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建设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重在“立”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
本刊记者 刘光林
今年年中以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明显提速,先是6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接着是7月11日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重磅政策的接连发布引发行业热议,也推动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入更快通道。
“加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的“总体架构与重点任务”章节中居于首位,鉴于此,如何把握先立后破节奏,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在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切实做好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成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1 统筹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构建多元清洁电力供应体系
同样事关能源转型,我国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提出“双碳”目标的时间节点基本吻合。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次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因此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也是如期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这已成为业内甚至全社会的基本共识。此后,我国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元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占新增装机的77%。其中,常规水电新增并网206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2299万千瓦,光伏新增并网784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176万千瓦。截至2023年年中,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
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量迎来快速增长,共计7291亿千瓦时(其中,风电4628亿千瓦时、光伏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其中,风电20%、光伏30%),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6.7%、98.2%,同比分别提升0.9、0.4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516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239小时;生物质发电量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
“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不过我国已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所以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也作出过类似表述:我国风光资源非常充裕,开发条件和经济性也非常好,完全能够支撑整个能源转型。他表示,我国光伏基地化开发潜力巨大,到2030年,西部、北部可完成开发6亿千瓦;到2050年,全国将完成开发28亿千瓦。同时,他认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开发潜力也非常大,年内分布式光伏开发量将达到2亿千瓦;到2050年,将超过6亿千瓦。
稳居全球第一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能力和利用水平,以及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是我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强大底气所在。
2 科学定位传统能源,基础和应急保供作用不容忽视
不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对传统电力系统的革命。尽管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先立后破的过程,但我们仍然需要科学辨析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的本质区别与必然联系,从而在加快由传统电力系统走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确保拥有强大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保供主要是确保量的满足,只要保障装机容量充裕、燃料储备充足、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基本就可以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比如保煤炭产能充足、保电煤运力畅通、保备用容量充裕、保机组稳发满发等等,这些基本都属于量的保障。
但在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仅仅有量的保障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出力并不稳定,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先天缺陷,即便有了大量的装机储备,但仍然需要“看天吃饭”,因此不能像传统能源那样仅仅通过“量的多寡”来评价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的电力保供能力。
这是一组耳熟能详的数据:2021年,全国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这些数据使煤电的基础性保供作用一览无余。
煤电有如此突出的“顶梁柱”表现,恰恰反衬出新能源的“短板”。《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达到7.6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0%;而风电、光伏发电量为1.2万亿千瓦时,仅占到总发电量的14%。这就是说,风电和光伏以三成的发电装机仅产出不到一成半的发电量;至于承担顶峰保供任务,风电与光伏就更谈不上了。
需要强调的是,与煤电等传统能源相比,风电和光伏存在一个“容量可信度”的问题。容量可信度,就是指风电机组或者光伏设备的可信容量占其装机容量的比例;可信容量,是指在可靠性相同的前提下风电机组或者光伏设备可以视为常规机组容量的大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王彤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2020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供区风电机组的容量可信度在0.67%—18.75%之间。而方鑫等人撰写的《并网光伏电站置信容量评估》则显示,光伏装机的容量可信度在54%和56%之间。
所以,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仍然需要传统电源作为灵活性资源、基础性保障电源和应急保供电源,必须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才能渐进式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此,《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要求,稳住煤电电力供应基本盘,推动煤电灵活低碳发展,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抽汽蓄热改造,加大“三改联动”力度,推广新型节能降碳技术,加快开展新型CCUS技术研发及全流程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增加应急备用电源,推动煤电机组调相功能改造,等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接近9亿千瓦、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为10.5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约为94%。
3 源网荷储相协调,实现互动条件下的灵活保供
当然,由于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还让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产生另外一个不同。与可再生能源相比,传统能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其出力大小可以做到“源随荷动”。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电源可以“迁就”比较“任性”的负荷;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其本身就属于比较“任性”的一方,当然无法根据负荷波动相应增减出力。这也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面对的又一个课题。
