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车企造电池是大势所趋,电池企业在阻挠车企造电池的道路上也已经展开行动。
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要求入职的应届生要签竞业协议,不签不给入职。而传出的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中,不仅有中创新航、比亚迪(弗迪电池)等电池同行,还有长城汽车、理想、小鹏、蔚来等多家知名车企。
限制掌握先进电池技术的人才流向下游车企,宁德时代显然已经意识到车企造电池是“必然”。
今年以来,广汽埃安、吉利、长安等头部车企,已经明确展示在自研自产电池领域的动作。
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工厂竣工投产。据悉,因湃电池首个工厂总投资109亿元,已于2022年年底开工建设,计划至2025年建成36GWh量产线,预计可满足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配套需求。
12月15日,吉利控股的极氪汽车正式发布自研电池——金砖电池,该电池出自吉利衢州极电项目。据了解,目前吉利衢州极电项目,已规划建设年产24GWh动力电芯、84万台套新能源电池包,以及17GWh储能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吉利通过收购、参股、投资等形式,已经布局超200GWh电池产能。
上个月,长安汽车也宣布,公司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50GWh-80GWh的电池产能。
作为国内车企一线品牌,上述三家车企在自研自产电池的道路上并不算快,同为自主车企第一阵营的比亚迪,已经实现电池完全自主化;长城汽车的兄弟公司蜂巢能源,其体量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动力电池头部阵营。
对于体量足够大的车企来说,自研自产电池已经不是可选项,而似乎是必选项。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车企造电池都不看好。一方面,电池涉及电化学体系,车企对电化学的理解深度,或许难以媲美专业的电池制造商;另一方面,摆在车企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动力电池是属于重资产投入,如何平衡巨额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车企造电池“不划算”,成本高。
年销量50万辆是车企造电池门槛?
据麦肯锡的估算,车企在一个地区生产至少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或电池生产规模达到15GWh以上,自产电芯才可能具备成本优势。
事实上,这个数据有一定的参考性,以今年中国市场装机量来看,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5GWh及以上的只有5家,分别是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
其他电池企业装机量目前仍然不足10GWh,且多数企业电池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所以,15GWh电池装机量或者年产/销量50万辆新能源汽车,对于车企就已经具备盈利能力。
目前,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长安、长城这几家车企之所以铁了心自研自产电池,其背后新能源汽车体量已经足够大,对电池需求和电池技术自主可控需求非常迫切。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比亚迪早已突破50万辆水平线,而广汽埃安、吉利、长安汽车等离50万辆只有一步之遥,长城汽车今年在加码新能源转型步伐,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在紧追。
接下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大部分车企布局的主要品类,尤其是头部车企,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会较现阶段有较大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体量增大,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将同步扩增。
对于年销量在50万辆以上的车企来说,自研自产电池的必要性主要有几个方面:
1、具备与电池企业谈判博弈的筹码,争取更多利润分配和话语权
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的高企,让车企和整个产业链苦不堪言。尤其是不断进行价格战厮杀的整车市场,利润一直较为惨淡。动力电池作为整车最“贵”的零部件,也一直是车企希望“降本”的关键环节。
事实上,从财报数据来看,宁德时代2023年度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4.28亿元,同比增长10.66%;而作为参考,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同期净利润仅为36.3亿元、22.29亿元、15.45亿元。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想要不被上游扼住咽喉,自己具备电池生产制造能力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与此同时,比亚迪自研自产电池,垂直一体化的能力,也让其利润领跑整个车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预计净利润为205亿元-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141.64%,远高于其他车企。
2、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技术。
动力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犹如发动机之于燃油车,车企对于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追求是必然。动力电池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尽管在很多人来看,车企仅需要掌握电池包、系统集成等技术即可,但动力电池技术复杂,且持续迭代,未来将向着CTP、CTC方向发展,掌握动力电池技术,可以对整车的性能有着更好的设计。
目前消费者较为关注的安全、续航、快充、低温、循环寿命(二次销售)等基本都与电池本身密切相关。
此外,丰田、宝马等海外车企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也寄希望于下一代电池(固态电池)。可以看到,电池作为整车的核心技术,车企是必须“要懂的”。
因此,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速度明显加快。广汽埃安宣布,因湃电池工厂将在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与此同时,因湃电池工厂还将同时进行5C、6C闪充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的量产规划。
长安汽车宣布自研自产电池后也表示,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
