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杨勇平 校长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6389名本科生、4575名硕士研究生和451名博士研究生正式成为华电新主人。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周坚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老师和关心支持你们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在你们当中大约三分之二本科生是05后,北京校部年纪最小的只有13岁,保定校区年纪最小的只有15岁,大部分研究生都是00后,是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同学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你们当中,有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英语能力大赛、机器人大赛、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有服务保障冬奥会、国庆阅兵的志愿者,还有省级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看到如此优秀的你们,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同时,你们也是有着特殊学习经历的一届新生。在过去的求学岁月里,大家经受住了疫情和升学的双重“大考”,以优异成绩迈上了更加广阔的成长舞台。在此,我要为你们在疫情期间付出的艰苦努力、克服的重重困难、收获的别样成长由衷点赞!特别感谢你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交付给了华电,在未来求学深造的道路上,相信大家一定会以新“华电人”特有的朝气和睿智彰显各自的优秀和自信,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巍巍学府因你们的加盟而越发充满活力、更加熠熠生辉!
大学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你们所选择的华电,作为高等教育国家队之列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建校65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学校正以服务“双碳”战略为己任,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向着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加速前行。面向新时代,学校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用知识和智慧照亮大家的前程,助力你们插上腾飞的翅膀,早日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光荣接力者和勇敢追梦人。
同学们,在你们求学备考期间,也经历了许多家国大事,尤其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悟到百年大党的恢宏历程和使命担当,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图景。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胸怀天下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致胜的密码之一,而以宏大视野和无畏气魄尽责修业则是干事创业的基石,一个党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个人更是如此。同学们生逢盛世,沐浴着新时代的东风健康成长,是极其幸运的一代,但强国重任和复兴伟业也无疑对大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值此你们开启学业新征程之际,今天我就以“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为主题,向大家提出四点期望和要求,希望你们在尽时代之责、修学习之业中能够更好地明方向、悟规律、增智慧,在宝贵的大学时光里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放飞更绚烂的梦想。
一是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就要心怀国之大者,在知时明势中肩负时代之责。
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唯有顺应大势、主动作为,才敢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们生逢伟大时代,把握好“时”与“势”,才能走得更远更高。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大局”相交织、“两个百年”相交汇的历史节点,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这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各国都在抢先布局前沿创新的赛道,中国也在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同学们只有志存高远,胸怀“国之大者”,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才能拥有高尚、充实的人生。特别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是华电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更是每一位华电学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衷心希望你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靓丽风采、迸发豪迈激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就要筑牢学业根基,在知行合一中练就过硬本领。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辩证方法,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才。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展露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青年正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希望你们从上好每堂课、做好每个实验开始,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锻炼过硬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思维能力,让基础厚实、专业精深成为你们的基本素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回信,充分肯定了同学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勤奋治学,练就兴农富农的“十八般武艺”。新时代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希望同学们把社会实践作为提升本领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到实践中去探寻、去体验、去积累,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三是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就要坚持创新为要,在探索创造中力攀科技高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历代华电人的共同特质。从我校杨以涵教授在国内首次研制出静止无功发生器实验系统,成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到杨奇逊院士研制出中国首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开启了我国微机继电保护的新时代;再到刘吉臻院士研发出中国首套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为火力发电装上了“智慧大脑”……一代代华电人因电而生、因电而变,赓续书写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生动画卷,合力交出了勇闯“无人区”、实现“从0到1”的卓越突破,创造了载入中国电力发展史册的数个“第一”。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
同学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自主创新时代之责,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哪个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都要坚守矢志创新,永葆强烈的创新探索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始终保持对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执著劲头,敢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提出新观点、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科研之路不是短时间的发力疾驰,而是持久的耐力比拼,时常面临反复验证的繁琐和履次失败的懊恼,要保持定力,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静下心来打好基础,从源头和底层搞清楚基础理论,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铢积寸累、日就月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
四是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就要涵养品德修为,在向上向善中拓展人生格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品德之于个人、社会和国家,意义重大,做人做事的根本就是锤炼品德修为。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政治理念,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无不把“德”放在首位,并以此规范个人行为、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国家发展。五四运动以来的百余年间,无数有志青年精忠报国、奋发图强,迸发出矢志复兴的历史伟力,彰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同学们要把品德修为摆在为人处事的第一位,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有理性、正确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岁月静好,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服务人民;面对外部诸多诱惑,要学会涵养静气、独立思考,时刻耳聪目明,做到行稳致远。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在华电这个大家庭里相聚在一起,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希望你们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有“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远目光,保持奋发自强的精神面貌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与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同学们,你们这一代青年的成长期、奋斗期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高度重合。身逢盛世,责任在肩,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下青衿之志,让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梦想绘入时代星河里。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之责,练就过硬本领,力攀科技高峰,拓展人生格局,让蓬勃青春与时代家国同频共振,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生活愉快,学业有成,在华电度过充实而难忘的求学时光,勇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新能源占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分布式电源成为装机主体,“电从身边取”将会成为电力供应的基本形态,但是我国疆域辽阔,能源资源和负荷呈逆向分布,又让“电从远方来”变得不可避免。因此,电力供应将同时存在“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方式。在此情况下,电网规划建设将作何思考?安全保供方式需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杨勇平入选。杨勇平,男,1967年4月生,山西柳林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
