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比亚迪早已突破50万辆水平线,而广汽埃安、吉利、长安汽车等离50万辆只有一步之遥,长城汽车今年在加码新能源转型步伐,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在紧追。
接下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大部分车企布局的主要品类,尤其是头部车企,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会较现阶段有较大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体量增大,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将同步扩增。
对于年销量在50万辆以上的车企来说,自研自产电池的必要性主要有几个方面:
1、具备与电池企业谈判博弈的筹码,争取更多利润分配和话语权
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的高企,让车企和整个产业链苦不堪言。尤其是不断进行价格战厮杀的整车市场,利润一直较为惨淡。动力电池作为整车最“贵”的零部件,也一直是车企希望“降本”的关键环节。
事实上,从财报数据来看,宁德时代2023年度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66%;而作为参考,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同期净利润仅为36.3亿元、22.29亿元、15.45亿元。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想要不被上游扼住咽喉,自己具备电池生产制造能力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与此同时,比亚迪自研自产电池,垂直一体化的能力,也让其利润领跑整个车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预计净利润为205亿元-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141.64%,远高于其他车企。
2、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技术。
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犹如发动机之于燃油车,车企对于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追求是必然。动力电池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尽管在很多人来看,车企仅需要掌握电池包、系统集成等技术即可,但动力电池技术复杂,且持续迭代,未来将向着CTP、CTC方向发展,掌握动力电池技术,可以对整车的性能有着更好的设计。
目前消费者较为关注的安全、续航、快充、低温、循环寿命(二次销售)等基本都与电池本身密切相关。
此外,丰田、宝马等海外车企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也寄希望于下一代电池(固态电池)。可以看到,电池作为整车的核心技术,车企是必须“要懂的”。
因此,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速度明显加快。广汽埃安宣布,因湃电池工厂将在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与此同时,因湃电池工厂还将同时进行5C、6C闪充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的量产规划。
长安汽车宣布自研自产电池后也表示,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
3、避免“电池荒”再现,保障供应链安全可靠。
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电池“一芯难求”的状态,多家车企出现电芯严重缺货。造成“电池荒”的原因主要源自于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而相应的优质电池产能却没能跟上。
彼时,为了锁定电池供应商的产能,各家车企紧紧抱住动力电池厂商的“大腿”,整车厂与电池供应商战略绑定、合资,增加“二供”“三供”等多种形式精彩上演。
整车厂产能被电池厂限制,无疑会对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形成掣肘。
事实上,可以看到目前头部几家产销量比较大的车企,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都非常庞大。以比亚迪为例,其2023年前11个月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已经达到100GWh,目前其已经规划了超300GWh的电池产能去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几年,随着其他车企电动化提速,对动力电池需求也有望跳跃增长。尽管当前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对于车企来说,自研自产一部分电池,留后手无疑是非常稳健的做法。
车企造电池时机也已经成熟
随着各家车企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陆续突破50万辆门槛,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投入和收益曲线将会被打破。今年以来,吉利、广汽、长安等车企新能源销量都快速靠近这一区间,均下场自造电池。
推动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另一个因素是电池技术日趋成熟稳定,产业链投资成本在持续下降。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各家电池企业在磷酸铁锂、三元电池等材料领域的技术差距已经在缩小,更多的是拼产线良率、拼工艺、拼制造和拼规模化能力。
与此同时,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电池领域技术人才和团队,下场造电池的技术挑战和不确定性已经大为降低。
例如,极氪CEO安聪慧在发布会上宣称,金砖电池是全球首款量产800V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其体积利用率达83.7%,是目前全球体积利用率最高的动力电池,并号称是全球最安全的动力电池,将在安全、体验和成本上,全面引领800V时代。同时,在10%-80%快充区间内,金砖电池可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km以上,已经在对标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10分钟400km的技术。
再者,随着电池产业链整体降本,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锂电装备、材料价格在快速下滑,动力电池新工厂、新产线建设的投资成本也较过去两年有了大幅的下滑。现阶段单GWh产线锂电设备投资额已经降至1.5亿元附近,降幅接近50%。整车企业自产电池的风险相对较小。
车企造电池,但仍以外购为主
事实上,车企造不造电池,取决的因素比较多,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能否支撑,造电池属于重资产投入产业,并非所有车企都有足够财力支撑。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今年已经宣布放弃自产电池计划,收缩电池团队,主要聚焦于电池自研层面。此外,小鹏汽车也多次明确并不会亲自下场造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32.57万辆,提前完成年销量30万辆的目标。据媒体报道,供应链相关人士透露,理想汽车给到其供应链企业的2024年销量预测为80万辆。未来理想会不会亲自下场造电池,还要打个问号。
但就市场的发展来看,未来有能力造电池的车企仍然屈指可数。
从产业情况来看,即便宣称亲自造电池的车企,也是坚持“外购+自产”两种策略并行,且仍以外购为主。
