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评论正文

国网经研院副总经理李晖:以规划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023-12-26 15:56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李晖关键词:电力系统新型负荷柔性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作出相关部署,深入梳理了新形势下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指导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

01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意义重大

回顾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稳定工作始终贯穿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支撑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核心抓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电力供应短缺、电网稳定破坏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198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电网稳定工作会议确立了“管电就要管网”的重要指导思想,审议通过了第一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为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001年修订形成了第二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并上升为行业强制性标准,奠定了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石,全国联网格局快速形成。

当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战略共识。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并网容量快速增长,跨区直流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我国电源结构和电网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电网特性发生深刻变化,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全新挑战。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电力系统各环节、各主体围绕“系统”发展目标和要求同向发力。《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夯实电力系统稳定基础、加强电力系统全过程稳定管理、构建稳定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未来重点工作举措,对凝聚共识、树立全行业一盘棋的思想,以稳定工作为抓手保障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02夯实稳定基础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

电力系统各环节耦合紧密、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充分发挥规划专业引领作用,紧密聚焦新形势下发展需求和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科学论证提出电力需求、电源发展、跨省区通道、区域主网架等建设方案。通过科学构建源网荷储结构与布局,保证合理的电源结构和电网强度,建设充足的灵活调节能力和稳定控制资源,满足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筹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打造电力系统坚实物质基础,为后续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条件。

一是合理优化电源装机结构。电力系统转型的核心是电力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锚定“双碳”目标,坚持“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原则,要按照“就地平衡、就近平衡为要,跨区平衡互济”的思路统筹优化各类电源规模和布局,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推动多类型电源协调互补发展。要稳住煤电供应基本盘,在新能源具备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前,发挥好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有效发电能力始终满足用电需要。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全局统筹、量率一体”原则,科学制定不同地区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据此明确新能源开发规模和时序。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推动新能源科学发展,在西部、北部重点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在东中部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就近发展分布式电源、海上风电。同时,要不断改善各类发电机组的涉网性能,常规水火电机组要通过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对系统的调节支撑能力,新能源发电要提升主动支撑能力,逐步实现在电力供应和稳定支撑方面的可靠替代。

二是构建坚强柔性电网平台。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枢纽平台,要推动构建“大电网”和“分布式”兼容并举的电网格局,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支撑各类新型储能、新型负荷的开放接入,满足源网荷储多元化发展需要。加强电网互联互通,加快推动纳入国家规划的沙漠、戈壁、荒漠等重点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跨区输电通道开工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基地送出能力和各区域间互供互济能力,因地制宜推动大容量柔性直流等各类输电技术的示范应用。加快形成结构坚强的区域交流骨干网架,确保跨区电力送得出落得下、区域内余缺充分互济。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三是科学安排储能布局。储能是应对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实现不同时间尺度发用电解耦、促进系统接纳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有效措施,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要科学制定储能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型储能发展,形成多时间尺度的电能存储和电力调节能力,确保系统调节能力与新能源发展相协调。统筹电力规划建设时序和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推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和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试点开展常规水电改抽蓄和混合式抽蓄电站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多元化新型储能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储能电力、电量双调节功能,提高储能设施利用率。此外,还要加快制定完善电力系统各环节储能的并网技术要求,提高储能对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撑能力。(作者: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晖)

原标题:国网经研院副总经理李晖:以规划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系统查看更多>新型负荷查看更多>柔性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