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答复《关于建设产业公地强化我省制造业发展支撑的提案》。答复中称,近年来,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发展资源要素保障,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制定了一系列电力市场交易配套实施细则,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及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2021年以来相继出台分时电价相关文件,持续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参与削峰填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有序推进电网项目建设,特别是针对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产业发展变化,及时组织规划调整,将500千伏磷都、青龙等15个500千伏输变电项目、都匀山茶输变电工程等24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纳入省电力发展规划,积极申请500千伏项目调整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下一步,持续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体制架构,引导用电企业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利用市场化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用电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推动电网规划建设,保障产业发展用电需要。
详情如下: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139号提案的答复
张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产业公地强化我省制造业发展支撑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建议
2021年以来,我省相继出台《贵州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贵州省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2021年以来,新增营收五百亿元级企业1户、百亿级企业5户、十亿元级企业40户。新增航宇科技、振华新材料、振华风光、安达科技4户上市企业。二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步伐加快。2021年以来,新增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户、累计达到66户,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8户。三是壮大规模以上企业。按年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推动成长型企业和新建投产企业上规入统。2021年以来,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2户,202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87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是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一方面做强做优茅台集团、磷化集团等本土企业,另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优质企业,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市,培育一批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的优强企业。二是引导中小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专注发展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具有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三是继续按年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计划,落实扶持措施,推动成熟一家上规一家,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二、关于强化要素支撑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发展资源要素保障,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围绕全省制造业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工业化用地保障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开发区规划引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新要求,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在用地审批时,直接配置计划,用地批准后,报国家核销。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和部门协作长效机制,将重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纳入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和合理用地需求,全力落实项目合理用地应保尽保。近五年,全省获批工业批次用地14.55万亩,供应工业用地34.33万亩。同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近五年全省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0.2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31.16万亩;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在有条件的开发区推进“标准地”出让,2022年共出让11宗665亩标准地。二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制定了一系列电力市场交易配套实施细则,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及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2021年以来相继出台分时电价相关文件,持续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参与削峰填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有序推进电网项目建设,特别是针对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产业发展变化,及时组织规划调整,将500千伏磷都、青龙等15个500千伏输变电项目、都匀山茶输变电工程等24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纳入省电力发展规划,积极申请500千伏项目调整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加强用地保障。对千亿级、五百亿级开发区、土地开发率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好的开发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支持扩大规模、允许调整区位。强化开发区功能定位,优先保证新型工业化产业项目用地,确保开发区工业用地占比增加。挖掘存量土地潜力,高位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做好开发区工业项目地块的收储,推动工业项目“净地”出让,优先保障新型工业化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推进“标准地”出让、工业用地挖潜增效等,提升工业用地“亩产”效益。二是持续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体制架构,引导用电企业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利用市场化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用电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推动电网规划建设,保障产业发展用电需要。
三、关于突出重点产业、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大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积极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是传统产业链加快延伸。围绕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关联产业发展,酱香白酒产业已形成原料供应、包装配套、仓储物流等产业链供应链供需适配、高效衔接的产业生态。2022年,全省酒用高粱种植面积达288.2万亩,省内白酒包装配套率稳定在80%以上。围绕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聚焦资源精深加工方向,先后引进落地一批精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加速延伸完善。磷及磷化工已形成完备的磷矿采选、提取、加工的磷化工产业链条;煤及煤化工已形成了以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焦化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链,以煤制乙二醇、煤焦油深加工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铝及铝加工已形成勘探、采矿、冶炼、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锰及锰加工已形成锰矿石、电解金属锰、锰系合金、锰系新材料等生产的产业链。二是新兴产业生态逐步形成。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为主导,电力装备、工程及矿山机械为支撑,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为新动能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航空航天已形成国内配套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从电子元器件、彩色电视机扩展到智能终端及配套、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设备、电线电缆、高性能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功能材料等七个门类。其中,电子元器件行业已基本成为全国产品体系最全的重要电子元器件基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近两年抢抓行业“风口”机遇,先后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裕能新能源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产业规模连续两年倍增,目前基本形成含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和循环梯次综合利用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聚焦磷、煤、铝、锰、钛等资源精深加工以及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白酒生产基地,巩固优势产业地位。二是聚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备份基地、算力保障基地,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三是聚焦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按照“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的思路,谋划布局发展新型电池及材料、数字产业、氢能、空天科技、生物科技等未来产业,尽快形成新动能,抢占新赛道。