另外,还必须考虑个性化的国情。由于资源禀赋和负荷呈逆向分布,让我国不得不形成强大的电力电量“位移”能力——随着超特高压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电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能力取得巨大突破。然而,随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加速,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导致电源侧的出力更加难以把控,与负荷侧的匹配难度加大,这就迫切需要解决电力电量的“时移”问题——要么在电源侧将供应能力进行“时移”,要么在需求侧将负荷需求进行“时移”。
一名售电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能仅从供给侧大量投资建设新能源发电来实现,还需要投入大量调节性资源。而在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如何配置资源,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以解决。
总之,当前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尚未形成可靠的替代能力。针对上述问题,亟需推动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多元综合保障体系。
首先映入大众眼帘的是需求侧响应,尤其是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需求侧响应成为确保电力供需平衡的不二选择。
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了新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期进一步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关鹏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预计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可以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需求响应能力将超过5%。
当然,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需求侧响应不仅针对负荷的高峰和低谷时段,而是根据系统的供需情况实时、适时地调整生产能力——供大于求时增加用电需求扩大生产;供小于求时控制用电需求减少生产,以最大限度实现负荷与新能源出力的均衡与匹配。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存在调节能力不足、保供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引导电力消费,可以有效降低高峰电力需求,在缓解电力供需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需求侧资源已不只是一种电网应急资源,正逐步成为一种广泛参与电网运行、实现供需双侧资源协调优化的重要资源。
在发电侧通过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多能互补,可以平滑可再生能源出力曲线,实现发电侧出力的灵活可控,确保与负荷侧进行更好匹配,从而提升在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的安全保供能力。
今年6月,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国投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在海拔4600米的扎拉托桑山上投产。该电站接入50千米外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波动性电源——光伏与灵活性电源——水电“打捆”送出,可以有效平抑光伏电站出力的波动性,捆绑成为稳定电源后再输送给当地或者远方的受端电网。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甘肃、青海、内蒙古、贵州等送端省份,特别注重风光水火储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
另外,建设储能是驱动供电能力和负荷需求实现“时移”的最直接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是确保电力供需实时平衡的最直接手段。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抽水蓄能装机0.49亿千瓦。前6个月,全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程度总和;新增抽水蓄能装机330万千瓦。
需要强调的是,电动汽车被看作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灵活性资源。充分提升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水平,也是强化电力保供稳供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周原冰介绍,到2050年全国电动汽车的使用规模预计超过3亿辆。即便考虑到各种因素,只需要通过有序充电这一项,这些电动汽车就可以发挥3亿千瓦以上的系统调节能力。如果再实现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充放电,那么对于电力保供也会提供可观的容量和电量支撑。他认为,关键是要尽快建立相关标准并完善充放电基础设施。
此外,具有长时储能能力的绿氢,被看作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终极解决方案。因此,当务之急是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着力突破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电氢转换技术装备,开展大规模氢能制备和综合利用示范应用。可喜的是,我国目前在低成本绿氢生产、储氢以及远距离输氢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突破。
4 “先立后破”重在“立”,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必须做“加法”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当然需要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以确保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条件下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国外一些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对“破”与“立”的关系处理不当,就可能对电力保供产生不利影响。2019年英国大规模停电以及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停电等事件,无不提醒着人们,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必须要把握好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节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曾表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稳步推进煤电由主体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大力推动电源结构清洁绿色转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平也认为,在全面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同时,适度发展支撑性电源,保障转型期电力供应。一定时间之内,煤电从“增容控量”逐步过渡到“控容减量”,最后到“减容减量”。
业界有这样一个认识:虽说“先立后破”,但是“破”往往并非重点,关键在于“立”。所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路径应是,首先做到对传统能源存量进行优化,在传统能源基础保障功能不降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其灵活性和调节能力,这对存量传统能源来说是做“加法”。
而“破”则是指在能源开发增量中不再以传统能源为主体。也就是说,即便未来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据主体地位,那也是新能源增量的不断增加所致,而不是由于传统能源的不断减少(当然,这里不包括到期退役的传统能源机组)。
所以,我们说的“先立后破”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传统能源并不见得“消”,但新能源的确在高速地“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给出的碳达峰时间是在2030年的原因,在碳达峰之前,传统化石能源还是要有一定增量的。
