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879年5月28日,上海虹口乍浦路的一间仓库内,一台10马力的蒸汽机喷着白汽,电气工程师毕晓浦操作着一台与蒸汽机相连的自激式发电机,片刻后,弧光灯燃起光芒,瞬间照亮了老旧的仓库,这是中国亮起的第一盏电灯。
彼时的大洋对岸,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展开,发电机逐步推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电力”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大量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被转换成便于利用和传输的电能,而这也大大加剧了化石能源的消耗。
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其自然分布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又极为不均衡。对化石能源难以永续利用的忧虑和对最大程度获取资源的渴望,伴随着人类对这一能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直接导致美国的工业产能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产能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经此一役,人们深刻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为保障能源安全,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寻找替代能源,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探索。
除化石能源本身面临的资源性困境外,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也成为促使各国探索新能源的关键。
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提高了0.4℃至0.8℃。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做的气候变化预估报告结论是,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其中90%以上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是在化石能源消费活动中产生的。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1997年,联合国第三届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首次以国际性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巴黎协定》取代了《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要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范围内,并为1.5℃目标而努力;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全球有130多个国家承诺在21世纪中期左右实现碳中和或净零碳排放。这些国家的年排放量和经济总量,占全球碳排放和GDP的比重均为90%左右,占全球人口比重为85%左右。全球范围碳中和的共识与行动,标志着传统工业化模式的落幕,和一个新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
2020年,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了“努力争取在2030年以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以及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无论从能源量级、能源结构还是能源增长的需求来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以煤电为发展基础的中国,控制能源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是贯彻落实“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
“30·60”目标提出后不到半年,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引发业内关注,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努力奔赴“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
尽管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国家能源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达13.22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历史性超过煤电。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周大地认为,“能源低碳化意味着从供应方到消费方,全部都要进行系统性转变,这一转型过程中有大量创新需求,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是一个新机遇,能源行业要大胆参与低碳能源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
推动碳减排,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企业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站在时代变化的十字路口,过去三十年间,三峡集团从长江出发,不断“闯滩”“破浪”,在穿越能源丛林中,追“风”逐“日”,完成了从单一水电向综合性“绿能”开发的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变革中得到了升华。
截至2022年底,三峡集团国内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900万千瓦,“风光三峡”全面建成,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48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顺势而为者,方有所成。2022年,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提供着强劲动能。
在谋“新”中成长
一个国家的能源体系,与其自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飞速发展同时,新的挑战日益显现。其中一个显著矛盾是,中国发电量增速和落后的能源供应体系已远远跟不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
1992年,中国发电量仅为7540亿千瓦时,为美国(30750亿千瓦时)的四分之一。
在四川,上世纪80年代普遍实行每周“停三保四”措施,但依旧保不住每周用电四天。在江苏则是“停二保五”,实际上也保不了五天。
在改革发展和能源安全问题凸显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解决滞后的能源体系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
一方面,已勘察50年、论证40年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被正式提上了日程,中国水电迎来长达30年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加大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布局和发展力度。
在新能源的探索阶段,中国的开发重心之一是风电。但彼时,国内相关技术一片空白,想要点燃中国的风电梦想,尚需外部力量推动。
1986年,山东荣成马兰风电场引进了3台丹麦公司的先进机组,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陆上风电场。得益于当时三峡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探索经验,1998年,中国第一台国产大型风电机组S600亮相新疆达坂城,这是中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的开始,它以0.6兆瓦的单机规模标记了中国风电装备发展的起点。
到2003年,我国的新能源体系已包括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形式,但规模依然很小,仅占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
新能源的理想美好却微弱,直到一个重磅信号划破了寂静。
我国2005年制定、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制度上确立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为了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我国相继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上网收购制度、费用分摊制度、税收减免制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