一方面,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头部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扩充产能,在产能快速释放的情况下,电池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这对车企造电池也会形成新的压力。同时,电池企业在电池技术、研发、制造、品质管控和供应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另一方面,电池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车企如果分散过多精力和财力在电池环节,往往会削弱其在其他方面的竞争力,而且未来随着电池技术更加成熟,电池领域的竞争终将回归到制造层面,大规模投入与电池企业PK并不划算。
现阶段除了已经走向纵深的比亚迪,广汽、吉利、长安在自产电池产能规划上都相对谨慎,如广汽因湃电池一期项目产能规划为6GWh;吉利衢州极电首个项目规划的产能为24GWh,预计只能满足50万辆汽车电池配套需求;长安计划到2030年才形成50GWh-80GWh的电池产能。
对于头部车企来说,面对未来百GWh规模的电池需求,从电池厂商采购无疑仍然是主要策略,但电池也“非造不可”,否则将会失去更多谈判和竞争的筹码;对于二三线的车企来说,造电池就大可不必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关于“两新”工作。去年以来,“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比如,
北极星储能网讯:12月18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标准DB31/T1525—2024《车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运行要求》。该文件将于2025年4月1日开始实施。据悉,该文件规定了车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安全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上海市范围内以退役车用动力蓄电池作为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其中提出,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简称“低空司”)正式亮相。资料显示,低空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
据外媒报道,欧盟即将出台新的电池法规,为电池储能系统提供产品的电池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满足更严格要求,许多公司仍然不确定这一法规对他们的产品设计、过程和管理系统到底意味着什么。德国测试机构TÜVSÜD公司运营和投资风险部门主管YalcinÖlmez对电池制造商和供应商为此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1日,德邦科技回复投资者关于固态电池生产问题。德邦科技表示,公司聚氨酯导热结构材料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电芯、电池模组、电池Pack的封装工艺,起到粘接固定、导热散热、绝缘保护等作用。目前公司尚未看到市场上有全固态电池量产产品,暂无法确定公司现有
随着2025年来临,比亚迪的2024年度最终产销情况也正式揭晓,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新能源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销量三大数据纷纷创下了最新记录。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装机方面,比亚迪每个月的电池装机量都在不断突破新高,在12月内达到了23.495GWh。全年来看,比亚迪2024年内实现了194.705GWh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日,由东南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1号”对外亮相。这是国内首辆全轮转向全轮驱动、四轴八桨构型飞行汽车,也是江苏省首辆陆空一体飞行汽车。据悉,“东大·鲲鹏1号”整机尺寸为2.1×1.2×1.5m,最大起飞重量500kg,飞行续航时间≥20min,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收到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赣州孚创的通知,香港孚能和赣州孚创拟将部分公司股份进行协议转让,将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票价
车企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行业趋势。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集团位于京畿道的研究所,正在引进全固态电池试验线建设所需的设备,除了工艺设备外,还将配备包括机器人自动化设备。预计将在明年1月开始正式投产。根据现代汽车此前规划,2030年前开始量产全固态电池。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31日,多氟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新能源电池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规模储能市场和轻型车及小储能市场,已与多家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销量稳定。
2024年,蜂巢能源短刀全年交付超过27万套,其中热复合短刀超过23万套,占比超过85%,尤其是12月,热复合短刀电池出货量超5万套,再次展现了蜂巢能源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强劲实力和热复合短刀电池的市场认可度。目前蜂巢能源热复合短刀电池已为长城汽车、吉利汽车、Stellantis等多家海内外主流主
12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8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
近日,先进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提供商恩力动力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清大海峡与金石投资共同领投,老股东大兴投资旗下基金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固态电池研发、市场拓展及产能建设等方面。恩力动力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比能软包电池,开发出3.5-100Ah各系列电芯产品,能量密度高达300-450Wh/kg,其电芯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4日西典新能发布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公告指出,年产800万件动力电池连接系统扩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2024年第四季度延期至2025年第四季度。截至2024年11月30日,西典新能募集资金专户的余额为5.84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3.32亿元。西典新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2日晚间,天赐材料发布公告,公司独立董事章明秋先生于2024年12月20日晚因病不幸逝世。公司及董事会对章明秋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深切慰问。章明秋先生在担任公司独立董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积极维
