创建长江科创学院,打造高端研发集聚区和产业创新策源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涪陵高新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15.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2.7%;积极对接“大院大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
16.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力争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300家、2000家。加快重庆涪陵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创产业园、北理工先进材料和碳中和研究院、中科大国仪量子重庆科创基地、重庆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华峰低碳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积极打造一批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人行涪陵中心支行、涪陵银保监分局、涪陵高新区)
17. 加快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川渝协同创新体系,深化与成都、泸州、眉山、绵阳等地科技合作,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联合协作机制。加快建设“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加强青菜头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招引川渝两地高校院所、科创企业创新资源,着力引进科创项目和人才团队,加快推进川渝科技成果在涪转化实施。健全完善重点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协同发展信息互联互通制度,积极推动两地在职称评审、人才评选、智力服务等方面共享专家资源。建立两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机制,构建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两地企业协同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
18.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展知识产权“铁拳”行动,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利用重庆市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转移转化等,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19. 加快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健全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百千万”人才计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
(五)落实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
立足区域性,对标国际化,提升消费功能,发挥中心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到2027年,以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重点,聚焦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消费,开展消费平台、特色文旅等八大提升行动,全方位推动消费平台不断升级,消费人群不断集聚,消费能级不断提升,消费升级扩容,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功能承载区。
20. 培育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积极融入重庆和四川共同建设富有巴渝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升级建设江南城区和新城区两大百亿级核心商圈,提升爻里小镇一期、五桂堂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文化商业街吸引力和集聚力,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发展汽车、农副产品、粮油、废旧金属等专业市场。支持住房改善、家用电器、建材家装、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进一步提升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培育壮大云购物、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扩大家政、修理等服务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责任单位:区商务委)
21. 创新发展消费新场景。加快数字消费融合创新,支持企业搭建 5G 全景应用生态体系,加快培育数字消费“住业游乐购”全场景,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新消费体验馆、示范店,推进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数字特色街区建设试点,打造“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互联网+场景营销”等新模式,发展智慧门店、自助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无接触零售”。创新打造融合新地标,提升“两江四岸”品质,美化沿江步道、半山崖道,融入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消费业态,推动“云端经济”“江岸经济”发展,形成消费新势力、满足消费新体验、吸引消费新力量。(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22. 集聚优质消费资源。配合打造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国际知名品牌优选地、全球优质服务引领地,推动更多“涪陵产品”“涪陵名品”走向世界。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品牌经济,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连锁店,集聚全球优质消费供给。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后备箱集市等消费业态,广泛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活动,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力创建市级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区。做优做强涪陵精品,加强老字号传承振兴,提升涪陵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发展蕴含巴渝文化、展现工匠精神、承载山城记忆的小店经济,打造“小而美”网红品牌。(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23. 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充分挖掘巴文化、三线文化、榨菜文化等文化资源,打响“榨菜之乡、百里江城、千年巴国和成渝‘后花园’”四张特色牌,重塑涪陵新八景,推动武陵山申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裂谷升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支持816工程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协同打造乌江画廊,创新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加力打造成渝“后花园”。依托自然特色风光、民俗风情、农事活动等,发展乡村旅游,提质建设大木乡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24. 发展会展赛事经济。提升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渝东南汽车文化节等展会规模层级,引进全球知名展会。办好全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常规赛和全国橄榄球锦标赛,积极申办国内外顶级单项赛事,提升乌江流域龙舟公开赛等区域影响力。以“爱尚涪陵”为主题,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节庆活动,联合提升不夜重庆生活节、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特色消费主题活动全球知名度。办好白鹤梁文化节、绣球花节等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25. 营造安全友好消费环境。开展消费环境国际化提升行动,加强国际消费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消费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消费促进政策,规范发展消费金融,提升移动支付、国际消费便利化水平。完善放心消费创建标准体系,创建一批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商圈、景区)、示范商场(超市、市场、4S店),示范经营户(网店),搭建行业、企业与消费者沟通平台。深化消费投诉首问负责制,鼓励经营者落实无理由退货承诺。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推行“放心餐厅”等公开标识制度,营造安心放心诚信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
(六)落实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
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的核心举措,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的应有之义。到2027年,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以上,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为优,“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
26.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环境应急、危险废物等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司法衔接。(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司法局)
