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排放碳源减排评论正文

全球逐绿 用好ESG新名片

2023-09-25 10:4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王林关键词:ESG理念绿色低碳绿色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ESG不是一种束缚,是通向净零世界的新要求、新动能。”“ESG理念在投资领域的实践,已成为全球趋势。”“ESG考量已成为重新定义企业价值、重塑金融方向的重要因素。”9月13日-15日召开的“2023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释放出加速推动ESG体系建设,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信号。

全球范围内,从自发自愿到强制披露,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发展站上风口,在加速绿色转型大环境下,ESG理念成为一张新名片。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这张名片的价值和作用,成为各行业的研讨核心。

评估企业价值新指标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ESG领导者组织论坛联席主席屠光绍指出,企业是ESG践行的微观主体,在践行ESG的过程中,面临着经营内容转型挑战。

事实上,将ESG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已是大势所趋。对全球和中国的上市公司,以及即将上市和拟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的企业而言,ESG发生了里程碑式、风向标式的发展。“只以单纯的经营业绩、财务数据评价一个企业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ESG作为企业绿色低碳的竞争力之源,重要性越发凸显。”中电联副理事长、协鑫集团总裁兼协鑫能科董事长朱钰峰如是说。

协鑫作为专注绿色发展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企业,近年来不断完善ESG管治架构,将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目标相结合,推动构建基于ESG理念的绿色低碳生态圈。

从企业层面,要快速推动ESG体系建设,必须转变认知。在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看来,短期内做好ESG需要注重投入,但结合企业实践来看,还要基于创新的理念、模式和技术。“这些投入完全有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牵引企业可持续发展。”

王玉锁认为,应在ESG理念牵引下,利用创新的需求侧减碳机制,拉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碳经济”,为解决当下的发展难题提供系统性方案。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加速构建ESG管理体系,不断提高ESG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是新时代下的必由之路。“不要作表面文章给政府和社会看,而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企业做好,让历史和后代来检验。”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国际能源论坛第四任秘书长孙贤胜说。

绿色转型催生新财报

近年来,气候变化危机加剧,全球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加速气候行动和绿色转型的紧迫感愈来愈强,ESG理念被赋予更多希望,被视为提升长期可持续投资回报的重要驱动力。

“ESG俨然成了企业的‘第二张财报’。”孙贤胜如是称。三峡集团就在用实绩填满这张“新财报”,该集团奋力实施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主责主业、发展思路和目标愿景斗与ESG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高度一致。

“三峡集团因三峡工程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峡工程就是一项充分体现ESG理念的绿色生态工程。”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坦言。

“ESG正在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重要策略因素。”孙贤胜说,“对于以金融机构为端口,持续推动经济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绿色转型催生出的ESG相关投融资活动将越来越多。

彭博行业研究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ESG资产规模为22.8万亿美元,2018年增至30.6万亿美元,2021年达到37.8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3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总量的1/3。

“ESG投资能够赋能投资者,使其不论投资规模大小,都可以投资与其价值观相一致的标的,让每笔投资都能为其想要创造的未来添砖加瓦。”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强调。

绿色金融实践新依据

ESG理念不仅重新定义企业经营管理方向,还在重塑金融机构整体走势,这为推动ESG成为绿色金融实践重要依据奠定了基础。招商证券执行董事、总裁吴宗敏指出:“目前,ESG已被众多国际投资机构作为重要投资依据,截至7月底,国内已有480余只ESG公募基金,规模合计约5900亿元。”

ESG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本质要求。投资端应充分发挥ESG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推动作用,融资端应充分发挥ESG对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倾斜的引领作用。上海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认为:“投资端改革关键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只有培育更多优质投资标的才能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践行ESG有助于上市公司提升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ESG还将引领绿色可持续融资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通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引领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倾斜。”

“在交易产品端,ESG理念在引导长期投资、活跃资本市场方面发挥着带动效应,资本市场实践ESG理念有助于形成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市场文化,引导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王泊说。

据中国银行介绍,我国金融工具已经从早期的银行信贷,扩展至当前的绿色基金、转型债券、ESG基金等多种产品,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余额均居全球前列。截至6月底,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同比增长38.4%。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ESG理念查看更多>绿色低碳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