3、避免“电池荒”再现,保障供应链安全可靠。
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电池“一芯难求”的状态,多家车企出现电芯严重缺货。造成“电池荒”的原因主要源自于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而相应的优质电池产能却没能跟上。
彼时,为了锁定电池供应商的产能,各家车企紧紧抱住动力电池厂商的“大腿”,整车厂与电池供应商战略绑定、合资,增加“二供”“三供”等多种形式精彩上演。
整车厂产能被电池厂限制,无疑会对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形成掣肘。
事实上,可以看到目前头部几家产销量比较大的车企,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都非常庞大。以比亚迪为例,其2023年前11个月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已经达到100GWh,目前其已经规划了超300GWh的电池产能去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几年,随着其他车企电动化提速,对动力电池需求也有望跳跃增长。尽管当前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对于车企来说,自研自产一部分电池,留后手无疑是非常稳健的做法。
车企造电池时机也已经成熟
随着各家车企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陆续突破50万辆门槛,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投入和收益曲线将会被打破。今年以来,吉利、广汽、长安等车企新能源销量都快速靠近这一区间,均下场自造电池。
推动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另一个因素是电池技术日趋成熟稳定,产业链投资成本在持续下降。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各家电池企业在磷酸铁锂、三元电池等材料领域的技术差距已经在缩小,更多的是拼产线良率、拼工艺、拼制造和拼规模化能力。
与此同时,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电池领域技术人才和团队,下场造电池的技术挑战和不确定性已经大为降低。
例如,极氪CEO安聪慧在发布会上宣称,金砖电池是全球首款量产800V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其体积利用率达83.7%,是目前全球体积利用率最高的动力电池,并号称是全球最安全的动力电池,将在安全、体验和成本上,全面引领800V时代。同时,在10%-80%快充区间内,金砖电池可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km以上,已经在对标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10分钟400km的技术。
再者,随着电池产业链整体降本,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锂电装备、材料价格在快速下滑,动力电池新工厂、新产线建设的投资成本也较过去两年有了大幅的下滑。现阶段单GWh产线锂电设备投资额已经降至1.5亿元附近,降幅接近50%。整车企业自产电池的风险相对较小。
车企造电池,但仍以外购为主
事实上,车企造不造电池,取决的因素比较多,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能否支撑,造电池属于重资产投入产业,并非所有车企都有足够财力支撑。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今年已经宣布放弃自产电池计划,收缩电池团队,主要聚焦于电池自研层面。此外,小鹏汽车也多次明确并不会亲自下场造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32.57万辆,提前完成年销量30万辆的目标。据媒体报道,供应链相关人士透露,理想汽车给到其供应链企业的2024年销量预测为80万辆。未来理想会不会亲自下场造电池,还要打个问号。
但就市场的发展来看,未来有能力造电池的车企仍然屈指可数。
从产业情况来看,即便宣称亲自造电池的车企,也是坚持“外购+自产”两种策略并行,且仍以外购为主。
一方面,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头部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扩充产能,在产能快速释放的情况下,电池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这对车企造电池也会形成新的压力。同时,电池企业在电池技术、研发、制造、品质管控和供应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另一方面,电池技术仍在持续迭代,车企如果分散过多精力和财力在电池环节,往往会削弱其在其他方面的竞争力,而且未来随着电池技术更加成熟,电池领域的竞争终将回归到制造层面,大规模投入与电池企业PK并不划算。
现阶段除了已经走向纵深的比亚迪,广汽、吉利、长安在自产电池产能规划上都相对谨慎,如广汽因湃电池一期项目产能规划为6GWh;吉利衢州极电首个项目规划的产能为24GWh,预计只能满足50万辆汽车电池配套需求;长安计划到2030年才形成50GWh-80GWh的电池产能。
对于头部车企来说,面对未来百GWh规模的电池需求,从电池厂商采购无疑仍然是主要策略,但电池也“非造不可”,否则将会失去更多谈判和竞争的筹码;对于二三线的车企来说,造电池就大可不必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中创新航四川成都项目二期开工,同时项目现场也作为成都经开区“立园满园”2025年一季度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地。据了解,2021年,中创新航落地成都经开区,一期建设20GWh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以来已实现产值超百亿元。此次破土动工的中创新
3月27日,精控能源总部项目启用暨新控能源智慧储能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苏州隆重举行。来自政府、股东及权威媒体等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全面展现精控能源在智慧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全球化布局,引发行业对新能源技术革新与产业协同的深度探讨。总部启航:打造智慧能源战略新支点
3月24日晚间,东峰集团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进展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香港东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衢州智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项下之生效条件已全部达成,衢州市国资委即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时间回溯至1月21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保隆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当前市场液冷板项目主要用于汽车电池包、域控系统、储能系统及快充系统。公司液冷板产品已经应用到电池包、快充及储能系统,正在拓展域控领域的客户。AIDC领域快速发展,也会用到液冷板相关产品,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相关的客户定点,需进一步
