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聚焦“创新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加快发展”主题,12月2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承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协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会议在北京举行。
国网能源研究院政策研究员唐程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孙健、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研究员尹向勇、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等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
国网能源研究院政策研究员唐程辉表示,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多年来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由于政策制度尚未理顺、市场机制和管理模式等不健全,需要解决政策法规、市场机制、主体管理等多方面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方面,分布式光伏入市需求与现有保障性收购的政策依据存在一定矛盾;二是市场机制方面,分布式光伏市场交易模式还有待优化;三是系统调节方面,分布式光伏大都未承担辅助服务费用,与集中式新能源权责不对等;四是市场管理方面,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准入管理不明确;五是输配电价方面,分布式新能源“过网费”如何收取,尚缺少相应机制。
对于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关键机制设计的思路,唐程辉认为,考虑分布式光伏分散接入多、分布不均衡、局部密度高的特点,建议按照整体设计、分类推进的基本原则,有序推动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交易。对存量分布式光伏,主要沿用现有政策要求;对于新增分布式光伏,建立适应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市场交易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孙健指出,如今新能源入市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新能源的绿色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需要更加完备的配套支持政策。主要存在绿色电力配额制尚未真正落地落实、绿证自愿认购的激励机制不足、绿色电力消费环境溢价效用未体现等问题。
二是新能源参与市场后电价走低,面临较大风险。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面临“价格踩踏”风险,参与中长期市场面临“偏差考核”风险,参与双边交易面临“曲线波动”风险,及参与市场受到地方政策因素影响等问题。
三是灵活性调节价值没有合理传导,无法有效引导调节资源配置有效激发系统调节能力。当前电力市场中对灵活性调节资源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我国辅助服务市场空间还有待提升,需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建设,加大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有效应对应对日益增长的波动性、间歇性问题。
孙健认为,为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体现新能源绿色价值的政策体系,优化完善考虑新能源特点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指出,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未来还会有数倍的发展空间,新能源发展机制亟待进入3.0阶段。
林卫斌认为,在新能源发展机制1.0阶段,我国风电、光伏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大力扶持密不可分,当时通过补贴等政策弥补了新能源行业发展初期商业模式不成熟和盈利性较弱等核心问题,吸引资金大量涌入相关行业,进而带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
在新能源发展机制2.0时代,风光电进入平价上网阶段,新能源行业在这一阶段的补贴退坡,同时强制配储及配套产业等政策增加了成本。
林卫斌认为,在新能源发展机制3.0阶段,应该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电力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及必要的金融产品市场的有机协同。
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研究员尹向勇表示,如今新能源已正在成长为主体电源,对于新能源的机制体制在发展到一定情况下要承担主体电源对应的责任。接下来应重点考虑新能源的系统成本、应该如何回归本质、如何传导到用户端等问题,不应继续在电源侧内卷。
另外,新能源出力具备高度同质性,会导致同一时间集中出力,容易出现新能源出现“内卷”。如果同质性太强,必然会出现“价格踩踏”现象,因此之后要合理、有序引导发展,需要考虑借鉴这轮研究欧盟电力改革的经验。
新能源绿色价值回收需引起重视。绿色价值是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最大的优势,当下,我国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购买能力不足,因此用何种节奏引导绿色发展比较重要。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明表示,新能源市场开发的现状,可以用三个“降”概括,即成本降、电价降和并网率降。
对于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张金明认为可以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创新三方面切入。
第一,新能源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市场健康发展,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使太阳能转换率越来越高,风电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推动了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扩大。第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机制创新,提升电力系统接纳能力。第三,通过协同联营机制,创新开发模式,推动风光水储、源网荷储等多场景开发,促进新能源开发就地消纳。促进包括企业、政府、发电企业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输配电成本,提高收益,进而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高级顾问王万兴表示,对于新能源价格机制,我国过去更多采用政府定价形式,如今则希望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发现价格。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的消纳并非免费。新能源利用成本不仅包括发电成本,还包括系统消纳成本,我国新能源能快速发展,享受了现有电力系统的安全余量红利。在电力商品属性逐渐还原的背景下,未来新能源继续大规模发展将显著增加系统运行成本。因此,如何经济安全地高比例开发、利用新能源值得深入探讨,并通过政策设计与相关市场机制建设找出解决方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稳定发用电主体市场预期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明确,励重点产业电力用户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后进一步约定互保结算条款,互保结算价格由协议双方自主协商形成,可由协议双方自行结算,也可在交易机构备案后
4月24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与北极星电力网联合主办的2025年电力市场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飔合科技技术总监燕兆受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了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的电力交易的机遇与挑战,强调技术创新将成为提升交易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核心驱动力。燕兆从政策演进、区域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新形势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量、价”全面推向市场。而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又为市场化交易带来诸多不确定性。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8.89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6%。其中,水电装机容量为4.36亿千瓦,
随着能源消费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电力市场主体对多年期绿电交易的参与度不断增强。多年期绿电交易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将在稳定用电预期、保障发电收益、激励源荷互动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在“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三峡安怀一体化光热电站内,光伏板呈矩阵式排列,远处排排风机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截至目前,新疆电力市场主体注册用户达到1.3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达到9009亿千瓦时,突破9000亿千瓦时大关;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96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500亿千瓦时,占新疆电网经营区内全社会用电量的
广袤的草原如一块无垠的绿毯,延展至天际。湛蓝的天空下,洁白的风力发电机群错落矗立,巨大的叶片随风徐徐旋转,成片的光伏板在草浪间起伏,绿色发展的底色在内蒙古显得格外浓郁。2025年3月27日,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在集团公司营销部的指导和调控公司的支持下,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密切配合,成功组织2
