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国内高校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持续推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和转型拓新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办学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每年大约60%的毕业生进入能源电力行业就业,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旭 庞元元
电力无处不在,推进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素有“中国电力人才摇篮”之称的华北电力大学(下称“华电”),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攻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诸多技术难题,为推进电力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华电建校65年来,始终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心怀“国之大者”,与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同向同行,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能源电力领域人才。当前,学校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面对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华电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华电党委书记周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华电实践
《瞭望》:华电如何诠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周坚: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三全育人”全方位格局,坚持不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有效途径。深入推进“名师担任班主任”工程,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班主任队伍;打造“明德大讲堂”,让知名学者、杰出校友、优秀学子走向讲坛,讲好“人生故事”“华电故事”“青春故事”;深化“新时代学生引路人计划”,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实施“身边的好老师”等创新实践项目。学校根据自身学科特色,通过“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能源精准扶贫”等实践活动,把学生成长与社会需求、人民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是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有组织科研,着力增强承担国家科技任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加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体化建设;高效推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落地建设工作;面向氢能、储能等新兴战略领域,引导团队交叉合作、协同创新,培育和发展学校新的科研增长点。同时,深化校企联合机构建设,强化面向重大工程场景组织校企合作重大项目的机制。
三是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华电持续加强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定政策、保落实,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年,学校高质量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强化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坚持实干担当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坚持立行立改把抓好检视整改贯穿始终,坚持常态长效把深化建章立制贯穿始终。
以“绿色赋能”服务“双碳”目标
《瞭望》:“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加速转型,华电如何适应新发展要求并把握机遇?
周坚:华电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办学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这既是学校的时代使命和重要职责,也是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大机遇和关键抓手。
学校具备完善的“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具有能源电力领域一流的师资队伍、庞大的人才培养规模,有基础和能力在服务“双碳”目标中进一步释放特色发展潜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促进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窗口期,学校正以“绿色赋能”为动力,聚焦新能源、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储能与氢能、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碳金融、碳管理等研究方向,深入实施服务“双碳”目标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清洁低碳能源领域创新策源地,持续引领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双碳”目标,是对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面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三项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教师队伍活力释放、管理服务效能提升、院系办学绩效评价、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外部资源拓展提升等基础性改革,以及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拔尖知名专家培养、有组织科研体系构建、人才引育用机制创新等系列先导性改革,构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一流办学体系,完善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相匹配的科学治理体系,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大学文化和办学氛围。
《瞭望》:学校在“大电力”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上有哪些重点动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坚:“大电力”学科体系是以电力为鲜明特征的不断发展、完善、升级的学科体系,以服务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导向,把“优势学科为基础,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文理学科为支撑”作为构建思路。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大电力”学科体系,继布局水电、核电、风电相关学科后,成立国内高校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持续推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和转型拓新。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自主设置了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氢能、储能、碳管理、能源安全等6个交叉学科博士点,获批智能电网、集成电路、氢能、储能等一批紧缺急需本科专业,初步构建起“双碳”引领、结构完整的新型能源电力特色学科体系。
“十四五”期间,学校还将以文理学科为支撑,持续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和内涵拓新,打造特色鲜明的能源碳中和学科生态系统。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力构建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碳市场等7个交叉领域本硕博一体化学科链条,筹建新型电力系统、碳金融等特色专业或方向,推动“大电力”学科体系转型升级。
夯实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基础
《瞭望》:华电由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天然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学校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周坚: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了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0余个本科生校外实践基地和80多个研究生工作站;与中广核长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计划、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探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学校每年大约60%的毕业生进入能源电力行业就业,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学校以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重点围绕国家重大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建能源互联网学院,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创新团队;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推动重大合作纵深开展;与中国华能集团共建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建立海上风电中国标准;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共建智慧电站技术创新中心,在三峡、内蒙古乌兰察布合作投运我国首台套风光储场站群智慧联合调控运维系统等。学校聚焦“双碳”目标,以国家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采用政府支持、高校牵头,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方式,构建“1+1+N”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此外,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先后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打造能源电力领域垂直孵化生态,不断拓宽产教融合地域辐射范围。先后牵头承担3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科研任务,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协作生态,加快推进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立足长远 蓄能增效
《瞭望》:今年华电将迎来65岁生日,你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何设想和谋划?