在12月中旬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释放了一个备受业界内外瞩目的关键信号——长时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政策利好不断加码、技术层面的突破,长时储能的需求空间正在迅速打开。在这一背景下,储能技术的“主力军”——锂电池正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挪威知名清洁技术公司Teco2030已申请破产,该公司曾被视为船用燃料电池应用的先驱和领导者。作为一家新兴能源技术公司,TECO2030曾在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TECO2030由TECO海运集团于2019年创立,并于2021年从总部分拆,成为了一家独立公司。主营业务是为航运和重工业提供零排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先导智能,12月美国公司Factorial首批固态电池问世,请问公司提供设备吗?先导智能12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实现了从整线
新能源车市场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整体渗透率突破50%后,行业将如何发展?这不仅关乎新能源车市场格局的演变,也深刻影响着锂电产业链的未来走向。需求的增长已是必然,但淡季效应、价格战、销量结构等因素将影响增长的具体节奏与幅度。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锂电行业需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8日信义储电发布公告,透露其将出售电池生产线的相关信息。根据公告披露,电池生产线的历史成本约为1.76亿元,出售的原因在于中国储能锂电池的平均售价已从2023年初的约0.9元/Wh降至约0.28元/Wh,且自生产锂电池的商业可行性低于购买其他制造商的锂电池。并且由于行业技术进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闪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任向飞,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动机制造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吉利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12月5日数据,2024年1月-10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可达到686.7GWh,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252.8GWh,稳居榜首;比亚迪115.3GWh,排名第二,二者市场份额合计可达到53.6%,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个百分点。韩国三大企业LG新能源(LGEne
1月2日,工信部发布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公示名单,235个智能工厂入选。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全流程数智化管控智能工厂、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端到端质量追溯智能工厂、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池级碳酸锂绿色节能智能工厂、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1月2日,特斯拉发布2024年全球生产与交付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生产约45.9万辆电动车,交付超过49.5万辆电动车;装机了11.0GWh储能产品。电动车交付量和储能产品装机量都创新纪录。2024年全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共计生产电动车约177.3万辆,交付约178.9万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关于“两新”工作。去年以来,“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比如,
据工信部网站1月2日消息,为适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起草了《关于2026—202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要求(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5年2月5日前反馈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2026—2027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含盖氢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建设经验。资料显示,在新能源产业上,引进华能、大唐、华电等电源开发企业130余家,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700万千瓦,占全域电力总装机的87%,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在大数据产业上,立足全国
2014年,第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2025年,进入创业的第二个十年。这一群拥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开始求变,于AI。01.拥抱AI李想说,只盯初级自动驾驶成为不了万亿市值企业,但AI可以。2030年,李想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所以理想同学独立上线了。从座舱智能助理,变成人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2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推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发展,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气电与新能源联营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旧电子设备、废旧
随着2024年的圆满落幕,新能源车企们纷纷揭晓了各自的年度成绩单,其中比亚迪以卓越的表现领衔群雄,不仅月度交付量屡创新高,全年销量更是断层零跑。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零跑汽车、极氪汽车、岚图汽车等多家车企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纷纷创下月度及年度交付量的历史新高。比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31日,多氟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新能源电池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规模储能市场和轻型车及小储能市场,已与多家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销量稳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31日,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与私募基金合作投资的公告,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拟与海南峰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峰和”)共同投资共青城峰和峰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峰智基金”、“合伙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