四、关于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十四五”以来,为更好支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我省出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1+5”政策文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考核评测资金及直补资金等渠道,支持开发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一是指导各市(州)和开发区对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投向领域,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向全省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倾斜。2021年以来,共获得专项债发行的项目96个,支持额度106.89亿元。二是通过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开发区发展积极性,引导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年度综合测评结果。2021年以来,共发放评测奖补资金2.34亿元。三是省委省政府统筹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一核两区”规划布局重点园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54个,切实解决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慢、资金短缺等问题,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截至目前,99个纳入省级监测的开发区已全部实现“五通一平”,部分实现“七通一平”,极少数发展较好的实现“九通一平”;建成千亿级开发区2个,百亿级以上47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酱酒、磷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重点开发区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开发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一是指导各市州做好专项债谋划。积极指导各市州对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投向领域,围绕产业配套谋划好专项债项目。加强部门间对接,对处于发展风口期产业项目的重点园区,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的原则,尽量在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中给予倾斜支持,切实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二是持续优化开发区规划布局。鼓励各市(州)对本地区小而散的各类园区跨区域进行整合,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有限资源,加快产业集聚;特别是区域邻近、产业相近或相关联的开发区,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园区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地方把完善工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在保障好“三保”和防范好债务风险的前提条件下,尽量统筹可支配财力用于工业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
五、关于进一步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的建议
人才支撑方面:近年来,我们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创新工作举措,持续集聚各类人才,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引才用才制度建设。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力度,对引进人才给予住房保障、团队建设、科技项目、岗位聘用、人才激励方面的支持。二是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人才需求,组织实施“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培养了宋宝安、胡瑞忠等2名院士、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21名、省高层次创新型“十、百”层次人才187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84名,培育建设262个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院士工作站93个。三是多渠道汇聚工业人才。依托人才博览会,开展规模化引才活动,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599家工业企业参加人博会线上引才活动。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行动计划,截至5月全省工业领域累计引进培养新增重点人才80人。举办“贵州工业‘职’等你来”2023年贵州省工业企业专场招聘会,共组织77家企业提供340余个岗位需求人才2000人。四是加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以职业培训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星光培训”“专精特新”培育行动计划,帮助企业人才拓展视野、更新理念、提升素质。指导各地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及相关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培训行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快推进企业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培养。今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7617人(次)。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制造业发展人才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支撑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评促建,指导帮助工业企业完善内部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水平,不断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增效。“十四五”以来,共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9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9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二是创新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定期发布“技术榜单”,推行“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精准引进省外高层次人才,解决“卡脖子”难题。截至目前,共累计发布11批26个技术榜单,吸引120余个省内外科研团队参与揭榜,立项实施13个科技重大专项。三是实施“科技入黔”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入黔”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国科办区〔2022〕87号),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加大“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围绕我省“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等科技创新核心目标,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等活动,为我省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四是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支持和鼓励工业企业实施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项目。“十四五”以来,共支持工业技术创新项目195个,支持金额1.25亿元,带动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5.5亿元,开发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有力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1.15%(2022年数据尚未发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加强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乌江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推广,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六、关于完善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物流枢纽网络。贵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贵阳、遵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清镇市物流园、黔中(安顺)物流园、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相继纳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名单,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为重点,以贵州现代物流牛郎关智慧物流园、贵阳国际陆港等重点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枢纽网络。二是加快培育本土物流龙头企业。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列入国家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是全国第三个专业快递物流园区。贵州易林物流有限公司、贵州物资现代物流集团入选2021中国智慧物流示范企业。贵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贵州省现代物流产业集团获评国家5A级物流企业。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遵铁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出台《贵州省新晋国家A级物流企业奖补方案》,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89家。三是推进重点航道建设。珠江水系贵州境有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两条出省水运通道。其中,南北盘江-红水河通道已建成364公里四级航道和15个500吨级泊位;龙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于2015年按照500吨级通航标准开工建设,为提高航道通行能力,贵州和广西两地共同提出将通航标准提升至1000吨级,项目于2017年停工调整,并于同年国家发改委同意提升通航标准。截至目前,项目社稳报告和用地预审已获批复,工可待批。项目横跨贵州、广西两地,贵州境温寨、朗洞、大融和从江4个梯级已建成500吨级船闸,但因广西境内的梅林和洋溪两级航道枢纽未打通,整个通道效益尚未形成。四是降低物流成本。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降物流成本的12条具体措施,助力全省物流业提质降本增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全省内统外联、协调融合发展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的制造业物流。加强协调推进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建筑物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复工建设,同时协调广西加快推进洋溪、梅林2级枢纽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提升我省珠江水系通航能力。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8日
(全文公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勇介绍,“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简单来讲,就是将1天分为尖、峰、平、谷和深谷五个时段,以2025年4月份35千伏一般工商业电价为例,低谷时段为10:00至15:00,电价为每度0.35元,其中深谷时
