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9月28日,工信部在答复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456号(工交邮电类617号)提案时表示,下一步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全局性谋划,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管约束力度。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回收服务网点等一批标准研制工作,提升标准支撑水平。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平台作用,落实落细产融合作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持续推广应用退役电池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大供需对接,推动先进技术规模化应用。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456号(工交邮电类617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进9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配量逐年增长,并逐渐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既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完善政策体系。落实《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压实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综合利用企业等产业链相关主体的责任。结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研究细化管理要求和监督检查等措施。配合商务部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拆解与动力电池回收之间的衔接。
(二)提升综合利用水平。支持企业围绕动力电池智能拆解、高值化再生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综合利用技术瓶颈。持续更新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编制供需对接指南,加大退役动力电池柔性拆解、废旧锂离子电池破碎分选高效回收利用等先进工艺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标准支撑引领作用,组织制定动力电池编码规则、规格尺寸、余能检测、拆解规范等国家标准,单体拆解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引导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水平。累计培育遴选84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骨干企业,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协调推动财税金融部门加大对工业绿色发展支持力度,配合出台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并将废旧电池回收产业的退税比例由30%提高至50%。联合金融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研究建立绿色科创企业培育引导机制,加速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基于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溯源管理平台”),开展动力电池流向追溯,督促汽车生产、电池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等企业落实溯源管理。会同生态环境部发布《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186—2021),强化废旧动力电池环境污染防治监管;2022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查处一批汽车零配件电池案件,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部赞同你们提出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下一步,我部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加快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政策标准。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全局性谋划,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管约束力度。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回收服务网点等一批标准研制工作,提升标准支撑水平。
二是落实金融科技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平台作用,落实落细产融合作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持续推广应用退役电池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大供需对接,推动先进技术规模化应用。
三是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升级溯源管理平台功能,构筑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监测机制,持续提升溯源监测效能。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规范条件公告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处理环境监管,督促指导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落实相关规范要求。严厉查处汽车零部件电池相关案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渠道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强化社会监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010-68205360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年8月23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9日,浙江吉信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方成龙,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陶青7月1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累计对超5万家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目前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5G基站单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已建成1万余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服务
近日,有投资者通过上证e互动向福龙马提问:公司的锂电池回收业务,是消费锂电池吗?还是新能源汽车锂电回收?福龙马)7月17日回复称,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的锂电池回收业务涉及的电池均包含消费电池和新能源动力蓄电池。感谢您的关注!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1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一起关注!Q1Q: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A:一是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支持开展高安
5月22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农村固体废物、城市建筑垃圾、生活源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方面内容,系统谋划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促进新能源
5月6日,安徽省经信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站)试点名单的通知。全文如下:关于公布第二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站)试点名单的通知各市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督、能源主管部门:为全面推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18日发布2023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根据计划,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年内将完成起草,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年内将提请审议。年内提请审议的项目有6项。分别是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工
日前,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济源市聚鑫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拆解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详情如下:济源市聚鑫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拆解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一、项目名称及概况项目名称:年拆解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建设单位:济
