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山西煤电转型路径求新求变

2023-08-02 09:34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仲蕊关键词:煤电电力保供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双碳”目标要求下,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民生供热需求,“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间,山西省煤电装机总量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同时新能源发展进程也将加快。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近日联合发布的《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煤电产业转型发展和定位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指出,在上述背景下,山西煤电行业需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在求新求变中适应新的转型目标及相关政策,稳步推进转型升级。

转型需求更迫切

山西是全国大型煤电基地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2079.5万千瓦,其中煤电7106.7万千瓦,占比58.8%,排名全国第五,肩负向京津冀、华中、华东送电的任务。“双碳”目标下,山西省在继续发挥电力安全保障托底作用的同时,将由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性电源逐步向提供可靠电力的调节性电源转变,并实现全流程深度降碳。

《研究》指出,未来短期内,山西省煤电装机总量仍将保持一定幅度增长,预计2030年达到8300万千瓦-8700万千瓦。到2030年,预计山西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左右,可再生发电量占比升至40%。到2060年,山西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022年的4倍和12倍,可再生发电量占比提升至80%以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山西煤电定位转变和合理退出进程。

山西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峰前指出,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能耗强度、能耗总量都偏高,能源产业转型、绿色转型刻不容缓。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是山西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并行不悖的契合期,也是二者环环相扣的关键期。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理事长袁进认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山西努力20多年的一件大事,进入“十四五”时期,重点行业转型目标、面临的形势以及相关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之前行业转型面临的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在煤炭、电力这样的产业面临的就是竞争力逐渐衰退状态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问题转型更加迫切。

低碳与融合相辅相成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郑雅楠看来,以煤为主的资源优势,让山西电力系统具有转型底子厚、电网基础牢等特点。而且,山西对新能源的规划发展位列全国前列,预计“十四五”期间,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2030年达到1.2亿千瓦左右。

“从发展角度看,山西整个电力系统未来的转型发展应围绕融合与低碳两方面进行。”郑雅楠认为,融合分为新能源与煤电的融合发展,以及实现新能源与新型调节资源的融合配置两方面。

初步估算,未来10年左右,山西煤电将从原来主要的基荷电源慢慢全面过渡到调节型电源。郑雅楠指出,在此过程中,山西煤电要与新能源进行很好的搭档融合。“其中涉及煤电职能的转换和煤电改造,既有技术方面的改造,也要尽快推进整个煤电的‘三改联动’,同时完善配套机制,保证煤电的合理收益和整个系统的运行。在煤电和新型资源的融合发展方面,需保持有序发展节奏,不能抢快,也不能过慢。”

“在低碳方面,目前山西承担着京津冀地区的电力保供职能,随着其能源结构转变,对外保供可能会逐步转换为保供和绿电双重职能。未来,希望山西能够成为京津冀的绿色电力来源,帮助这些地区实现更多绿电利用。”郑雅楠表示,另外在低碳发展过程中,由于山西自身的区位优势,未来也可能会成为“西电东送”的部分枢纽或作为一个承接区,一方面承接宁夏、甘肃甚至新疆的电力输送,另一方面将电力输送到京津冀和华东地区。

分类推进煤电转型

国电山西省电力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齐月文指出,山西目前在积极推动煤电机组降低煤耗、供热改造以及灵活性改造三项工作。“现在要求大机组能够低负荷运行,但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发现,大容量机组在低负荷、超低负荷阶段排放普遍偏高,即使在标准范围内也不是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希望煤电产业下一步能够推动各类型机组协同发展,建设合适的机组,而不是非要‘以大代小’。”

对此,《研究》建议,通过“上大压小”“关旧建新”提升山西省百万千瓦级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低排放机组占比,充分发挥高能效优势,保障特高压配套新能源基地的电力系统安全,培育区域大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同时,要发挥山西60万千瓦及以下中小型机组市场响应快、调节能力强的优势,遵循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加强成本管控,不断提质增效,通过淘汰关停、“三改联动”、科学延寿、强化“煤电+”耦合发电技术创新与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由电量主体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型。

齐月文提醒,碳捕集技术也不容忽视。实际上,二氧化碳收集技术已越来越成熟,相关示范工程很多已投产,成本也逐步降低,但在下游产业,二氧化碳的储存及利用尚未得到解决,需要全产业持续探索。

《研究》指出,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煤电企业转变观念,积极适应电网调峰,主动探索市场服务型盈利模式,提升煤电企业的多维价值与存续发展能力。同时,强化企业碳资产管理,充分用好碳金融产品,减轻企业转型资金压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