3月21日,天津市静海区政府在北京举办“大美静海循环子牙”2025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推介会,并与巴特瑞科技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此次子牙经开区与巴特瑞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将强化双方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产业集聚优势,是“技术+平台+政策”三重优势的叠加,将有效推动子牙经开区建成全国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收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HEV电池总成等零部件的供应商定点通知。项目的进展尚存在不确定性,实际供货量需以正式销售订单为准,对本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暂不确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船舶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超千亿元的锂电应用新蓝海正在向行业招手。近期,不断有电动船舶新建、下水的消息。3月15日,国内首艘纯电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在福建下水,该船也是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纯电海上客船。该船采用纯电池动力系统,预计年内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阿维塔品牌宣布其与设计师KimJones联名的限量版车型阿维塔012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70万元,全球限量700台。该车型由阿维塔与Dior男装艺术总监、Fendi女装及高定艺术总监KimJones联合打造,外观上延续了现款车的整体尺寸和基础设计,但在细节之处有专属设计,如液态银车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1日,在洛阳与全省同步举行的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中,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在洛阳市伊滨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洛阳携手宁德时代按照“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也是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总投资320亿元,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发布了其首个多场景低压电芯解决方案,涵盖三款颠覆性产品:闪充Ultra,天距电池和无极电池。闪充Ultra可以用“5分钟快充”终结铅酸电池的充电与安全焦虑,天距电池以860Wh/kg超高能量密度重新定义续航边界,无极电池以超高的功率密度探索速度的极限,集
自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呈现爆发态势,不少跨国车企与国内外电池厂商密集签订长期协议,开始供货时间大部分集中于今年和明年。就在上个月,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供货协议,锁定2026-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稳定供应,包括神行超充电池,2026年起应用于新车型。此前,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豪森智能披露2025年3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提到,在新产品上,介绍了公司持续开发的新产品如新增电控产线、布局轴向电机及固态电池等新的技术方向、将扁线电机装备业务拓展至工业电机、低空、人形机器人等新的行业赛道,以及发展人形机器人新的业务。在固态电池领域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6日,顺络电子在2025年3月24日-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提到,固体氧化物电池(SOFC)具有能源转化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等优势,在长时储能场景、分布式离网供电及热电联供市场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各类数据中心、移动终端设备如机器人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公司在陶瓷材料、工
根据规划,合肥启宸一期生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年产能预计达千吨级。近日,创合汇资本联合合肥市种子基金、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完成对合肥启宸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启宸”)的千万级天使轮投资。资料显示,合肥启宸成立于2024年10月,核心团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
随着欧洲“电池之光”的“陨落”,欧洲本土企业自主“造芯”之路已然崩塌。当地时间3月12日,Northvolt正式宣布在瑞典申请破产。据其透露,尽管此前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案,甚至去年11月在美国启动了破产保护重组程序,力求实现财务重组,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得维持运营的必要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其董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28.2亿只,同比增长3.6%。EVTank指出,虽然总体出货量仅微增长,但是出货量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24年全球EV用动力圆柱电池同比下滑11.0%,电动工具用圆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近期,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电动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荆门完成科研首飞,该飞艇搭载亿纬锂能专为低空经济领域打造的高性能电池,实现了零排放、低噪音飞行,最大航速80千米/时,飞行高度达3100米。据了解,该电池系统最大支持8C脉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2日,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欧洲动力电池生产商NorthvoltAB宣布公司已在瑞典申请破产,瑞典法院将监督破产程序,包括出售企业及其资产以及清偿未偿债务。Northvolt指出与电池行业的许多公司一样,Northvolt在最近几个月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侵蚀了其财务状况,包