27.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化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长江、乌江涪陵段岸线生态系统性保护修复,依法依规、集约高效利用生态资源,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扎实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三峡库区消落带综合治理,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农业农村委等)
28.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五水共治”,扎实抓好重点河流整治,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PPP等项目建设,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强化渣场尾矿库污染整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膜回收行动,推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健全“惩治+修复+预防”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
29.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1+2+6+N”政策体系落地落实,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度融入全国、全市碳市场,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循环化园区,积极创建低碳园区、零碳园区,推进涪陵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委、涪陵高新区等)
30. 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清洁生产,探索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探索榨菜筋皮、中药等废渣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控,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发展改革委、涪陵高新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临港经济区等)
(七)落实勇当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行动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的必由之路。到2027年,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不断发挥,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跨行政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不断创新完善,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1.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推进数字化应用。建设数字政府,积极打造“城市大脑”,加快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完善数据共享交换体制机制,创建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构建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培育数字社会。聚焦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一批有温度的精品应用,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完善数据管理体制机制。贯彻执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强化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推动数字化应用向各领域各方面延伸。(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32.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叫响做亮“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广应用“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和“渝快政”协同办公平台,深化“一窗综办”“全渝通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应用“渝快码”,提高网上办事覆盖面和深度。实施“减证便民”行动,推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扩面,大力简化企业设立、注销流程,最大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法治环境,深化“1+5”法治营商环境机制,强化“互联网+监管”,构建全域联动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深入推动“数智法院”建设。提升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商事登记、工程项目审批、投融资机制等改革。提升创新环境,落实落细各项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措施以及研发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政策,用好用足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支持“一企一技术”建立研发平台。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提升“川渝通办”效能,共促川渝信用体系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法院、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管理事务中心、区司法局、区大数据发展局等)
33.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落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举措,建立完善与全国统一制度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深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投诉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共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配合建立规则制度统一、市场设施联通、要素自由流动、监管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
34.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抓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重组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实体经济集中。推进国企数字化赋能,推动国资大数据平台上线投运,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深化存量资产盘活利用,支持国有企业通过进场交易、协议转让、资产置换、重组整合、发行基础设施 REITs等多种形式盘活资产。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外部董事等制度,推动国企在“3+2”中长期激励改革上取得新成效。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区属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动态调整出资人权力责任“两张清单”。深化与国药集团、三峡集团等央企合作,建立央地国企合作互动合作交流机制。(责任单位:区国资委)
35.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实施“育种”“扶苗”“强树”计划和“新时代涪商培养计划”。大力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计划,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建立民营企业全周期全方位赋能机制。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市级中小企业集聚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落实好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推行政企面对面、政企直通车、亲清恳谈会,鼓励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助力稳就业促增收,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6%。(责任单位:区委统战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等)
36. 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区内企业与两省市港口、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领域企业采取共同出资、互相持股等模式促进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营。有序落实能源、电信、医疗等行业提供跨行政区服务政策。加快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涉税事项跨省通办。(责任单位:区国资委、区税务局等)
(八)落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全面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突破口。到2027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口岸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更加凸显,开放门户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明显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值)年均保持15%以上增速,进出口总额达到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全市前列,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37.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辅枢纽。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支撑作用,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东南综合服务中心,建成龙头港二期和进港铁路专用线,推动铁海联运班列迁移至龙头港始发,推进广安至涪陵铁路前期工作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白涛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和清溪码头,构建“6+6+1”对外物流大通道,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推动涪陵站与其他站点开行铁路运转班列、阶梯直达班列,整合海关、海事、边检等联检单位在龙头港水运口岸的业务技术设施和公共查验场地,常态化开行涪陵至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责任单位:区物流办、区交通局)
