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解读之四——更好统筹电气化发展与清洁低碳电力供应

2023-06-09 13:54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张琳 等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碳达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结合“双碳”目标要求分析研判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和风险挑战,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内涵特征,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阶段及显著特点,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总体架构与重点任务。《蓝皮书》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蓝图,明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电力智慧。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体量大,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能源燃烧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近九成,电力行业排放约占四成,能源电力减排是我国的主战场。电力行业不仅要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行业自身碳减排,还要满足全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电气化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升级。当前,我国已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蓝皮书》的发布恰逢其时,为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实施方案。

《蓝皮书》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通过健全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科学反映了新形势新理念带动电力系统呈现的新特征,阐明了电力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从未来趋势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渐进式发展过程,源网荷储在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均将发生深刻变化。电源结构由煤电占主导向新能源发电占主导转变;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电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的能源互联网转变;负荷由传统刚性、纯消费型负荷,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的“产消者”转变;储能将成为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装备。同时,电力系统形态演变将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全过程,支撑实现“双碳”目标。

大力提升电气化发展水平,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度条”提供有效引导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态势清晰显现,带动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4万亿千瓦时,是2012年的1.9倍,约占全球用电量的30%。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5%左右,10年累计增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大,电气化水平整体位居国际前列。电能替代对能源碳减排作出积极贡献,2016~2022年,电能替代累计减少碳排放约2.7亿吨。电气化发展释放用电增长潜力,拓宽新型负荷范围,对新型电力系统分阶段演变路径更好匹配中长期电气化发展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蓝皮书》提出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转型期内,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在总体形成期内,全社会各领域电能替代广泛普及,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逐渐成为主体;在巩固完善期内,电力生产和消费关系深刻变革,用户侧与电力系统高度灵活互动。通过对新型电力系统各发展阶段的电气化趋势和电力供需关系演进方向进行深刻阐释,为推动形成主要领域电气化需求牵引电力供给、高质量电力供给创造新电气化需求的电力供需协调发展局面谋篇布局。

从电气化进程看,预计206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较2020年实现翻番,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65%,终端用能实现高度电气化,总体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新型电力系统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随着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度条”,新型电力系统的“三步走”发展路径将与打造高度电气化社会相得益彰。

加快形成清洁低碳电力供应格局,为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四大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电力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发电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47.3%左右,比G7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高出约6.4个百分点;光伏发电、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9亿、3.65亿千瓦,分别是2012年的115.1、5.9倍。推动实现新能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装机、电量和责任主体,需要电力系统在功能定位、供给结构、系统形态、运行机理、调控体系等领域主动转变,锻造新能源与各类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多轮驱动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蓝皮书》布局新型电力系统四大体系建设,提出构建多元绿色低碳电源供应结构;构建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格局;积极推动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多种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推动电力系统设备设施、运行控制等各类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创新升级。通过融会贯通设置总体框架,多措并举部署重点任务,为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低碳电力与其他能源融合利用提供了可行路径。

从电力供应格局看,预计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80%,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60%,绿色低碳成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主旋律。新型电力系统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随着四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标准、技术、体制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将推动形成安全可靠、激发生产、惠及民生的清洁低碳电力供应新局面。

更好统筹电气化发展与清洁低碳电力供应,推动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

《蓝皮书》将实现全社会绿色转型和智慧升级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功能定位,明确助力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系统建设基本目标,这就需要从电力消费侧和供应侧形成发展合力,协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在电力消费侧以更大力度推动电气化进程。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领域电能替代,推动电能替代项目市场化运作,提供多样化电气化资金解决方案,支持电能替代用户参与电力市场。推动终端用电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智慧用电技术,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满足各类分布式发用电设施接入以及用户多元化用电需求。

在电力供应侧以更高标准做好电力供应保障与绿色转型。建立考虑源、荷双端不确定性和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力供需综合动态平衡,发挥煤电托底保供、系统调节和电网支撑作用,提高灵活调节电源占比。优化各类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时序,促进电力资源配置全局最优。加大分布式能源开发力度,促进新能源优先就近消纳。

在供需互动层面以更好成效实现电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推动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兴技术加速向宽场景、大规模商业应用转化,持续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拓展以电能为主要供能形式的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引领用能高效转换与电力供需互动,推动跨行业联合创新,协同开展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制修订。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新型能源体系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