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电网侧评论正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王铁柱:长时储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转型的风险

2023-09-11 16:02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长时储能储能系统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长时储能+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可以更大规模的去替代CCUS+化石能源+新能源的技术路线。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所前瞻室副主任 王铁柱

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2023年9月11-12日于宁夏银川举办“2023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所前瞻室副主任 王铁柱做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挑战与长时储能需求》的报告。

他从长时储能系统的角度分析遇到的挑战以及对长时储能的需求。

他表示,到了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过80%以上,消耗电量的90%以上来自于非化石能源,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里面的占比70%以上。过去火电、水电等出力相对可控,所以过去都是源随荷动的系统,负荷随机变化,我们通过控制电源的出力去跟踪负荷的变化来保持实时平衡。但未来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电力电量时空分布极度不均衡,丰饶和短缺交织等保证供需的平衡挑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充裕性挑战。

另外,他表示,新能源发电设备本身跟传统的常规机组也有较大区别,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常规机组以后,系统整体的强度支撑等变弱,因此带来了安全性的挑战。由于有充裕性、安全性的挑战,未来的电力系统需要运行,那就需要多行业、多系统的协调,以及辅助服务作为支撑,在原来的发电成本以外还有很多综合成本,因此又带来了经济性和体制机制的挑战。

14177291 (1).jpg

他提出,为了保证不弃风光以及保证高峰时段的用电,需要大约0.7倍的最大负荷灵活调节能力,这部分的能力就需要储能来调节。他预测,从2060年的波动范围来看,新能源出力占系统总负荷比例低的时候占16%、高的时候占142%,低的时候就需要储能来支撑,高的时候又需要储能将电量给存储起来,然后进行时间上的平移。新能源长时间大范围的功率波动,给系统消纳、安全,以及储能的利用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与挑战。另外新能源出力还有季节性的偏差,这就需要更长时间尺度的储能。

他表示,长时储能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有的报告称4小时储能为长时储能,而美国将10小时储能才成为长时储能,这个标准很难界定。总之,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越高,那么它需要的储能的时长越长。有了大容量、长周期的储能,就可以实现跨天、跨月、跨季节的能量存储转移和转换,保证未来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他提出,长时储能一般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和储热四大类,其中机械储能现在前景比较好、发展比较成熟的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而现在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不太合适做这种长时的储能。目前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的设计效率可以到70%,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能效转换低,以及度电成本比较高。

从电化学储能方面,液流电池相对于锂电池来说,能量存储和功率转换也是可以解耦去设计的,相对于锂电池来说可以用来做长时储能设计。这种技术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比较高,优点是电解液能量存储的成本,随着设计的小时数增加可以分摊下来,储能时长越长,单位造价就越低。

他总结指出,成本还是制约长时储能规模化应用的第一要素,目前抽蓄还是发展较好的技术路线。

储能除了要跟其他形式储能技术去竞争以外,还需要跟其他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去竞争,比如说负荷侧的灵活性响应,储能也要与它去做对比,尤其是长周期的储能。

最后,他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源网荷储一起努力去实现的。长时储能技术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演化路径,可以降低能源转型的风险。长时储能技术取得突破以后,新能源的发展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以长时储能+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可以更大规模的去替代CCUS+化石能源+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对于加快实现双碳目标,降低能源转型风险和成本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长时储能查看更多>储能系统查看更多>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