38. 加快打造枢纽城市。高水平建设国家水运口岸,完善涪陵龙头港口岸基础设施,推动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龙头港区,积极融入智慧长江物流工程。加快建设临港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着力建设国家级临港示范物流园。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提速构建龙头港示范物流发展核、白涛物流发展区、新石物流发展区、清溪-珍溪物流发展区“一核三区 ”物流体系,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重要多式联运组织基地,参与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责任单位:区物流办、区交通局、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临港经济区)
39.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要素流动、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探索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领域新规则新路径。优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持续提升注册(备案)、通关、检验检疫、结(付)汇、退税等外贸发展便利化水平。积极申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快推进标准衔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培育、发展和推动涪陵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本土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委、涪陵综保区)
40. 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积极推广复制全国、全市创新案例,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2个、创新试点经验5条。加强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对接。做优做强涪陵综合保税区,加快涪陵综保区二期建设,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重要开放口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进出口加工基地、西部地区特色服务贸易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涪陵综保区)
41. 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外商投资发展环境,吸引外资积极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利用外资与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到2027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突破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0万美元。(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
(九)落实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
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到2027年,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1以内。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建成区面积达到9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6%。
42.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为抓手,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高于5万元、其中高于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90%。完善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制度,畅通城市人才、资本、技术入乡的制度性通道,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引导资本、人才、科技“上山下乡”,推动城乡互通有无、互补盈缺,夯实共同富裕基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科技局)
43.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承接落实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城乡融合共富促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千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稳粮扩油”工程,全区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18.1万亩以上。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争取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序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现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提高至100%。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激活农民财产增收潜能,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44. 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实施对口协同发展机制,聚焦产业协同带动、城乡互动带动、科技协作带动、市场互通带动等重点领域,鼓励开展联合招商,发展“飞地经济”“景区共建”,支持共同搭建科研工作平台,强化市场、人才、资本全方位合作。加大与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交流合作,探索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园区共建等深层次合作,争取合作共建产业承接示范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等)
(十)落实实施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现代化新重庆涪陵新篇章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到2027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取得重要进展,学前教育、公共卫生、养老照料、体育健身等“15分钟生活圈”加快打造,人文关怀体现到城乡每个角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教育综合实力处于全市前列,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5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每年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
45.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分级分类帮扶,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推进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创业家园等建设,加大创业人员扶持、指导和服务力度。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新职业培训。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46.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动更多群体跨进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优化完善扶贫项目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扩大基础性、公益性等岗位安置,推动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落实税收分配调节政策,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民生支出财政保障力度,大力支持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
47.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完善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统筹机制,落实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完善动态监测救助帮扶机制。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分别达100%。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示范城市。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妇联、区残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医保局)
