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报道正文

我国工业园区绿电交易促转型 低碳排放促发展

2023-11-01 11:56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仲蕊关键词:绿色电力交易绿电新型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据中国能源报报道,近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公布“2023年市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包括80家绿色工厂和8个绿色园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也于近日公布2023年第二批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确定19家园区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52家企业为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在国家层面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累计推广绿色产品近3万个。我国工业园区绿色转型虽已见成效,但降碳需求仍然迫切。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外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尚处于空白状态,亟待摸清碳排放底数,建立科学的碳排放核算体系。

结构调整重点

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一半以上。作为能源消耗活动的聚集地,工业园区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在近日举行的“工业园区低碳研究报告发布会”上,《中国能源报》记者获悉,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能源结构偏煤等问题,亟需探索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史晨以江苏省为例加以说明,“十三五”期间,该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上下虽有波动,但占比始终在60%以上。调研选出的33家样本园区的土地、经济、能耗、碳排放和煤炭消耗量集中度比较高,碳排放强度普遍较高。

史晨认为:“工业园区布局可再生能源难度较大,需要供应链龙头企业积极参加绿电交易,拓宽绿电采购渠道,推广电力采购协议,帮助企业在降低间接排放的同时锁定电力价格,降低经营成本。”

建立核算体系

从碳排放核算角度看,工业园区是城市内相对开放的系统,介于城市与行业之间,非独立统计单元,具有边界模糊、数据不易获取、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延伸等特点,现有的核算方法体系不适用,有必要根据园区特点深入探讨,为园区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提供统一的方法体系。与会专家指出,科学精准核算碳排放是工业园区摸清家底、科学降碳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国内外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尚处于空白状态,系统开展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需求迫切。国内已经有了相关探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相关机构发布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提出了几条标准,统一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范围及领域,结合园区产业聚集的属性主要核算能源活动、外调电热、废弃物排放等;单独报告消纳绿色电力的零碳排放,并严格审核绿色电力的存证材料;规范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上报制度,并对数据报告格式做出一定要求。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提出,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存在经济利益、思想认识等诸多的阻力。“单纯依靠园区、企业自觉行动远远不够。政府部门应当尽快明确减碳目标,出台诸如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目标明确、举措有力的政策,将目标分解到各省市,落实到园区和企业。”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副主任陈臻表示,园区经济分为两类,一类是存量型,可以在能源结构转型上做些调整,但更多是在消费端节能减排,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电,促进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交易市场让绿电能够跨省交易。

“新园区及还有发展空间的园区,也可以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陈臻指出,把园区绿电作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的一个要素尤为关键,对此,地方政府需要在电价政策上有所作为,建议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率先带头进行实践,特别是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强政策法规研究。

“园区碳排放特点之一是兼具能源供给端和能源消费端,能源基础设施作为供给端,是园区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提出,根据团队研究,16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的在役能源基础设施总装机容量占2014年全国总量的38%,这些能源基础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园区排放总量的75%,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1%。这意味着,抓住了能源基础设施,就抓住了温室气体减排的“牛鼻子”。

原标题:工业园区降碳需摸清碳排放底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电力交易查看更多>绿电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