2021年以来,储能市场风起云涌、群雄争霸,储能行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储能的“商业模式”与“收益率”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而这个热点问题,离不开电力市场,可谓是储能收益“成也电力市场,败也电力市场”。仅凭一纸账单,虽能够得知储能收益情况,但这些数字背后的形成原因更值得我们挖
上篇涉及西北、东北、华北三大区域,(点击:年度盘点|全国热点省份2024年电力市场交易情况上)。(来源:微信公众号“飔合科技”)华中、华东、南方、蒙西和西南区域集中在下篇,具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蒙西、四川。01华中区域河南河南省新能源暂不参与省内
本文为《陕西2025年1月日滚动交易机会探析》。(来源:微信公众号“兰木达电力现货”作者:林岚)日滚动交易规则概述●交易主体:市场化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大用户●交易时间:分为两个时段进行,上午9:00-11:30新能源与售电公司展开交易,下午14:30-17:00火电与售电公司进行交易●交易标的:T+2至T+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鉴于吉林省电力市场相关价格政策、交易机制发生重大调整,各经营主体在电力交易平台原先约定的零售套餐参数难以适应当前新的市场机制,为规范吉林省电力零售市场运营,促进批零价格合理传导,保障电力零售市场健康发展,经吉林省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审定后,吉
4月30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收集《江苏省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V2.0版)》意见的公告,计划自5月份起,参考新版规则开展调电验证。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一类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根据国家政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其中,参与中长期交易的公用燃煤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天津电力积极拓展绿电交易规模。一季度,天津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绿电达146亿千瓦时,较2024年增长100%。同时,天津市绿电供应占比显著提升,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21.5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7.8%。此外,天津分别与甘肃、山西等省份达成多年期省间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绿电电量达264.27亿千瓦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稳定发用电主体市场预期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明确,励重点产业电力用户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后进一步约定互保结算条款,互保结算价格由协议双方自主协商形成,可由协议双方自行结算,也可在交易机构备案后
4月24日,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协调组织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促成5~12月吉林、黑龙江、蒙东送上海绿电交易,成交电量2.02亿千瓦时。此次交易是全国首次跨区多省联供、直流接力的绿电交易。东北地区风电资源丰富,外送能力强且送电曲线稳定。前期,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国
1-3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457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1%,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占售电量比重为75.3%,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110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3月份,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
4月份,省间中长期市场按日连续运营,共达成4月月内及5月月度交易222笔,交易规模344亿千瓦时。01达成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等大水电增送交易24亿千瓦时。02达成庆东、灵绍、天中、陕武、鲁固等直流配套电源及阳城电厂增送交易58亿千瓦时。03达成华北、东北、西北等富余电力送华东、华中、西南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在传统认知中,电力必须实际发出,才能获得收益。以往我们听说过发电企业通过中长期-现货市场套利,达成零发电却有结算收益的结果。但最近了解到一个更有趣的案例:非市场化的分布式电源,也能在“零发电”的情况下获得收益。案例分享:春节期间“零发电”也能赚钱?前几天,一位朋友分享了他们在H省的
2025年5月月度交易近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开展5月的绝对价格月度交易。交易品种有双边协商、集中竞争交易、发电侧合同转让、绿电双边协商、绿电集中交易、跨省外送电交易等;5月份总用电需求电报电量为345.79亿千瓦时,月度交易需求为113.15亿千瓦时,占总申报需求电量的32.72%。交易简概1双边协商交易
记者从宁夏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4日,宁夏顺利完成首笔绿电进京交易,宁夏37家发电企业与北京10家售电公司成交省间绿电交易电量0.18亿千瓦时,实现了宁夏市场化绿电首次进京,促进了宁夏新能源外送消纳。据介绍,宁夏与北京签订了为期3年的政府间送受电协议。本次交易创新采用“日间光伏+夜间风电”组合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将新型储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储能已经成为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键解决方案。4月25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
“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意义重大。”3月7日,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会议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指出。(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
“2023年,煤电行业出现转机,经营业绩实现整体扭亏,新增装机开始止跌回升。但这种转机仍是初步的、暂时的,煤电并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有分析人士在不久前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上指出,尽管容量电价机制已开始施行,但煤电企业并不能“躺赢”。当下,补偿分期到位、机制门槛较高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聚焦“创新市场机制促进煤电转型发展”主题,3月7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委员、博众智合能源转型中国
“未来电力系统是复杂、高度分散、具有海量元件的巨系统,有效运行一定需要依靠智能化手段。因此,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将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日前在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举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上表示。“双碳”目标下,构建
数智化技术或将成为电力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5月3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以“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为题,共同举办“新型电力系统沙龙”活动。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孙正运、中国电力科学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宫飞翔、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中国能源研究
电力系统体制机制的变革亟待推动,同时,虚拟电厂虽然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在相关配套政策、市场机制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均还有待完善,要跳出固有思路,从更高维度来看待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目前,电力系统正在经历着电源端清洁化、用户端电气化、电网侧智能化的转型,需求侧资源
“氢氨+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可行路径。“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的问题,新型电力系统必须有长期储能的技术解决方案,‘氢氨+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可行路径。目前在交通领域,氢氨与
4月23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以下简称“NRDC”)聚焦“需求侧发展、虚拟电厂发展的路径和市场化模式”话题,联合在京举办“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吴吟、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
核心提要●新能源的大规模、高比例发展需把握转型节奏,统筹考虑“能源安全性、可持续性、经济可承受性”三要素来构建更系统、更稳妥的发展路径●合理的新能源利用率需进一步研究,过高的新能源利用率或导致系统附加成本快速上升,应找到一个技术经济最优的平衡点●要优化碳达峰时序、碳中和节奏来扩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