杜祥琬就认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就是在做“加法”,是在保证传统能源规模基本不变或者略有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新能源的占比。这样一来,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保供不但不会产生冲突,还会“越转型越安全”。同样的道理,只要把握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践路径,就不必太过担心电力供应保障的问题。
更何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为此我们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的发展路径,规划分三个阶段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即使以现在为起点,到2060年走完这三个阶段尚需30多年时间;即便是到2045年完成“总体形成期”的目标任务,也需要超过20年时间。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即便在从当前到2030年的“加速转型期”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也仅能达到25%而已,这一方面表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地位的逐渐转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的调整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审慎的过程。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业与能源》杂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2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107号(经济发展类285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关于优化多元互补的绿色电源电网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四川结合本地条件,稳妥有序推进水电建设,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优化发展新能源,结合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统筹推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入冬以来的首次寒潮,雨雪、降温、大风组团来袭,给保供电保供热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承担着近9.3亿平方米的民生供热任务的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以“动”制“冻”,迎“寒”而上,硬核出击,全力抗击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今冬明春供热以来,中国大唐供热达626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30日,新疆电力甘泉堡公司成功实现220千伏蒋明月一线、蒋茫三线的带电运行,标志着乌鲁木齐市甘泉堡经开区增量配电网新增两条供电线路。此次带电成功不仅进一步强化了配网北区的电网结构,更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电力供应注入了强大的新动力。据悉,甘泉堡增量配电网规划总面积89.
11月26日起,黑龙江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给保暖保供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中国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超前部署,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极寒、暴雪、大风天气的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处于雪情较大地区的绥化热电公司和七台河发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寒防冻应急预案。“按照当前
我国各地区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差别极大,电力作为碳减排的主战场,电力碳排放如何在各地区进行分解将对利益格局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来源:中国电力作者:冯君淑伍声宇吕梦璇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锚定在发展中促进区域相对平衡,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电力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行导向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供暖季。中央气象台11月25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10℃,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中部及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至14℃,局地16℃以上。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电力、煤炭、天然气等的需求攀升,能源行业保供形势如何?电力
“送电成功啦!”11月22日,前湾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园首开区A地块的一二期环网和专变工程圆满完成送电。由此,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配网公司在战新园首开区配电施工任务中又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为园区后续蓬勃发展的招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据悉,前湾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园地处宁波市北部、杭州湾跨
2024年10月,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49.0,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49.0%,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19.6,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119.6%,同比增长31.0%。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快速增长。其中:10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84.1,“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
为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电力的稳定供应,南京电厂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到迎峰度冬保卫战中。该厂领导高度重视迎峰度冬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项措施。生产人员对发电机等重要设备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机组在冬季高负荷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与调度
11月8日,国网公司调研组在瑞金市开展闽赣联网工程换流站候选站址现场勘查。在武阳镇国兴村贯坑站址,设计单位结合站址规划图详细汇报了站址土地用地性质、周边环境以及交通、供水等情况。据了解,闽赣灵活互济联网工程在电力余缺互补、应急互备、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有着巨大发展空间,能够极大提高
11月7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到北京公司调研,实地察看北京公司集控运营中心,并听取工作汇报。刘明胜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投“均衡增长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坚持“京内京外发展并重”。要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发挥
“送电成功啦!”11月22日,前湾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园首开区A地块的一二期环网和专变工程圆满完成送电。由此,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配网公司在战新园首开区配电施工任务中又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为园区后续蓬勃发展的招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据悉,前湾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园地处宁波市北部、杭州湾跨
11月18日,国网天津经研院完成经纬正能35千伏专用站新建项目供电方案编制,为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天津经纬正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坐落于小站工业园区,是全球技术领先的特高压大型电抗器制造厂商。其自主研制的干式空心电抗器、铁芯电抗器应用于我国25项国家重点特高压输