4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勇从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目前的主要创新点、未来的深化方向3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具体如下:一、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时电价机制的实施,为山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即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2025年4月10日,全球领先的储能源科技公司新能安正式发布新一代工商业储能系统UniCAG300-150。作为“软硬件双核驱动”的长寿命储能系统,以“15年不变芯”为核心承诺,结合动态收益智能优化能力,为工商业用户及投资商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保障,推动储能行业向“高价值、可持续”阶段迈进。五大硬核性能
促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新动能——《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高长征韩超杨萌(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到2025年年底,实现新能源汽车与超充网络相互协同、与电网融合互动,建成布局均衡、充电便捷、智能高效、机制完备、技术先进的便捷超充生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4日晚间,德业股份披露公司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11.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80%,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68%。报告期内,公司
日前,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明确垃圾发电厂2024年统计电量的通知。2024年河北省垃圾发电上网电量合计540094.94万千瓦时。详情如下: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明确垃圾发电厂2024年统计电量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发展改革委(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到,降低用能成本。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鼓励发电企业降低年度、月度双边协商电价。研究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业用电转供电加价幅度,引导园区在转供电
近年来,我国引导新能源项目有序进入电力市场,以市场化手段扩大其消纳空间,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从保量保价的兜底保障,到不保量不保价的全市场化交易,我国新能源行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为我国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体系提供政策与路径参考,助力能源绿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组织召开新疆区域2025年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系统总结2024年新疆电力市场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安排部署2025年电力市场重点工作。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即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近日,新疆能源监管办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个别售电公司涉嫌利用“发售一体”优势扰乱电力市场秩序。针对这一情况,新疆能源监管办第一时间对涉事发电集团和所属售电公司进行监管约谈,宣讲政策要求,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要求,督促立行立改。目前,涉事企业已按整改要求对市场交易策略进行了
促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新动能——《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高长征韩超杨萌(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对连续12个月未进行实际交易的售电公司暂停上海电力市场交易资格的通知。经核查,陕西国弘益欣能源有限公司、三门峡市天鹅电力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共享储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连续12个月未在上海电力市场进行实际交易。经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机构同
4月14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来京考察,两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与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参加有关活动并进行座谈交流,推动两地进一步加强对接合作。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共同加强产业链协作,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重庆电力交易中心转发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征求《重庆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多月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提到,在已常态开展的连续调电试运行基础上,拟于5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长周期多月结算试运行。本次试运行期间开展中长期电能量交易和现
4月11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发布四川电力市场2025年3月注册、重大信息变更及注销市场主体名录的公告》。2025年3月,四川电力市场新增注册生效市场主体共1788家,其中发电企业2家,售电公司2家,电力用户1784家。重大信息变更市场主体共71家,其中售电公司57家,电力用户14家。注销市场主体1家
据外媒报道,储能开发商EnergyVault公司计划收购Enervest集团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运营的125MW/1GWhStoneyCreek电池储能项目。日前,EnergyVault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从其合作的开发商Enervest集团手中收购了这个电池储能项目,但未透露收购金额。双方在去年签署了一份初步合作协议,EnergyVault公司
4月11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国网华东分部在上海组织召开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工作会商会。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信委、江苏省能源局、浙江省能源局、安徽省能源局、福建省发改委,江苏、浙江、福建能源监管办等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联席会议副主任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按照4月2日北京月度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7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2024年迎峰度冬火电厂顶峰发电奖补情况的公示。合计顶峰电量211527万千瓦时,合计奖补资金26328万元。文件明确奖补规则,对顶峰电力75%(含)—80%(不含)的电量,按0.1元/千瓦时进行奖补;对顶峰电力80%(含)—85%(不含)的电量,按0.12元/千瓦时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7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对已工商注销的312家经营主体进行自动注销公示的通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对已在贵州电力市场完成注册各类经营主体的工商登记状态进行了核查,截止2025年3月31日,总计已有312家经营主体(其中电力用户302家,售电公司7家,发电企业3家)在工商行政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日,贵州省黔西南州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及发电量数据。1-2月,全州全社会用电量32.28亿千瓦时,增长4.39%(南网用电11.32亿千瓦时,增长15.14%;地网用电20.96亿千瓦时,下降0.62%);工业用电量20.57亿千瓦时,下降1.31%(南网用电2.47亿千瓦时,增长12.28%;地网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市场化交易加权均价,为396.6元/兆瓦时。
全省能源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能源产业发展脉搏,精准施策,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全力推进全省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煤炭行业规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些年来,贵州省绿电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贵州电力市场绿电交易电量完成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5%,2025年年度绿电签约电量7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贵州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也迅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贵州省新能源装机总容量突破3000余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607万
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首、创下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第一,正在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还在创造奇迹的路上。绚丽飘逸的龙族毛发、裂空中汹涌澎湃的岩浆、恢宏壮观的海上战斗场景……数据显示,该影片1900余个特效镜头中,超40%由贵州省贵安超算中心渲染,耗时近三年。这背后离不开贵安新区高效的算力支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6日,贵州省黔西南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发布。报告明确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推进兴仁屯脚坪寨风电场、晴隆县光照猫猫井光伏电站、望谟县蔗香光伏电站等项目建成投运,电力总装机达到1800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拟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公示,本次拨付金额合计3264万元,涉及9个项目,项目装机容量共445.75MW。公示时间: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3月9日。详情如下:关于拟下达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公示根据《省财政厅关于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日,六盘水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报告明确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推动工业园区谋划建设“增量配电网+智能微电网”项目,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等成本。鼓励园区积极使用分布式光伏、小型风力发电
2月24日,中广核贵州安顺关岭新能源有限公司月亮湾储能与贵州金元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贵州电力市场首份独立储能的中长期交易合同,标志着独立储能正式进入贵州电力市场。独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加快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