48. 实施健康中国涪陵行动。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支持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推进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联合高校办医办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建成投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高新区院区等医疗机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普惠性、医养结合型养老,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目录清单,养老机构服务基本质量100%达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在50%以上,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平方米,促进改善市民体质,谱写体育事业发展新篇章。(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委)
49. 高水平建设教育文化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和均衡性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加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水平,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推动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重庆市品牌普通高中,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区域性教育高地。开展“说得文明”“吃得文明”“住得文明”“行得文明”“游得文明”“乐得文明”“购得文明”“上网文明”八大主题活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涪陵段),落实文明新风满巴渝行动,加快建设文化强区。(责任单位:区教委、区委宣传部)
50. 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推进社会治安智防提升行动,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创建。深化“枫桥经验”涪陵实践,积极创建市、区级和谐示范村(社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健全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区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创建全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区。逐步提高网格员队伍专职力量配备比例,群众安全感保持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强化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区县、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成率达 10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区应急局等)
三、组织保障
51. 强化组织领导。全区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一把手”抓“一号工程”,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区发展改革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督促相关部门每年打造若干实施效果好、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的成果,争取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标志性成果清单。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体系。区级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全面担起主体责任,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加强与四川横向对接,积极配合完成既定任务,争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52. 强化问效考评。建立实施方案工作台账,健全“任务—分办—落实—跟踪—反馈—上报”工作链条,精准掌握进展情况,相关政策建议、困难问题及时报涪陵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以实干实绩实效论英雄,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将本实施方案特别是年度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清单实施情况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态势。强化督查评估,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给予督查激励,对进度滞后成效不足的事项开展专题督导。
53. 强化宣传展示。以年度标志性项目事项为牵引,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和渠道,加大本方案实施成效的宣传展示力度,强化典型案例宣传,聚集社会关注度、激发企业积极性、增强民众获得感。加强重大节点专题宣传,在重大活动期间集中展示阶段性成果,营造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浓厚氛围。
附件:1. 2023年度重大项目清单
2. 2023年度重大政策清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1日,由北京院勘测设计、水电四局承建的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体工程完工,目前工程整体施工已超过70%,为实现2025年蓄水目标,及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境内,电站装机容量1200兆瓦,额定水头354米,安装4台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
11月10日,随着由中南院勘测设计、水电十二局施工的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坝面的最后一车填筑料被摊平、压实,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填筑圆满完成,实现了电站建设重大节点目标,上水库大坝填筑到顶为下一步混凝土面板施工以及2025年上水库下闸蓄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能(永新)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建林,注册资本约15.82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水力发电,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储能技术服务。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华能国际、中国中铁下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
11月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承建的山西垣曲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两洞一路工程地下厂房通风洞正式进洞施工,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山西垣曲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是山西省2022年10个重点推进的抽水蓄能项目中首个取得核准的项目,同时也是垣曲县“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战略性新兴项目。项目筹建
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由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甘发改能源﹝2023﹞71号文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中核新华黄龙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招标人为中核新华黄龙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已
近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抽水蓄能市场捷报频传,签约湖北南漳项目6台套300兆瓦抽蓄机组,中标湖北紫云山4台套350兆瓦抽蓄机组、贵州黔南4台套375兆瓦抽蓄机组。南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是湖北省装机容量第二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共安装6台单机容量300兆瓦抽蓄机组,全部
2024年11月8日,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首台机组定子顺利完成吊装,吹响了向明年5月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的冲锋号角。上午8时58分,经过吊装前再次检查及安全交底后,首台机组定子吊装正式开始。随着吊装总指挥一声令下,定子缓慢平移出工棚、上升,向机坑方向平稳移动,吊装作业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方
安徽石台、浙江松阳、甘肃张掖抽水蓄能电站柴油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T241100131590)项目所在地区:安徽省石台县、浙江省松阳县、甘肃省张掖市一、招标条件本安徽石台、浙江松阳、甘肃张掖抽水蓄能电站柴油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采购项目已获批准实施,招标人为中国三峡建工(
我有一个研究抽水蓄能的朋友。亦所谓“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者也。有诗赞曰: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对于进一步夯实能源行业法治根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
11月6日,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蜗壳座环吊装顺利完成。首台机组蜗壳座环组圆焊接完成后,整体最大高度约为2.1米,总重量约为187.95吨。吊装前,项目部制定可行吊装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人员职责分工,对主厂房桥机仔细检查;吊装中,职工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顺利完成吊装任务。湖南平江
