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我国西北地区聚集了优质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2012年以来,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超10倍,装机规模达1.7亿千瓦,相当于建成7座三峡电站,成为首个以新能源电源为第一大装机电源的区域电网。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创新开展新能源电量消纳实践,聚焦机理认知、安全管控、预测预警、灵活调节、市场建设等方面工作,多措并举实现新能源消纳关键指标连续六年提升,为新能源发电高占比地区的电量高效消纳提供了经验。
完善消纳措施顶层设计
适应新能源高占比态势
4月1日,一场大风带来西北电网风电大发。“现在是10时,桥东风电场风速达到每秒18米,134台风机全部满功率运行,今年才刚进入大风期我们就迎来了‘开门红’。”甘肃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涛介绍。
青海恰龙光伏电站值班长杨迪说:“4月1日那天光照充足,供电公司专门推迟了我厂送出线路的年度检修,我厂光伏发电最大出力达70万千瓦,基本是满发状态。”
“这次天气过程风力强劲,覆盖西北五省份,大风过程与午间光伏大发叠加,使得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出力达到近8000万千瓦,占用电负荷的四分之三。”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王智伟介绍。
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推进,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高占比运行日渐成为常态。只有掌握新能源电量消纳的底层逻辑,才能抓住新能源高效利用的“牛鼻子”。近年来,国网西北分部系统性开展了新能源消纳机理研究,利用数学方法实现了对“消纳”和“平衡”两个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的解耦分析,促进了新能源电量消纳理论的完善发展。
“我们开发了新能源电量消纳分析工具,可以滚动计算不同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承载力并形成发展地图,为电网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已针对30余个新能源电量送出重点地区制订了电网补强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马晓伟介绍。
对机理的认知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消纳措施的顶层设计。国网西北分部连续多年发布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效利用重点措施,靶向提升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从2016年到2022年,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增长3倍,利用率提升到95.52%,发电量占比从10%提升至近24%,超过欧盟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强化风险管控精益功率预测
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电网安全运行是新能源电量高效消纳的重要保障。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随着新能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影响消纳水平的主要因素将由政策机制激励下的系统灵活性向系统安全稳定性变化。
为了更好地监测、评估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安全运行边界,国网西北分部构建了大电网本质安全特征量化评估平台,接入全网7500台常规发电机组及7万余台新能源发电机组,实时监测系统转动惯量等特征指标。“年初以来,西北电网新能源最大发电占比超过55%,对应的系统转动惯量为8900吨·平方米,距最低限值仍有合理裕度。我们在保证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也做到了对频率风险防控底线心中有数。”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任景说。
在加强电网运行风险监测的同时,国网西北分部通过提升新能源发电机组涉网性能,不断增强机组的电网适应性和主动支撑能力。“十年来,我们推动建设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场站,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风机耐高压和新能源耐高频改造,新能源快速频率响应等实践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系统处副处长程林说。
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是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前提。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西北电网已形成“国调-网调-省调-场站”四级预测、层层校核的分时、分区预测体系,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连续多年位于公司系统前列。
“预测结果纳入电网备用的比例关系到平衡和消纳的综合效益。纳入比例越大,火电开机越少,让渡的消纳空间越多,但同时电能供应风险也会增加,纳之有度尤为重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王建学说。
经过持续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实践,国网西北分部研究提出“基于控制负荷损失风险的新能源预测纳入备用”技术路线。“这种方法可以统筹负荷预测与新能源预测的容错率,实现新能源预测动态纳入备用,在不增大供电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收益。”国网西北分部副主任张振宇介绍。
“在4月1日新能源电力大发时段,我们通过新能源备用统筹,提前安排火电机组停机最大近2000万千瓦,增加消纳空间1000万千瓦,同时推迟影响新能源电量消纳的检修工作,增加调度值班力量,加强应急响应。”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张小东介绍。
增强系统灵活运行能力
促进资源科学高效配置
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是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不仅需要保障电力电量平衡,还需要具备充裕的灵活调节性,以应对新能源发电的强随机性与波动性。
国网西北分部创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智能调控平台,已接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载能等可调节负荷1300万千瓦。西安广林汇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负荷聚合商,也是该平台的受益者之一。“去年我们参与电网调峰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获得收益600万元,未来还要加大参与力度。”该企业负责人耿庆说。
随着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实现分散接入储能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成为一个新课题。“国网西北分部制订了储能调用规则,帮助我们了解电网实际需求,精准参与电网调节。”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总经理张红义说。在4月1日新能源大发时段,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织调用全网新型储能最大充电功率120万千瓦,帮助国网青海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缓解了午间光伏电量消纳压力。
黄河梯级水电是西北电网的优质调峰电源。国网西北分部积极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沟通协作,建立了“水量能总控、电量可调节”的调度新模式,持续挖掘梯级水电灵活调节潜力。“在4月1日新能源电力大发时段,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安排龙头水库调减30%的出库流量,相当于把1亿千瓦时的新能源电量储存在水库中。”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营中心主任金东兵说。
市场是新能源高效利用的“指挥棒”,这只“无形的手”能在更广范围聚集新能源电量消纳的合力。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国调中心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中长期+现货+应急调度”交易,建立“调峰+备用+顶峰”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为新能源电量更宽尺度、更大范围消纳提供了有利条件。
借助市场引导,国网西北分部配合西北地区各地政府推动实现60%公网统调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灵活性改造不仅提升了机组性能,还让我们在市场中获益。”大唐宝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陈小强说,“今年,我厂火电单机最大调峰深度达到20%,通过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已获得补偿1428万元。”