周坚:面向未来,一是战略路径要规划清晰。继续紧扣国家重大战略,把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发展的战略引领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生力军的关键抓手,瞄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推动学科专业拓新、人才培养提质、科技创新登攀、师资高端汇聚、开放合作升级、零碳校园建设,全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清洁低碳能源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二是强化高质量发展主题。“十四五”期间,学校战略机遇期、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交汇,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要构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一流学科专业体系,构建更加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立足“四个面向”、着眼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高效能的治理体系和坚强的条件保障体系。
三是坚持面向重点和全面同向发力。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校在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学科建设、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育引进、校企校地合作、国际开放发展“四个策略”实施。同时以系统观念抓好统筹兼顾,强调学校总体规划要与各专项规划、院(系)规划相互衔接、统筹联动,并且要与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双碳”行动计划、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各项实施方案一体推进、互为支撑。
四是明确更长远发展目标。立足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的“新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能源电力行业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学校综合实力达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先进水平,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整体水平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契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低碳学科体系基本成型,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在国际同类领域居于前列,若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各项事业全面高位发展,成为公认的能源电力领域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到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主要办学指标位居国内高校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生力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我省新型储能健康发展,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独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对《通知》进行解读。一、政策背景新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3月28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首个透明主动配电网示范智慧台区——河边村1号公变在马龙区建成投运,这也标志着曲靖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相较于传统台区,智慧台区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加装众多新型智能设备,使得电网具
仅3个月,宁德时代收到800亿入账。4月14日晚间,全球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公布了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9%,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趋势;归母净利润13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9%;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达328.7亿元,同比增长15.91%;期末货币资金超3
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对能源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能源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
近期,按照国家能源局有关要求,东北能源监管局分管领导带队,由市场处、行业处、稽查处相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在黑龙江业务办协调配合下,赴黑龙江省开展2024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督导工作。根据督促整改内容,涉及的单位和部门,采取不同方式,分别对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开展督
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4月14日,中国能建华东院、浙江火电等单位联合中标中煤宝山2×650MW超超临界煤电(煤气掺烧)替代扩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金额约34亿元。项目位于上海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规划建设2×65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同步关停宝钢自备电厂1号、2号老机组,计划2027年投产。作为国内煤电联营、产城融合的典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在我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时期,电力装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成为行业焦点。4月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抽水蓄能成套设备开盖检查在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展开,西开电气首台套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用成套开关设备迎来了三年运行的“大考”,众多电力行业巨头——南网储能、中广核新能源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华电科工公告,因职务变动原因,郭树旺先生辞去了公司董事职务。同意补选周云山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周云山,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男,1975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厂热能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曾任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
“十五五”推进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研究来源:中能源传媒研究院作者:赵云灏1王大为2龚钢军3陆俊3(1.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2.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
3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启钊,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见。温枢刚对汪庆华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华北电力大学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华能的关心和支持表
3月2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在总部与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友好交流。中国大唐董事、党组副书记余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谈。
3月24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在集团总部与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举行会谈。中国华电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敬凯,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曹海东;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谈。江毅对汪庆华、毕天姝一行到访表示欢迎。江毅表示,中国华电
2015年3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一场电力领域的深刻变革就此拉开帷幕。十年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探索到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起了崭新的电力市场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场化交易
3月23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再次宣布,其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面积3.1m2),经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SüD)测试实验室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
近日,由能源学院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向军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超)临界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峰关键技术”在华电新疆五彩湾电厂350MW超临界燃煤机组成功示范应用。项目突破了燃煤机组2%/min的升降负荷速率上限,最高达3.5%/min,创造了全球燃煤机组升降负荷速率的新纪录。
3月14日,由华北电力大学主办、天合储能协办的“2025年储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第二期)”顺利举行。会上,天合储能与能源领域专家共探储能技术发展与产业机遇,以“光储一体”为核心观点,展示了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及全球化布局中的可靠实力,深度诠释了市场化新政背景下的突围之道。随着国家取消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2日清华大学消息,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主楼接待厅召开。会上透露,清华大学将拟建AI+、国际化STEAM、能源方向、未来工程方向等四个新书院。姚强教授代表能源方向书院筹建工作组汇报了进展情况。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在能源领域的多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兼具
3月24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在集团总部与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举行会谈。中国华电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敬凯,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曹海东;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参加会谈。江毅对汪庆华、毕天姝一行到访表示欢迎。江毅表示,中国华电
日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于今日正式发布第15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据悉,中国(内地)获得1230个学科排位,位列世界第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所有香港院校中,香港大学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200名的数量最多(55个),排名上升的学科最多(47个)。相关阅读:2025QS世界大学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文件显示,四个电院的二级部门升级为一级部门,在部门代码不变的情况下名称做了变更: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这意味着,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
一、学校概况上海电力大学屹立于浦江之滨、滴水湖畔,学校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历经发展更迭,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目前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学校拥有高质量的导师队伍,目前有双聘院士1人,国
三峡大学1月22日消息,近日,接上级部门通知,经湖北省委批准,杨简同志任三峡大学党委委员、常委;省人民政府决定,杨简同志任三峡大学副校长。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
12月23日,华北电力大学雄安校区发布绿色校园专项规划编制咨询服务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35万元。详情如下:华北电力大学雄安校区绿色校园专项规划编制咨询服务公开招标公告项目概况华北电力大学雄安校区绿色校园专项规划编制咨询服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丰台区东旭国际中心C座8层805室获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1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立足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增设智慧综合能源工程、电力储能应用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等专业。增补名单如下:
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德才兼备的高级
2024年11月11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RankingofAcademicSubjects)。2024年排名覆盖55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此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3000余所大学,共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余所高校最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据东南大学消息,航天员王浩泽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也是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08级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生、2012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