政策鼓励下,仅2007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此时,随着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完成,厂网分开的市场体系让发电侧激烈竞争的格局日渐形成。针对发展难题,三峡集团深入调研分析,最终提出,要在全力保证三峡三期工程完美收官、抓好金沙江梯级电站建设筹备工作的同时,从水电开发向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转变,建成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
自此,三峡集团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2006年11月底,三峡集团进军新能源的第一个项目——浙江慈溪49.5兆瓦风电场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结束了浙江宁波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风电的历史。
尽管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首次实现世界第一,风电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但那时风电设备国产化程度和制造水平仍处于跟跑阶段。
产业高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面临复杂海况、盐雾腐蚀、海浪荷载、台风破坏等一系列难题挑战,技术难度远比陆上风电复杂,是检验风电产业技术能力的试金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0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答复提到,2024年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超过129.5万千瓦,有效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以两江新区京东方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总装机规模4.65万千瓦,已累计向京东方输送清洁电量6920万千瓦时;每年直接
三峡能源5月12日发布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指出,平均上网电价为各地项目电价加权平均计算的结果,受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情况、项目地区分布情况、市场化交易政策规则与交易成果、考核分摊情况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2024年公司整体电价同比下降最主要的因素为平价项目
三峡能源5月12日发布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指出,南疆基地初步计划2025年基地配套煤电项目开工,基地电源项目建设将与外送通道建设进展协同适配,保障基地新能源、支撑调节电源、输电通道“三位一体”同步建成。三峡能源聚焦陆上大基地、海上风电引领者两大重点,加快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66kV集电线路海缆采购及敷设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发布。公告显示,德京集团有限公司、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115960957元。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距离岸线16.5k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绘就绿水青山画卷。5月10日,东方电气绿色低碳技术发布会在四川德阳召开,面向全球用户发布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产业前沿技术、最新成果与应用场景,向用户提交创新发展的最新答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六大发电集团一季度报告日前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在利润规模与资产扩张方面延续领跑优势;国家电投凭借持续增长动能,营收排名上升1个位次;华能集团喜迎“开门红”,利润总额排在第2。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投营业收入超越华能集团,跻身六大发电集团第二位。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
5月9日,三峡集团召开2025年5月工作例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部署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部署推进下阶段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履行央企战略使命放在首位,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工作落
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并开展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5月11日,中车青海造首台套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风电机组在刚刚投产的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清洁能源装备青海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三峡集团云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基于绿氢零碳生活圈研究及示范运用项目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云南丽江,以丽江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为基础,为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为主要目的,通过开发基于绿氢的零碳生活圈,一是开发基于绿氢的零碳数字化智慧文旅小镇,打造“氢能
近期,六大发电集团2024年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以全年营收7748.48亿元、利润总额1235.38亿元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资产规模更是突破2.24万亿元,持续巩固电力央企“一哥”地位;华能集团在利润总额上反超国家电投,重回第3;三峡集团则在“够格”参与五大发电集团竞争之后,持续进行大额投
4月29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在湖北武汉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郑学选一行座谈,双方就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三峡集团总会计师、党组成员谢松,中建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秉琪出席。刘伟平欢迎郑学选一行来访,对中
4月7日,三峡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高层联动,82年生的三峡能源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龙,调往湖北能源任党委书记,并推荐为董事长人选。此番履新,张龙从三峡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实施主体三峡能源,跨越到综合能源发展平台湖北能源,也标志着他从单一新能源领域的深耕转向综合能源平台的全面统筹。这一角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点工程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提速。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快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做好电力外送及电量消纳,服务新型储能并网,创新相关技术,服务区域绿色发展。2024年,吉林省间外送电量达214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378亿千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点工程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提速。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快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做好电力外送及电量消纳,服务新型储能并网,创新相关技术,服务区域绿色发展。2024年,吉林省间外送电量达214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378亿千
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编写的《千帆竞渡:基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上、中、下)》已于近日面向全国发行。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引领国内氢能领域革新探索的典范之一,提炼实践经验,汇集成改革案例《系统实施深化改革,打造氢能领域行业领军企业》,被成功收录其中,鲜明地体现了基层国有