11月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公布了2023年11月的ESI最新数据。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50强,标志着我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我校已有“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
11月8日,由商务部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核能及核技术应用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我校顺利举办。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檀勤良出席并讲话,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李博与来自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缅甸、埃塞俄比亚、塞尔维亚和埃及的7个国家的20位能源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参加开班仪式。仪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华北电力大学新增碳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能源电力安全学2个自设交叉学科博士点。至此,华北电力大学共有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7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完成备案,具体名单如下:碳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从碳管理战略出发
近日,云南能源监管办与华北电力大学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云南电力市场机制完善及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有关事项。为促进云南电力市场与区域电力市场更好融合,7月,云南能源监管办委托华北电力大学开展“云南电力市场优化完善及与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衔接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当前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教育部披露了《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名单》,华北电力大学入选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基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9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本名单对原风景园林学、医学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华北电力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校部欢迎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硕士研究生,我校北京校部招生代码为10054。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
9月4日至5日,皖能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翔赴北京先后拜会国家能源局、华北电力大学。集团公司领导方世清、相关部门及子公司负责同志参加。在国家能源局,陈翔一行与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进行座谈交流。陈翔对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给予掺氨燃烧示范项目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详细汇报了项目进
教育部网站11月29日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张广军同志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李元元同志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职务。公开信息显示,张广军,1965年3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校长
11月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公布了2023年11月的ESI最新数据。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50强,标志着我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我校已有“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
11月1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与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座谈后,双方共同见证了三峡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良友和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华北电力大学新增碳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能源电力安全学2个自设交叉学科博士点。至此,华北电力大学共有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7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完成备案,具体名单如下:碳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从碳管理战略出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教育部披露了《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名单》,华北电力大学入选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基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
浙江省能源集团2024年校园招聘开启,释放864个应届生岗位。
10月9日,东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张静辉到访吉电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牛国君与张静辉就加强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才延福对张静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产业布局和转型发展等情况。才延福表示,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9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本名单对原风景园林学、医学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正式揭晓!进入世界排名前400名的中国大陆高校数量从去年的18所大幅增加至今年的30所。中国大陆共有86所大学上榜,是入榜高校数量排名第五的国家/地区。中国香港仍然是世界顶尖大学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香港大学排名世界第35名,共有5所大学跻身世界前100名,6所大学进
华北电力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校部欢迎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硕士研究生,我校北京校部招生代码为10054。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
9月14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在汉与来访的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雨露一行座谈,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进行深入交流。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靖,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出席座谈。雷鸣山对陈雨露一行来访表示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杨勇平入选。杨勇平,男,1967年4月生,山西柳林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
6月26日、27日,华北电力大学分别在北京校部、保定校区举行202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校长杨勇平在典礼上作了题为“拥抱大时代挺膺向未来”的讲话。杨勇平首先代表学校和周坚书记向顺利完成学业的6247名本科生、3483名硕士生、206名博士生及175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抚育和悉心教导毕业生的亲友
拥抱大时代挺膺向未来——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校友、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华北电力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共同见证6247名本科生、3483名硕士生、206名博士生及175名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征程。首先,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服务等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海洋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创新团队等7个团队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
5月10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IEC第36届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出席会议并作题为《自信自强创一流守正创新促发展引领广大能源电力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的工作报告。学会副理事长贺锡强、金耀华、王良友、郭剑波,中国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9人入选,包含南方电网饶宏、华北电力大学杨勇平等人。
12月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勇平,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双方就全面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富民,华北电力大
12月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勇平,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双方就全面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富民,华北电力大
8月18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成立大会暨“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在会上指出,氢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关键途径,我国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已经开启。(来源:微信公众号“氢促汇”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华北电力大学杨勇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多温区SCR脱硝催化剂与低能耗脱硝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杨勇平教授团队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领奖。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