突破技术工艺,稳步提升产线良品率,以及规模化交付能力,成为国内大圆柱产业链企业的一致目标。大圆柱电池产业迎来多元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破晓时刻”。近日,特斯拉宣布4680产能达到17GWh;云山动力投产了1.5GWh大圆柱电池量产示范线。2月,宝马宣布其新一代大圆柱电池即将装车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2月国内动力电池数据,2月动力电池装车量34.9GWh,环比下降10.1%,同比增长94.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6.4GWh,占总装车量18.5%,环比下降24.6%,同比下降7.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8.4GWh,占总装车量81.5%,环比下降6.0%,同比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武汉天石科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研发及运营投入。资料显示,天石科丰成立于2022年12月,是一家致力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粉体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高校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固态电解质粉体研发和
商用车市场增长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期,电池企业与商用车领域的合作消息不断。2月8日,宁德时代与北汽福田在福建宁德签约十年战略合作协议;2月18日,搭载巨湾技研超快充电池重卡集中交付;2月19日,福田汽车与特来电签署合资协议,推进重卡充换电合作。自2023年以来,电池企业对商用车的布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行动目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重达40%以上,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超50万个,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销售超过800亿元。扩大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新增及更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全球化,再次得到了我国高层和全球主流车企的坚定支持。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据了解,作为中国高规格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外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今年的年会除中国以外,共有21个国家的86位跨国企
3月25日,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补助工作的通知(宁发改能源(发展)[2025]218号)其中明确本次补助的范围是: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投运并正常运营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主体,标准不高于交流75元/千瓦,直流150元/千瓦。要求申请补
3月10日,随着一辆搭载旧国标接口的新能源汽车在无锡车网互动示范基地顺利完成ChaoJi桩充电,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能研究所自主研发的ChaoJi充电转换器正式投入商业化应用。这个书本大小的设备成功打破新旧充电标准壁垒,让存量新能源汽车也能享受“10分钟续航600千米”的超充体验。截至今年1月,我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其中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的支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报告显示,2024
北极星储能网讯:在大梅沙生物圈三号园区,一座太空舱式的智能配电房在绿树丛中“崭露头角”,旁边的超充站绿灯闪烁,与之交相辉映。3月20日,盐田区首个“电力魔方+超充”示范站在此投运,这是南方电网深圳盐田供电局助力近零碳园区建设的最新实践成果。位于大梅沙生物圈三号的“电力魔方”配电房这座
3月19日,记者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获悉,今年1~2月,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24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经济在新年伊始呈积极向好态势。数据揭示经济“开门红”从用电情况来看,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告。一、锚定战略引领,聚焦主业发展2024年,公司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依托全球领先的应用创新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新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8日,交通运输部等印发《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和《2025年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工作实施细则》。其中显示,对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货车、提前报废并更新购置国六排放标准货车或新能源货车、仅新购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货车,实施差别化补贴。其中新购新能源营运货车补贴
2024年,工程机械电动化渗透增速达到历史新高,尤其在以下品类。高空作业机械(高机):2024年电动化渗透率达到90%以上。电动叉车: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超70%。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搅拌车渗透超40%,呈直线上涨态势。电动装载机:2024年销量破万,同比增长270%,渗透率超10%。新能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