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了解到,截至12月18日,吉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15万千瓦,年初至今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2021年10月,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启动,风电、光伏发电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今年年初至今,吉林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新增387万千瓦,2023年
12月8日,吉林白城乐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个工程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基地项目的重要新能源送出配套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极大满足白城大安地区300万千瓦的新能源接网和外送需求。鲜为人知的是,该工程凭借基建“六精四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现场进度与合同工期提前3个月,节省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专家组同意可研报告通过审查。据了解,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2×66万千瓦保供煤电项目是推动“吉电入京”、加快建设“陆上风光三峡”的保障性工程,项目拟在白城境内建设2台66万千瓦超超临
10月14日,三峡四川能投举行金沙江下游水风光一体化基地(以下简称“金下基地”)美姑县94万千瓦光伏项目EPC合同签约仪式,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英平,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程剑平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何勇主持会议。会上,三峡川能(美姑)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与各标段承包单位签署
9月6日,三峡四川能投阿坝县查理110万千瓦“光伏+N”项目一期25万千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三峡集团在四川省阿坝州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光伏项目。该项目是三峡集团在四川省投资建设的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项目,也是三峡集团迄今在海拔3500米以上实现并网发电的最大光伏项目。项目总装机规模110
近日,随着项目最后一台风机的风轮与主机在高空精准对接,卓越平台低功率机型的首个三0风场——华能洮南昊安200MW项目顺利完成全场吊装。该项目采用了32台卓越平台EW6.25-202机组,项目的顺利吊装,不仅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电气风电推动高质量、可持续风场建设树立了新标杆。自卓越平台低功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上“风电小三峡”的吉林省通榆县,水发龙海风电场内66台百米高耸的风机宛如长龙矩阵,矗立在广袤的草原之中。作为“吉电入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发能源通榆龙海风电场是山东省和吉林省“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对加快吉林省“陆上风光三
5月15日,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总裁张彦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总会计师吕双,董事会秘书冯勇出席会议,来自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基金、瓴仁投资等机构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80余人参加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管理层就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
5月14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5月份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例会,总结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出席会议,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主持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领导王瑛、曲波、陶云鹏、苟伟、李建伟参加会议。陶云鹏、苟伟、李建
5月13日,国家电投集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5次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化转型,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主持
5月12日,中核集团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各类安全环保风险可控在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主持会议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5月9日-11日,2025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举办。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等联合发布“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国家能源集团获评3219.34亿元,较去年增长288.46亿元,同比增幅9.8%,位居能源央企前列。集团公司共有21家所属单位上榜,数量为央企第一。其中中国神华、神东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年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底,这家中国第一大石油公司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约达1000万千瓦,约为华电集团的十分之一。(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尽管总量尚未能对电力央企构成威胁,但中石油新能源业务的成长速度却很惊人。从2021年
5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赋予国资央企的战略使命,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谋划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电投能源近日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停牌进展公告。电投能源(以下简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股权,并
5月9日,国家电投集团在总部召开“锋火相传#xB7;向新而行”五四青年大会,过去一年,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集团“均衡增长战略”落实落地,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会上,集团团委进行了2023#x2014;2024年度“两红两优”表彰,20个团组织获评五四红旗团委,50个团组织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50名个人获评优秀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六大发电集团一季度报告日前陆续披露,国家能源集团在利润规模与资产扩张方面延续领跑优势;国家电投凭借持续增长动能,营收排名上升1个位次;华能集团喜迎“开门红”,利润总额排在第2。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投营业收入超越华能集团,跻身六大发电集团第二位。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
5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召开4月份经济活动分析会,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至4月份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研判形势,部署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冯来法主持会议。集团公司领导傅振邦、杨鹏、徐新福、王益民、闫国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