11月18日,国网天津经研院完成天津SMC气动制造35千伏增容项目供电方案编制,为SMC(天津)制造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提供电力保障。SMC(天津)制造有限公司预计近期开发B地块研发、生产气动元件项目,项目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建筑面积约3.5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为SMC集团核心元件生产线,实现研发生产气动元
“按时送电任务圆满完成。”11月15日,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四期项目D、E区块的两间环网站和专变顺利送电。至此,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配网公司已全面完成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四期所有地块的配电施工工作,为园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营筑牢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据悉,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省、市重点推进的数字经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电力保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能源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作出重大
11月14日,国网天津经研院完成中国移动35千伏增容项目供电方案编制,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业务发展提供电力保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在天津市主要经营移动电话通信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通信网络覆盖全市范围,拥有雄厚的移动通信建设和维护技术力量。本次增容
11月以来,3号机组A级检修部分系统设备调试工作逐步展开,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提前部署、周密规划,严把设备调试验收关,为3号机组高标准投运提供有力保障。该公司严格遵守设备调试工作要求,全面细致地做好调试前各项筹备工作,把好工作票验收关和操作票执行关,安排专人负责阀门调试、电机试转
“电试顺利通过。”11月8日下午五时许,当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洒在环城北路上。此时,位于江北区孔浦街道压大地块的施工现场,一片欢呼声骤然响起。四十位电力工人经过一整天的艰苦奋战,压大地块安置房配套道路工程电力迁建工程项目圆满收官。据悉,环城北路沿线商业中心和社区众多,是城市主干道之一。
10月21日,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应急抢险技术研讨沙龙上,40多名来自一线的骨干技术员分享了在今年抗冰保网、防汛保电、迎峰度夏等重点工作中关于应急抢险有关推进项目化抢修模式、强化政警企协同保障、开展机械化攻坚抢修能力的成果和经验。年初以来,湖南省相继出现了大范围雨雪冰冻、暴雨和台
又到一年秋收时。盐城大丰区供电公司依托供电服务网格和“村网共建”等服务模式,结合秋检力量集中消缺除隐患,目前已对11个镇村庄道路沿线的300多条配网线路进行了全面特巡,制止临时性危险作业17处,处理外破隐患26起,将优质电力服务高效送达秋收一线,为农民秋收生产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当前
今年以来,盐城建湖县庆丰镇供电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服务辖区内特色产业发展,主动对接该镇洪桥村“枣得利”家庭农场农户用电需求,以早动争主动,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将优质的电力服务送到每位农户身边,为农户增产创收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撑,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
12月9日,在有着济源北部“菜篮子”之称的陆家岭蔬菜生态示范园,河南济源供电公司组织供电服务人员认真检查用电设施,及时治理潜在隐患,落实风险防护措施,保证电力安全畅通,保证“菜篮子”可靠用电。当前,随着小雪节气到来,冷空气活动频繁,蔬菜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的保温用电等需求增多。河南济
自5号机组B级检修以来,国能龙岩发电公司设备党支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擦亮“机组卫士”党建子品牌,全体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急难险重奋勇担当,充分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检修现场作为砥砺初心、践行使命的“主战场”,凝心聚力奏响奋进乐章,
强化电力安全“治理”逻辑形成与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袁兆祥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室主任张钧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旭斌电力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3日,在前湾新区的芦庵公路以东,庵东镇政府以南的元祥村附近,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配网公司杭湾联合施工项目部的作业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通苏嘉甬铁路前湾新区八塘江以南段的配电线路改造工程。据悉,通苏嘉甬高铁自南通西站起,一路向南穿越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最终引入宁波枢
加强源网荷储安全共治推进电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欧阳昌裕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电力安全治理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
近日,国能龙岩发电公司成功完成了5号发变组保护装置的改造工作,并成功通过了标准化验收,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公司5号机组发变组保护装置自2009年投运以来,已经连续运行了15年,其运行可靠性逐渐降低,需进行改造以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为此,该公司结合5号机组等级检修,对其进
为进一步提升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切实做好南能集团营销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11月29日,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稽核中心(以下简称“南能集团营销稽核中心”)联合东软集团公司召开了营销网络安全风险研判会。会上,与会人员结合部门职能,深入剖析了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二次会议。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何洋、万劲松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审议通过《国家能源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分工
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一)提升大电网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特性研究,推进新能源涉网模型库统一管理与参数开放,掌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力系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稳定
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能发安全〔2024〕90号,(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就全方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治理出台的政策文件。(来源:电联新媒作者:井然)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
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能发安全〔2024〕90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份《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就全方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治理出台的政策文件。《意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