据统计,1~4月份,西北电网共组织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交易2.9万笔,多消纳新能源电量70亿千瓦时,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11亿千瓦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突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甘肃电力市场运营报告(2025年5月),5月,甘肃省内中长期市场化交易电量8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8%,均价215.7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0.99%,其中省内直接交易54.18亿千瓦时,代理购电15.95亿千瓦时;跨省区外送电量5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25%,外购电量4.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136号文在各地落地后,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交易的方式。要么是找代理商聚合,以量价双报的形式参与交易,要么是量价双不报,接受市场价格。如果选择了报量报价,那么全电量要参与到实时市场的竞价中。其中非机制电量根据各地细则要求,可以参与中长期和日前市场。细究这个接受市场价格的方式,还需要进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核心功能建设及28项跨平台接口联调,实现市场注册、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及结算等全业务流程贯通,标志着我国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互联互通。为了推进此项工作,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青海省能源局关于开展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的通知(青能运行〔2025〕128号)。青海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汇编(V4.0结算试运行稿)提到,现阶段,燃煤火电机组以“报量报价”的方式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准入市场的新能源场站按照“报量报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青海省能源局关于开展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工作的通知(青能运行〔2025〕128号)。《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方案》提到,本次结算试运行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至29日(2025年7月15日至28日分别组织7月16至29日的日前现货交易),7月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4日,粤电力A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00万元至3600万元,同比下降96.01%-96.90%。业绩变动原因为2025年二季度,随着发电业务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恢复,新能源业务的经营贡献进一步提升,整体业绩环比一季度扭亏为盈。但今年上半年由于电力市场
7月14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第一百一十五批列入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2025年6月11日至2025年7月10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对22家售电公司市场准入申请材料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交易中心受理了群众对其中15家售电公司准入申请材料提出的异议。按照《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
7月以来,华中区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快速攀升,电力供需平衡紧张,华中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在7月7日达2.19亿千瓦,同比增长2.9%,今年首次创历史新高。截至10日,全网及四省用电负荷已累计7次创历史新高,河南、湖北、江西三省均两次创新高,分别达到8607、5612、3756万千瓦。华中省间电力互济交
近日,澳大利亚两项大型电池储能项目正式提交至《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审批,总储能规模达5.2GWh。两个项目分别由X-Elio与BIDEnergy主导开发,均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当地可再生能源电网的稳定性。300兆瓦/1200兆瓦时Canyonleigh电池储能项目该项目由西班牙可持续能源开发商X-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以及竞价实施细则。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1)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54亿千瓦时。(2)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7月8日,浙江开展首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共有19家虚拟电厂聚合265家二级用户参与,最大调节负荷29万千瓦,标志着浙江省内虚拟电厂进入常态化参与电力系统负荷调节新阶段。电力领域新型主体是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虚拟电厂可有效聚合分布式电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省内集中式光伏、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随着各省纷纷出台136号文的落地细则,新能源电站将迎来全电量的市场化交易。这其中也包含分布式光伏电站,虽然小散凌乱,但新能源电站的身份不能被改变,所以全部上网电量也都要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中。市场交易的方式,本篇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双报与双不报根据136号文规定,新能源场站可以选择以报量报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合理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对符合条件的高原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民族手工、高原数字产业类企业给予高原特色产业电费补贴。深入实施中小
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制定依据和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能源消纳利用新模式,是构建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国能发监管规〔2021〕61号),首次提出增设爬坡和转动惯量辅助服务新品种。2024年3月,《山东电力爬坡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试行)》开始执行,标志着国内首个爬坡辅助服务市场在山东电网启动运行,爬坡辅助服务的价值开始得到量化补偿,这对于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提出,实时调峰交易采用单段报价方式,单位为元/千瓦时。报价下限为0元/千瓦时,报价上限为0.262元/千瓦时。新能源场站配建储能优先消纳新能源自身发电量,原则上不参与实时调峰交易。确因电
7月10日,东北电网用电负荷首次突破8400万千瓦,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近日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新”的跨省事故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在保供中发挥了作用。“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相当于为电网购买了一份‘备用保险’。”国网东北分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健男解释,过去,国网
今年上半年,昭沂直流配套新能源发电量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上网电量76.63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19%,数据背后是蒙西地区“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与山东能源需求的高效联动,更是新能源跨省消纳的创新实践。作为“蒙电入鲁”主动脉,±800千伏昭沂直流西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至
7月1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关于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等相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按不高于当地平价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价原则调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价格上限。陕西、宁夏、青海辅助服务市场中调峰交易不再分档,火电深度调峰申报价格上限调整如下: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交易申报价格上限暂保持0.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宏大蓝图下,作为维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守护者”——辅助服务,其交易流通却难以跨越“平衡区”这一无形边界。(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徐倩岚作者供职于华电集团)当某区域突遇新能源出力骤降,急需跨省调用备用容量支援时,或负荷中心需要外省调频资源平抑电
在如今的电力系统中,随着资源分散化、碎片化程度加深,常规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调度控制、市场交易行为,很难直接作用于这些资源,于是,以资源整合、协调互动为特征的虚拟电厂便应时而生。(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本刊记者刘光林)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虚拟电厂的发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30日,浙江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做好浙江省长三角“两个细则”结算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件提出,新版两个细则考核补偿与现货市场交易衔接工作要求。现货市场运行期间,已经在现货市场中获得补偿的辅助服务费用,原则上新版两个细则不再重复
近日,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云南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实施方案(报审稿)》《云南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报审稿)》意见建议的函。《云南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报审稿)》提到,虚拟电厂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根据资源禀赋条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