为深入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广西抽水蓄能电站群开工暨建设推进大会的要求,11月7日至8日,自治区能源局组织召开广西抽水蓄能工程安全质量交流座谈会。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副局长余保东、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经理余波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南星主持会议,南
11月10日12时33分,随着220千伏循棉一线、永循一线、循棉二线、永循二线四条线路三次冲击正常,新建循环工业园220千伏变电站2号、3号主变5次冲击正常,标志着阿克苏地区首个220千伏HGIS变电站——220千伏循环园变电站顺利投运。据了解,该工程自2023年8月12日开工建设,工程建设初期,国网阿克苏供电公
11月8日,随着宝亭变110千伏站间备自投装置相关二次回路接入工作的完成,标志着为期半个月的尤溪110千伏宝亭变电站至110千伏西滨变电站站间备自投自主实施技改项目圆满完成。备自投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主电源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从而实现故障期间的不间断供电。本次是国网福建尤溪供电公司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第三次物资公开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GWWZ-NX-292403)
11月11日,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岛片区港湾路北侧的全国最大规模110千伏“零碳”智慧变电站——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既济集团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EPC总承包的武汉庆云110千伏“零碳”变电站成功投运。该工程从开工到投产历时九个月,全寿命周期预计减少碳排放约34000吨。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是,
11月11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2024年第四次物资公开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052404)
近日,广东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三大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完成基线版验收。南网报刊发系列报道,生动展现电鸿全域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成效。——编者“广州市南沙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配网设备运行环境千差万别。”广东电网公司广州南沙供电局配电部经理韩丽丽介绍,眼前的干式变压器
11月12日,浙江东阳印发《东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东政办发〔2024〕24号),同时发布东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汇总表、东阳电网建设2024年重点项目汇总表、东阳电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配套要素任务单(表在文末)其中指出,到2026年,建成以220千伏变电站
11月9日,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召开电网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电网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推动电网建设前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强化统筹协调,建立高效的上下联动机制,紧盯目标节点,及时掌握各类数据信息,积极跟进各项工作进度,全方位推动电网建设前期工作高效开展,确保工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西上饶东湖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工程项目核准获批。项目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上饶供电分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上饶市铅山县。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一)变电工程河口110kV变电站保护改造工程:河口变更换1套与对侧东湖变型号及版本一致的光纤纵联差动保护。
11月7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汪拥军带领调研组来到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调研城区供电可靠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调研组一行调研了平襄110千伏变电站供电可靠性、分布式光伏项目、“陇上孟河”电商平台运营情况和通渭县压缩空气+锂电池组合式网侧共享储能电站创新示范项目。并且捐赠了
近日,由中国能建甘肃院设计的甘肃金昌河西750千伏变电站第三台主变扩建工程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标志着河西电力枢纽扩建工程顺利投运,肩负着确保甘肃省中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河西地区风电、火电、光伏电能消纳外送的重要职责,极大提升了甘肃电网河西地区的供电能力,为“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
11月12日,随着鄂尔多斯市东胜铁西区923新区三回线、越山941万正路Ⅲ线配网改造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县域配电网“零计划停电”示范区正式建成。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县域配电网“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建设面积约1860平方千米,覆盖了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基地工业板块和鄂尔多斯动物园、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互助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
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内蒙古,正在打造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于海宇介绍,内蒙古统筹新能源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布局,坚持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为重点,坚持链式思维和集群配套发展,持续加强产品协作配套和链
11月12日,湖南长沙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当值配电调度员刘晨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母线全停全转自愈功能”完成了110千伏麦洲变电站10千伏母线负荷转供操作,相比以往依赖人工核对及操作的方式,现在通过功能自动监测分析与遥控操作,母线恢复供电时间缩短至分钟级,故障响应效率提升90%以上。这意味
增量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居中身份,使得其像商业楼宇或者工业园区物业一样,既要上行缴费,也要下行收费。(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从省级大电网的角度看,增量配电网的用户属性要求其按照对应接网电压等级的两部制用户标准进行缴费。而从增量配电网内的各家用户来看,要按照自身用电性质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中包含10家园区,涉及增量配电网项目。公示时间:2024年11月11日—15日。详情如下: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拟筹建名单的公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
11月7日,陕西西安供电公司组织101名带电作业人员、20辆斗臂车和2台发电车,完成了“市县一体”大规模集中带电检修作业。此次带电作业更换了10台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投运了18条全自动馈线自动化线路,周边学校、医院和居民小区客户在配电网计划检修过程用电不受影响。此次检修区域涉及西安市碑林区、
11月12日,国网天津经研院完成天津电网“十五五”配电网规划边界条件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十五五规划进度节点安排,为“十五五”配电网规划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据悉,规划边界条件是开展电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为进一步明确十五五配电网规划重点及方向,保障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可实施性
为深入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绿证核发有关文件精神,云南能源监管办建立健全绿证核发数据归集工作机制,调动各增量配电网、地方电网企业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助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工作,云南能源监管办充分发挥派出机
6月,采用多模态识别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光热声一体化智巡平台上线;9月,“柔直换流站AI智检管家”在换流站年度检修期间首次应用;10月,负荷转供辅助方案编制分析场景在试点单位上线……今年,聚焦数字化转型登高行动目标,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实施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2024年专项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深入总结电网稳定实践经验,深刻分析转型期面临的形势挑战,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承与创新,扎实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体系为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