日前,北极星电池网获悉,《荆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不得随意丢弃。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生产者、销售者应该提供废旧蓄电池回收服务,建立回收台账,及时将回收的废旧蓄电池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法处置。鼓励电动自行车维修服务商提供废
2月21日,武汉东风鸿泰汽车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梯次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发布。项目新建一条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拆解梯次利用生产线,包括电池包及模组拆解、模组电芯检测、梯次电池包组装等工艺设备和溯源信息化系统。建设规模为年拆解5000个废旧动力蓄电池,年组
11月20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征求意见稿)。此批名单是最多的一批、共有68家企业,其中包括瑞浦兰钧、赣州腾远钴业、多氟多、中车时代、格林美深圳等45家列为梯次利用企业,还有长虹鹏程等20家企业列入再生利用企业,3家双资质企业。
日前,湖北荆门市政府印发《荆门市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文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市政府各部门:《荆门市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0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此批名单是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批、共有68家企业,其中包括瑞浦兰钧、赣州腾远钴业、多氟多、中车时代、格林美深圳等48家列为梯次利用企业,还有长虹鹏程等23企业列入再生利用企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退役高峰临近,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重要性愈发凸显,多地加快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并酝酿给予“真金白银”支持。11月初,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的通告,提出鼓励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对纳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
10月26日由ACI环保(上海功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分会,环卫科技网联合支持,德国BHS-Sonthofen公司独家协办的BRS2023中国国际动力电池回收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整车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电池回收与利用企业及产业链相关技术设备供应商、投资券商、咨
10月12日,四川省经信厅等10部门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方案(2023-2025)》。方案提出,要以构建工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为目标,推动全省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磷石膏和锂渣实现全部消纳(包括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
10月11日,海南省工信厅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调研统计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海南省计划于10月份进行全省摸底调研,调研企业包含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电池租赁运营机构、回收服务网点(新能源汽车4S店)、回收贸易商、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新能源汽车资源综
近日格林美在互动平台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回收与梯级利用的动力电池超过11,913吨(1.29GWh),同比增长40%以上,占据中国动力电池报废总量的10%以上。公司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产品全面进入大规模的市场化与商用化阶段,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57.59%。此外,公司积极推动完成下属公司武汉动
近日,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奇股份”)与玛莎拉蒂(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玛莎拉蒂(中国)”)签署长期服务协议,双方拟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内开展合作,建立动力电池从退役整车回收拆解-电池及零部件回收分类-电池梯次利用及零部件再制造-报废电池元素提取等全
7月25日,湖南江冶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冶新能源”)与中国海螺创业旗下安徽海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循环”),就锂电池回收及布局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就新能源循环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聚焦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产业园(燕岭)试点建设车规级490KW/1.6MWh梯次电池储能电站正式投产运营,该项目为大湾区交通系统内首个使用公交车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储能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利用了光华科技全资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S4多元储能系统的新一代退役电池“多元直柔混用”
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今年1-7月份,国内汽车累计销量1129.9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零售372.5万辆,同比增长36.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爆发,如何废旧的动力电池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据悉,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可达59万吨。到2028年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一轮新能源电池“退役潮”也正在到来。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处理不当将产生环境危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退役电池该何去何从?一起来看记者的调研。梯次利用让新能源退役电池焕发新生命在广东的一家电池回收处理厂,记者看到,从新能源汽
7月25日,广东湛江发改委发布《湛江市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废旧家电、废旧动力电池、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开展回收处理试点示范,推广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推动汽车绿色回收、零部件再制造、退役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1日,智光电气公告称与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公共交通新能源、城市电动化、退役电池梯级利用、低碳综合能源智能数字化管理云平台、电力市场交易、碳交易、综合能源智慧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和产品应用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规划设
近日,泉州清能锂电池科技项目(一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全部投产预计将形成年处理能力2万吨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与加工,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据悉,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用于厂房租赁和办公大楼建设,以及设备引进、调试、试产,能满足梯次利用年处理3000吨退役动力蓄电池。二期计划
1月31日,鸿锂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项目签约仪式在湖北阳新县举行。项目计划总投资1.4亿元,新建年产5000吨锂电池再生利用项目,建设总工期为24个月,一期项目工期6个月,一期达产后实现年产值3亿元,可实现年上缴税收500万;二期投资1亿元,新建年产1万吨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拟认定名单》。其中储能领域包括亮相,分别为:绿色电池评价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新能源退役电池绿色供应链技术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
运行环境管理要求部分从规范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企业运行管理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运行条件、人员培训、监测及评估制度进行规范。
2035年可供回收的退役电池规模将达到约500万吨,足以满足电池生产所用主要金属15%-30%的需求。全球各政府正在制定回收政策,确保电动车和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较早采用电动车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目前最为发达的回收产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