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升级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2025-04-15 17:15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杨勇平关键词:煤电新一代煤电杨勇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升级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勇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工作,通过“锚定战略目标、健全指标体系、坚定攻关路径、配套保障政策”四个方面,进一步夯实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推进煤电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一、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新一代煤电升级

当前,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电力系统面临灵活调节能力不足、安全保供压力增大等挑战。煤电是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力系统的“压舱石”,也面临着从传统主体电源向“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智能支撑”调节电源转型的重大挑战。《实施方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电力系统转型需求,以“三改联动”为基础,通过明确技术指标、完善实施路径、配套政策支持,系统部署煤电行业清洁化、灵活化、智能化升级行动路径,既是推动煤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二、健全煤电升级指标体系,开展有序化因厂施策

《实施方案》立足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战略全局,系统研判煤电行业现状与发展诉求,重点围绕现役机组改造、新建机组设计和示范项目三类机组,在“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四大方向明确了具体技术指标,兼顾了行业共性要求与区域特殊情况,为新一代煤电升级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清洁降碳方面,聚焦度电碳排放水平,挖掘新一代煤电的减排潜力和发展空间;安全可靠方面,强调机组在保供期出力运行的稳定性,明确了新一代电力系统“压舱石”的底线要求;高效调节方面,通过深度调峰、负荷变化速率、启停调峰和低负荷供电煤耗等具体要求构建了新一代煤电作为“系统调节器”的技术底座;智能运行方面,从控制、运维、决策三方面勾勒了新一代煤电的智能化升级蓝图。指标体系的设定形成了具有战略导向性的升级路径,以可量化的指标引导资源配置精准化,通过实施差异化技术要求实现动态优化,采用分类施策保持技术路线的包容性,确保了整体方案的系统性和可行性。

三、坚定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激发全链条创新动能

《实施方案》紧扣推动煤电功能定位转变这一目标,在“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下,围绕三类机组的“四大指标体系”,通过调动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联动,分区域、分类别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推动煤电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支撑”。《实施方案》明确并强调了发电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应因时因利积极有效作为,以此为牵引和导向,联合装备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攻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从理论创新、技术研发、装备升级等方面开展全流程、可推广的协同创新,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进一步创建新一代煤电创新发展协作平台,激发和保障全链条创新动能,为新一代煤电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配套多维激励政策驱动,实现全方位机制保障

为保障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政策和组织实施方案,强调分区域、分类型推进改造与示范。针对不同地区的电网调节需求与资源禀赋,支持符合“两新”等条件的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注重优先安排新一代煤电示范项目以优化煤电领域资源配置,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项目可行性,并增强煤电企业参与积极性,确保专项行动有力落实。同时也强调了应加强组织监管,明确各省差异化升级目标,由各省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统筹电力需求、机组条件与企业经营实际,建立动态更新的示范项目储备库。国家能源局将对省级方案进行评估把关,形成“地方规划—国家统筹”的推进机制,既赋予地方自主权,又保障全国层面行动的统一性。

总体而言,《实施方案》系统明确了新一代煤电在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创新体系等关键领域的升级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此次升级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煤电在能源体系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为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筑牢根基,奠定坚实基础。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升级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新一代煤电查看更多>杨勇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