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81个低碳城市试点中有40个优良 评优秘诀已梳理

2023-08-15 09:27来源:中国环境作者:邢彭关键词:低碳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迎来了首次全面的工作进展评估。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40个城市被评为优良城市。

这些优良城市如何探索绿色低碳转型道路,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

特点一:规划引领,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压实低碳发展责任,准确把握地区低碳发展的战略定位、政策导向,切实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战略顶层设计中,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评估报告》中显示,深圳、青岛等25个城市出台了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北京、天津、杭州等24个城市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济南、贵阳等25个城市制定出台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多个城市以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实现低碳发展。

以深圳市为例,在深圳发布的《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技术支撑体系、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考核体系等重点任务,阐明了深圳10年低碳发展战略和方向。这一规划已经成为深圳制定低碳领域相关重大决策的基本依据。此外,规划的编制对明确低碳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实现总体发展目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等10个城市每年编制并下发年度低碳城市建设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聚焦重点领域、明确重点任务。其中,南京市每年印发《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年度实施方案》和“双碳”工作要点,聚焦八大领域,明确重点任务40项、重点指标30个,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调度工作进展,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确保低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如期保质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据《评估报告》统计,在所有的试点城市中,有超过一半的试点城市建立了温室气体考核目标责任制,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分解至区县(园区)。其中,济南实施了区县碳排放强度分类控制,将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此外,在“十四五”期间,济南市还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纳入全市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明确提出了对各区县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考核。

特点二:科技赋能,增加绿色低碳技术供给

《评估报告》指出,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议试点城市强化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试点城市中,浙江省宁波市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与先进储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固废资源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态碳汇等领域,启动实施了“双碳”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工程。

江苏省苏州市围绕可再生能源替代、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能源高效利用、生态固碳增汇等领域,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的形式,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攻关、先进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南京市建设低碳重大科创平台,加强前沿技术攻关,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并在《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的实施细则》中明确,围绕可再生能源替代、储能、氢能、生态碳汇、低碳或生物碳(负碳)产品、生物绿色流程再造等领域,对于达到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攻关、先进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标准的,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资金奖励。

记者发现,被评为优良的试点城市不仅在低碳技术攻关上下足了功夫,还在适用技术的推广上持续发力。

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以新一代创新技术方案建设绿色零碳智慧码头。

苏州市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天然气、分布式生物质和余热余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和应用。

贵州省遵义市引导企业开展节能低碳认证,进一步推广和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

安徽省淮北市发布全市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介目录,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等。

特点三:典型示范,经验做法可复制可推广

自2010年以来,我国开展的81个低碳城市试点,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和工作基础。81个试点城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的宝贵经验。

《评估报告》显示,部分试点城市持续引导金融资源投入绿色低碳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降碳减排。

例如,广州市建立了城市碳普惠推广平台,实现市民低碳行为数据获取、减碳量实时核算和优惠兑换等功能。同时,在2023年出台《碳普惠自愿减排实施办法》,推出广州碳普惠方法学和自愿减排量,汇集量化了更多贴近生活的低碳行动。

广东省中山市编制了《碳普惠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碳普惠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成了7种低碳行为减排量方法学的开发。

上海市建立碳普惠消纳机制,一方面,对接上海碳市场,鼓励本市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完成碳排放权清缴履约;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个人及大型活动主办方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实现碳中和。

镇江市建设了“碳惠宜”平台,倡导“谁低碳谁受益”理念,将市民的节能、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行为,换算为碳减排量,同步建立了政府补贴、商业激励、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衔接的普惠机制。

此外,还有部分试点城市探索创新,形成了“光伏互联网+绿色金融模式”和“财政+市场”光伏整村推进等创新模式,组织落实气候投融资改革实施方案、电力绿色贷、“碳中和”网点建设等一批创新成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低碳城市查看更多>绿色低碳转型查看更多>绿色低碳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